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98)
2023(20759)
2022(17535)
2021(16309)
2020(13817)
2019(31535)
2018(31147)
2017(58934)
2016(32204)
2015(35963)
2014(35645)
2013(35722)
2012(32764)
2011(29691)
2010(29473)
2009(27650)
2008(27741)
2007(24628)
2006(21866)
2005(19640)
作者
(95426)
(79612)
(79148)
(75116)
(50559)
(38062)
(35798)
(30934)
(30213)
(28503)
(27409)
(26772)
(25507)
(25438)
(24823)
(24272)
(23716)
(23546)
(22882)
(22771)
(19887)
(19670)
(19334)
(18047)
(17832)
(17707)
(17703)
(17689)
(16169)
(15781)
学科
(129745)
经济(129565)
(107206)
管理(103561)
(93198)
企业(93198)
方法(56838)
数学(46527)
数学方法(46074)
(39943)
(39502)
中国(36950)
业经(35934)
(30086)
农业(26882)
(26506)
(26505)
财务(26426)
财务管理(26388)
(25121)
贸易(25105)
企业财务(25076)
(24459)
地方(23990)
技术(23003)
(22540)
理论(22085)
(21530)
银行(21459)
(20851)
机构
大学(462971)
学院(461169)
(188176)
经济(184246)
管理(179214)
研究(159470)
理学(153804)
理学院(152076)
管理学(149664)
管理学院(148807)
中国(122666)
(99831)
科学(98664)
(88998)
(85050)
(81402)
研究所(73944)
业大(72203)
中心(71779)
财经(70144)
(69436)
农业(66970)
(63953)
北京(63197)
(57774)
(57429)
师范(57099)
经济学(56906)
(55192)
财经大学(52019)
基金
项目(309549)
科学(242300)
基金(224968)
研究(222936)
(198739)
国家(197060)
科学基金(167609)
社会(141612)
社会科(134111)
社会科学(134074)
(119508)
基金项目(118550)
自然(109441)
自然科(106866)
自然科学(106833)
自然科学基金(104981)
(101096)
教育(101000)
资助(92381)
编号(89162)
成果(73055)
重点(69636)
(68358)
(65541)
(65494)
课题(61569)
创新(60798)
科研(59346)
国家社会(58895)
教育部(58097)
期刊
(210853)
经济(210853)
研究(137214)
中国(94315)
学报(78907)
(78494)
(70843)
科学(70372)
管理(69107)
大学(59286)
学学(55724)
农业(53619)
教育(47995)
(42638)
金融(42638)
技术(38921)
财经(35352)
业经(34620)
经济研究(33639)
(30409)
(30387)
问题(27484)
图书(25307)
技术经济(23007)
(22979)
(22324)
科技(22316)
现代(21131)
世界(20994)
理论(20888)
共检索到696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玲  
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和万得(Wind)数据库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匹配,分析外国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应重点加强与发达国家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谈判,包括减少对外资以及其他市场准入限制、其他歧视性措施、竞争障碍和监管透明度及行政要求这四个方面,其中竞争障碍的影响权重最大;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关于减少对外资以及其他市场准入限制、竞争障碍和监管透明度及行政要求方面的谈判,其中可以适度放松对自然人流动限制的谈判,但在降低竞争障碍的谈判上需要加大力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明  魏作磊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刻画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利用2004-2014年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的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推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但作用较弱;同时,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开放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差异性明显,其中信息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开放所产生的作用大于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开放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作用。本文认为,提升制造业生产率,要充分重视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开放对制造业生产率作用的差异性,吸引外商在中国设立生产性服务企业合作研发中心,积极鼓励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研究分支机构,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  魏作磊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如何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研究方法:利用2004~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静态IV+GMM和动态SYS-GMM方法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双向开放对服务业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产生的作用略大;在细分行业上,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走出去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大,而金融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和商务服务则引进来的影响相对较大。研究创新:深入探讨了开放经济下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影响服务业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渗透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价值:有助于服务业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形成,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动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李林玥  
基于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不同区域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显著提升了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其中,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从不同所有制来看,中外合资和中央国有上市制造业企业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公众制造业企业表现出负向的"挤出效应";从不同制造业行业来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皮革皮毛制品及制鞋业、木材加工及制品家具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作用最显著,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虽然也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正向影响,但提升空间较小。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在扩大开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好"鲶鱼效应",加快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扩大开放与倒逼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共进局面,还要在发挥好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基础上,激发本土生产性服务业活力,全面构建以本国制造为引领的完整产业链,为建设中国制造业自主产业链打好根基。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晗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作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其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之后仍然成立。异质性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一般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大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就作用机制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降低出口成本和推动技术创新有效地促进了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同时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效应,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要积极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广度与深度,以此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令夷  邢宁宁  
评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产业互动理论,梳理陕西两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关联程度进行投入产出比较实证分析。发现陕西两产业互动程度较弱,细分产业之间的互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互动水平较高;房地产、科研技术服务互动程度较弱;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影响力系数较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屠莉佳  
本文利用中国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FDI溢出效应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有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但对外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大于对内资制造业的影响;外资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促进内资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反之,则不成立;人均资本、产权制度可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制造业产出结构不合理,高产值并不意味着高效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刘青君  
本文利用计量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FDI对中国江浙制造业产出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江苏省制造业产出影响显著的是技术进步效应和就业效应,对浙江省制造业产出影响显著的是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形成效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当期江苏省制造业产出影响较浙江省大,且对两省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作者详细剖析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江浙两省制造业产出影响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仲志源  张梦  马野青  
文章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上游度,将其作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指标,重点分析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异质影响。从上游度的计算结果来看,2000—2014年绝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且上游度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反应较为剧烈。实证结果显示,运输、信息、金融以及房地产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都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均有差异,其中运输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房地产业的正向影响效用较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聂淑花   魏作磊   杜宇玮  
制造业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视角,理论分析了其影响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环境规制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而基于200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等方法展开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显著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且在服务业开放水平较高和沿海地区的表现更强。机制检验表明,要素结构优化、生产成本节约和绿色技术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渠道。调节效应表明,环境规制在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绿色发展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在沿海地区的调节效应更强。文章研究对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杜运苏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引发能源不足、环境污染恶化和贸易争端加剧等问题,中国制造业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亚产业,具有能耗小、污染少、附加值高等方面的行业特点,加快其发展将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间的产业融合,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作为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投入要素,可采取"干中学"的方式加速其成长和培育。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雪芹  
文章在服务任务国际外包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运用国家-部门层面总出口核算框架,使用WIOD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机制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报酬占比和工作时间占比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促进中低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效果,而对于高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俊   银成钺  
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既是当前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有效手段。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基础要素投入、智能化服务应用水平和智能化效益等多指标维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水平测度体系,基于29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进行基准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对制造业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为提升制造业效率,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的服务普及与应用,同时应加强智能化人才建设,借助产学研结合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力量,着力培养前沿的专业型智能化人才,从而助力制造业效率提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梁红艳  王健  
基于Venables(1996)的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由生产成本、贸易成本及消费支出决定的产业区位模型,并采用中国大陆27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动力机制,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在区域性中心城市集聚,而制造业主要在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周边集聚,二者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具有挤出效应。接近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解释制造业的区位,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并不以接近制造业为动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贸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各自的集聚。制造业贸易成本的降低增强了周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吸引力,生产性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俊妍  任同莲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带来的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要素流动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全球价值链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边境内限制措施OECD-STRI,构建服务开放渗透率衡量服务业开放水平。选取2000—2014年37个国家的制造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及其结构的影响,并依次分析批发零售、运输仓储、信息通讯、金融保险和专业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区分服务来源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显著增加了国外服务投入;就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影响效应而言,五类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批发零售开放带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通过溢出效应和成本效应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本文的结论对中国服务业开放及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