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5)
2023(3010)
2022(2489)
2021(2179)
2020(1854)
2019(3997)
2018(3723)
2017(7522)
2016(4020)
2015(4166)
2014(4184)
2013(4135)
2012(3838)
2011(3430)
2010(3428)
2009(3226)
2008(3262)
2007(2930)
2006(2609)
2005(2371)
作者
(11466)
(9688)
(9615)
(9221)
(6096)
(4676)
(4467)
(3670)
(3535)
(3352)
(3301)
(3278)
(3092)
(3032)
(3029)
(2953)
(2851)
(2831)
(2704)
(2662)
(2372)
(2297)
(2251)
(2166)
(2150)
(2117)
(2113)
(1968)
(1927)
(1914)
学科
(25029)
经济(25021)
管理(11834)
(10644)
方法(9790)
数学(9215)
数学方法(9179)
地方(9031)
(8504)
企业(8504)
地方经济(6613)
(5983)
中国(4542)
(4414)
财务(4414)
财务管理(4412)
企业财务(4337)
(3800)
环境(3559)
关系(3462)
(3274)
金融(3273)
业经(3255)
(3249)
农业(3045)
(2499)
经济关系(2467)
(2443)
区域(2439)
(2417)
机构
大学(59733)
学院(59256)
(27659)
经济(27201)
管理(23042)
研究(20756)
理学(20339)
理学院(20080)
管理学(19787)
管理学院(19675)
中国(14836)
(12287)
科学(12200)
(11860)
(10332)
财经(10157)
研究所(9418)
(9239)
中心(9146)
经济学(8899)
(8414)
经济学院(8107)
(7952)
师范(7900)
(7823)
财经大学(7607)
(7422)
业大(7334)
北京(7249)
商学(6939)
基金
项目(42287)
科学(34828)
基金(32257)
研究(30190)
(28171)
国家(27978)
科学基金(24559)
社会(21063)
社会科(20157)
社会科学(20151)
基金项目(17414)
(16184)
自然(15714)
自然科(15360)
自然科学(15357)
自然科学基金(15071)
(13832)
教育(13661)
资助(12789)
编号(11541)
(9853)
重点(9843)
(9724)
国家社会(9221)
(8723)
成果(8558)
教育部(8420)
人文(8397)
创新(8239)
科研(8206)
期刊
(28774)
经济(28774)
研究(16993)
(9291)
中国(8396)
科学(8207)
学报(8050)
管理(7861)
大学(6084)
学学(5908)
(5824)
(5388)
金融(5388)
财经(5055)
经济研究(4862)
技术(4661)
(4386)
农业(4171)
问题(3995)
国际(3957)
(3919)
教育(3845)
业经(3699)
资源(3675)
统计(3416)
技术经济(3410)
(3328)
决策(2953)
商业(2784)
世界(2461)
共检索到83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玉翠  陆玉麒  邓祖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增长很快,已连续11年居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第一位,外资在我国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辽宁、浙江、北京、天津。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外资在我国的地理集中指数明显下降。各省市区外资的来源及外资的产业投向有较大的差异。利用外资越多的地区,外资的宏观经济效益越显著。各省市区外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各有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略  
本文认为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如何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一个重点 ,在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时 ,首先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目前 ,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严重失衡 ,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问题已十分尖锐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政策、结构和效率因素。要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 ,在政策上可采取更灵活的办法 :(1 )对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项目 ,以及环保和教育项目制定相应政策 ,给予特别鼓励 ;(2 )适当放宽对西部地区设立限制性外商投资项目的政策 ;(3)适当扩大商业零售、金融、保险等行业在西部地区的试点范围 ;(4)在西部大城市建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仲鑫  陈相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迅速增长时期,但区域间FDI差异不断扩大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本文尝试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我国地级城市间FDI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993-2008年我国城市FDI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提升,但城市间FDI差异较大,其中数量差异远大于质量差异,从FDI差异变动趋势看,数量差异和质量差异均呈下降趋势。通过面板GMM估计发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FDI滞后效应以及WTO制度变化对FDI数量和质量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工资水平影响是负向的。但分时段估计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工资水平与FDI项目规模呈显著正向关系,即工资水平提高有利于提升一个城市利用外资平均规模,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影响FDI数量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芳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东中西部呈现出极度的不平衡,因而,区域因素差异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全国31个省市2006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根据外商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特点的研究,利用Eviews软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当前导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严重失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集聚因素、劳动力成本、对外开放度等方面,最后,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加大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提出了建议,指出发展经济、增强规模经济、减少成本费用、加快开放水平、改善投资环境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玉翠  李陈华  
外资在我国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地带,尤其是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辽宁、浙江、北京、天津等。东部经济地带外资来源地及产业投向均有较大的差异,利用外资越多的省份,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越显著,各省外商直接投资与其他经济指标的相关程度有别。文章提出东部经济地带今后引进外资应该注意与产业升级相促进,尤其要避免政府行为的恶性引资竞争。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家章  
利用1985-2008年期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29个省市间及3大区域间的FDI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29个省市间FDI的绝对差异越来越小,并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趋势,相对差异则表现为"W型"的趋势;三大地区内部差异显著,其中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整体而言,中国省市间FDI的差异程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为了缩小地区间FDI的差异性,中央政府有必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汪瑾  
本文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利用1992-2010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贸易创造效应。经比较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及进口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同时双向短期因果关系也比较明显。中部地区外资与进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外资与出口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外资促进了中部地区的进口却没有促进中部地区的出口的增加。在西部地区两者不存在促进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翠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这种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的不平衡分布密切相关。文章选取1996~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GMM)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滞后效应对于我国东部与中部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向的,而对于西部地区的未来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国平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贸易主导型对外直接投资是以扩张本国的边际产业为直接目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各区域的比较优势 ,尤其是生产要素获取以及生产要素有效利用可能性状况 ,决定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区域差异。日本对北美和欧洲直接投资动机主要在于市场、技术、信息以及规避贸易摩擦 ,而对亚洲直接投资的基本动机是追求低生产成本。亚洲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决定着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动机的区域性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鲁青  王微微  
在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地域广阔,中国各区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外直接投资不能单纯地追求数量上的高速发展,也要对其绩效进行考察,因此有必要分区域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进行研究。本文使用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省份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首次使用Arcview 3.3软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进行了地理演变的分析。为了更好地促进不同区域和不同省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本文提出中国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并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政策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少平  封福育  
本文以中国各个省市作为基础横截面单元,进而将其归并入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形成区域性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1992~2003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 FDI 对中国不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FDI 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对东部地区而言,FDI 对出口有显著的创造效应,而在中、西部地区其创造效应不显著。与此类似,FDI 对东部地区进口贸易表现出较强的替代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替代效应则相对较弱。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曾慧  
本文在构建和计算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与存量FDI指标的基础上,采用1997~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环境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有明显的惯性特征,存量FDI对环境确有不利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在长期内存在。FDI环境效应的区域差异明显,短期来看,FDI对东部地区有不显著的正面影响,却无益于中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长期来看,FDI对3个地区皆有不利的影响,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丁翠翠  郭庆然  
笔者基于1996年~2011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GMM)分析方法,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区域差异显著,整体上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仅滞后1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当年就业的创造效应显著,而其他时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年就业的影响均是负向的。因此,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无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依靠外商直接投资很难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佳  张鹏宇  
本文通过构建省际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选择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尽管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引发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重大结构性变化,但随着工资成本的快速上升,其对外商直接投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不相适应的负向关系也开始凸显。此外,市场化程度、政府财政负担影响也同样表明了加快构建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和机制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建议未来政策重点应结合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尽量避免成本上涨等负面影响,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实现我国区域间的结构优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月明  董登新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率高低一直是政府十分关注的宏观经济指标,并且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就业是我国政府外资政策的直接目标之一。本文以我国各个省市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1988~2005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进而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FDI对我国不同地区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对东部地区而言,FDI对就业有显著的替代效应,而对中、西部地区则效果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