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4)
2023(8348)
2022(6537)
2021(6117)
2020(4811)
2019(11220)
2018(11075)
2017(21168)
2016(11392)
2015(13026)
2014(12831)
2013(12717)
2012(11586)
2011(10649)
2010(10229)
2009(9463)
2008(9277)
2007(7940)
2006(7094)
2005(6867)
作者
(30653)
(25523)
(25412)
(24475)
(16315)
(12058)
(11625)
(9972)
(9925)
(8989)
(8947)
(8425)
(8355)
(8144)
(8124)
(8075)
(7634)
(7457)
(7384)
(6815)
(6545)
(6181)
(6022)
(5857)
(5846)
(5823)
(5578)
(5238)
(5115)
(5021)
学科
(55575)
经济(55524)
管理(26157)
(25134)
方法(23850)
数学(22185)
数学方法(22087)
中国(20448)
(18099)
企业(18099)
(17144)
贸易(17135)
(16939)
(14573)
(12126)
(12026)
业经(11153)
(9611)
金融(9611)
(9593)
银行(9581)
(9431)
(9343)
农业(9144)
(8828)
出口(8826)
出口贸易(8826)
(8365)
产业(7922)
地方(7898)
机构
大学(164648)
学院(160069)
(82597)
经济(81532)
研究(62145)
管理(57086)
中国(50718)
理学(48900)
理学院(48375)
管理学(47638)
管理学院(47361)
(36179)
(35225)
科学(32825)
(30584)
经济学(29477)
财经(29277)
研究所(27654)
中心(27163)
(27154)
经济学院(26821)
(23246)
北京(23054)
财经大学(22159)
(22128)
(21811)
(20431)
师范(20265)
业大(19266)
科学院(18599)
基金
项目(104693)
科学(84224)
基金(80699)
研究(77631)
(70456)
国家(69998)
科学基金(59557)
社会(54297)
社会科(51810)
社会科学(51801)
基金项目(40869)
(35225)
自然(35181)
教育(34946)
自然科(34484)
自然科学(34476)
资助(34101)
自然科学基金(33930)
(31198)
编号(28693)
(25644)
国家社会(25074)
中国(24445)
成果(24058)
重点(23716)
(22907)
教育部(22633)
(20986)
人文(20951)
大学(20674)
期刊
(85260)
经济(85260)
研究(55184)
中国(33683)
(26056)
学报(23016)
管理(22237)
科学(22191)
(22047)
(20385)
金融(20385)
大学(18521)
学学(17223)
经济研究(16591)
财经(15655)
农业(15236)
(14817)
教育(14522)
(13680)
国际(13632)
问题(12580)
技术(12265)
世界(12160)
业经(10908)
(9451)
统计(8343)
技术经济(7949)
理论(7098)
经济问题(6990)
(6903)
共检索到251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根据全球通胀假说,随着经济开放度下降,外国经济对本国通胀的影响逐渐让位于本国经济,这一假说与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密切相关。本文首先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间接分析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结果表明,外国产出冲击对本国通胀有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2010年后弱化,近年来外国产出与本国通胀出现“脱钩”迹象。反事实分析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输入型通胀不足以解释中国通胀的弱周期性。为解释经验发现,本文构建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开放经济模型。数值分析表明,本国通胀对外国产出的周期敏感性随着贸易开放度下降而弱化,但本国通胀对本国产出的周期敏感性不会因贸易开放度下降而显著改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根据全球通胀假说,随着经济开放度下降,外国经济对本国通胀的影响逐渐让位于本国经济,这一假说与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密切相关。本文首先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间接分析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结果表明,外国产出冲击对本国通胀有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2010年后弱化,近年来外国产出与本国通胀出现“脱钩”迹象。反事实分析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输入型通胀不足以解释中国通胀的弱周期性。为解释经验发现,本文构建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开放经济模型。数值分析表明,本国通胀对外国产出的周期敏感性随着贸易开放度下降而弱化,但本国通胀对本国产出的周期敏感性不会因贸易开放度下降而显著改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范爱军  韩青  
围绕着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对旨在对具体环境下的通胀行为做出有用总结的菲利普斯曲线来说,重要的在于探寻导致曲线变动的深层原因何在。本文认为生产率和潜在产出的增长是解释菲利普斯曲线位移的核心变量,生产率快于名义量的调整以及潜在产出比以往更高的增长率均会形成化解通胀压力的力量。本文对简单预期增强的菲利普斯曲线做出修正,将价格调整的生产率与名义增长缺口加入模型,所得结果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通胀动态,凸显了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对于中国反通胀措施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丹  涂玥  
本文利用1992-2005年CPI指数和GDP数据对中国是否存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存在形式进行了检验。检验发现,中国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存在正向变化关系,通胀预期具有适应性特点,同时通胀不确定性对实际通胀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挺国  王霞  苏娜  
本文从实时分析的视角,基于多种退势方法的产出缺口最终估计、准最终估计和实时估计序列,分别构建了四类预测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分析了产出缺口修正效应和滞后阶数变化效应对通胀预测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产出缺口在通胀预测中的作用及菲利普斯曲线在通胀预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论表明,通胀率的实时预测效果要明显比基于最终数据的差,其中滞后阶数变化效应对实时预测精度的影响大于产出缺口修正效应;尤为重要的是,尽管在最终数据的预测分析中,产出缺口的引入能够提高通胀率的预测精度,但是在实时预测中,产出缺口没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产出—通胀"型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通胀实时预测中并不适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新蓉  李虹含  
次债危机之后的中国经济出现了周期性通货膨胀的特征,菲利普斯曲线已不局限于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的解释,在目前经济形式复杂的中国如何使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结合前人对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实际经济数据的拟合,构建起中国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根据实证结果和实际经济情况提出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双正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是一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理论界密切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利用1978~2008年有关数据进行的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运行中出现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并没有有效带动就业人员总量的较快增长。因此,应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价格总水平调控,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宏涛  
文章利用中国1979~2007年的数据用两种方法估计了中国的产出缺口,通过实证方法来分析通胀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关系,估计的结果很相似,并且显示出与通胀变动的联动性。然而,标准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不能很好地与数据拟合。因此,我们假设存在一个不可观测的变量,其遵循二阶自回归过程,在此基础上重新估计了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结果现实较好地解释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的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沈利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周期性联合运动,本文在变交点直角坐标系下分析了两者的联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四个经济周期中存在着相似的周期运动环,各周期环的逆时针运动方向反映了经济增长领先于通货膨胀,各周期运动环的形状和大小:扁平型、丰满型、瘦长型、娇小型,体现了各周期自身的特点,其变化顺序既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也反映了我国宏观调控艺术的日臻成熟。本文同时解读了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武俊奎  
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以2000年~2007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区间,对世界石油价格、中国利率、中国产出缺口和中国通货膨胀率进行VAR实证分析,并计算短期和长期石油价格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世界石油价格上升10%,在长期会导致我国CPI上升0.277~0.33个百分点。此外,研究发现,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消费者形成通货膨胀预期,扩大产出缺口,同时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影响石油价格向通货膨胀传导过程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国晓  
从更多的国家和更广泛的时期看 ,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稳定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得不到充分的证实。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 ,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而是带有不确定性的随机联系。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经济系统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提出通货膨胀替代失业论是错误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治国  
本文以工资与价格决定模型作为微观经济基础,推出"失业—工资"、"失业—物价"和"产出—物价"三条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模型以及预期通货膨胀机制。在实证中,本文给出了我国的"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和修正的"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并推出了我国具体的预期通货膨胀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窦智  叶文辉  
菲利普斯曲线是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取舍关系的曲线。一国为降低失业率,需要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主要经济体纷纷进行货币干预,我国的通胀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国家在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容忍度,使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完善,以适应我国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将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在通胀和失业之间权衡的政策导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振球  
菲利普斯曲线有其微观经济基础。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货币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失业工人随机寻找工作的经济决策、在岗工人与公司之间的博弈行为、工会势力与公司讨价还价力量的均衡、公司调整产品价格和工人工资的决定、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等。以此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工作报价、最低工资预期水平、搜寻工作的效率、工会势力和公司势力、辞职率与临时解雇率、生产技术效率、劳动周转率、劳动市场分隔及其不平衡等因素进行政策性调节,可以使菲利普斯曲线整体性向左下方移动,从而同时降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1994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表现形式都十分复杂,使中国经济学家们在通货膨胀的基本判断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从已经发表的文献来看,人们对于这次通货膨胀类型的判断至少已经出现了四种观点:需求拉动型、供给型(含成本推进式、结构性)通货膨胀、制度变革型通货膨胀以及综合型通货膨胀。与之相应,有关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也是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中,有关需求性因素和供给性因素的作用无法截然分开,因此,综合论的观点也许永远都是正确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运用综合型通货膨胀理论富有内在逻辑地说明需求性因素、供给性因素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推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