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3)
- 2023(8798)
- 2022(7473)
- 2021(6893)
- 2020(5686)
- 2019(13349)
- 2018(12784)
- 2017(25028)
- 2016(13499)
- 2015(14617)
- 2014(14284)
- 2013(14296)
- 2012(13392)
- 2011(11898)
- 2010(11815)
- 2009(10663)
- 2008(10448)
- 2007(9148)
- 2006(7969)
- 2005(7198)
- 学科
- 济(56410)
- 经济(56349)
- 管理(33813)
- 业(31696)
- 企(24813)
- 企业(24813)
- 方法(24221)
- 数学(21961)
- 数学方法(21717)
- 中国(16618)
- 财(15640)
- 地方(14503)
- 贸(14209)
- 贸易(14205)
- 易(13848)
- 农(13149)
- 学(12440)
- 出(11584)
- 业经(9857)
- 务(9224)
- 财务(9214)
- 财务管理(9191)
- 制(9057)
- 农业(9045)
- 企业财务(8754)
- 环境(8235)
- 融(8216)
- 金融(8213)
- 口(8052)
- 出口(8045)
- 机构
- 大学(188160)
- 学院(184847)
- 济(76250)
- 经济(74491)
- 研究(68858)
- 管理(66241)
- 理学(57317)
- 理学院(56474)
- 管理学(55375)
- 管理学院(55033)
- 中国(50132)
- 科学(44242)
- 京(40945)
- 财(35417)
- 所(35256)
- 农(34709)
- 研究所(32257)
- 中心(30996)
- 业大(29643)
- 财经(28402)
- 江(28036)
- 农业(27852)
- 经(25993)
- 院(25939)
- 北京(25162)
- 范(25100)
- 师范(24747)
- 经济学(24611)
- 州(22457)
- 经济学院(22371)
- 基金
- 项目(131393)
- 科学(103790)
- 基金(97825)
- 研究(89445)
- 家(88186)
- 国家(87543)
- 科学基金(74407)
- 社会(58202)
- 社会科(55338)
- 社会科学(55319)
- 基金项目(52470)
- 自然(50745)
- 省(50096)
- 自然科(49645)
- 自然科学(49626)
- 自然科学基金(48731)
- 划(43852)
- 教育(40329)
- 资助(40092)
- 编号(33019)
- 重点(29965)
- 部(29007)
- 发(28268)
- 创(26967)
- 成果(25773)
- 科研(25758)
- 计划(25567)
- 创新(25393)
- 国家社会(25060)
- 教育部(24441)
共检索到276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文姣
文章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52个地级市1993-2013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外资中心收敛态势和空间溢出性十分显著。具体而言,河北、北京、内蒙古和山西的各城市以天津为中心逐步收敛,山东半岛则收敛于青岛。作为中心城市的天津和青岛呈现双足鼎立的局势,天津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北部和西南地区具有显著的外资空间外溢性,而青岛的辐射范围则主要涵盖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大连等。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外资中心收敛和空间外溢性具有显著的时空衰减性,且滞后效应显著。
关键词:
中心收敛 空间外溢性 环渤海经济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森 卢紫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群作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对一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功能、产业配置功能以及空间布局等是影响城市群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国内外一些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群关乎一国经济的发展。而如何发展环渤海城市群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城市群 推动作用 环渤海城市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曾珍 项桂娥
文章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8-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FDI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市的生态效率稳步提升并呈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集聚区集中在皖江城市带;考虑空间因素后,外商直接投资对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具有EKC的"U"型特征,人均GDP对本地生态效率的影响也呈现出"U"型特征;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间接影响为正,而环保意识对生态效率的间接影响为负,对外开放度和研发投入对生态效率的直接影响为负。因此,各市应发挥皖江城市带集聚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引导外资进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同时尊重各市生态效率的差异,考虑空间单元的交互效应,因地制宜地利用外资,实现共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曾珍 项桂娥
文章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8-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FDI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市的生态效率稳步提升并呈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集聚区集中在皖江城市带;考虑空间因素后,外商直接投资对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具有EKC的"U"型特征,人均GDP对本地生态效率的影响也呈现出"U"型特征;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间接影响为正,而环保意识对生态效率的间接影响为负,对外开放度和研发投入对生态效率的直接影响为负。因此,各市应发挥皖江城市带集聚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引导外资进入资源节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曾珍 项桂娥
文章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8-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FDI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市的生态效率稳步提升并呈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集聚区集中在皖江城市带;考虑空间因素后,外商直接投资对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具有EKC的“U”型特征,人均GDP对本地生态效率的影响也呈现出“U”型特征;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的间接影响为正,而环保意识对生态效率的间接影响为负,对外开放度和研发投入对生态效率的直接影响为负。因此,各市应发挥皖江城市带集聚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引导外资进入资源节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雪铭 倪玉娟 宋伟
本文采用城市人居环境的综合得分作为测算对象,选择1987~2005年的数据对环渤海19个代表性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首次进行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分形理论的分析计算,定量阐释了研究区域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均衡程度及其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区域内城市间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的均衡性不断增强,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环渤海地区城市首位分布不明显,首位城市的垄断力在不断下降;(3)城市人居环境综合得分的空间分布由"单核心"向"三核心"转变,到2005年基本形成北京、大连、青岛的三角格局;(4)根据城市人居环境位序—规模曲线形状的变化,将环渤海所选城市划分成三类:人居环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明松 许培源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拓展的三地区局部溢出(LS)模型,对城市群创新中心的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和空间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最具“创新城市群”特征的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城市群创新中心形成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在于知识资本积累,随着知识资本集聚,城市知识生产(创新)成本逐渐降低,进而促使知识资本更为内生地集聚,如此循环反复,最终促进了城市群创新中心形成;(2)知识资本空间溢出是创新中心形成的主导因素,城市群不同地区知识资本本地溢出和跨地溢出存在差异,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群“创新中心—边缘城市”结构;(3)城市群创新互动在于创新中心知识溢出巩固了“群”结构,边缘城市的承接作用使得“中心”更具竞争力,进而提升了城市群整体福利水平;(4)在长三角城市群,本地市场效应和知识资本溢出效应促进了创新中心的形成,市场拥挤效应则起到了抑制作用。打造城市群创新中心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城市群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文章为解决中心城市虹吸、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建设城市群创新体系、培育城市群创新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郭峰 胡军 洪占卿
本文根据我国28个省市区1987-20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方法计算了我国各省市区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将之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贸易进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率的地区内和地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贸易进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地区内和地区间溢出效应;两者对生产率产生溢出效应的机制是不同的,贸易进口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从而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则是通过影响技术效率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贸易进口对生产率的溢出效应时效性较短,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时效性较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本文基于环渤海44个城市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二者间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运输成本和空间集聚影响和制约。在中等经济发展水平、中等运输成本条件下空间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极的形成,突破一定临界值后集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制造业适度集聚有利于经济增长,制造业过度集聚引发拥挤效应会抑制经济增长。环渤海地区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政策,并通过区域产业整合和空间布局优化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基于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的铁路客运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可达性分析、GIS空间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初步揭示了该地区城市网络的空间形态、整体联系和局部联系特征。研究表明:(1)从空间形态上看,该网络大致形成"三纵二横"格局,五条客流带的走向同主要铁路干线基本一致;(2)从整体联系上看,该网络较为密集,但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呈现两极分化特征,其中北京—济南一带连接性和可达性始终处于较高水平;(3)从局部联系来看,大致形成辽宁、京津冀、山东西部和山东半岛四个子群,子群间联系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基于环渤海地区44个城市的铁路客运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可达性分析、GIS空间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初步揭示了该地区城市网络的空间形态、整体联系和局部联系特征。研究表明:(1)从空间形态上看,该网络大致形成"三纵二横"格局,五条客流带的走向同主要铁路干线基本一致;(2)从整体联系上看,该网络较为密集,但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呈现两极分化特征,其中北京—济南一带连接性和可达性始终处于较高水平;(3)从局部联系来看,大致形成辽宁、京津冀、山东西部和山东半岛四个子群,子群间联系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符淼
MoranI检验和空间相关系数检验都表明,FDI的技术进步作用存在空间相关。空间相关的主要原因是外资高技术产品进入市场引致模仿效应和竞争效应,而市场的选择并不局限于FDI投资地。这种空间相关性在1997年开始显著,到1999年达到一个相对的稳定值。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超出挤出效应,FDI的技术进步作用的关键在于FDI的有和无,不在于量的不断增长,量太大反而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当前应重视欠发达地区的外商投资,发达地区的外商投资则应避免其形成垄断。国内因素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大于FDI的作用,研发人员的流动对技术进步的作用非常重要,而资本存量、R&D资本投入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地理...
关键词:
FDI 技术溢出 空间计量 面板数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叶林 苏雪晴 黄震方 程雪兰
城市为旅游发展提供支撑,其韧性水平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论文利用长三角城市群各地区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在定量测算城市韧性的基础上,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揭示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长三角各地区城市韧性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但总体上韧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城市韧性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ρ=0.444,P<0.01)。其中,城市经济韧性和城市生态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城市社会韧性和城市工程韧性对旅游经济具有负向溢出效应。未来城市旅游发展需要关注城市韧性水平,注重城市韧性的空间溢出效应,避免虹吸效应,同时还需要加强长三角城市群区域间交流合作,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熊晶晶 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技术溢出推动了东道国同行业及其他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有限,为了实现持续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这一目标,就必须有效地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此背景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及其相关问题,对我国具有现实的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志蕙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产业空间聚集及其消费溢出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邻接省域的空间聚集性;中原城市群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对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后发现,中原城市群省域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对本省域和邻接省域居民消费水平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本文依据研究内容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消费场景体验、完善营商环境、培育优秀人才等相关建议促进电商产业与消费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