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5)
- 2023(8759)
- 2022(7174)
- 2021(6799)
- 2020(5628)
- 2019(12820)
- 2018(12507)
- 2017(23770)
- 2016(12805)
- 2015(14385)
- 2014(14229)
- 2013(14069)
- 2012(13166)
- 2011(11979)
- 2010(11897)
- 2009(11450)
- 2008(11512)
- 2007(10272)
- 2006(9213)
- 2005(8692)
- 学科
- 济(56815)
- 经济(56724)
- 管理(42509)
- 业(39364)
- 企(31609)
- 企业(31609)
- 方法(23934)
- 数学(21555)
- 数学方法(21452)
- 中国(19725)
- 财(18389)
- 制(15871)
- 农(14767)
- 贸(12729)
- 贸易(12721)
- 易(12531)
- 业经(11843)
- 体(11121)
- 务(11075)
- 财务(11055)
- 财务管理(11033)
- 企业财务(10601)
- 银(10510)
- 银行(10503)
- 融(10333)
- 金融(10331)
- 行(10131)
- 农业(9856)
- 体制(9512)
- 环境(8836)
- 机构
- 大学(191011)
- 学院(186887)
- 济(92797)
- 经济(91410)
- 管理(71116)
- 研究(68206)
- 理学(61111)
- 理学院(60453)
- 管理学(59769)
- 管理学院(59401)
- 中国(54355)
- 财(44989)
- 京(40188)
- 财经(35291)
- 科学(34919)
- 所(33185)
- 经(32333)
- 经济学(31239)
- 研究所(29585)
- 中心(29339)
- 经济学院(28022)
- 财经大学(26491)
- 江(26433)
- 北京(26065)
- 农(24867)
- 院(24476)
- 业大(22117)
- 范(21936)
- 师范(21764)
- 商学(20826)
- 基金
- 项目(120131)
- 科学(97754)
- 基金(92772)
- 研究(89985)
- 家(79999)
- 国家(79408)
- 科学基金(68909)
- 社会(63026)
- 社会科(59970)
- 社会科学(59959)
- 基金项目(47844)
- 自然(41692)
- 省(41655)
- 教育(41351)
- 自然科(40781)
- 自然科学(40769)
- 自然科学基金(40128)
- 资助(38283)
- 划(36416)
- 编号(33457)
- 部(29899)
- 制(29121)
- 成果(28183)
- 国家社会(28061)
- 重点(27214)
- 教育部(26707)
- 中国(26434)
- 创(25153)
- 发(25120)
- 人文(25075)
共检索到292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志成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之一是促进中国劳动力技能升级。本文揭示了FDI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劳动力技能升级的作用机制。FDI流向有很强的区域集中性,同时也揭示了FDI区域集中对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影响。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劳动力 技能升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江永 于晓燕
本文研究FDI通过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制度变迁效应三种渠道对纺织业就业产生的间接影响,并综合考察FDI通过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对就业产生的总体效应。研究结论表明,FDI促进了纺织业就业,其中FDI对纺织业就业的直接影响是正向的,间接影响是负向的;FDI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阻碍了纺织业的就业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没有对纺织业就业产生影响。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制度因素 就业 纺织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均旭 江奇
本文将地区间劳动力的差异从价格、数量、质量和异质性四个维度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特别是用数量、质量和异质性三个维度揭示地区内部的结构特征,构建了一个基于劳动力的FDI区位选择模型,并对2009年我国的分省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对FDI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减少地区内部的劳动力异质性的途径产生的,地区内劳动力的异质性与FDI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则有利于缩小劳动力的异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和连 亓朋 李海峥
利用中国制造业12180家企业1998~2001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在估计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不同行业和地区间工资差距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从劳动力市场角度,考察了FDI通过影响劳动力供求以及由支付高工资所导致的工资溢出效应两种途径对内资企业的工资影响。从总体上看,外资企业自身的较高技术水平、资本密集度等企业特征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内、外资企业间的工资差距,但在控制了上述企业特征因素的影响后,外资企业的工资水平仍不同程度的高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通过影响劳动力供求对内资企业的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资企业通过支付高工资这一行为,对内资企业存在明显的负向工资溢出效应,特别是对于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邢羽丰
本文从微观个体层面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当地居民教育投资决策的总体影响。研究发现,FDI流入增加了本土低学历个体的就业概率,提高了教育的机会成本,从而显著抑制了个体的教育投资。利用Bartik方法,本文构建了不同技能密集度的FDI流入,结果显示低技能密集度的FDI流入对各个阶段的教育投资决策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高技能密集度的FDI流入则促进了教育投资。对于男性、城镇居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以及正处于入学选择关键年龄的个体,教育FDI的负面冲击更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志德
本文利用1979-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FDI每增长1%,长期来看将带动就业增加0.0912%。文章还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FDI与就业增长之间的短期波动及其调整机制,发现FDI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而且存在长期吸纳效应和短期挤出效应并存的现象。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误差修正模型 劳动 就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德昭
外商直接投资和城市化对我国劳动力市场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外资产业在东部沿海的产业集聚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共同推动了"民工潮"现象的出现,外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工荒"的产生,而现阶段快速城市化及由此导致的农民工转型已成为"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政府可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快解决区域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性,并积极推动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最终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均衡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乾
随着融入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和深入,我国正在经历高技能劳动力需求旺盛但实际短缺的时代,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与高技能劳动力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出口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同时,国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在行业和区域上表现出强烈差异。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外国直接投资 高技能劳动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宏兵 郭界秀 翟瑞瑞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新常态和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背景下,探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极化及其作用机理,对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利用匹配后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极化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增加了母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但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对高技术和低技术企业的就业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中等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即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就业极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有利于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极化;(2)与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相比,对高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母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极化趋势;(3)与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加剧了劳动力的低技术"极化"趋势。上述研究为实现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与就业优先战略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就业极化 倍差法 就业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宏兵 郭界秀 翟瑞瑞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新常态和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背景下,探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极化及其作用机理,对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利用匹配后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极化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增加了母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但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对高技术和低技术企业的就业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中等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即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就业极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企业对"一带一路"沿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就业极化 倍差法 就业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祝鹏飞 赵德昭 吴钢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运用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的空间网络关联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FDI在空间上是"普遍联系"的,且两个网络在网络通达性、中心区域方面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虽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关联网络的紧密程度总体上并不高,但其具有稳定性和多重叠加性,分别存在223个和268个空间关联关系。QAP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地理位置邻接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研究结论为客观评估FDI对东道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来自转型发展中国家的证据,对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冯伟 邵军 徐康宁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和计量实证检验,着重研究了劳动力成本与市场规模对我国吸引FDI的影响作用,发现:劳动力成本对FDI的吸引存在着门槛效应,即在一定范围内,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能对FDI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越过拐点值后便会产生阻滞作用;市场规模对FDI的吸引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性,即不断扩增的市场规模能引致FDI的乘数效应,带来数倍于自身的增长作用,是保障FDI可持续性引进的有效路径;劳动力成本与市场规模在共同作用于吸引FDI的过程中存在着替代性,这可以为各省区市有效地、持续性地引进FDI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市场规模 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和连 赵德昭
针对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和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纳入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改变高、低素质剩余劳动力的供给量,从而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均衡水平。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吸纳作用要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U型"曲线特征,东部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门槛值"为7.46年,而中西部地区相应的"门槛值"为5.88年。在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锦 李曦晨
本文检验了2002到2013年中国各行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变化与劳动力匹配的特征差异,通过考察各行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推断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和特点。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就业规模不断下降,生产的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但是从劳动力技能结构来看制造业生产没有向技术密集型转变。2002到2007年服务业创造就业主要得益于市场规模扩大,2013年这种情况只存在于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不明显。服务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才能有效吸纳制造业分流的就业。人均资本投入加深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摩擦性失业、劳动力从二产向三产转移、资本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替代都是导致平均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潜在因素。推动产业升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保障就业岗位的唯一途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德昭 许和连
本文利用2003~2010年中国282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FDI、财政分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路径依赖"。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特征,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已成为制约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的主要瓶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