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8)
2023(9932)
2022(8158)
2021(7530)
2020(6190)
2019(13931)
2018(13225)
2017(25002)
2016(13116)
2015(14531)
2014(13712)
2013(13796)
2012(12423)
2011(11360)
2010(10978)
2009(10587)
2008(10264)
2007(8604)
2006(7446)
2005(6604)
作者
(38515)
(32236)
(32009)
(30378)
(20280)
(15479)
(14289)
(12596)
(12228)
(11101)
(11014)
(10451)
(10075)
(10069)
(10026)
(9832)
(9593)
(9384)
(9179)
(9153)
(7955)
(7765)
(7564)
(7246)
(7214)
(7177)
(6891)
(6716)
(6396)
(6328)
学科
(59432)
经济(59377)
管理(41828)
(41751)
(33628)
企业(33628)
方法(28424)
数学(25971)
数学方法(25858)
中国(17608)
(16024)
(15140)
贸易(15135)
(14887)
(14828)
业经(11638)
(10588)
财务(10578)
财务管理(10570)
(10201)
企业财务(10146)
(9846)
农业(9677)
(9400)
金融(9400)
环境(9358)
(9257)
银行(9226)
(8844)
关系(8625)
机构
大学(195525)
学院(192065)
(92176)
经济(91092)
管理(75765)
研究(69687)
理学(67034)
理学院(66347)
管理学(65543)
管理学院(65208)
中国(53186)
(40509)
科学(40226)
(38480)
(34739)
(34731)
财经(32179)
研究所(32178)
经济学(29944)
中心(29925)
业大(29887)
(29746)
农业(27760)
经济学院(27182)
北京(25686)
(24696)
财经大学(24402)
(24006)
商学(22075)
(21881)
基金
项目(135205)
科学(108281)
基金(104586)
(93953)
国家(93250)
研究(92393)
科学基金(79671)
社会(64909)
社会科(61852)
社会科学(61837)
基金项目(54671)
自然(52153)
自然科(51063)
自然科学(51045)
自然科学基金(50251)
(47753)
资助(42683)
(42280)
教育(41284)
编号(32809)
(31669)
重点(30482)
国家社会(29117)
(28591)
(28211)
教育部(27356)
中国(27252)
创新(26858)
科研(26559)
人文(25985)
期刊
(89900)
经济(89900)
研究(55594)
学报(33602)
中国(31696)
科学(30929)
(29737)
(28928)
管理(26897)
大学(25236)
学学(24324)
农业(20480)
经济研究(17679)
(16662)
金融(16662)
财经(16502)
(14231)
(13781)
技术(13458)
国际(13337)
业经(13064)
问题(12525)
(12509)
世界(11979)
教育(11236)
技术经济(9887)
(9087)
商业(8888)
统计(8644)
科技(8495)
共检索到270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罗伟  吕越  
本文构建反映外资投入产出流量的新型世界投入产出表,估算了各贸易增加值构成的内外资占比,并从部门、双边和双边部门层面评估了外资对中国出口增加值规模和结构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凭借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网络的天然联系,强化了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和复杂度,也因高加工贸易倾向促使中国制造业在融入过程中向全球价值链下游移动。从时间趋势看,外资对贸易增加值规模的贡献趋于下滑,对贸易增加值结构的影响与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脱节。因此,进一步积极利用外资既需要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部门开拓新的引资增长点,也应重视打造承接高端价值环节转移的有利环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中元  
本文利用出口产品垂直专业化程度作为价值链构建的一个度量,检验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限制对其与中国双边价值链构建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限制水平的提高会明显降低中国对该经济体出口产品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对外国股权限制水平、对外国关键人员的限制措施、以及对外资企业运营的其他限制措施,这些限制措施水平的提高会明显降低中国对该经济体出口产品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对此中国政府应与东道国政府加强协调与磋商,拓展相互投资领域,消除投资壁垒,协调东道国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保障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中元  
本文利用出口产品垂直专业化程度作为价值链构建的一个度量,检验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限制对其与中国双边价值链构建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限制水平的提高会明显降低中国对该经济体出口产品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对外国股权限制水平、对外国关键人员的限制措施、以及对外资企业运营的其他限制措施,这些限制措施水平的提高会明显降低中国对该经济体出口产品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对此中国政府应与东道国政府加强协调与磋商,拓展相互投资领域,消除投资壁垒,协调东道国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保障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连星  罗玉辉  
研究目标:通过对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定,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其对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1年行业层面数据,采用两步系统动态GMM方法。研究发现: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呈现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在分行业视角下,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密集型行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行业贸易规模扩大均对行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研究创新:本文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和地位进行了全面实证分析。研究价值: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完善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机制,着重推动技术密集型企业参与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连星  罗玉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斌  王杰  魏倩  
对外直接投资和全球价值链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文运用对外直接投资和世界投入产出表等数据深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升级效应",结果显示:首先,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其次,多分支机构和研发加工型对外直接投资更有利于企业价值链升级,投资于发达国家有利于企业产品升级,而投资于发展中国家更有利于企业功能升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晓燕  蒋冠  
对外直接投资不但促进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还直接影响母国的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和结构。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的扩张,其中对简单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的促进效应最大,不利于全球价值链生产结构的深化;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内不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产业结构的内涵式优化,但有利于后期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内有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产业结构的外延式优化,但长期来看该效用趋于弱化。应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引导,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在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进而倒推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晓燕  郭树华  
在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下,界定全球价值链分工内涵,并以比较优势四个维度的动态变化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机制。通过分解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构建和测度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规模和比较优势量化指标,检验得出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间接促进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相较于复杂全球价值链,对简单全球价值链分工表现出更优的促进效应,但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结构优化效应并不理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晓燕  郭树华  
在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下,界定全球价值链分工内涵,并以比较优势四个维度的动态变化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机制。通过分解中间产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构建和测度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规模和比较优势量化指标,检验得出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间接促进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相较于复杂全球价值链,对简单全球价值链分工表现出更优的促进效应,但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结构优化效应并不理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瑶  
本文通过国际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来衡量国际价值链分工,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视角下贸易摩擦对服务业国际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机理,旨在为我国政府针对贸易摩擦调整服务业全球化政策,促进我国服务业深度嵌入国际价值链,并逐步提升服务业的价值链地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贸易摩擦能够降低我国服务类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上游、下游的参与度;贸易摩擦能够抑制我国服务业国际价值链地位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在贸易摩擦对服务业国际价值链分工的影响中产生中介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净雪  湛谌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在GVC分工的上游参与度(增加值供给者)和下游参与度(增加值使用者)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但在2009年后出现大幅下降。从分工地位看,我国的GVC下游参与度始终低于同期的上游参与度。同时,参与简单GVC分工(中间品跨境一次)程度高于参与复杂GVC分工(中间品跨境多次)程度,我国在GVC分工中的地位偏低。从参与GVC分工的国别结构来看,不管是从增加值供给者还是从增加值使用者的角度,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依存关系均显著高于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依存关系。但是,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关系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应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依存关系,避免过分依赖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从而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飞  李磊  
本文从去工业化视角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基于2007—2014年手工匹配的微观企业数据,采用PSM-DID方法予以评估。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平均提升幅度达3.17%;第二,“脱实向虚”和服务化这两类去工业化因素在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过程中分别发挥着负向和正向中介作用;第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对低政治风险的非OECD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当地生产型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推动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最后,随着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次数的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果也越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丹青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改变着全球价值链的格局。本文利用2004—2011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全面评估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效应,对外直接投资明显促进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并呈现出递增的持续滞后效应;不同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投资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更大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当地生产型企业的价值链推升效应明显大于商贸服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表现出超过整体平均水平的价值链分工地位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为中国继续有效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逐步构建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有力的微观经验支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秀飞  毕蕾  仲鑫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及WIOD数据,通过测算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来验证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双向促进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价值链地位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会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反之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也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对于不同技术密集度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不同:对于低技术行业与中低技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效应不显著,只有高技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才会显著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也受到行业影响:低技术行业不显著,中低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才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玉焕  史巧玲  尹斯祺  姚海棠  
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数据库(UIBE GVC Index),本文首先从前向与后向联系的角度对2000—2014年中国整体及不同类型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的程度、生产长度和位置进行测算,关注金融危机尤其是2011年后中国参与GVC分工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行业研究参与GVC分工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GVC分工方面:中国整体行业后向参与度远高于前向参与度,两者均呈现"M"型演变趋势并于2012年之后下降;整体行业参与GVC分工的位置居于下游,呈"N"型变动趋势并在2012年后回升;制造业GVC参与度更深,而服务业GVC分工位置更高;高技术行业的GVC参与度和位置都高于中低技术行业,光电设备等高技术行业前向参与度有所提高。对就业的影响方面:不同行业参与GVC分工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行业位置指数尤其是后向参与度的提高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一次跨境的简单GVC对就业的正向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前向参与度;与整体行业不同,相对于服务业与中低技术行业,制造业与高技术行业位置的提高将促进就业;服务业前向GVC复杂生产长度以及整体与细分行业的简单GVC都与就业正相关。根据研究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实现中国GVC升级与同步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