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9)
2023(11412)
2022(9208)
2021(8296)
2020(7032)
2019(15252)
2018(15135)
2017(29201)
2016(15129)
2015(16547)
2014(15800)
2013(15978)
2012(14475)
2011(12640)
2010(12886)
2009(12167)
2008(12535)
2007(11664)
2006(10290)
2005(9512)
作者
(42239)
(35489)
(35342)
(33174)
(22571)
(16601)
(15965)
(13538)
(13130)
(12784)
(11835)
(11806)
(11466)
(11110)
(10842)
(10724)
(10564)
(10215)
(10049)
(9968)
(8623)
(8566)
(8529)
(8085)
(7874)
(7868)
(7857)
(7644)
(7124)
(6891)
学科
(83619)
(79114)
企业(79114)
(75408)
经济(75343)
管理(66200)
方法(30700)
业经(30183)
(24491)
技术(23760)
(22404)
数学(21977)
数学方法(21842)
(20042)
财务(20030)
财务管理(20020)
企业财务(19028)
农业(17067)
中国(16821)
技术管理(15085)
(14527)
理论(14439)
(14116)
(13926)
(13797)
产业(13666)
地方(13267)
企业经济(12899)
经营(12190)
(11414)
机构
学院(224286)
大学(215893)
(102484)
经济(100869)
管理(97774)
理学(83605)
理学院(82951)
管理学(82130)
管理学院(81699)
研究(67222)
中国(53555)
(45984)
(44255)
科学(36739)
财经(36390)
(35115)
(32848)
(32612)
(32196)
中心(30923)
经济学(30322)
业大(29347)
商学(28710)
研究所(28574)
商学院(28471)
北京(27572)
(27518)
经济学院(27475)
经济管理(26596)
财经大学(26509)
基金
项目(143744)
科学(117253)
研究(109706)
基金(105842)
(89774)
国家(88948)
科学基金(80234)
社会(73665)
社会科(70355)
社会科学(70340)
(58724)
基金项目(56407)
自然(49501)
自然科(48485)
自然科学(48476)
自然科学基金(47738)
教育(47694)
(46077)
编号(43092)
资助(41043)
(37907)
(36071)
创新(34259)
(32712)
成果(32488)
重点(31453)
(31243)
国家社会(31058)
(29790)
课题(28482)
期刊
(117990)
经济(117990)
研究(64847)
管理(44540)
中国(43459)
(40021)
(30976)
科学(27869)
技术(25205)
学报(24903)
业经(21796)
农业(21751)
(20602)
金融(20602)
大学(20413)
学学(19612)
财经(18845)
经济研究(18494)
教育(17989)
技术经济(16944)
(16573)
(15004)
问题(15000)
科技(13377)
现代(12684)
商业(12339)
财会(12302)
(12119)
世界(11339)
(11297)
共检索到339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澜  武力超  余泳泽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外商直接投资(FDI)为载体的技术溢出是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2002—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的企业微观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关联方面,FDI依赖于市场交易关系的水平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即负向的竞争效应占主导地位,而行业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前向渠道;知识流动方面,基于技术相似度的水平和垂直溢出均对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基于技术相似度的纯知识溢出效应对于污染行业和信息依赖行业以及高环境规制强度、高外商直接投资强度和绿色技术创新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的地区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合理引入外资、切实提高内资企业吸收能力并针对不同行业和地区进一步优化内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武力超  姜沁雨  金晟男  叶添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采用绿色专利数作为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利用海岸线距离构造工具变量,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表明,FDI通过知识外溢、示范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外溢效应,显著地促进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进一步从地区异质性来看,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均有助于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稚  段珅  孙涛  
以产业集聚外部性效应为视角,利用2010-2016年天津市南港工业园、逸仙科学工业园、现代产业园与微电子工业园4个制造业产业园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双重效应关系,揭示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环境存在正负两种外部性效应,具体作用取决于绿色技术创新与外商直接投资两个中介变量。当产业集聚水平较低时,绿色技术创新在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系中作用不明显。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制造业产业集聚会加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当产业集聚水平较高时,绿色技术创新在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制造业产业集聚提高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关系中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华飞  肖静  冯兵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4—2018年工业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测算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采用中介效应和门槛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及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直接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17.7%;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呈现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即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由负向不显著向正向显著转变,且正向显著影响呈边际递减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倩  
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影响。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表现为"抵消效应"和"补偿效应"的双重效应,随着规制政策的日趋合理化,会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创新补偿"效应逐渐超越"挤出效应"。较高的环境规制强度抑制污染型FDI,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水平越相近,越容易发生资本转移;合理引进FDI有利于产生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岳立  曹雨暄  任婉瑜  
内外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如何依托技术创新发挥外资对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文章识别了FDI、异质型创新与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面板中介模型考量三者关系。研究发现:(1)随着FDI规模扩大,FDI对绿色发展效率显示出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关系。(2)FDI可以发挥技术创新外溢效应。其中,FDI对自主创新外溢作用最强,对技术引进的作用最弱。(3)全区来看,在FDI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中,技术引进存在部分遮掩效应,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分区来看,创新高水平区FDI技术外溢可依托自主创新促进绿色发展效率,创新中水平区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可抵消FDI对绿色发展效率的部分抑制作用,而创新低水平区主要通过模仿创新影响绿色发展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娜  
“双碳”目标下,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推动流通业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业低碳发展,该结论在经历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流通业低碳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和产业结构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是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流通业低碳发展的重要中介路径,其中介效应占比为20.82%;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影响,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流通业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雪松  徐晓光  
借助《绿色信贷指引》这一政策事件,结合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基于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方法,检验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有效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对于国有企业、低碳试点城市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投融资行为并改善市场主体的外部预期,这些都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地,绿色信贷政策离不开“市场—政府”双螺旋的重要支撑,在有效的市场化环境和有力的财政科技支出支撑下,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钰  张卓  宋敬  
在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背景下,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企及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低的分样本中这种正向关系更为显著,同时绿色信贷政策在较长时间序列中均保持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第三,吸收能力和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长青  叶林伟  孙丹  刘丽辉  
基于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更为综合的产业结构升级系数,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验证对外直接投资逆向绿色创新技术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逆向绿色技术创新效应,该效应能正向促进中国产业升级;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来看,国内研发投入增加有利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国内环境规制力度的增强也激励跨国企业对外实行绿色技术合作,两者均强化对外直接投资逆向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相应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大;对外直接投资逆向绿色技术创新主要促进非发明类型的策略性绿色创新,但是研发能力的增强与环境规制力度的提高能强化对外直接投资逆向实质性绿色创新。在进行内生性处理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后,结果依然显著。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何凌云  梁宵  杨晓蕾  钟章奇  
基于中国152家节能环保上市企业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信贷对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以及绿色信贷政策和环保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期和滞后一期的绿色信贷水平及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均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绿色信贷通过研发投入促进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存在时滞效应。考虑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时,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环保企业,绿色信贷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绿色信贷政策对于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促进作用尚未凸现,而环保产业政策的实施能显著增强绿色信贷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大为   张林   黄秀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可有效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影响企业绿色治理水平。基于2010—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有利于推动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提升,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行业以及地区层面均存在一定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在数字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提出深挖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优势、激发全要素生产率活力、加快金融资源流动、制定柔性数字技术发展战略的可行建议,以期提高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放   蒋国梁   徐熠   李文婷  
激发区域绿色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数字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的赋能效应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数字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和内在作用机理,并结合政府数字支持力度、市场化水平与数字基础建设,考察数字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数字产业集聚显著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产业集聚通过加速人力资本、技术、研发资金等创新要素汇聚、加大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和促进市场竞争,进而提升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第三,数字产业集聚对政府数字支持力度大、市场化水平高、数字基础发展相对薄弱地区的绿色创新促进效应更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优化数字产业布局、激发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活力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驰  
选取我国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配置效率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可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定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继而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禀赋较强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鉴于此,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动态调整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以期为全面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新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驰  
选取我国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配置效率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可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结论经过稳定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继而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禀赋较强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鉴于此,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动态调整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以期为全面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新动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