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1)
2023(4941)
2022(4276)
2021(4086)
2020(3548)
2019(8117)
2018(7896)
2017(15674)
2016(8491)
2015(9463)
2014(9321)
2013(9156)
2012(8369)
2011(7396)
2010(7206)
2009(6401)
2008(5940)
2007(5130)
2006(4626)
2005(3845)
作者
(22521)
(19224)
(19136)
(18177)
(12371)
(9624)
(8613)
(7489)
(7381)
(6973)
(6724)
(6416)
(6308)
(6009)
(5896)
(5862)
(5767)
(5698)
(5529)
(5471)
(4733)
(4656)
(4498)
(4480)
(4337)
(4326)
(4318)
(4148)
(3955)
(3935)
学科
(37518)
经济(37482)
地方(17573)
(16883)
管理(16699)
(14127)
方法(14022)
数学(11857)
数学方法(11777)
农业(10490)
(9536)
企业(9536)
中国(9350)
地方经济(7778)
业经(7650)
环境(6489)
(6104)
(6037)
(6014)
城市(5067)
收入(4810)
农业经济(4502)
(4480)
发展(4480)
(4475)
资源(4390)
理论(4337)
(4066)
贸易(4062)
城市经济(4018)
机构
学院(111410)
大学(107689)
管理(42698)
(41994)
经济(40842)
研究(37899)
理学(36806)
理学院(36231)
管理学(35558)
管理学院(35341)
中国(27090)
科学(25400)
(23177)
(20605)
(19270)
师范(19141)
中心(18980)
(18437)
(18235)
(17914)
业大(17573)
研究所(16706)
农业(15762)
师范大学(15682)
(15438)
(15115)
财经(14391)
北京(14231)
(14129)
(12873)
基金
项目(80844)
科学(64128)
研究(58880)
基金(57887)
(50000)
国家(49550)
科学基金(43319)
社会(38164)
社会科(36045)
社会科学(36035)
(35262)
基金项目(33367)
自然(28381)
自然科(27618)
自然科学(27611)
(27483)
自然科学基金(27066)
教育(25478)
编号(24059)
资助(22597)
(19594)
重点(17680)
成果(17167)
课题(16811)
(16497)
(16040)
发展(15839)
(15597)
科研(15314)
国家社会(15284)
期刊
(51996)
经济(51996)
研究(30048)
中国(22184)
(19145)
科学(17176)
学报(15148)
农业(13224)
(11670)
管理(11572)
大学(11362)
学学(10706)
业经(10615)
资源(9867)
教育(8946)
技术(8322)
问题(7557)
(7541)
金融(7541)
(7525)
(7387)
经济研究(6736)
(6678)
(6488)
旅游(6488)
(6488)
地理(6217)
城市(5737)
财经(5632)
(5328)
共检索到162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赵渺希  邵琳  林韵莹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地方政府着力于塑造城市形象以吸引外部资源,这种效率导向的建设行为扩大了城市内部的空间差异,并使得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的空间感知产生差异。本文以语义差别法(Semantic Differential)为分析工具,通过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部城镇的实证调查,比较分析了外地游客相对于本地居民对城镇感知的评价特征。分析发现,研究对象的空间感知总体呈现平庸化的格局,但是外地游客对城镇生态环境品质、城乡空间差别方面的空间感知评价均优于本地居民,且这种评价与实地场景照片内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研究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小刚  卓妮  
据调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面积为171.37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5.96%。大量集体建设用地分散在全区230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这种所有权主体模式与现代规模化产业方向和城市集聚发展的用地模式难以匹配。同时,南海区产权交易平台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南海区工矿仓储用地的73.95%和商服用地的72.28%来自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对于南海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如何解决集体建设用地量大分散、利用低效以及农民集体各自为政的问题,降低土地的统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潘汝海  胡西武  
国有划拨留用地是一种特殊的征地安置方式,在国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按征收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安排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建设用地。目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集体建设用地面积约250.7平方公里,占全区建设用地的46.7%。其中,留用地约11.3平方公里。为了推动国有划拨留用地的流转,南海区大胆尝试,积极创设国有划拨留用地经营权。笔者拟从理论、实践两个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海素  谢建春  陈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设施配套和招商引资上的优势,探索建立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制度(以下简称"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为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产生的背景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矛盾。目前,南海区通过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两条轨道同时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让农民集体充分分享到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然而,由于南海区存在2000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农村集体经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海素  谢建春  陈凯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设施配套和招商引资上的优势,探索建立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备制度(以下简称"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为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集体土地整备制度产生的背景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矛盾。目前,南海区通过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两条轨道同时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让农民集体充分分享到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然而,由于南海区存在2000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农村集体经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梦阳  
从乡村振兴促进要素流通的要求来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点是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其核心内涵是对公平和效率的总体把控和平衡协调。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在全面开展农村地籍调查的工作基础上,遵循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结合本地区民营经济高度发达、集体土地租赁市场活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的特点,深入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南海实践方向,极大地丰富了改革内涵。以"两区分一转换"为主要特征的宅改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炎  袁奇峰  李志刚  林赛南  项振海  
存量改造中,用地破碎与混杂已经成为半城市地带空间修补、品质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探究治理诱致破碎与混杂空间格局的机制是重要的研究话题。围绕产权制度及其变迁理论建立了分析框架,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实证了土地开发治理作用于半城市地带空间格局的机制。结果显示:南海区通过三个阶段,逐步建立起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土地开发主体,不断对其赋予土地产权的土地开发治理结构。在增量时代造就了物质与权属的空间破碎。政府为统筹盘活存量启动的旧改政策造就了新的政策空间破碎。这三种空间破碎的叠加制约着品质跃升的空间修补。极少数整合案例显示了政府与集体间的协商型共同体在土地整合中的重要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炎  袁奇峰  李志刚  林赛南  项振海  
存量改造中,用地破碎与混杂已经成为半城市地带空间修补、品质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探究治理诱致破碎与混杂空间格局的机制是重要的研究话题。围绕产权制度及其变迁理论建立了分析框架,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实证了土地开发治理作用于半城市地带空间格局的机制。结果显示:南海区通过三个阶段,逐步建立起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土地开发主体,不断对其赋予土地产权的土地开发治理结构。在增量时代造就了物质与权属的空间破碎。政府为统筹盘活存量启动的旧改政策造就了新的政策空间破碎。这三种空间破碎的叠加制约着品质跃升的空间修补。极少数整合案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煜  陈志东  
分析了南海区镇级图书馆建设的特点、发展成功的原因及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针对镇级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经费问题和管理人员减少,管理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丛艳国  魏立华  
珠江三角洲以村镇为主导的农村工业化是建立在集体土地基础之上的,农地违规转用、利用低效及布局分散不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空间优化和各项城市规划的落实。选取佛山市南海区为例,通过分析1980年代以来"自下而上"的农村工业化进程中集体土地的利用问题、绩效及其相关政策法规,为其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土地方面政策创新的依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邓卿  
致力于提升市民综合文化素质,铸造现代公民品格的"有为讲坛"已经走过了七年的历程,七年来举办讲座300多场,社会效益日渐彰显,成为南海市民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在普及新知、传播真理、建设现代城市文化等方面功绩卓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常春  陈烈  王爱民  
快速工业化区域是工业化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经济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新兴地域类型,普遍存在着建设用地总量急剧扩张、空间无序分散、城乡缺乏统筹等问题。本文从佛山市南海区典型案例入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归纳和解析了快速工业化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的主要问题,认为双二元管理体制、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城乡土地市场发育不平衡和部门规划不协调等是建设用地发展的主要体制性障碍因素,并从管理、产权、市场、规划等方面系统提出相应的制度优化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常春  
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相互偶联的复合系统。文章从规模扩张、空间扩张和景观变迁三个维度,揭示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特征,并对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演进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定制度环境及变迁条件下,伴随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快速工业化区域特别是"自下而上"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先后经历了加速、高速和持续快速三个阶段,空间扩张由相对均衡到非均衡快速发展、再回复到相对均衡,景观聚集度出现先显著下降、后逐步回升态势。文章最后针对快速工业化区域发展实际,提出建设用地扩张调控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炎   杜汝旭   周恩培   叶睿  
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化重构是盘活存量,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其核心是对土地权益的配置与调节:自上而下的规划管控中形成了土地权益的非均衡配置,制约着规划实施,公平正义的权益调节机制成为空间集约化重构的关键。研究构建了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化重构中权益格局形成、演变与调节的理论框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案例,揭示了以下发现:在模糊的土地产权制度下,市场驱动的村庄自主土地开发形成了集体建设用地初始权益配置的差别。以集约、节约为导向的规划管控不可避免地强化了这一差别,造成市场与规划的双重公平偏离。非均衡的权益配置制约着空间的集约化重构,有赖于公平的权益调节机制加以化解:地方政府充分发挥权益调节职能,在重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三种不同的权益调节模式,并呈现出统筹尺度上移、分配标准明晰、调节力度增强的演变特征。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化重构当在利益平衡的思路上,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应不同发展特征的动态权益调节机制,兼顾效率和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