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7)
2023(10023)
2022(8464)
2021(7475)
2020(6341)
2019(13963)
2018(13952)
2017(26081)
2016(14386)
2015(16289)
2014(16674)
2013(16197)
2012(15350)
2011(14305)
2010(14591)
2009(14001)
2008(13646)
2007(12623)
2006(11459)
2005(10749)
作者
(44081)
(37216)
(36976)
(35136)
(23887)
(17554)
(16703)
(14272)
(14091)
(13323)
(12920)
(12519)
(12322)
(12137)
(11963)
(11353)
(11086)
(10851)
(10609)
(10562)
(9734)
(9174)
(9021)
(8585)
(8279)
(8263)
(8259)
(8237)
(7618)
(7385)
学科
(76765)
经济(76668)
管理(46297)
(37600)
(31832)
企业(31832)
方法(23009)
数学(19410)
数学方法(19205)
地方(18907)
中国(17929)
(17214)
(16980)
(16921)
业经(15449)
(15399)
(13587)
地方经济(13098)
(11873)
金融(11866)
(11266)
银行(11237)
环境(10877)
(10832)
理论(10477)
农业(9972)
(9727)
体制(9646)
(9393)
财务(9359)
机构
大学(219908)
学院(217936)
(97678)
经济(95634)
研究(81379)
管理(77326)
理学(65291)
理学院(64484)
管理学(63338)
管理学院(62918)
中国(60931)
科学(47344)
(47342)
(46811)
(42315)
研究所(37887)
财经(36237)
(36236)
中心(35525)
(35204)
(32497)
经济学(31517)
业大(30846)
北京(29802)
(29258)
农业(28147)
(27969)
经济学院(27827)
师范(27629)
(27130)
基金
项目(138236)
科学(108307)
研究(101301)
基金(99939)
(87562)
国家(86854)
科学基金(73270)
社会(66299)
社会科(62670)
社会科学(62657)
(53940)
基金项目(51521)
教育(46562)
自然(45135)
(44836)
自然科(44059)
自然科学(44044)
自然科学基金(43256)
资助(41335)
编号(39430)
成果(34325)
重点(31817)
(31015)
(30497)
(29742)
课题(29434)
(28197)
国家社会(27986)
教育部(26659)
创新(26601)
期刊
(120786)
经济(120786)
研究(72121)
中国(48924)
(38086)
学报(36051)
(34032)
管理(32311)
科学(32144)
大学(27889)
学学(26494)
教育(23724)
农业(22301)
(21542)
金融(21542)
经济研究(20080)
财经(19724)
技术(19339)
(17142)
业经(16773)
问题(15154)
技术经济(11567)
(11443)
世界(11209)
(10866)
统计(10612)
(10408)
国际(10321)
(9656)
现代(9544)
共检索到349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郝静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有过去所强调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外部客观因素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外部因素对两种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春艳  何炼成  
本文在对我国不同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模式及分配格局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收入分配总是与特定的经济体制相关联的。因而,引起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合理及不合理因素,均可从当前经济体制运行的状况中找到根源。因此,在体制变迁的过程中,逐步消除导致收入分配差距不合理扩大的制度性因素,不仅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更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文雷  冯晓琦  
《比较经济体制》评介文雷,冯晓琦张仁德教授主编的《比较经济体制》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博采众家之长,无论是从理论体系还是研究方法上看,均有一些新特点,体现了作者对比较经济学理论的独到见解。该书以剖析当代世界现实经济体制为主,力图阐明市场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实质上说,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变迁的过程。这种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持续演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制度安排可能出现在各种层次上,如个人的制度安排、自愿的制度安排、团体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制度安排等等。但显然政府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最重要的,政府既可以创造制度需求,同时又可以增加制度供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15年的改革进程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云荣  宋振全  
在我国,市场因素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补充"到"并行",从"基础作用"到"决定地位"的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暗含的是计划调节,而不是计划体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应减少行政因素,破除壁垒,释放市场活力;借助大数据,提升企业和政府的计划能力;内修外制提升主体道德水平,为市场经济走向道德经济提供双重保障。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云荣  宋振全  
在我国,市场因素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补充"到"并行",从"基础作用"到"决定地位"的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暗含的是计划调节,而不是计划体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应减少行政因素,破除壁垒,释放市场活力;借助大数据,提升企业和政府的计划能力;内修外制提升主体道德水平,为市场经济走向道德经济提供双重保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萍  孙群力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分化日益突出,而制度变迁差异是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经济体制变迁和产权制度变迁为样本,利用1978—2003年间28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并对模型估计检验,证明了这一论点,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靳涛  
从政府在转型中的行为决策来看 ,它是属于理性人行为决策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阶层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中央政府权力的分解和下放不仅是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 ,也是以此来激励和诱导地方政府和其它经济主体积极参与经济转型的过程的客观需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伟  高林远  
本文在分析西方制度学派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制度的解释的基础上,探讨了制度变迁的客观必然性,并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强调了制度变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重要性,指出制度变迁必须处理好借鉴与创新、渐进与激进的关系,制度变迁方式的选择应实现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再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新华  
从实质上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重建过程 ,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在这一制度重建的进程中 ,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表现出八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一是制度变迁需求的内生性 ;二是制度变迁供给的滞后性 ;三是制度变迁目标的动态性 ;四是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 ;五是制度变迁轨迹的路径依赖性 ;六是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 ;七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 ;八是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学军  
商业信用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手段,是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随着当代中国经济体制的两次转型,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动机渐变,政府对国有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规制也发生大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在市场力量与政府政策角力的夹缝中残存,商业信用融资方式发生了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鼓励国有企业运用票据化商业信用融资,但市场对于商业票据融资却踯躅不前。只有协调好市场力量与政府的作用,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才能真正创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韩静轩  
国有企业的改革趋势表明,“两企分离”已是大势所趋,即国有企业进行基于产业分离的“两点分离”(公共企业与竞争性企业分离)和基于分级所有的“两企分离”(中国政府企业与地方政府企业分离)。国有企业的“两企分离”要求对现有经济体制进行创新,包括财政体制创新、金融体制创新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智波  
交换效率是有别于帕累托效率、市场信息效率的第三种效率概念。如果将政府的经济职能限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纠正市场失灵,那么判断政府干预经济与推动制度变迁的行为是否得当的标准是市场是否达到了交换有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怀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会计管理模式的转换,企业的会计行为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本文分别就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作理论分析,并就有关问题提出粗浅的意见。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根据对社会最终产品需求的预测和各类资源与产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