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4)
- 2023(13764)
- 2022(11904)
- 2021(11305)
- 2020(9420)
- 2019(22086)
- 2018(21565)
- 2017(41851)
- 2016(22500)
- 2015(25409)
- 2014(25090)
- 2013(25034)
- 2012(23107)
- 2011(20893)
- 2010(20669)
- 2009(19190)
- 2008(18827)
- 2007(16070)
- 2006(14067)
- 2005(12648)
- 学科
- 济(97533)
- 经济(97424)
- 管理(65110)
- 业(62890)
- 企(52343)
- 企业(52343)
- 方法(48425)
- 数学(42391)
- 数学方法(42021)
- 中国(26156)
- 财(25450)
- 农(23673)
- 业经(19939)
- 学(19295)
- 贸(19129)
- 贸易(19121)
- 易(18590)
- 地方(16624)
- 农业(16042)
- 务(16036)
- 财务(15970)
- 财务管理(15946)
- 制(15938)
- 理论(15784)
- 企业财务(15287)
- 和(15028)
- 技术(14517)
- 环境(14219)
- 融(14097)
- 金融(14096)
- 机构
- 大学(329313)
- 学院(323376)
- 济(139065)
- 经济(136485)
- 管理(130912)
- 理学(114522)
- 理学院(113345)
- 管理学(111626)
- 管理学院(111065)
- 研究(108916)
- 中国(81657)
- 京(69654)
- 科学(64273)
- 财(63835)
- 所(53426)
- 财经(52259)
- 研究所(48820)
- 经(47857)
- 中心(47749)
- 农(46493)
- 业大(45272)
- 北京(44602)
- 经济学(43483)
- 江(43430)
- 范(41357)
- 师范(41021)
- 经济学院(39378)
- 院(39284)
- 财经大学(39281)
- 农业(36465)
- 基金
- 项目(222161)
- 科学(176247)
- 基金(164637)
- 研究(163982)
- 家(142686)
- 国家(141570)
- 科学基金(122301)
- 社会(105656)
- 社会科(100323)
- 社会科学(100299)
- 基金项目(86932)
- 省(82376)
- 自然(78438)
- 自然科(76646)
- 自然科学(76628)
- 自然科学基金(75304)
- 教育(74938)
- 划(70506)
- 资助(68675)
- 编号(65466)
- 成果(53484)
- 部(51038)
- 重点(49140)
- 发(46303)
- 创(46110)
- 教育部(44527)
- 课题(44427)
- 国家社会(44398)
- 创新(43010)
- 人文(42950)
- 期刊
- 济(143858)
- 经济(143858)
- 研究(99702)
- 中国(55313)
- 学报(48604)
- 管理(46891)
- 财(46291)
- 科学(45536)
- 农(40995)
- 大学(37333)
- 学学(35040)
- 教育(33775)
- 农业(29092)
- 技术(26545)
- 融(26399)
- 金融(26399)
- 财经(25794)
- 经济研究(24361)
- 经(21995)
- 业经(20665)
- 问题(19109)
- 贸(17053)
- 技术经济(16248)
- 理论(15774)
- 图书(15720)
- 业(15443)
- 国际(15170)
- 世界(14885)
- 科技(14642)
- 实践(14096)
共检索到464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赖明勇 包群 阳小晓
本文主要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传导机制。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及东道国对 FDI吸收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了回顾。同时 ,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在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众多因素中 ,人力资本存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赖明勇 包群 彭水军 张新
通过构建基于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证实了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外溢效果的决定作用,利用我国1996—2002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实证表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滞后制约了技术吸收能力,而中西部地区提高技术吸收能力的关键是增强经济开放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赖明勇 包群 阳小晓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多地是来自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且,FDI的技术扩散效应直接决定于东道国的吸收能力。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在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众多因素中,人力资本存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丰裕度决定了我国对FDI的技术扩散效应的吸收程度,从而最终影响到经济增长。
关键词:
吸收能力 技术外溢 人力资本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阚大学
文章利用2003-2008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但该效应均较小;二是东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相对不足;三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赖明勇 包群
新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影响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大量的实证研究及各国的经济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一般而言,一国技术进步来源可分为自主创新和从外部引进、模仿及学习,Coe & Helpman(1995)、Eaton & Kortum(1999)、Keller(2001)等研究指出,一国技术变化往往不是来自本国研发,而是国外技术转移、扩散的结果,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施国庆
首先论述了技术外溢产生的途径,然后从吸收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最后利用中国1988~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出口依存度、研发投入、产业聚集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杏
东道国的吸收能力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实现的关键;文章论述了技术外溢的产生途径;对中国29个地区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基础设施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商直接投资相结合对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而对外贸易和初中、小学的人力资本尚未构成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影响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超 林建勇
基于2004—2015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以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为衡量指标的地区吸收能力对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效应的调节作用。最后为提升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质量效益,从而发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果庆
基于外国直接投资吸收能力概念,建立区域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利用、扩散能力的分析范式,进一步对2003年我国30个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吸收能力进行评价、水平分级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外国直接投资不集聚中西部原因在于中西部外国直接投资吸收能力低、结构水平低,而且受环境因素严重制约。由此,对我国区域外国直接投资分布提出一种新的解说;同时,提出外国直接投资区域政策调节方向和提升中西部外国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结构建议,以实质性地促进外国直接投资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推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关键词:
区域 外国直接投资 吸收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是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模型,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溢出的吸收能力,并依此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溢出机制 吸收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东东 张建清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凌云 杨雯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资本积累作用,还表现在对东道国经济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得出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与金融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居民的储蓄率有重要的联系,同时东道国技术存量对技术吸收能力有积极作用;该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对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性,但是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有消极的负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裴长洪
截止1994年底,中国已累计批准22.1万多个外商直接投资(FDI)项目,外商协议金额为2990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近920亿美元。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投资总量已较大,每年吸收规模名列世界前茅。 从1979—1993年15年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实际金额已达618.7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包括外债)总额1337.9亿美元的44.9%。在我国外资结构中比重近半。据初步统计,1994年外商直接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应
基于母国吸收能力视角,利用我国1991~2007年的相关数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OFDI存在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R&D人员和科技活动人员等高技术人才、经济开放度、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是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现的重要吸收影响因素,而R&D经费投入、专业技术人员、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本尚未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朴英爱 于鸿 周鑫红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尚未显现,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政府支持研发力度等表征母国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且除金融发展水平外,其他吸收能力因素均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先进技术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的显现。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未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尚未显现,除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外,其他地区吸收能力因素均未对本地区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积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