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3)
2023(12489)
2022(10423)
2021(9563)
2020(8137)
2019(18191)
2018(17704)
2017(34854)
2016(18440)
2015(19930)
2014(19710)
2013(19173)
2012(17222)
2011(14889)
2010(14416)
2009(12726)
2008(12172)
2007(10182)
2006(8294)
2005(7036)
作者
(48996)
(41101)
(40846)
(39102)
(26030)
(19969)
(18609)
(16040)
(15625)
(14267)
(13977)
(13949)
(12846)
(12785)
(12671)
(12585)
(12201)
(12046)
(11881)
(11651)
(9981)
(9925)
(9800)
(9473)
(9305)
(9078)
(8931)
(8476)
(8069)
(8040)
学科
(77294)
经济(77220)
(51082)
管理(50704)
(40206)
企业(40206)
方法(38839)
数学(35412)
数学方法(34985)
(23070)
(20147)
中国(18458)
地方(15945)
业经(14549)
农业(14484)
(14410)
(13908)
财务(13873)
财务管理(13852)
企业财务(13314)
(12096)
贸易(12092)
(11741)
(11386)
技术(11216)
(10837)
金融(10835)
环境(10702)
理论(10282)
(10271)
机构
大学(248449)
学院(248067)
(105875)
经济(104036)
管理(99608)
理学(88348)
理学院(87429)
管理学(85812)
管理学院(85348)
研究(79373)
中国(58432)
(48916)
科学(48351)
(47888)
财经(39779)
(37797)
中心(37570)
(37485)
(36603)
业大(36180)
研究所(34999)
经济学(34192)
(33944)
(31313)
经济学院(31208)
师范(30968)
财经大学(30212)
(29721)
农业(29460)
北京(29235)
基金
项目(183686)
科学(148281)
基金(138762)
研究(131175)
(121706)
国家(120779)
科学基金(105685)
社会(87259)
社会科(83007)
社会科学(82988)
基金项目(74033)
(70022)
自然(69506)
自然科(68003)
自然科学(67986)
自然科学基金(66770)
教育(60725)
(59968)
资助(55680)
编号(50714)
重点(41740)
(41647)
(39019)
成果(38852)
(38831)
国家社会(37721)
科研(36471)
创新(36389)
教育部(36296)
人文(35394)
期刊
(101439)
经济(101439)
研究(65694)
中国(39605)
学报(37912)
(36800)
科学(36138)
管理(34628)
(31737)
大学(29605)
学学(28518)
农业(21867)
技术(21090)
教育(20113)
(19429)
金融(19429)
财经(19251)
经济研究(17563)
(16531)
业经(16102)
问题(13772)
统计(12421)
资源(12030)
技术经济(11716)
(11650)
(11450)
(11448)
科技(11082)
理论(10795)
商业(10760)
共检索到335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圣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符合新兴经济体特征的理论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两者呈"U型"关系,拐点的具体位置与两类长期因素、两类短期因素有关。通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一方面具有共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各区域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文章为各地区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翁杰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阶段的驱动力也存在显著差异。1978—1984年劳动收入份额短暂上升的主要驱动力是农业部门的改革。1985—1997年劳动力要素向非农部门转移以及由此引发的结构变动是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驱动力。1998—2007年劳动收入份额继续下降的主要驱动力是非农部门的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结构变动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在经历长时期的下降后,劳动收入份额于2008—2015年期间再次呈上升态势,其主要驱动力是非农部门工资的快速增长。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态势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磊  
经济新常态、技术新发展和就业新形势下,我国个别劳动关系灵活性总体增强但局部不足、集体劳动关系覆盖率扩张但形式化严重、劳动争议纠纷发生率高企且复杂多样、法治化和网络化治理制度渐备但实效欠佳。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在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同时,保障安全性、健全集体协商主体和优化政府指导、减负增效和分类处理争议纠纷、完善法治和网络化治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磊  
经济新常态、技术新发展和就业新形势下,我国个别劳动关系灵活性总体增强但局部不足、集体劳动关系覆盖率扩张但形式化严重、劳动争议纠纷发生率高企且复杂多样、法治化和网络化治理制度渐备但实效欠佳。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在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同时,保障安全性、健全集体协商主体和优化政府指导、减负增效和分类处理争议纠纷、完善法治和网络化治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天宝  陈柳钦  
现有实证研究忽视了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阶段性,导致数据异质而估计偏误。为避免数据异质和其他计量问题,本文细分数据并采用系统GMM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存在阶段性差异,其表现为:外资集聚效应和市场规模的作用增强,开放度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工资负效应、非市场化的阻碍作用减弱,税收优惠作用由正变负,交通基础设施正效应、非国有内资企业的集聚效应消失。最后,据此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顾乃华  
文章基于区域与产业特征互动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的因素。研究表明:制造业资本深化和技术水平提高往往都会伴随着更密集的人力资本投入,导致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市场化进程因弱化了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在短期内劳动收入占比往往会下降;地方政府间围绕外资招商展开的竞争,增大了外企资本对工人博弈力量,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背景下,为扩大产品出口,需要在产品中镶嵌更多的知识投入,因此伴随一个地区的外贸扩张,其制造业劳动收入占比往往会提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作用大小依东、西、中部地区的次序递减;进一步地,FDI质量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偏效应未能减少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结论对于中国现阶段合理"选资",减轻FDI导致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作用大小依东、西、中部地区的次序递减;进一步地,FDI质量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偏效应未能减少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结论对于中国现阶段合理"选资",减轻FDI导致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斌龙  赵卫军  
要素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准确把握我国文化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必须从要素支撑角度分析才更有说服力。在全面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的基础上,运用拓展的索洛模型深入剖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规模扩张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集聚效应较为显著,资本密集型特征正日益凸显,但外部经济效应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创意和知识严重不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消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更需要政府长期持续的推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斌龙  赵卫军  
要素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准确把握我国文化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必须从要素支撑角度分析才更有说服力。在全面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的基础上,运用拓展的索洛模型深入剖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规模扩张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集聚效应较为显著,资本密集型特征正日益凸显,但外部经济效应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创意和知识严重不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消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化产业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更需要政府长期持续的推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乃华  
本文基于收入法核算的分省GDP数据,从GDP内部构成、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维度切入,考察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7年间,我国整体劳动收入占比先微幅上升然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在于受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上升的挤占,深层原因则与我国以招商引资形式进行的地区竞争弱化了劳动者对企业所有者的博弈力量相关;三次产业收入占比分别呈现在徘徊中上升、先上升继而下降、基本保持稳定演变特征;东部地区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劳动收入占比的差距日趋缩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世龙  马春燕  马尚平  
本文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入手,采用大陆31个省级经济区近3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经济区城乡资源配置进行评价,并按主因子及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进而通过对各指标值的统计分析,从多方面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状况,最后通过相关性研究及各经济区相关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揭示城乡资源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实证研究显示: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城乡资源配置产生着重大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渐显,但在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中农村仍处于不利的地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辛冲冲  
以2000-2016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差分GMM方法,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FDI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具有区域异质性特征。FDI与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均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而FDI与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甚至没有直接关系。FDI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但具有区域异质性特征。FDI与东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而与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并未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凯  徐翔  
我国粮食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已从“人人有饭吃”向“人人吃得好”转变。目标选择的模式是“动植物食品消费兼顾型”。粮食保障手段主要通过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来调节粮食总量和结构的供需平衡。粮食保障体系建设分二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为粮食保障体系的转化阶段,即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第二阶段为粮食保障体系总体功能的提高阶段,认为“科学种田+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模式是实现第二阶段目标的必由之路。粮食区域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结合,是我国粮食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具体要,点是:实行适度区域化粮食生产分工;实行区域互补和国家重,走向粮食生产区的倾斜政策;加强国内市场“粮食流动”,加强粮食商品化,市场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