- 年份
- 2024(7423)
- 2023(10550)
- 2022(8313)
- 2021(7471)
- 2020(6002)
- 2019(13808)
- 2018(13653)
- 2017(25742)
- 2016(13914)
- 2015(15618)
- 2014(15844)
- 2013(15277)
- 2012(13945)
- 2011(12632)
- 2010(12737)
- 2009(11847)
- 2008(11344)
- 2007(10136)
- 2006(9210)
- 2005(8022)
- 学科
- 济(67875)
- 经济(67826)
- 业(32911)
- 管理(31479)
- 农(30147)
- 方法(26449)
- 数学(23680)
- 数学方法(23306)
- 地方(21958)
- 企(20631)
- 企业(20631)
- 农业(19979)
- 贸(19329)
- 贸易(19318)
- 易(18625)
- 中国(17823)
- 业经(16821)
- 发(10980)
- 学(10853)
- 制(10536)
- 地方经济(10182)
- 财(9506)
- 环境(9394)
- 发展(8972)
- 展(8961)
- 理论(8510)
- 农业经济(8490)
- 融(8438)
- 金融(8436)
- 产业(7802)
- 机构
- 学院(197112)
- 大学(192576)
- 济(82173)
- 经济(80392)
- 管理(72706)
- 研究(67250)
- 理学(62878)
- 理学院(62098)
- 管理学(60582)
- 管理学院(60222)
- 中国(50406)
- 科学(41337)
- 京(40787)
- 农(36897)
- 财(33059)
- 所(32926)
- 中心(31981)
- 江(30792)
- 业大(30056)
- 研究所(30047)
- 范(28685)
- 师范(28466)
- 农业(27722)
- 州(26867)
- 财经(26498)
- 经济学(25267)
- 北京(25059)
- 院(24592)
- 经(23875)
- 经济学院(22966)
- 基金
- 项目(136475)
- 科学(107821)
- 研究(101936)
- 基金(97662)
- 家(84272)
- 国家(83542)
- 科学基金(71849)
- 社会(65912)
- 社会科(62237)
- 社会科学(62224)
- 省(55624)
- 基金项目(51746)
- 教育(45858)
- 划(45562)
- 自然(44486)
- 自然科(43442)
- 自然科学(43436)
- 编号(42631)
- 自然科学基金(42578)
- 资助(38930)
- 成果(33603)
- 发(32083)
- 重点(30883)
- 课题(29732)
- 部(29084)
- 创(27946)
- 国家社会(27252)
- 发展(26260)
- 创新(26157)
- 展(25863)
共检索到296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奇峰 梁小薇 卢芳
通过对广州市康乐村外来从业人员的现状、特征及其对村庄空间的再领域化过程的分析,发现作为产权主体的村民已基本迁出村庄,外来从业人员作为村庄使用主体通过空间和设施的配置权对商贸型城中村进行了"再领域化",村庄已形成一个具外来从业人员特性的独特领域。但是,在广州市进行"三旧"改造过程中,外来从业人员作为领域政治的弱势方依然要服从产权主体旧村改造的利益诉求。基于此,认为村庄的改造应围绕产业发展合理配置功能业态,并须切实推进外来从业人员的市民化进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夏丽丽 赵耀龙 欧阳军 刘望保
城中村作为非正规城市化空间,由于外来移民创建的各种非正规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集聚使其较单纯的低成本移民聚居区具有了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和管理关系。以广州市康乐村为例,通过对其内部非正规制造企业的半结构式问卷调研及深入访谈,以及对区内工业用地的整体勘验与多层建筑物垂直空间利用的系统调研,勾勒出城中村非正规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清晰图景及基本格局,探讨了城中村制造业集聚产生的社会效应。研究表明,制造业在城中村的集聚,在水平及垂直空间上均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景观,也为农民工职业身份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并形成了一种新的以企业为基层单元、多元文化和地方力量共存的社会空间结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智刚 周素红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地理现象和城乡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是城市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主体对土地收益和城市功能的博弈过程 ,城中村的改造也只有在保证三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改造方案”为基础 ,探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方案中如何体现政府管理、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的共赢 ,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
关键词:
城中村 改造方案 文冲社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黎云 陈洋 李郇
以广州车陂村为例,由外而内地对城中村空间进行解析,指出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空间类型,具有被挤迫和封闭的外部空间特征;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城中村仍然保留了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体现在混合的功能使用、以公共空间为核心的村落肌理以及场所的文化传承上,这是城市空间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部空间的整理和外部空间的渗透两方面对城中村的改造提出建议,以期促使城中村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最终成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部分。
关键词:
城中村 空间解析 有机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蓝宇蕴 张汝立
本文认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城中村现象的宏观制度背景,但从深层次角度看,城市化农民的利益机制、生存和发展机制及其相关行动逻辑才是形成城中村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城中村问题的消解、城中村改造以及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制订,都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化农民的利益。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中村 城乡二元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学龙 孙林 李慧 李美丽
城中村改造主要面临三个难点:一是改造资金的筹集与改造主体的选择;二是存量土地如何盘活;三是如何排解城中村改造的阻力。破解上述难点,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公开公平选择合作开发者,确保资金安全;做好存量土地的盘活工作,调整好土地使用功能;加大前期宣传,调查村民意愿,合理制定拆迁补偿方案和标准。
关键词:
城中村 城中村改造 难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卓彩琴 钟莹 罗天莹 苏植
以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为例,分析了中国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的特点:传统农村文化、现代都市文化与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冲突为主。然后,分析了文化冲突对城中村改造的障碍,并从文化角度提出了城中村的改造策略:保护与建设相结合;本地人与外来人共享文化资源,共建和谐社区;利用文化古迹,发展社区旅游业;加强社区培训与教育,构建学习型社区。
关键词:
文化 社区 改造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雯欣 唐晓莲
如何科学分配集体用地流转收益,保障村民和谐生活和村集体未来繁荣发展,仍是目前城中村改造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广州市各大城中村在收益分配模式上呈现的特征以及不同收益规模的村的关键需求,有利于优化目前的收益分配模式,有效减少在收益分配时出现的矛盾和纠纷。
关键词:
城中村 集体建设用地 收益分配 广州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学广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孟阳 冯景环 王小依 贾瑶瑶 黄昱蒙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矛盾不断地积累造成了独特的城中村现象,它影响了城市更新的质量、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土地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在城中村改造规划的研究中,有效地把物质空间改造分析与制度改革研究相结合,推动了城市研究理论和改造实践的发展进程。土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城中村改造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分析基础和支持。本文结合实地考察调研考察和土地信息系统分析技术,分析了广州花地村的土地产权及其流转特征,并指出了花地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城中村整治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廖远涛 代欣召
城中村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过程,是一种"城—乡"相互融合的渐进式演进过程。文章以回顾的视角,分析了广州城中村形成、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重新审视广州城中村的演进历程及基本类型,以此作为理解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基础;之后,系统梳理了广州城中村改造政策,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对城中村改造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广州 城中村 改造 政策 实施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勇彬 陈可石 杜江韩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基于城中村及其周边村镇转制所形成的转制社区研究引起普遍关注,但现行研究缺乏对转制后主要问题的解构,以及对消弭困境的路径的探讨。以登峰村为例,对其转制内容和转制后的主要问题进行描述,指出转制后的城中村在二元管理体制下面临整体性迷失的困境,并探索提出转制社区的再建设道路。
关键词:
城中村 转制社区 社区治理 公共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军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中村” 土地改造 土地流转 征收补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传标 张涵 程明洋 王绍续 陶伟
城市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改变后的村落形态又影响着空间使用者的空间认知。以广州市珠村为例,运用空间句法,在定量分析村落空间形态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究了村落空间形态与居民居住安全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珠村居民整体居住安全感不高,与其狭长弯曲的巷道、无序的居住结构密切相关;(2)村落形态结构中,"临街式"与"巷道式"2种居住形态的居住安全感差异较大,空间组构与"自然监视"是其差异的主要原因;(3)村落空间形态对不同居住者的居住安全感影响不同,对外来年轻女性的居住安全感影响较大。"自然监视"所形成的"虚拟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可防御空间",共存与共...
关键词:
形态 空间句法 居住安全感 珠村 广州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中村非正规经济的空间演变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广州大学城南亭村为例
基于调研和博弈模型分析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城中村为例
城市社区改造中村民社会化提升的背景分析——以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城中村城市化过程中的多中心复合治理模式构建——以深圳市宝安区城中村城市管理为例
工业化进程中村民自治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基于“空间失配”假设的居民就业障碍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为例
“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移民聚居空间的自组织特征及价值——以杭州市城西城中村为例
基于CSA模式下成长型城中村的田园式改造——以兰州市崔家崖乡崔家崖村为例
政策演进视角下城中村改造模式及治理联盟演化——以广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