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00)
2023(16366)
2022(13978)
2021(12872)
2020(10963)
2019(25191)
2018(24824)
2017(48707)
2016(25983)
2015(29014)
2014(28593)
2013(28190)
2012(25597)
2011(22629)
2010(22302)
2009(20578)
2008(20233)
2007(17711)
2006(15327)
2005(13359)
作者
(72930)
(60980)
(60343)
(57381)
(38777)
(29089)
(27393)
(23897)
(23105)
(21657)
(20764)
(20426)
(19329)
(19071)
(18639)
(18498)
(18204)
(17966)
(17445)
(17341)
(14829)
(14638)
(14633)
(14015)
(13531)
(13474)
(13359)
(13357)
(12081)
(11996)
学科
(111412)
经济(111296)
(100502)
(90383)
企业(90383)
管理(89382)
方法(54187)
数学(44593)
数学方法(44048)
(34203)
业经(33247)
(33118)
(25499)
财务(25431)
财务管理(25399)
中国(24982)
企业财务(24140)
农业(23397)
技术(21290)
(19800)
理论(19674)
地方(19465)
(19093)
(18381)
贸易(18375)
(18352)
(18082)
(17837)
(16924)
环境(16102)
机构
学院(369971)
大学(366773)
管理(156201)
(152278)
经济(149347)
理学(135969)
理学院(134673)
管理学(132508)
管理学院(131836)
研究(112623)
中国(86072)
(75939)
(69880)
科学(68167)
(58077)
财经(57077)
业大(54315)
(54251)
(53317)
中心(52363)
(52083)
研究所(49307)
北京(46940)
经济学(45426)
农业(45361)
(44327)
师范(43942)
(42870)
财经大学(42633)
商学(42315)
基金
项目(255734)
科学(203626)
基金(188254)
研究(188059)
(162244)
国家(160846)
科学基金(141498)
社会(120278)
社会科(114187)
社会科学(114157)
基金项目(100444)
(99856)
自然(92696)
自然科(90651)
自然科学(90630)
自然科学基金(89016)
教育(86131)
(82651)
资助(77310)
编号(76476)
成果(59291)
(56733)
重点(55983)
(55143)
(53633)
创新(50886)
课题(50828)
国家社会(49581)
教育部(49334)
科研(48977)
期刊
(163342)
经济(163342)
研究(104515)
中国(61109)
管理(60418)
(56528)
(52826)
学报(52706)
科学(50679)
大学(41369)
学学(39367)
农业(36886)
技术(34927)
教育(34203)
(29989)
金融(29989)
业经(29068)
财经(27912)
经济研究(25259)
(23957)
问题(21553)
(20867)
技术经济(20540)
现代(17933)
财会(17621)
科技(17296)
商业(17289)
理论(17054)
统计(16785)
图书(16312)
共检索到525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原小能  宋杰  
本文通过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就研发和技术转移活动、在职和离职培训、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在中国的实践确实为中国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外溢效应,特别是在进行研发活动、职工培训和提高供应商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方面,功不可没。但就水平的技术转移来讲,其作用较小,外资企业主要是利用其品牌信誉、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来与中国企业合作,对其有形的和无形的技术诀窍控制得较为严格,转移给中国的比例较低,而且转移的也多是比较成熟的、标准化的技术。因而,中国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打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就必须加强自主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学军  
前向联系是跨国公司向东道国本土企业发生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通过对珠海外商投资企业基于前向联系的技术溢出状况分析,并阐述其技术溢出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促进其技术溢出效果的相关对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涛涛  白晓晴  
为了深入探索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产生溢出效应的行业特征要素,本文针对反映行业特征的四类指标形式进行了系统化的辨析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用于反映行业内"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这一行业特征的"相对差距型"指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指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准确性。这一结论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FDI溢出效应领域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为有效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监控指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秀君  
本文旨在探索FDI技术溢出渠道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技术溢出的四个渠道为理论基础,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选择浦东地区外商投资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外商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途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韩剑  
本文在考察外商投资动机与区位选择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对昆山台资企业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实证分析了昆山台资企业投资的基本动机和选择在昆山投资主要看重的区位因素。结果表明,市场导向型、成本导向性、垄断优势导向型与竞争合作导向型的台资企业分别偏重市场、成本、政策服务与投入供应配套的区位因子。不同规模、不同产品类型的企业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区位偏好。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对利用和管理外资提出了相应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罗雨泽  朱善利  陈玉宇  罗来军  
本研究采用大数据样本(样本容量为173430)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国外直接投资和港澳台直接投资)外溢效应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以及对我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无论港澳台直接投资还是国外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均存在外溢的比邻效应;考虑地区进入因素后,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的整体效应估计值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拉大了我国不同区域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差距。此外,研究结论支持了Arrow(1971)与Findlay(1978)的理论推断。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银华  
随着环保法规的逐步设立,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成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成本的范围内,还必须重视对环境成本的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文章以问卷调查方式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钟炜  胡怡建  
本文通过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虽然税收优惠政策是影响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劳动力成本和市场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且重要性程度甚至超过了税收优惠。从结构性分析的角度看,对于外商独资、出口导向型以及小规模外资企业而言,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性程度更高;而对于中外合资、市场导向型以及规模大的外资企业而言,市场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更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亓朋  许和连  艾洪山  
本研究利用中国制造业14,291家企业1998~2001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行业内、行业间以及地区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内资企业①的溢出效应。通过使用两类反映溢出的变量指标,且每一类指标按照地区和三位数行业分类标准细分,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本地区某行业外资的进入是否对本地该行业的内资企业有外溢影响?第二,本地区某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对本地区该行业的相关行业的内资企业产生技术外溢?第三,其他地区某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对本地区该行业的内资企业存在技术外溢?结果表明,在行业内,外资企业的外溢效应表现并不明显;在行业间,外资企业通过人员培训效应或人员的流动对内资企业产生了显著的技术外溢;在地区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祁湘涵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非国有内资企业的工资溢出效应显著地高于国有企业,并且外商投资比重越高的地区或产业,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内资企业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差别越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金生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应积极、合理有效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把它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如何处理好吸引外资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目标价值 当代西方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是由企业的各种优势和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从它们的最终目标价值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喻世友  史卫  林敏  
本文将讨论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否能通过各种溢出渠道提高国内企业生产技术效率。为进一步衡量FDI对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溢出渠道效应,本文首先运用随机前沿(stochasticfrontier)生产函数,分析1999~2002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中内资企业的总体技术效率,并测度出各行业的有效技术效率值;其次运用面板数据(paneldata)回归方法,衡量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  
随着我国引进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进入我国,并且成为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资企业股权限制的逐步放开,扩股增权已成为了外商投资中国的发展趋势之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倾向于在华建立独资企业和控股企业。外资企业股权结构的这种变化究竟会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简要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对我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琳  林珏  
本研究利用世界银行调查的1566家中国制造业企业1999~200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Levinsohn和Petrin半参数方法估计生产函数,用两类指标分别反映外商直接投资的两类溢出效应,并按企业所有制结构进行分组检验,以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的竞争示范效应对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没有影响,人员流动效应却因企业所有制结构的不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FDI通过人员流动给国有、外商所有及合资企业都带来了正向而显著的溢出,而中国的私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并没有从中受益。这可能与中国现有的制度环境及政府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关注程度有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健  俞会新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企业人资本投资方式以及投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正向促进关系已经得到普遍接受,但是,人力资本因素并不是引致企业绩效改善的最主要原因;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工作并没有达到系统化、制度化的层次;人力资本投资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但人力资本投资无法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本文基于调查结果,对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