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87)
- 2023(18647)
- 2022(15683)
- 2021(14631)
- 2020(12168)
- 2019(28024)
- 2018(27520)
- 2017(53364)
- 2016(28871)
- 2015(32134)
- 2014(32197)
- 2013(31354)
- 2012(28515)
- 2011(25307)
- 2010(25116)
- 2009(23006)
- 2008(22280)
- 2007(19542)
- 2006(17006)
- 2005(15022)
- 学科
- 济(117530)
- 经济(117402)
- 管理(82440)
- 业(77184)
- 企(63913)
- 企业(63913)
- 方法(52455)
- 数学(45855)
- 数学方法(45236)
- 中国(31759)
- 农(31421)
- 财(30115)
- 业经(25844)
- 地方(25223)
- 学(25061)
- 制(21917)
- 农业(20785)
- 理论(19460)
- 务(19338)
- 财务(19252)
- 贸(19248)
- 贸易(19234)
- 财务管理(19211)
- 易(18590)
- 融(18344)
- 金融(18335)
- 企业财务(18295)
- 银(17812)
- 银行(17765)
- 和(17527)
- 机构
- 大学(402619)
- 学院(399861)
- 济(159976)
- 管理(157893)
- 经济(156566)
- 理学(136789)
- 理学院(135296)
- 研究(135220)
- 管理学(132684)
- 管理学院(131961)
- 中国(101292)
- 京(85526)
- 科学(83124)
- 财(74110)
- 所(67142)
- 农(64710)
- 中心(61406)
- 研究所(61141)
- 业大(59553)
- 财经(59518)
- 江(58562)
- 经(54270)
- 北京(53555)
- 范(53218)
- 师范(52651)
- 农业(50563)
- 院(50044)
- 经济学(48268)
- 州(47252)
- 财经大学(44533)
- 基金
- 项目(277858)
- 科学(219361)
- 研究(202609)
- 基金(202450)
- 家(176928)
- 国家(175496)
- 科学基金(151285)
- 社会(127719)
- 社会科(120964)
- 社会科学(120931)
- 省(107761)
- 基金项目(106844)
- 自然(98941)
- 自然科(96678)
- 自然科学(96654)
- 自然科学基金(94863)
- 教育(93687)
- 划(91264)
- 资助(83165)
- 编号(82324)
- 成果(66382)
- 重点(62451)
- 部(61192)
- 发(58906)
- 创(57465)
- 课题(56833)
- 创新(53651)
- 科研(53279)
- 国家社会(52872)
- 教育部(52577)
- 期刊
- 济(172677)
- 经济(172677)
- 研究(117642)
- 中国(76942)
- 学报(64493)
- 管理(58807)
- 科学(58798)
- 农(58529)
- 财(57067)
- 大学(49429)
- 教育(46517)
- 学学(46359)
- 农业(40219)
- 技术(35917)
- 融(35813)
- 金融(35813)
- 财经(29168)
- 业经(28095)
- 经济研究(27683)
- 经(24972)
- 问题(22724)
- 业(21050)
- 图书(20420)
- 版(18938)
- 技术经济(18910)
- 理论(18812)
- 科技(18660)
- 统计(17608)
- 贸(17443)
- 现代(17370)
共检索到587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卜茂亮 高彦彦
外商直接投资改变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模式,从而对市场一体化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市场替代假说和全球价值链假说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截然不同的预测。文章在构建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指数的基础上,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市场一体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拓展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最后,文章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对实证结论进行解释。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外商直接投资 长三角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戚晓曜 郑雪
利用我国城市最近的面板数据探讨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问题,分别考察了海西区、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的工资趋同性,并进一步考察了影响地区工资趋同的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与工资趋同趋势的相关关系,对比了海西区与其他两个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差异。最后,对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一体化 工资趋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晏清 贺超飞 郭焕修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区域之一。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下,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否有利于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碳达峰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碳达峰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05—2019年的二氧化碳核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碳达峰预测。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二氧化碳排放聚集效应明显。总体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素市场一体化、外商直接投资、公共财政收入和科技支出显著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碳达峰。如果充分考虑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地区将提前7年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就如何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上述地区尽早实现碳达峰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能洲 沈玉芳 张婧 马仁锋 刘曙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规划不统一,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明显,严重制约了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据此,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运用GIS、变异系数及区位商等区域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结构及演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区域物流空间整合的对策建议,认为长三角地区应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网络化空间布局、物流信息一体化、大通关建设一体化、区域物流协调机构构建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几个方面推动区域物流的空间整合进程。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分布特征 空间整合 长三角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韬
阐述了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契合机理,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其物流业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一体化 物流 长三角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爱民
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迄今为止还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针对当前的争论,本文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主流计量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结论对长三角地区继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强永昌 杨航英
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保持我国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本文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例,结合空间计量模型从区域层面分析市场一体化对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出口质量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市场一体化不仅对本地区出口质量产生U型直接效应,还对邻近城市的出口质量产生U型空间溢出效应,且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会先对邻近城市的出口质量产生提升效应;城市创新是市场一体化对出口质量产生U型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发现,市场一体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异省邻接的城市间不存在,在同省相距300公里以内的城市间存在;市场一体化对不同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此外,市场一体化会影响企业进入或退出出口市场,进而影响出口质量变动。因此,要推进我国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在创新驱动出口质量升级方面的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征学 肖金成 李博雅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各种协调机制逐步建立,但市场一体化发展程度依然偏低。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各类市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应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互动、"五链"融合发展、事中事后监管协调推进、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动发展,推进市场一体化,并不断完善组织体系、规划体系、立法制度、配套机制、监测评估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方维慰
本文论证了信息化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各项促进作用,分析了不平衡的信息化空间对区域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基于区域一体化要求的公平高效、地区统筹、城乡互动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并建议从协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信息化空间开发模式、规范信息标准与法规、提高信息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强化信息产业集群优势等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信息化建设,以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长三角 信息化 区域一体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特木钦
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联动可部分缓解人口老龄化及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区域养老负担日益严重的现实矛盾,加上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和制度基础成熟,推进养老服务产业融合可以取得积极进展。针对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有待激发、养老服务水平地区间不均衡、异地养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等问题,养老服务的区域融合要提高老年人口的自由流动以及养老资源的配置效率,从组织、系统、政策、平台等层面全力推进机制建设,满足区域内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养老需求。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老龄化 养老服务 区域融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卫东 王梅 赵海霞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环境效应研究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和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当前该领域研究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取得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目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环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已从经济空间格局变化、产业集聚发展与污染转移、人口增长压力及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等多个方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环境影响机理和效应进行分析,并从区域环保合作(环保一体化)、区域生态补偿及环保规制等方面探讨解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环境效应的途径。在研究方法上,以计量经济学模型和采用ArcGIS空间分区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开始应用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一体化 环境效应 研究进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高铁正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关键性因素,已有高铁旅游影响研究普遍存在供需分离的系统化视角缺位问题。立足多目的地-多客源地交互的旅游供需空间系统视角,利用GIS集成方法和旅游系统引力模型研究了有无高铁网络两种情境下的长三角区域旅游竞争力和出游力格局,分析了高铁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影响的具体方向、程度和意义。结果发现:(1)高铁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影响增强,扩大了旅游竞争力、出游力等级差异,带来逆向均衡一体化效应;(2)高铁强化了长三角区域旅游格局的核心-边缘结构,边缘地区非高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和出游力进一步被削弱,而核心高铁城市上海的中心性仍在增强;(3)高铁开通后,边缘地区新增开高铁城市的旅游格局变化最大,但固有劣势使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旅游整体的非均衡发展态势;(4)高铁时空压缩在削弱空间距离因素影响的同时,促进了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本位回归,规避旅游供给的同质化竞争、强调差异化发展是发挥高铁旅游一体化联动效应的根本路径模式。最后,指出高铁开通可以为边缘地区城市提供相对公平的交通发展平台,是防止边缘地区城市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铁 区域旅游一体化 影响分析 长三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汪伟全
文化与经济的关联性,在制度经济学中早已论述,然而区域文化融合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却是一个新话题。长三角区域文化融合,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其途径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文化产业发展、跨地区投资增长、移民和人口流动等方式。长三角区域文化融合受经济一体化水平程度、地区亚文化与区域文化的结构性矛盾、文化认同等因素制约。推动长三角区域文化融合的途径,可在区域物质文化、区域精神文化和区域制度文化等三个层面上予以制度创新。
关键词:
区域文化 文化融合 区域一体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黎文勇 杨上广 吴玉鸣
基于市场化视角,首先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发展对碳排放效益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6~2015年长三角地区截面均值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市场一体化对碳排放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指数与碳排放效益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显著地提高了区域碳排放效益;公路网密度与开放程度抑制了碳排放效益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效益的影响由"十一五"的抑制作用转变为"十二五"的促进作用。最后从市场一体化建设、完善政府考核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政策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擎宇 杨山 刘帅宾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旨在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具有全球重要竞争力的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地,从城市发展的竞争与合作的角度,在测度200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竞合水平基础上,运用空间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重叠社区发现模型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竞合水平的时空特征及交互关系。结果表明:(1)伴随着长三角地区竞合水平整体向上发展的变化,长三角地区在空间上呈现从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孤岛式分布格局逐步向以沪宁合、沪杭甬“片状”连绵一体化空间格局转变,长三角中心区的功能越发突出。(2)从竞合水平时空转移特征看,城市受到自身发展影响存在类型间的转移惰性和路径依赖,多数城市不论是邻域还是自身转移类型均保持很强的稳定性;邻域状态强化了区域低竞合城市的空间集中和高竞合城市的空间溢出,并带动了俱乐部收敛的空间扩散。低邻域和较低状态下各竞合水平类型城市基本位于长三角外围区,高邻域和较高邻域状态下各竞合水平类型城市主要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和中心区。(3)从网络社区和交叠城市看,长三角地区竞合水平不断向网络化和组团化转变,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开始从城市间竞合转向城市圈之间竞争和城市圈内部合作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