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3)
- 2023(9548)
- 2022(7840)
- 2021(7176)
- 2020(5818)
- 2019(13372)
- 2018(12833)
- 2017(24565)
- 2016(12606)
- 2015(14164)
- 2014(13977)
- 2013(14358)
- 2012(13810)
- 2011(12914)
- 2010(12896)
- 2009(12139)
- 2008(11698)
- 2007(10280)
- 2006(9541)
- 2005(9009)
- 学科
- 济(85617)
- 经济(85567)
- 管理(35382)
- 业(31293)
- 方法(30566)
- 数学(27895)
- 数学方法(27794)
- 企(23652)
- 企业(23652)
- 中国(21297)
- 地方(20132)
- 贸(17517)
- 贸易(17509)
- 易(17098)
- 财(15894)
- 农(15499)
- 地方经济(14285)
- 业经(13596)
- 学(13558)
- 出(12699)
- 环境(11444)
- 融(11104)
- 金融(11103)
- 农业(10995)
- 制(10959)
- 关系(9786)
- 银(9692)
- 银行(9686)
- 发(9608)
- 和(9597)
- 机构
- 大学(200166)
- 学院(195934)
- 济(107066)
- 经济(105613)
- 研究(76556)
- 管理(73797)
- 理学(63078)
- 理学院(62367)
- 管理学(61750)
- 管理学院(61373)
- 中国(59283)
- 财(45680)
- 京(41908)
- 科学(40016)
- 所(37796)
- 经济学(36812)
- 财经(36613)
- 研究所(34017)
- 经(33563)
- 经济学院(33091)
- 中心(32393)
- 财经大学(27351)
- 江(27279)
- 院(27255)
- 北京(27105)
- 范(24346)
- 农(24304)
- 师范(24202)
- 科学院(23507)
- 研究中心(21875)
- 基金
- 项目(125732)
- 科学(102253)
- 基金(97161)
- 研究(93440)
- 家(84068)
- 国家(83527)
- 科学基金(72007)
- 社会(66754)
- 社会科(63816)
- 社会科学(63803)
- 基金项目(50105)
- 省(43491)
- 自然(42249)
- 自然科(41296)
- 自然科学(41285)
- 自然科学基金(40609)
- 教育(40556)
- 资助(40021)
- 划(37507)
- 编号(34425)
- 国家社会(30512)
- 部(30376)
- 发(28917)
- 成果(28372)
- 重点(28296)
- 中国(27917)
- 教育部(26824)
- 人文(25796)
- 创(25570)
- 发展(24630)
- 期刊
- 济(120045)
- 经济(120045)
- 研究(68185)
- 中国(36204)
- 财(33961)
- 管理(28797)
- 科学(25745)
- 学报(24751)
- 经济研究(21980)
- 农(21604)
- 财经(20048)
- 融(19816)
- 金融(19816)
- 大学(19585)
- 学学(18494)
- 贸(17876)
- 经(17530)
- 问题(16510)
- 国际(16388)
- 技术(15678)
- 农业(15038)
- 世界(14384)
- 业经(14088)
- 技术经济(12612)
- 教育(12285)
- 统计(11412)
- 策(9887)
- 经济问题(9653)
- 经济管理(8955)
- 决策(8813)
共检索到309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勇 盛杨怿
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知识资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通过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区域R&D投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自身科技投入是推动地区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受中国目前引资结构和质量的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与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FDI引资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魏后凯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这种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外商投资分布的不平衡密切相关。本文利用 1 985— 1 999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 ,对外商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在这期间 ,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 ,大约有 90 %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二元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褚敏 张建辉 靳涛
本文基于市场化转型的制度视角,利用中国30个省、市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FDI本身对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正向的作用。然而,在市场化转型深化的制度条件下,FDI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得以显现,市场化转型程度越高的地区,能从FDI的流入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另外,政府干预减小、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产品市场发育有利于FDI溢出效应的发挥;而要素市场环境和市场中介及法律环境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则不显著。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市场化转型 经济增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王舒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知识空间溢出现象,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积极作用;基于多样化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聚更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在区域层面上,东中部产业集聚的本地溢出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加显著,而东部的专业化知识溢出的作用有所削弱;对外开放水平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影响程度也不同,东部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推动邻地的经济增长效应更为显著。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产业集聚水平,提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促进产业互补,提升多样化溢出效应,以及加强知识空间积累,提升知识和人才储备,拓宽技术升级范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 徐海龙 王宏伟
中国区域创新呈现出明显的梯次分布特征,东部区域科技资源相对集聚,中西部地区劣势明显,创新资源与东部地区差异较大。在这一过程中,是推动遍地开花式的创新创业,还是发挥区域优势、利用科技创新活动本身存在的知识溢出效应和空间关联,实现区域创新和经济的协同增长,是两种不同的政策思路。深入研究知识溢出影响下,中国各区域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的收敛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分析中国知识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联特征入手,根据知识资本空间溢出的特征,构建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知识的空间溢出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认为:(1)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无条件的单一稳态趋同,经济倾向在空间邻近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形成多稳态的俱乐部趋同。其中伴随资本和人员流动的知识跨越区域溢出,是地理邻近或经济社会水平相似地区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重要机制。(2)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创新活动的空间关联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知识溢出影响下的三大地区经济增长也呈现明显的俱乐部趋同,其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收敛速度最快,趋同半生命周期最短,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趋同相对较慢。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收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崔日明 陈永胜 李丹
本文将数字经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带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其过程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且具有稳外资的作用;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经济增长分位点增加,数字经济促进作用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U”型特征;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溢出效益可能远大于直接效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宁军明
在经济结构、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MAR溢出、雅各布斯溢出与波特溢出。MAR假说偏爱低竞争与产业专业化;波特也偏爱专业化,但赞成高竞争;而雅各布斯赞同高竞争与产业多样化。中国各省制造业的经验表明,专业化和多样化不是对立的,地方产业中的不同专业化水平与地区的多样化程度是能够很好结合起来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凌云 杨雯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资本积累作用,还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出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与金融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居民的储蓄率有重要的联系,同时东道国技术存量对技术吸收能力有积极作用;该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性,但是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有消极的负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清正
以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基础,文章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理论分析和探讨了知识溢出、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间的作用机制,认为我国各省域的科研投入是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主体,知识的多种溢出机制中产学研合作可有效促进创新知识溢出,各省域通过知识积累促进了在区域间的溢出;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果显示,创新溢出与经济增长显示了正相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海鹰
200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达到527.43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然而,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吸引外资的数量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却极不平衡。该文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从区域比较这一侧面,分阶段实证考察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不同区域GDP之间的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和东 施建军
本文通过收集2000-2006年中国29个省市有关技术创新和FDI的面板数据,比较FDI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外溢效应大小,并就区域溢出效应不同作了理论分析。最后,针对不同区域的FDI技术溢出问题,提出有效提高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区域比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滕玉华 刘长进
在内生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国内R&D资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R&D溢出和地区能源效率的分析框架,运用1995-2007年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将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的国外R&D溢出分为两个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东道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R&D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进口贸易渠道传递的国际R&D溢出。并将29个省市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R&D溢出对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DI的R&D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FDI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R&D溢出对东部和中部的能源效率有正的影响,而...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R&D溢出 能源效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管卫华 吴小妮 王浩 张惠 吴连霞
生产要素变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具有重要影响。论文基于1990—2020年29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Mann-Kendall方法将中国市域经济增长划分为1990—2012年和2013—2020年两个阶段,进一步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不同阶段生产要素变动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区域经济始终保持增长趋势,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区已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步转移到内陆地区,增长格局由明显的“东西”差异向“东西”和“南北”差异并存转变。(2)生产要素变动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差异。资本存量比重大的区域由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连片分布逐渐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同时在中西部的核心城市零星分布;从业人员增量格局中东南高、西北低的局面始终存在,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资本深化水平和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总体上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深化程度和效率较高的地区仍为几个核心城市群。(3)生产要素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在不同时段有一定差别,两个阶段对区域经济增长起主要促进作用的要素分别是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从业人员数。研究结果可为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萍 李未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戴魁早
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主流计量方法,对中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和短期动态关系却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