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29)
2023(16149)
2022(13911)
2021(13264)
2020(10978)
2019(25570)
2018(24997)
2017(47158)
2016(25704)
2015(28996)
2014(28756)
2013(28623)
2012(26754)
2011(24254)
2010(24085)
2009(22510)
2008(22255)
2007(19198)
2006(16859)
2005(15133)
作者
(74535)
(62173)
(61689)
(59052)
(39761)
(29821)
(28046)
(24474)
(23658)
(22222)
(21412)
(21033)
(19694)
(19673)
(19351)
(19180)
(18369)
(18139)
(17729)
(17648)
(15396)
(15327)
(14954)
(14058)
(13818)
(13798)
(13668)
(13449)
(12490)
(12201)
学科
(112018)
经济(111910)
管理(72730)
(66722)
(54379)
企业(54379)
方法(51559)
数学(45457)
数学方法(44974)
中国(30783)
(27869)
(26507)
(24208)
地方(23759)
业经(22090)
(21250)
贸易(21239)
(20590)
环境(19156)
农业(18720)
(18599)
(17212)
(16724)
金融(16721)
(16459)
财务(16393)
财务管理(16361)
理论(16317)
(15987)
银行(15943)
机构
大学(373460)
学院(367056)
(153595)
经济(150557)
管理(143214)
研究(131133)
理学(124243)
理学院(122771)
管理学(120569)
管理学院(119919)
中国(98643)
(80943)
科学(80444)
(68769)
(66132)
研究所(60433)
中心(58354)
(58226)
财经(55680)
业大(53590)
北京(51909)
(51870)
(50856)
(50017)
师范(49598)
(48063)
经济学(47191)
农业(45515)
经济学院(42622)
(42307)
基金
项目(252768)
科学(199749)
基金(186270)
研究(182781)
(163323)
国家(162074)
科学基金(138646)
社会(117073)
社会科(111070)
社会科学(111038)
基金项目(98620)
(94729)
自然(90350)
自然科(88221)
自然科学(88201)
自然科学基金(86620)
教育(83236)
(81584)
资助(77534)
编号(72363)
成果(58788)
(56928)
重点(56917)
(53627)
(51397)
课题(49843)
国家社会(49048)
教育部(48722)
科研(48372)
创新(48060)
期刊
(165517)
经济(165517)
研究(111634)
中国(69530)
学报(59754)
科学(55675)
管理(52043)
(51650)
(50314)
大学(45181)
学学(42301)
教育(39327)
农业(36427)
(31639)
金融(31639)
技术(30156)
财经(27372)
经济研究(26904)
业经(23976)
(23436)
问题(21779)
(20185)
(19814)
图书(19443)
资源(18199)
技术经济(18064)
国际(17918)
理论(17710)
世界(17509)
科技(17203)
共检索到545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玲   韩家平   苏玲   李文琦  
战略定位是战略管理的核心,区域生态位是战略定位的核心。文章将区域生态位视角引入外商投资领域,以2012—2021年外商投资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探索外商投资区域生态位、进化动量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外商投资中国资源竞争不激烈,区域生态位强度、重叠度不高,生态位宽度较大,外商投资沿海地区较多、大西北地区较少;(2)外商投资中国区域生态位强度和宽度的进化动量较大、外商投资提升空间较大,在大西北地区提升空间较大、沿海地区提升空间较小;(3)中国外商投资空间呈现梯队分布且地理空间呈现高高聚集或低低聚集的正相关关系;(4)外商投资中国区域生态位强度、宽度及强度进化动量对于外贸区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生态位宽度进化动量对区域外贸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由此,文章分析得出如下启示:我国宜促进外商投资区域资源扩展和进化程度、优化外商投资区域资源结构和进化动能、强化外商投资区域协同和产业聚集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玲   韩家平   苏玲   李文琦  
战略定位是战略管理的核心,区域生态位是战略定位的核心。文章将区域生态位视角引入外商投资领域,以2012—2021年外商投资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探索外商投资区域生态位、进化动量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外商投资中国资源竞争不激烈,区域生态位强度、重叠度不高,生态位宽度较大,外商投资沿海地区较多、大西北地区较少;(2)外商投资中国区域生态位强度和宽度的进化动量较大、外商投资提升空间较大,在大西北地区提升空间较大、沿海地区提升空间较小;(3)中国外商投资空间呈现梯队分布且地理空间呈现高高聚集或低低聚集的正相关关系;(4)外商投资中国区域生态位强度、宽度及强度进化动量对于外贸区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生态位宽度进化动量对区域外贸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由此,文章分析得出如下启示:我国宜促进外商投资区域资源扩展和进化程度、优化外商投资区域资源结构和进化动能、强化外商投资区域协同和产业聚集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玲  韩家平  苏玲  单雪寒  
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适宜度是衡量区域外贸发展环境的重要综合指标。文章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为研究对象,探索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适宜度与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中国外贸信用生态位适宜度,尤其是群落活力、信贷资源、诚信合规行为、技术信用潜力生态位适宜度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区域外贸信用总体呈梯度分布且地理空间存在高高聚集或低低离散的正相关关系,沿海地区外贸信用生态位适宜度较高;(3)中国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适宜度与外贸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区域信贷资源、技术信用潜力和人均实力对区域外贸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强。由此,文章分析得出如下几点启示:促进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扩展和进化能力,强化区域外贸信用统一大市场和产业聚集效应,优化升级区域外贸信用生态位和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俊  杨尘  李晓羽  
本文建立了一个内生结构模型反映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内生关系,并利用我国跨省份 Panel 数据进行经验研究,主要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确实存在正向的相互影响关系。并证实了开放的经济政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有利于吸引外资的进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斌  
生态效率是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尝试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运用到生态效率的实证研究当中,从宏观角度对中国2000—2006年区域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中国整体生态效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0.7—0.8的平均水平,但是区域间生态效率差异明显,东、中、西部效率值分别为0.939、0.712、0.641,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工业固体废物、工业粉尘、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及土地、水等资源的消耗成为影响区域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总的来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制约了区域生态效率的改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是提高生态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剑  
与传统因素相比,空间地理因素对FDI区域分布的决定作用很少为人们所重视,并且区域数据可能存在的空间依赖特征也为传统计量模型所忽视,从而导致无效的估计结果。本文利用空间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FDI在中国的省际分布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除了传统决定因素之外,相邻省份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显著影响了FDI的区域分布。空间效果的纳入使得本文实证结果更为可信,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几点有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田光慧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在讨论造成这种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中,一般认为人均GDP、产业集聚度、劳动力成本、政府投资对其影响显著。本文中选择了1992-2005年之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和《对外投资报告》(各年度)整理而成],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建  Jose Vila  
本文以1990—2013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运用时不变估计法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中的技术效率及变动趋势,进而从财政政策、农户纯收入、耕地规模等社会经济特征角度考察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粮食产出对粮食播种面积变动十分敏感;粮食生产中技术的贡献越来越大,而经济越发达的省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也越高;财政支农政策对技术效率影响在各省份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经济水平和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邱均平  温芳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笔者基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0年1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以及中心多年来在评价过程中所积累的珍贵数据,从高校数量和教育质量两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现状进行了量化说明和实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是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这种不均衡性又会对教育公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邢泽宇  
为揭示中国—东盟区域贸易的省际网络集聚态势,通过将社会网络和对应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中国31个省份与东盟10国间贸易网络的合作特征,探究贸易绝对和相对空间格局现状。研究表明:中国—东盟区域贸易(进出口)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距离、较强的节点资源控制能力,且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处于网络核心位置,但合作密度较低,出口网络具有更低的中间中心势;我国东北地区与东盟各国贸易合作关系相对广泛,东部地区各省份与东盟各国贸易合作相对均衡,西部地区各省份对东盟贸易资源的控制能力相对最强,中部地区处于中间状态;2020年中国—东盟区域贸易出口网络涌现4个网络子群,据此形成了中国各省份向东盟出口贸易的“1-1-3-26”非均衡相对空间格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邢泽宇  
为揭示中国—东盟区域贸易的省际网络集聚态势,通过将社会网络和对应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中国31个省份与东盟10国间贸易网络的合作特征,探究贸易绝对和相对空间格局现状。研究表明:中国—东盟区域贸易(进出口)网络具有较短的平均距离、较强的节点资源控制能力,且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处于网络核心位置,但合作密度较低,出口网络具有更低的中间中心势;我国东北地区与东盟各国贸易合作关系相对广泛,东部地区各省份与东盟各国贸易合作相对均衡,西部地区各省份对东盟贸易资源的控制能力相对最强,中部地区处于中间状态;2020年中国—东盟区域贸易出口网络涌现4个网络子群,据此形成了中国各省份向东盟出口贸易的“1-1-3-26”非均衡相对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峰华  李世泰  杨爱荣  黄丽萍  
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及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阐述了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特征及其成因。从省、直辖市、自治区;九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三个方面,探讨了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净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引起的资金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揭示了流动人口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邱启文   张荣光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增加,产业生态化调整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基于产业效率和生态效率视角,构建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产业生态化水平;将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产业生态化水平相匹配,采用O-Probit和O-Logit方法和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生态化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生态化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个体异质性;产业生态化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通过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感。因此,为增进人民福祉,政府应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多措并举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打造新型产业生态化发展体系,构建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速产业生态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转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裴长洪  
外商在华投资区域分布变化分析裴长洪一、80年代末期,少数内陆省份吸收外商投资额位次靠前,90年代以后位次后移,形成东部省市吸收投资额的绝对优势。198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吸收外商投资实际金额的前10名排序依次是:广东、北京、上海、福建、辽宁、海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婵娟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0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VAR模型验证了省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投资、就业和产出的影响,同时根据每个省区相对经济份额测算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应的省际分布。实证结果表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多数地区的经济活动有促进作用;从全国范围看,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直接作用远大于区域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溢出效应;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应在地区间相对分布并不均衡,东部地区受益较多,中西部地区受益较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