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21)
2023(12299)
2022(10326)
2021(9354)
2020(7437)
2019(16844)
2018(16175)
2017(30747)
2016(16763)
2015(18214)
2014(17996)
2013(17629)
2012(16665)
2011(15372)
2010(15732)
2009(14289)
2008(14031)
2007(12630)
2006(11552)
2005(10548)
作者
(50340)
(42022)
(41605)
(39312)
(26885)
(20246)
(18744)
(16371)
(16098)
(15106)
(14421)
(13803)
(13603)
(13333)
(13165)
(12951)
(12659)
(12514)
(12199)
(12171)
(10627)
(10344)
(10116)
(9703)
(9669)
(9385)
(9371)
(9292)
(8473)
(8344)
学科
(72126)
经济(72046)
(46240)
管理(46222)
(34195)
企业(34195)
中国(25155)
(23590)
方法(23396)
地方(22252)
数学(20251)
数学方法(20023)
业经(17278)
(16466)
农业(16205)
(15832)
贸易(15819)
(15326)
(13729)
(13597)
(13457)
银行(13417)
(13359)
金融(13359)
(13012)
环境(12263)
(12184)
(12179)
地方经济(11905)
技术(11541)
机构
学院(238694)
大学(235601)
(103245)
经济(101082)
研究(91028)
管理(89188)
理学(75883)
理学院(74961)
管理学(73816)
管理学院(73356)
中国(68754)
科学(54865)
(50548)
(47498)
(47259)
(46533)
研究所(42868)
中心(40995)
(37389)
业大(37194)
农业(37048)
财经(35755)
(32670)
(32468)
(32468)
北京(32372)
师范(32263)
经济学(30725)
(29735)
(28727)
基金
项目(157125)
科学(123668)
研究(113261)
基金(113069)
(100188)
国家(99284)
科学基金(83975)
社会(73148)
社会科(69378)
社会科学(69363)
(61869)
基金项目(59254)
自然(53881)
(52845)
自然科(52642)
自然科学(52628)
自然科学基金(51690)
教育(50613)
资助(45614)
编号(44988)
(39948)
成果(36404)
重点(35824)
(33933)
(33082)
课题(32458)
发展(31762)
(31258)
创新(30926)
国家社会(30169)
期刊
(120898)
经济(120898)
研究(76113)
中国(53207)
(44257)
学报(38609)
科学(36698)
管理(33926)
(32884)
农业(30043)
大学(28881)
(28233)
金融(28233)
学学(27422)
教育(26581)
业经(21709)
经济研究(20437)
技术(19272)
财经(17178)
问题(15864)
(15654)
(14909)
(13481)
国际(12633)
商业(12143)
世界(12022)
科技(11703)
技术经济(11544)
(11019)
现代(10894)
共检索到377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戴贤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外来人口总体呈不断增长态势,逐渐成为上海市常住人口及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上海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外来人口在上海的地区分布及其变动状况影响上海城市空间的发展与产业布局的调整。文章根据经济学的供给-需求理论,展望上海未来外来人口规模及分布的发展趋势,探讨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璐莹  程晓明  邹振东  沈文英  高晓瑛  
为了解上海市外来人口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障情况,本课题组通过问卷和焦点组访谈的形式对闵行区外来人口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7.24%的外来人口自觉身体状况良好,其两周患病率(23.48‰)、住院率(0.83%)、慢性病患病率(4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由于文化程度低、经济水平差、流动性强等原因,外来人口中存在着医疗保险覆盖率低、对卫生服务利用较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知晓程度不高、公共卫生服务难以实施等问题。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一些应对思路,建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尽量向外来人口倾斜,卫生部门与其他各部门联动起来做好外来人口的卫生服务工作,并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转变外来人口的健康意识,提高外来人口的健康水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建明  朱春奎  
基于2013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人员的综合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外来人口长期居住意愿的Ordered Probit模型,发现:上海外来人口的长期居住意愿受到居住证效应、时间效应、生活水平效应、社会保障效应等多因素影响,而年龄、性别、民族、户口等因素对上海市外来人口长期居住意愿并不显著。本实证研究的结论对于上海市改革居住证积分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我国制定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金宏,孙小铭,谭友林,余佳,王碧玮,张永惠  
外来人口对流入城市的影响与贡献如影随形,重要影响之一是社区的社会分化和空间隔离。本文调查了土海市民对外来人口的社区影响评价和心理接受力,揭示了导致社区不整合的心态背景,提出了改善外居关系、促进社区整合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侯佳伟  
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出现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它已成为北京外来人口生活居住的主要地区。2000年,北京市外来人口上万人的街道有102个,占到街道总数的30.4%,集中居住了74.4%的外来人口。外来人口高度聚集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消失,并会随着北京的发展,形成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聚集区。聚集区可以按照内部结构划分为缘聚型和混居型,依照行业依托情况分为完全依托、半依托和无依托。从动态角度来看,社会实行最低工资限额并能让向上流动成为可能,无依托型外来人口聚集区或许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中转功能之后,转型或消失。完全依托型和半依托型聚集区问题则只能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分布及配套方面入手解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中新,胡晓明  
外来人口对宝安县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人所共知的,但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却向来缺乏数量分析,所以,进行这种分析,对进一步拓展宝安县经济和自觉调节其经济活动人口的流动,均有重要意义。 分析外来人口对宝安县经济发展的影响,虽然很难找到直接材料,但如果利用全县各镇的各类人口和各种经济指标的不均匀分布,采用线性分析法,还是能够较准确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光灿  
利用上海市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外来人口居住的空间分异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中心城区呈现产业结构主导人口结构的特征,远郊区呈现人口结构主导产业结构的特征,近郊区二者的关系取决于住房的可得性。当一个区域住房可得性较高,则容易成为外来人口的集聚区,并形成外来人口主导产业发展的特征。因此,住房政策、居住管理可以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从而起到调控大城市人口流动的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文娜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人口流动步伐也日益加快,来自外地的大量人口为了寻找工作而涌入上海,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和建成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以上海市郊区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外来流动人口"五普"数据,通过因子生态分析和社会区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对1990年以来外来人口的变化进行一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年横断面上外来早期非经济迁入群体聚居区、蓝领人口聚集区、白领人口聚居区及外来人口少的边缘化聚居区成为了上海市郊区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结构的主要聚集类型;在时间演变的纵断面上,郊区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演化表现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远  
文章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的流动人口数据和2003年上海市第七次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队列分析研究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后居留行为的特点和动态模式,并构造外来人口居留生命表。研究发现,外来人口在城市中“不断沉淀”、累积地沉淀,居留时间越长继续长期居留的概率越高,居留时间越长继续预期居留时间越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来人口长期居留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对城市管理的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永昌  
外来人口集聚模式和演化过程是考察外来人口空间行为的重要量度指标,通过量度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可以更好地构建城市社会空间的优化模式,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性总结。大城市边缘区外来人口具有与城市中心不尽相同的特征,解析这些特征是研究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和空间行为的重要基础。文章主要分析了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的基本特征与集聚成因,较为详尽地论述了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基本形式与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城市外来人口的重构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朦  赵剑锋  
外来人口涌入给城市带来沉重人口压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社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城市化影响下人口流动为背景,以苏州市这一新兴的"移民城市"为例,着重分析外来人口的主要结构及其对城市原有社区带来的影响,在研究分析相关数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社区规划对策,期望通过合理、科学、可持续的规划设计手法实现社区的融合与生长,进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志育  
人口的集聚能力成为衡量省会城市发展活力和辐射周边地区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不少区域性中心城市放开户籍政策,制定含金量很高的人才政策,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展开激烈的"抢人大战",并以人口集聚作为吸收各类稀缺要素和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太原市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相比,人口规模总体偏少,人口净增量小,人口结构变化明显、人口红利衰减严重,城镇化率高,急需要紧抓机遇,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大力建设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多的人口集聚带动资源要素集聚,保障全省转型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廖邦固  
过去十多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和城市扩张最为快速的时期,城市中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问题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以上海为实证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外来人口分布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演变,对上海外来人口社会空间分异中的空间粘性和空间剥夺效应进行量化研究。实证分析表明,转型期上海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从2000年集中于中心城区已逐步扩散到整个城区,从2000年到2010年,外来人口仍然是上海最基本的社会空间分异因子。在其社会空间变化过程中,存在空间粘性和空间剥夺两种相互作用的推动力,前者是外来人口空间集聚存在的自我强化效应,后者则是推动外来人口的空间调整的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芸  祝龙彪  
本文根据 80年代以来 ,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情况 ,分析了引起变化的政策、规划和经济等因素 ,阐述了人口空间分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探讨了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谭晓红  程晓明  吴军  顾远娟  陆凤英  胡敏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外来人口卫生服务现状、主要困难及问题,为上海市制定卫生规划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和小组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结果:长宁区外来人口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医疗服务的需求与利用水平都较低,两周患病率(78.00‰)、两周就诊率(52.90%)、2004年年住院率(2.50%)、慢性病患病率(6.90%)均大大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77.70%的外来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另外,医务人员访谈中提到外来人口卫生意识较差、流动性大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给外来人口卫生服务的提供带来一定的困难。建议:在对外来人口的卫生工作中,迫切需要政府的政策、财力支持以及政府对各部门工作的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