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7)
2023(14800)
2022(12136)
2021(11328)
2020(9597)
2019(21960)
2018(21492)
2017(40926)
2016(21971)
2015(24654)
2014(23984)
2013(23818)
2012(21580)
2011(19348)
2010(19432)
2009(18363)
2008(18136)
2007(15994)
2006(13915)
2005(12883)
作者
(63658)
(53062)
(52814)
(50062)
(33729)
(25529)
(23894)
(20777)
(20039)
(18941)
(18140)
(17665)
(16970)
(16867)
(16567)
(16175)
(15890)
(15611)
(15240)
(15210)
(13198)
(12982)
(12920)
(12199)
(11954)
(11917)
(11677)
(11594)
(10534)
(10443)
学科
(99923)
经济(99813)
(91241)
(81272)
企业(81272)
管理(77217)
方法(47953)
数学(39632)
数学方法(39086)
(32541)
(31040)
业经(30618)
中国(26205)
(23451)
贸易(23440)
(22981)
农业(21621)
(21571)
财务(21539)
财务管理(21517)
企业财务(20373)
技术(19490)
(19155)
(16887)
(16791)
理论(16330)
(15888)
(14516)
(14346)
(14242)
机构
学院(320528)
大学(315664)
(142921)
经济(140734)
管理(129304)
理学(112126)
理学院(111059)
管理学(109264)
管理学院(108711)
研究(104290)
中国(84086)
(66098)
(63768)
科学(62231)
(58602)
(52405)
财经(51182)
业大(48651)
研究所(47566)
中心(47301)
(46887)
(46699)
农业(46489)
经济学(44209)
北京(41468)
经济学院(40043)
财经大学(38024)
(37042)
商学(36677)
商学院(36352)
基金
项目(213126)
科学(169926)
基金(159219)
研究(150991)
(140205)
国家(139044)
科学基金(120671)
社会(100278)
社会科(95497)
社会科学(95470)
基金项目(83279)
(81954)
自然(79036)
自然科(77399)
自然科学(77378)
自然科学基金(76114)
(68471)
教育(68394)
资助(66095)
编号(57793)
(47789)
重点(47788)
(47327)
(45357)
(45238)
成果(44133)
创新(43581)
国家社会(42903)
科研(41119)
教育部(41054)
期刊
(152962)
经济(152962)
研究(91407)
中国(59819)
(53710)
管理(52202)
(52018)
学报(49324)
科学(47362)
大学(37943)
农业(36996)
学学(36282)
技术(29134)
(28747)
金融(28747)
业经(26715)
经济研究(26350)
财经(26238)
教育(24743)
(23310)
(22687)
问题(20169)
(19545)
技术经济(18929)
世界(17406)
统计(17089)
国际(16873)
(16299)
商业(15852)
现代(14902)
共检索到472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跃刚   王紫琪  
充分发挥外国在华专利申请的企业出口产品范围调整效应,是实现高质量“引进来”与高水平“走出去”深入结合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检验了外国在华专利申请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进一步从动态资源再配置、生存分析视角分别探究外国在华专利申请对行业出口产品范围与企业出口持续期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国在华专利申请通过“生产率效应”“成本节约效应”提升出口效率,通过“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效应”“质量提升效应”提高出口质量,从而扩大企业出口产品范围。且这种影响在出口规模较大、沿海省份、外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外国在华专利申请能够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期,其资源再配置效应是调整行业出口产品范围的重要渠道。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供新思路、为我国“稳外贸”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有力支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汉涯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的合并数据集,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以企业出口目的地加权经济增长率作为出口额的工具变量,通过考察出口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对"贸易引致学习"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2000-2006年间,企业出口扩张对企业总专利申请数提升的贡献率是13.21%,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加的贡献率分别是15.61%和13.18%,但是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只有从事一般贸易或出口到发达国家,其出口额的增加才能促进高质量专利-发明专利-申请数的增加。所以,在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应鼓励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鼓励企业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进行一般贸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汉涯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的合并数据集,以专利申请量作为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以企业出口目的地加权经济增长率作为出口额的工具变量,通过考察出口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对"贸易引致学习"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2000-2006年间,企业出口扩张对企业总专利申请数提升的贡献率是13.21%,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加的贡献率分别是15.61%和13.18%,但是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只有从事一般贸易或出口到发达国家,其出口额的增加才能促进高质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亮   李冬   史慧芳  
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以外国在华专利申请为表征的跨国技术信息流动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研究以“引进来”促进“走出去”的一种崭新形式。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研究发现,外国在华专利申请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是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技术信息含量方面,外国发明专利授权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强。此外,外国在华专利申请的质量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中更为突出。上述结论对中国企业更好地利用外国技术资源、提升出口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叶  张天硕  曲如晓  
本文基于多产品出口企业贸易理论,构建了海外专利申请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2007—2013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企业海外专利申请对企业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外专利申请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多元化水平;专利质量的提升是出口产品多元化提升的主要原因;目的国模仿能力和知识产权制度的成熟度是海外专利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不仅为企业进行海外专利申请提供了决策参考,同时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进  刘卉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出口、研发决策和专利申请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专利申请数据库以及海关数据库,研究了专利申请和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出口参与和研发投入的增加,能够通过专利申请的概率变化使得企业未来期望的增加值变大,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同时,高生产率的企业也会自发选择进入国外市场和进行研发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反事实模拟的结果表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专利申请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关闭所有专利申请渠道时,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将下降6.12%;当关闭出口渠道时,专利申请渠道对生产率的影响则会降低3.11%。这充分表明了出口和专利申请之间存在着互补效应。本文的结论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代中强  阮冬芝  
本文基于2008—201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不公平进口调查信息系统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整理而得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美国知识产权调查对中国被诉企业出口产品转换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知识产权调查立案还是终裁,都会使我国被诉企业扩大其出口产品范围,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同时还发现,我国被诉企业主要是通过“既增加又减少产品种类”的方式进行内部产品结构调整来应对美国知识产权调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黎明   张亚峰  
专利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创新主体申请专利时对保护范围进行策略性选择的结果,本文基于申请策略差异性视角研究最优专利保护范围,探讨了专利权利要求数和保护范围对专利价值的影响。本文以首项权利要求(首权)字数测度专利保护范围,通过界定两种专利申请策略——追求宽保护范围的激进策略和追求高授权率的保守策略,从理论层面阐明了权利要求数对专利保护范围的影响路径,并利用2015—2020年中国大学专利转让价格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无论采取何种申请策略,申请人的最优选择都是在独立权利要求的限制下主张更多从属权利要求,以实现最优的专利保护范围和专利价值。在激进策略下,从属权利要求数负向调节审查过程中专利保护范围的被压缩量,引致专利保护范围从申请到授权的变化量与专利价值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在保守策略下,从属权利要求的增加可能扩大授权后专利的保护范围,进而提升专利价值。企业专利奖和经历无效挑战后维持有效的企业专利数据同样表明,适当的首权字数是专利价值的重要指标,增加从属权利要求可以缓和专利申请保护范围和专利审查强度之间的矛盾。本文丰富了有关专利保护范围和专利申请策略的文献,为培育高价值专利、优化专利组合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优化专利审查标准、提升专利审查质量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劲帆  李汉涯  何晖  
本文发现企业通过在股票市场IPO能够显著增加创新产出。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IPO增进创新的重要渠道:首先,上市前融资相对困难企业在上市后专利申请增加更加明显;其次,上市后企业专利申请人队伍在数量和效率上都有明显提高。另外,我们发现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也会显著影响IPO后的创新活动改善:总经理具有更大实际控制权力和给予高管股权激励的企业在上市后专利申请增长相对更快。本文揭示了股票市场服务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为现阶段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借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劲帆  李汉涯  何晖  
本文发现企业通过在股票市场IPO能够显著增加创新产出。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IPO增进创新的重要渠道:首先,上市前融资相对困难企业在上市后专利申请增加更加明显;其次,上市后企业专利申请人队伍在数量和效率上都有明显提高。另外,我们发现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也会显著影响IPO后的创新活动改善:总经理具有更大实际控制权力和给予高管股权激励的企业在上市后专利申请增长相对更快。本文揭示了股票市场服务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为现阶段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于欢  
与大规模中间品进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仍然较低。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数据,揭示出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总的样本来看,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促进效应,而资本品进口产生抑制效应,二者调节不利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2)区分产品差异化后发现,同质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更大,且同质中间品与异质资本品进口交互存在显著的负面调节效应。(3)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对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最强,而资本品进口对民营企业的抑制效应最强,且中间品与资本品进口交互对三类企业都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正是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结构失衡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才导致中国在大规模进口中间品的同时却出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处于低位现象。据此,在强调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的同时,需要区别重视、克服其通过资本品进口产生的不利调节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杨继军  金梦圆  
本文基于2009~2016年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识别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增加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程度提高,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研发投入增加、专利产出数量增加和本地市场效应扩大来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范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企业内部和外部交易成本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范围扩大,数字化转型对交易成本高的企业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本文建议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数字化基础,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中,推进产品创新和产业模式变革,以用户价值为出发点进行研发创新,打造数字化终端体系,扩大企业出口产品范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舒欣  安同良  
伴随着中国"爆炸式"的专利激增,中国已成为世界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然而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专利申请动机依然鲜有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创新跨期调查,首次在国际可比框架下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动机进行了测度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专利申请动机是防止被复制,同时企业也会出于防止专利诉讼侵害、增加谈判地位、获得市场进入等策略性动机申请专利。实证结果表明:①初创企业不偏好出于策略性动机申请专利,大型企业显著偏好将专利作为内部评价员工业绩的指标;②CEO教育水平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出于防止被复制和防止专利诉讼侵害的动机申请产品创新专利;③政府补贴政策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策略性申请产品创新专利的行为;④专利有效性与策略性创新是显著负向关系。结论为政府如何激励企业实质性创新、抑制策略性创新提供富有启迪性的政策建议,同时也填补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动机的理论研究空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侯媛媛  刘云  谭龙  
针对多年来我国企业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的现象,在对现有文献和相关政策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企业专利申请的动机———市场化动机、非市场化动机和战略性动机。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了该公司专利申请的内部激励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制度、研发投入、奖励机制、绩效考评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战略等是企业申请专利的主要激励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相东  张文魁  王喆  
基于2014~2016年BvD-Oriana亚太企业分析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匹配的电气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采用Heckman模型对生产率和企业规模对中国企业出口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增长的正相关性并不显著,甚至存在"生产率陷阱"现象;企业规模对企业出口增长始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独立于生产率的作用。这一结果在使用不同企业规模代理变量和不同生产率计算方法进行控制的模型中依然保持稳健。本研究既丰富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又可对新时代促进中国企业出口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