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55)
- 2023(19529)
- 2022(16371)
- 2021(15163)
- 2020(12794)
- 2019(28910)
- 2018(28518)
- 2017(53873)
- 2016(29258)
- 2015(32635)
- 2014(32483)
- 2013(31791)
- 2012(29195)
- 2011(25997)
- 2010(26308)
- 2009(24507)
- 2008(23971)
- 2007(21349)
- 2006(19243)
- 2005(17114)
- 学科
- 济(132954)
- 经济(132792)
- 业(86351)
- 管理(86166)
- 企(64840)
- 企业(64840)
- 农(52106)
- 方法(49945)
- 数学(44124)
- 数学方法(43624)
- 财(41756)
- 农业(34607)
- 中国(33963)
- 业经(31671)
- 地方(29198)
- 制(28932)
- 学(24833)
- 务(23249)
- 财务(23190)
- 财务管理(23127)
- 企业财务(22105)
- 体(21894)
- 银(19805)
- 银行(19747)
- 融(19218)
- 金融(19210)
- 贸(18964)
- 贸易(18955)
- 行(18795)
- 理论(18496)
- 机构
- 学院(410949)
- 大学(408977)
- 济(177739)
- 经济(174293)
- 管理(154814)
- 研究(141888)
- 理学(133170)
- 理学院(131778)
- 管理学(129502)
- 管理学院(128745)
- 中国(108652)
- 财(88399)
- 京(84650)
- 科学(83809)
- 农(81023)
- 所(71457)
- 财经(66546)
- 中心(65509)
- 研究所(64083)
- 业大(63772)
- 江(63685)
- 农业(62514)
- 经(60396)
- 经济学(55101)
- 北京(52578)
- 范(51767)
- 师范(51159)
- 院(50591)
- 经济学院(49257)
- 财经大学(48855)
- 基金
- 项目(272810)
- 科学(215372)
- 研究(200362)
- 基金(198786)
- 家(173489)
- 国家(171961)
- 科学基金(147696)
- 社会(129906)
- 社会科(122894)
- 社会科学(122860)
- 省(107527)
- 基金项目(104643)
- 自然(93649)
- 教育(92472)
- 自然科(91498)
- 自然科学(91468)
- 自然科学基金(89834)
- 划(89440)
- 资助(80522)
- 编号(80304)
- 成果(65863)
- 重点(61766)
- 部(61238)
- 发(59328)
- 创(56785)
- 课题(56091)
- 国家社会(54439)
- 制(53476)
- 创新(53200)
- 教育部(52782)
- 期刊
- 济(206900)
- 经济(206900)
- 研究(125820)
- 中国(89849)
- 农(80045)
- 财(73108)
- 学报(65405)
- 科学(59429)
- 管理(57567)
- 农业(53956)
- 大学(51655)
- 学学(49228)
- 教育(42932)
- 融(41253)
- 金融(41253)
- 技术(36616)
- 业经(35154)
- 财经(34415)
- 经济研究(32615)
- 经(29697)
- 问题(26993)
- 业(26413)
- 版(21710)
- 世界(20766)
- 技术经济(20620)
- 统计(19226)
- 贸(19046)
- 现代(17826)
- 理论(17693)
- 经济问题(17669)
共检索到633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德昭 许和连
本文利用2003~2010年中国282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FDI、财政分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路径依赖"。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特征,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已成为制约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的主要瓶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德昭 许和连
依据Barro(1990)政府支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了包含财政分权、劳动力就业在内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2003-2010年中国282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均存在明显的"倒U型"曲线特征,最优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分别为1.7847和3.4830。在"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指导原则下,适当提高地市政府财政收入分权而降低其支出分权,并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将是未来省以下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祝鹏飞 赵德昭 吴钢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运用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的空间网络关联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FDI在空间上是"普遍联系"的,且两个网络在网络通达性、中心区域方面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征。虽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关联网络的紧密程度总体上并不高,但其具有稳定性和多重叠加性,分别存在223个和268个空间关联关系。QAP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地理位置邻接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关联和空间溢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研究结论为客观评估FDI对东道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来自转型发展中国家的证据,对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和连 赵德昭
针对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和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纳入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改变高、低素质剩余劳动力的供给量,从而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均衡水平。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吸纳作用要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U型"曲线特征,东部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门槛值"为7.46年,而中西部地区相应的"门槛值"为5.88年。在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道路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和机制是十分复杂的,从成本收益的经济学视角,运用局部静态均衡分析方法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非经济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成本 收益 劳动力转移 理论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丹 陈会玲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发展环境的创造、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工业体系的建立、人力资源的培育、以及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拓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丽娟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农村劳动生产率处于低水平、现行体制与政策、制度障碍、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教育程度低以及资源和能源压力制约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关键在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走现代农村工业化道路。为此,政府需创建和维护公平的城乡发展环境、建立中介服务信息网络、强化财政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制约因素 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姬雄华 冯飞
从劳动力市场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服务滞后;政府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为此,要打破城乡分割就业制度,建立平等竞争的城乡就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调控体系,切实维护农村进城务工者权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市场 市场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衡代清
本文认为 ,我国国情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当选择以农业内部转移为基础、乡镇企业转移为着眼点、小城镇转移为目标、大中城市转移和国外劳务输出为补充的就地与异地转移相结合、分业转移与兼业转移并举的复合型转移模式。具体对策思路是 :( 1 )改进农村教育体制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 2 )强化农业投入机制 ;( 3)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 ;( 4)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 5)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志善
本文采用引入财产性收入的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分析城乡预期收入差距与流动意愿的关系,利用绥棱县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数据建立logit和probit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本次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引入财产性收入的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分析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财产性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作用,但在转移成本、外出打工收入、财产性收入三个影响因素排序上,财产性收入最小。这说明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的分析范式仍然基本符合目前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但从动态的角度看,随着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其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上可能发生变化。
关键词:
财产权 新生代农村剩余劳动力 流动均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孝坤 冯钦 廖嵘
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实现城乡统筹战略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利用重庆直辖以来的数据,将推—拉模式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结合,针对"推"和"拉"的因素分别建立模型定量分析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耕地减少和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提高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力",而城市较高的收入和现代化水平是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拉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中,地方政府的财政配置能力及其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至关重要。本文采用1998-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门槛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显著存在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非农产业占比的"双门槛效应",二者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着城乡实际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效应呈逐渐递减趋势。而随着非农产业占比不断提高,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效应呈逐渐递增趋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勇刚 周经
城乡之间劳动力合理流动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1999—2013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财政和住房价格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倒U型的动态影响效应,而房价则抑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且房价部分中介了土地财政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财政和房价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阶段异质性,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2004年以后,随着土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土地财政对...
关键词:
土地财政 住房价格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中,地方政府的财政配置能力及其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至关重要。本文采用1998-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门槛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显著存在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和非农产业占比的"双门槛效应",二者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着城乡实际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正向影响效应呈逐渐递减趋势。而随着非农产业占比不断提高,地方财政配置能力对农村剩余劳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勃 贾金荣
文章指出,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和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没有完善的农村社保制度,使农民很难下决心彻底放弃对土地的依附。农民工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和缺乏职业技术使劳动力市场呈现结构性失业。文章认为,改革的深入使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滞影响逐渐减弱。改革教育制度和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是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长期策略。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制度 阻滞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