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2)
- 2023(10222)
- 2022(8518)
- 2021(7871)
- 2020(6489)
- 2019(15086)
- 2018(14214)
- 2017(27759)
- 2016(14505)
- 2015(16370)
- 2014(15827)
- 2013(16012)
- 2012(15358)
- 2011(14161)
- 2010(14003)
- 2009(12787)
- 2008(12696)
- 2007(10937)
- 2006(9695)
- 2005(8882)
- 学科
- 济(73254)
- 经济(73175)
- 管理(44812)
- 业(39932)
- 方法(35574)
- 数学(32194)
- 数学方法(32082)
- 企(31649)
- 企业(31649)
- 贸(22727)
- 贸易(22713)
- 易(22064)
- 中国(20632)
- 财(19877)
- 农(17326)
- 环境(14855)
- 地方(12906)
- 业经(12278)
- 制(12264)
- 出(11871)
- 学(11735)
- 融(11345)
- 金融(11344)
- 农业(11134)
- 关系(10922)
- 务(10901)
- 财务(10897)
- 财务管理(10873)
- 划(10714)
- 企业财务(10444)
- 机构
- 大学(219383)
- 学院(213691)
- 济(108526)
- 经济(107145)
- 管理(83703)
- 研究(79010)
- 理学(72583)
- 理学院(71899)
- 管理学(71242)
- 管理学院(70841)
- 中国(60318)
- 财(49784)
- 京(45229)
- 科学(40651)
- 财经(40104)
- 所(37770)
- 经(36909)
- 经济学(36434)
- 中心(34297)
- 研究所(34073)
- 经济学院(33175)
- 财经大学(30266)
- 农(29281)
- 北京(29107)
- 院(28603)
- 江(28449)
- 业大(26058)
- 范(25270)
- 师范(25116)
- 商学(24439)
- 基金
- 项目(142924)
- 科学(115446)
- 基金(110905)
- 研究(106009)
- 家(97117)
- 国家(96100)
- 科学基金(82096)
- 社会(74283)
- 社会科(70826)
- 社会科学(70807)
- 基金项目(57276)
- 自然(49717)
- 省(49155)
- 自然科(48514)
- 自然科学(48501)
- 自然科学基金(47702)
- 教育(47116)
- 资助(45865)
- 划(43330)
- 编号(38733)
- 部(35336)
- 国家社会(33517)
- 重点(32405)
- 成果(32004)
- 教育部(31359)
- 发(30908)
- 中国(30712)
- 人文(29694)
- 创(29497)
- 制(28466)
共检索到322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妮 谭宓
外国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环境的影响争议较大。论文通过构建外国直接投资、能源消费、政府治理和碳排放之间的两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以2000—201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老挝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的碳排放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能源消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2)政府治理在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都具有负向调节效应;(3)监管质量、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三个重要机制,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两个重要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妮 谭宓
外国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环境的影响争议较大。论文通过构建外国直接投资、能源消费、政府治理和碳排放之间的两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以2000—201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老挝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的碳排放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能源消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2)政府治理在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都具有负向调节效应;(3)监管质量、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三个重要机制,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两个重要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妮 谭宓
外国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环境的影响争议较大。论文通过构建外国直接投资、能源消费、政府治理和碳排放之间的两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以2000—201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老挝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的碳排放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能源消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2)政府治理在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都具有负向调节效应;(3)监管质量、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三个重要机制,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两个重要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妮 谭宓
外国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环境的影响争议较大。论文通过构建外国直接投资、能源消费、政府治理和碳排放之间的两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以2000—201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老挝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的碳排放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能源消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2)政府治理在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都具有负向调节效应;(3)监管质量、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三个重要机制,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两个重要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宏苓
本文以东盟国家和墨西哥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国际直接投资效应为例,揭示自由贸易区作用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学原理,以及自由贸易区共同的政策制度挑战跨国公司原有优势和改善成员国投资环境的可能与途径。本文的研究将给正在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启迪。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自由贸易区 国际直接投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占熬 陈小倩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已经步入到"深度一体化"阶段,深入分析及度量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投资效应对此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文章在空间经济学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倍差法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生产转移效应进行了有效的计量估计。实证结果说明虽然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对成员国FDI流入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力度较小,远远低于生产规模及消费规模等更为直接的因素,自贸区内部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并在进一步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在明
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出于彼此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贸易区中的诸国都会积极利用华商的实力与优势,加强双边的经贸联系与合作,这就使华商的桥梁作用将日益凸显。本文本着有利于华商生存与发展的宗旨,对东盟华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做一理性分析。
关键词:
东盟华商 华商企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帆
2001年11月7日,中国与东盟共同宣布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本文认为,建立CAFTA所造成的贸易转移效应不大,对于贸易创造效应的获得却有很大的潜力,在投资方面,有利于促进区外资金的流入和区内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增长。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CAFTA可以使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利益关系上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化解目前双方在对外出口与引进外资领域的不利竞争状况,有助于实现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贸易效应 投资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建中
首先回顾了现有协同发展程度的测算方法,然后基于贸易和投资综合发展指数构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协同发展程度的测算方法并对其进行应用,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协同发展程度较高的行业包括服装皮革制造业、木材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电器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等6个行业;协同发展程度较低的行业包括采掘业、造纸业、石油炼焦业、化工原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金属冶炼业6个行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轩
本文尝试利用单边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总体影响效应、创造效应、转移效应,兼论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欢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对中国、东盟,而且对东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的背景、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笔者认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完全是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内在需要,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不同等原因,各成员体对自由贸易区的利益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必然对推进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带来阻力。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自由贸易区 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祖国
由中国总理朱基提出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已被东盟各国领导人所接受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 2 0 0 2年将要形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成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能够为中国和东盟带来双赢的效果 ,并对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地区经济合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日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国川 黄寿生
拟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区域经济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巩固和加强双方的友好合作,进一步扩大双方贸易额;有利于调整双方的商品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有利于双方相互投资;有利于推动东亚地区的合作,加快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应籍此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与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尤其要发挥东南亚华人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华人 机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