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2)
- 2023(10557)
- 2022(8891)
- 2021(8544)
- 2020(7187)
- 2019(16655)
- 2018(16117)
- 2017(30842)
- 2016(16052)
- 2015(17832)
- 2014(17142)
- 2013(16739)
- 2012(15171)
- 2011(13453)
- 2010(12769)
- 2009(11590)
- 2008(10987)
- 2007(8809)
- 2006(7306)
- 2005(6319)
- 学科
- 济(69797)
- 经济(69738)
- 管理(45657)
- 业(43214)
- 方法(37045)
- 企(35199)
- 企业(35199)
- 数学(34175)
- 数学方法(33815)
- 中国(19590)
- 财(18856)
- 农(16026)
- 贸(14707)
- 贸易(14701)
- 易(14450)
- 业经(13153)
- 务(12462)
- 财务(12430)
- 财务管理(12408)
- 企业财务(11911)
- 制(10750)
- 环境(10663)
- 农业(10624)
- 融(10060)
- 金融(10059)
- 学(10037)
- 银(9776)
- 银行(9771)
- 技术(9627)
- 行(9361)
- 机构
- 大学(220587)
- 学院(216388)
- 济(102307)
- 经济(100924)
- 管理(89644)
- 理学(79037)
- 理学院(78317)
- 管理学(77103)
- 管理学院(76697)
- 研究(71587)
- 中国(56084)
- 京(44762)
- 财(44561)
- 科学(39208)
- 财经(37220)
- 经(34460)
- 中心(33862)
- 经济学(33600)
- 所(33052)
- 经济学院(30535)
- 研究所(30137)
- 农(28881)
- 业大(28738)
- 财经大学(28362)
- 北京(27738)
- 江(27302)
- 院(26166)
- 范(25036)
- 师范(24803)
- 商学(24751)
- 基金
- 项目(156027)
- 科学(126497)
- 基金(120440)
- 研究(113605)
- 家(104647)
- 国家(103899)
- 科学基金(91324)
- 社会(77578)
- 社会科(74042)
- 社会科学(74024)
- 基金项目(62977)
- 自然(58177)
- 自然科(56984)
- 自然科学(56971)
- 自然科学基金(55993)
- 省(55554)
- 教育(51863)
- 资助(49766)
- 划(48293)
- 编号(43251)
- 部(36947)
- 国家社会(34768)
- 重点(34579)
- 成果(33419)
- 创(33008)
- 教育部(32727)
- 发(32317)
- 人文(31485)
- 创新(31006)
- 科研(30713)
共检索到302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力 李静
文章基于美国宇航局社会经济数据与应用中心(SEDAC)提供的2001~2013年中国30个省的PM2.5面板数据,探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PM2.5空气污染的影响。该文针对"污染避难所"假说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其次,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的影响显著且程度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对PM2.5的影响不显著,FDI对环境的负面效应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再次,外商直接投资与PM2.5之间不存在内生性,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PM2.5仅存在单向影响,这意味着空气污染程度并不左右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未...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曾贤刚
本文基于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各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而言,经济规模、基础设施状况和外资的集聚效应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且,环境规制和FDI的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FDI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成立的证据不足。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外商直接投资 污染避难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哲 罗永明
"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发展中国家如果自愿实施较低环境标准,则将成为世界污染的集中地。本文通过建立FDI与环境标准的关系模型得出,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在统计上虽然显著但是程度很小,中国并未成为世界"污染避难所"。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崔到陵
以近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省份——江苏省为案例,分析检验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污染避难所假说"。结果显示:(1)环境污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最优滞后期一般不超过2年。(2)尽管地区性环境污染并不完全是由外国直接投资造成的,但环境污染的加重表达了我国环境标准的松弛性信息确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我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污染避难所假说"是成立的。(3)随着政府"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下的污染治理成本由外向内对污染企业收敛力度的不断加大,根据"污染避难所假说"的逻辑,将是否会导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或增幅减少,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检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军 李文举 丛建辉
按照生产要素密集度行业划分标准,将对华FDI主要来源地划分为三大类,依据1997~2013年不同来源地的FDI数据,对不同来源地FDI与我国碳排放的相关性进行了再检验,以此论证中国是否成为碳排放的"污染者避难所"。结果发现,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的FDI加剧了我国的碳排放量,证实了"污染者避难所"效应的存在,而来自欧美国家及韩国、新加坡等地的FDI对我国的碳排放却具有较强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污染者避难所 碳排放 不同来源地FDI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本文同时从环境治理效果和环境治理成本角度选取指标刻画环境规制水平,综合考虑变量内生性和空间溢出性问题,以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VAR模型分别对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区域环境规制、FDI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环境规制与FD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污染避难所假说"是成立的,并且相邻地区间环境规制行为存在明显的"逐底效应";环境规制效果在我国不同区域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在西部地区"污染避难所假说"显著成立,在东部地区却支持"污染光环假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军
污染避难所假说是现代国际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颇受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构筑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剖析。我们首先将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境外部性效应等策略变量纳入到一个北南国家的贸易模型中,由此勾勒出外国直接投资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的关系,即外国直接投资并不一定造成环境的恶化,相反,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还可能降低东道国的污染物数量,从而对改善环境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没有找到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污染避难所假说 外国直接投资 环境保护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党玉婷 盛丹
该文通过测算2001-2014年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制造业的贸易内涵污染平衡(BEET)和贸易污染条件(PTT),结论如下:中国在与美、日、德的双边贸易中一直为环境污染赤字国,各制造行业也基本为污染赤字行业,但污染赤字在逐年缩小,"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中国对美、日、德的出口品比进口品更具有污染性,但出口品相对进口品的污染性在逐年降低;中国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严重,其次是废气污染物;对BEET的环境效应分解显示,规模效应影响为负,技术效应影响为正并有效减少了中国的污染赤字,结构效应的影响在固体废物方面为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修岩 董会敏
选取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贸易开放度与贸易结构两个方面考察出口贸易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发现:出口贸易开放度对PM2.5平均浓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地均SO_2排放量却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出口贸易开放对不同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可能存在地区差异;重工业出口比重的增加带来了PM2.5和SO_2污染情况的加剧,而高技术产业出口则存在着缓解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修岩 董会敏
选取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贸易开放度与贸易结构两个方面考察出口贸易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发现:出口贸易开放度对PM2.5平均浓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地均SO_2排放量却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出口贸易开放对不同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可能存在地区差异;重工业出口比重的增加带来了PM2.5和SO_2污染情况的加剧,而高技术产业出口则存在着缓解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向永辉 陈庆能
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林德假说在传统上独立,但都涉及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对于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跨国企业而言,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需要权衡污染避难所效应和林德效应。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外企数据,构建了新的环境规制指标和质量需求结构指标,对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林德假说进行了统一检验。基于条件Logit和嵌套Logit两种估计方法的实证结果显示:两种假说对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外企都是成立的,其中环境规制强度对高污染行业外企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均收入和产品质量需求结构对于吸引高质量外企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余菜花 崔维军 李廉水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众多国家陆续采用环境规制控制污染,但中国的环境规制强度要远弱于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环境规制是否会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本研究基于引力模型,使用国家层面2分位数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在控制国家和行业不可观测的异质性以及环境规制内生性之后发现,环境规制确实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但是相对于劳动力成本、行业固定资本而言,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较弱。研究还发现,相对于WTO前,WTO后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减弱,即"污染避难所"效应减弱了。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污染避难所 中国 制造业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大庆
文章在Naughton(2014)提出的概念性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企业FDI决策模型,在合理的假定下得到了提高母国环境规制对企业FDI会产生倒U型影响的结论。母国环境规制的加强会产生污染避难所效应和停业效应,两个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母国环境规制对FDI的倒U型影响。文章利用2000~2010年24个国家对中国进行FDI的数据,使用引力方程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验证了这种倒U型关系的存在。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外商直接投资 污染避难所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邓荣荣
运用2005—2016年中国对欧盟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基于比较优势对一国国际贸易专业化分工的引擎作用,从两个维度验证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是否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对欧盟具有出口比较优势行业的碳密集型程度均不高,"污染避难所效应"尚未在中国实际凸显,但工业行业碳密集型程度与环境规制强度变量分别对其出口比较优势具有显著的正向与负向影响,故在中国工业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下,即使中国对欧盟的出口目前尚未产生"污染避难所效应",也面临"污染避难所效应"的潜在威胁,须引起重视。为避免"污染避难所效应"在中国产生,一要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推进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培育低碳导向的产业共生系统,以降低各行业的碳密集型程度;二要改革政绩考评导向、优化政府环境规制结构,协调消费、生产与碳减排的关系,以进一步加大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并强化执行效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丽 钟奥
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将环境规制"逐底竞争"行为内生化,进而剖析"污染避难所"假说的根源。结果表明:政府降低环境规制水平显著增加本地区的高耗能产业流入,证实了"污染避难所"假说;地方政府间环境政策博弈使得互相之间模仿行为显著;地方政府存在竞相降低环境规制标准以吸引高耗能产业投资的现象,即"逐底竞争"和"污染避难所"假说同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