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9)
- 2023(4743)
- 2022(3959)
- 2021(3663)
- 2020(3145)
- 2019(7351)
- 2018(7073)
- 2017(14261)
- 2016(7381)
- 2015(7883)
- 2014(7807)
- 2013(7858)
- 2012(7270)
- 2011(6446)
- 2010(6541)
- 2009(5946)
- 2008(5964)
- 2007(5436)
- 2006(4800)
- 2005(4592)
- 学科
- 济(36421)
- 经济(36409)
- 业(29211)
- 管理(25603)
- 企(23334)
- 企业(23334)
- 方法(17767)
- 数学(16313)
- 数学方法(16237)
- 贸(13566)
- 贸易(13565)
- 易(13412)
- 技术(12292)
- 农(12188)
- 出(11733)
- 财(11643)
- 口(8624)
- 出口(8597)
- 出口贸易(8597)
- 中国(7945)
- 务(7285)
- 财务(7276)
- 财务管理(7268)
- 技术管理(7210)
- 企业财务(7048)
- 制(6419)
- 农业(6143)
- 业经(6128)
- 产业(5905)
- 学(5308)
- 机构
- 大学(108758)
- 学院(108557)
- 济(54510)
- 经济(53752)
- 管理(44329)
- 理学(38660)
- 理学院(38344)
- 管理学(37876)
- 管理学院(37686)
- 研究(36049)
- 中国(27280)
- 财(23177)
- 京(21987)
- 科学(19605)
- 财经(18836)
- 所(17948)
- 经济学(17639)
- 经(17257)
- 农(16990)
- 经济学院(16184)
- 中心(16179)
- 研究所(16155)
- 江(15676)
- 业大(15354)
- 财经大学(14061)
- 北京(13789)
- 农业(13474)
- 院(13160)
- 商学(13006)
- 商学院(12920)
- 基金
- 项目(72306)
- 科学(58247)
- 基金(54868)
- 研究(52281)
- 家(47632)
- 国家(47328)
- 科学基金(41246)
- 社会(35327)
- 社会科(34023)
- 社会科学(34011)
- 基金项目(28687)
- 省(27031)
- 自然(26314)
- 自然科(25804)
- 自然科学(25800)
- 自然科学基金(25388)
- 教育(23676)
- 资助(23256)
- 划(22498)
- 编号(19426)
- 部(17424)
- 重点(16273)
- 创(15923)
- 国家社会(15474)
- 发(15441)
- 教育部(15193)
- 创新(15080)
- 人文(14705)
- 成果(14323)
- 科研(13846)
共检索到162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明益 毕红毅 张洪
本文基于DFS模型的基本框架并进行适度扩展,主要论证了开放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对一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理论研究基本结论为:外资进入东道国初期,东道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会增加;在外资进入较长一段时间后,若外资从海外母公司进口中间产品则不利于东道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若外资在东道国设立研发中心,则有助于优化其出口产品结构。在理论假设基础上,本文以2002—2013年的中欧贸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外资对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遵循"先促进、后减弱、再促进"的规律;从中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比外资更能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妍 范爱军
基于2008—2020年CEPII-BACI数据库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显著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在进行了内生性问题处理等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且该促进作用在中低技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同质化产品中更为显著。(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提升“一带一路”国家产业结构和创新水平而促进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同时“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发展、制度质量和确定性程度会加强该促进作用。(3)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其他国家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产品的质量而言,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更能显著提高中国从其进口产品的质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增加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红霞 李平
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理论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对独立的传统理论阶段,投资与贸易存在替代、互补关系的近期研究阶段,投资与贸易存在新型关系的理论新进展阶段。根据上述理论内容,若将行业限定于制造业,并仅考虑东道国的FDI流入与其出口贸易的联系机制,则从理论角度而言,双方存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对我国外资引导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东道国 出口贸易 联系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顾雪松 韩立岩 周伊敏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揭示了母国与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差异如何影响对外直接投资(ODI)对出口的作用,并从"中国—东道国"视角给出经验证据。在理论层面:基于ODI的四种基本类型,得到了ODI对出口产生替代效应或创造效应的条件;并分别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低级化两个方向出发,论证了无论哪种类型的ODI,随着母国与东道国之间产业结构差异的扩大,ODI对母国的出口创造效应增强。在实证层面:通过108个东道国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发现中国对东道国的ODI对出口具有创造效应,产业结构差异对出口具有负向影响;但是,随着产业结构差异程度的提高,ODI的出口创造效应增强。宏观层面的经验证据支持了理论分析,而且实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林冰
利用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不同集聚度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高集聚度行业应逐步放宽对FDI的限制,发挥规模效应;中集聚度行业通过市场竞争效应推进行业自主创新;低集聚度行业应利用FDI先进技术实现对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关键词:
产业集聚 FDI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黄春媛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溢出效应的文献按其结论分为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或不存在溢出效应和负溢出效应,通过从国别、地区、产业和企业异质性维度对FDI溢出效应机制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外溢效应的发挥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单纯提高一个地区产业和企业的经济开放度对提高FDI的外溢效应是没有意义的外溢效应的发挥,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规模扩大的基础上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邹志新 赵奇伟
本文首先对东道国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影响的具体机制进行了阐述,然后在赵奇伟等(2007)所构建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经验分析。采用我国1997~2004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外资规模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滞后,是造成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的原因之一。文章最后针对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以获取正向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放程度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付韶军 孙强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21个样本国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在沿线发达样本国的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存在一定正向效应,中国资本的进入盘活了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了各国的技术水平;中国对全部21个样本国和发展中样本国的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与各国研发投入共同对各国技术进步产生了正向效应。为增进沿线各国的共同福祉,应该对沿线各国实施差异化的对外投资策略,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与此同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东道国 技术进步 一带一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付韶军 孙强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21个样本国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在沿线发达样本国的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存在一定正向效应,中国资本的进入盘活了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了各国的技术水平;中国对全部21个样本国和发展中样本国的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与各国研发投入共同对各国技术进步产生了正向效应。为增进沿线各国的共同福祉,应该对沿线各国实施差异化的对外投资策略,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与此同时沿线各国要加强技术吸收能力建设。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东道国 技术进步 一带一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江心英
国际直接投资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对忽视东道国因素的西方国际投资理论提出了挑战。东道国因素对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是东道国因素与投资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东道国环境、体制、政策系统的状态特征决定了东道国外资特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亚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心英
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的时空差异性对忽视东道国因素的传统国际投资理论提出了挑战。文章研究了东道国因素对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的影响,提出了国际直接投资是东道国因素与投资主体三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东道国环境、体制、政策系统的状态特征决定了东道国外资特征等观点,并实证研究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与外商对华投资规模和结构的内在互动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立军
本文基于我国1999~2005年工业部门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两部门生产模型,分析FDI和自主技术创新对工业部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外资企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就工业部门来说,国内地区间科技创新与合作是我国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源泉,FDI直接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是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FDI 技术扩散 经济增长 自主创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徐方
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支出结合起来,主要通过建立时变参数模型,利用我国2000~2014年的数据,对比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支出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加快我国技术进步的速度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增加教育投入,调整政府科技投入结构和加强对科技资金的管理以及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华
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理论模型。该模型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结果表明:在短期,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减少东道国收入不平等;但是在长期,外商直接投资所引起的技术进步会抵消短期的收入不平等减少效应,其减少的幅度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程度。该理论结果调和了以往文献中理论与实证的矛盾结论。然后本文利用中国自1985年到2003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来验证该理论模型。结果发现FDI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但在不同区域,影响的程度不同,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在加剧。其实证分析的结果很好地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收入分配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