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54)
2023(16242)
2022(13988)
2021(13089)
2020(10919)
2019(25512)
2018(24899)
2017(48256)
2016(25948)
2015(29024)
2014(28712)
2013(28340)
2012(25946)
2011(23259)
2010(22821)
2009(20695)
2008(19868)
2007(16736)
2006(14252)
2005(12254)
作者
(71831)
(59878)
(59058)
(56460)
(38040)
(28476)
(27006)
(23527)
(22787)
(20980)
(20385)
(20086)
(18703)
(18610)
(18604)
(18183)
(17808)
(17572)
(17066)
(17036)
(14562)
(14447)
(14349)
(13582)
(13376)
(13219)
(12965)
(12858)
(11888)
(11724)
学科
(107718)
经济(107606)
管理(74864)
(69969)
(57497)
企业(57497)
方法(53951)
数学(48313)
数学方法(47766)
中国(28668)
(27540)
(27089)
业经(21919)
(21371)
(20877)
贸易(20868)
(20315)
环境(18994)
地方(18965)
农业(18235)
(17882)
财务(17811)
财务管理(17778)
(17345)
企业财务(16963)
(16513)
技术(15871)
(15588)
金融(15586)
理论(15511)
机构
大学(365130)
学院(361018)
(152952)
经济(150171)
管理(146855)
理学(128969)
理学院(127664)
管理学(125448)
管理学院(124817)
研究(120022)
中国(89955)
(76356)
科学(72215)
(67343)
(58051)
财经(55697)
(54565)
中心(54180)
研究所(53364)
业大(53083)
(51109)
(48175)
北京(48062)
经济学(47331)
(45565)
师范(45133)
(44155)
经济学院(42945)
农业(42857)
财经大学(41987)
基金
项目(256157)
科学(203250)
基金(189852)
研究(186358)
(165247)
国家(163976)
科学基金(142175)
社会(119818)
社会科(113764)
社会科学(113734)
基金项目(100238)
(96557)
自然(92759)
自然科(90663)
自然科学(90642)
自然科学基金(89031)
教育(85366)
(82292)
资助(79132)
编号(74134)
成果(58630)
(57897)
重点(56901)
(53750)
(53115)
国家社会(50372)
教育部(50225)
课题(50090)
创新(49659)
科研(49471)
期刊
(153302)
经济(153302)
研究(104075)
中国(60477)
学报(55284)
管理(52070)
科学(51893)
(49940)
(48119)
大学(42995)
学学(40612)
教育(34908)
农业(34193)
技术(31064)
(28896)
金融(28896)
财经(26734)
经济研究(26022)
业经(23545)
(22813)
问题(20168)
(18278)
(17826)
技术经济(17602)
统计(17062)
图书(16894)
理论(16801)
科技(16606)
世界(16079)
(15871)
共检索到507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子豪  代迪尔  
通过估算中国内地30个省区的二氧化碳(CO2)排放数据,构造包含外商直接投资(FDI)碳排放的规模、结构、技术和管制效应的联立模型,本文对FDI与中国各地区CO2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多渠道的综合考察。结果表明,通过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FDI显著地增加了各地的CO2排放;技术效应渠道,FDI则有效降低了各地的CO2排放;而管制效应方面,FDI对各地CO2排放的抑制作用则很不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基  
为更好的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二氧化碳(CO2)排放的影响,文章使用中国1985~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组研究了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规模效应增加了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又通过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环境规制效应作用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总效应是降低了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环境效应是积极的。文章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牛海霞  胡佳雨  
本文通过对我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FDI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正相关,FDI提高1%,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增加0.09%左右,即FDI通过规模效应显著增加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区域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FDI二氧化碳排放弹性系数最大、能耗强度最低。而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进一步分析得出,FDI与我国能源结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费强度呈长期的负向协整关系,FDI引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规模负效应大于结构和技术正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炳南  林基  
在传统的EKC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腐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扩展EKC模型,利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腐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败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碳排放量,腐败程度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外资在中国存在"碳光环"效应,而贸易开放会增加碳排放量,存在"碳泄露"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碳排放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无显著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炳南  林基  
在传统的EKC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腐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扩展EKC模型,利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腐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败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碳排放量,腐败程度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外资在中国存在"碳光环"效应,而贸易开放会增加碳排放量,存在"碳泄露"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碳排放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无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道臻  任荣明  
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规模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对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规模以及经济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发现外国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规模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规模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可以通过经济规模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文娟  佘群芝  
文章考察了气候援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路径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气候援助的实际减排效果。将气候援助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通过建立包含气候援助和二氧化碳排放在内的动态最优化模型,找到气候援助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路径。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气候援助整体上缓慢地增加了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基  
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城市化对我国二氧化碳(CO2)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并就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化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模型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因变量模型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因变量,用碳排放总量(TC)和人均碳排放量(PC)作为因变量指标作为因变量指标;自变量则以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指标。研究发现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和城市化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均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园  张传平  谢晓慧  
本文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对中国工业39个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能源强度对节能减排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能源消费在所有因素中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工业分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产业结构也促使碳排放的增长。最后,文章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和建议,以适应中国的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之路。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晶  蔡建峰  
基于1998~2011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同时,对二氧化碳排放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产业结构是加剧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征华  彭迪云  
以指数分解法、计量经济分析法、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三种方法为主线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现有研究存在理论模型适用性有待提高、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视角的单一性、研究变量的不一致性等问题,以期为后期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籍艳丽  郜元兴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的差别,因此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的转变是CO2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强度;而需求模式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产领域的减排,更应重视培养清洁需求的模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亚东  
在进行国际环境责任分担时,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不仅符合责任分担的公平性要求,也能够协调各方利益,促进国际环境合作的达成。本文在Rodrigues等人指标模型基础上,利用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库,实际测算了在综合考虑生产者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原则下,2004年中国、美国、日本等全球十个主要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发现中、俄、印三国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高估,而美、日等其他国家当年的碳排放责任被低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谌伟  诸大建  
本文构建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数,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评价,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对中国、中美、中英的碳福利绩效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福利视角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高于英国和美国,但发展轨迹表现趋于恶化。中美、中英之间的碳福利绩效之间的差值远小于碳生产率的国别差值,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基于时间序列或国别之间中国碳福利绩效变化,驱动因素均为碳生产率效应,经济福利绩效因素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中国的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应当参考英国的模式。最后建议将提高碳福利绩效作为制定政策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