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9)
2023(3912)
2022(3508)
2021(3327)
2020(2876)
2019(7122)
2018(7232)
2017(15422)
2016(7957)
2015(9172)
2014(9333)
2013(9509)
2012(9212)
2011(8506)
2010(8839)
2009(8537)
2008(8582)
2007(7858)
2006(7245)
2005(6683)
作者
(23229)
(19498)
(19332)
(18545)
(12215)
(9278)
(9081)
(7488)
(7057)
(7053)
(6369)
(6261)
(6231)
(6176)
(5914)
(5837)
(5734)
(5727)
(5705)
(5684)
(4993)
(4827)
(4672)
(4417)
(4302)
(4276)
(4268)
(4229)
(3894)
(3811)
学科
(41842)
经济(41815)
(21299)
管理(20728)
(19079)
贸易(19068)
(18519)
方法(17832)
数学(16115)
数学方法(16049)
(15223)
企业(15223)
中国(11556)
(10777)
(10042)
关系(9171)
地方(8930)
(8861)
(7708)
(7067)
银行(7061)
(6989)
金融(6988)
(6849)
(6633)
农业(6615)
(6338)
出口(6336)
出口贸易(6336)
业经(6281)
机构
大学(125940)
学院(125473)
(62782)
经济(61699)
管理(45949)
研究(43580)
理学(38999)
理学院(38616)
管理学(38210)
管理学院(37997)
中国(33522)
(29631)
(25896)
财经(23522)
(22054)
科学(21748)
(21136)
经济学(19992)
研究所(19377)
中心(18577)
经济学院(18428)
(17558)
财经大学(17357)
北京(17072)
(17020)
(16916)
(15597)
(14903)
(14868)
师范(14817)
基金
项目(72482)
研究(56454)
科学(56254)
基金(52824)
(44795)
国家(44471)
科学基金(36676)
社会(36242)
社会科(34515)
社会科学(34507)
基金项目(27854)
(25931)
教育(25749)
编号(23796)
(22480)
资助(22448)
自然(21417)
自然科(20857)
自然科学(20850)
自然科学基金(20449)
成果(20263)
(17964)
(16572)
重点(16168)
课题(15873)
教育部(15726)
(15422)
人文(15272)
国家社会(15188)
社科(15127)
期刊
(70632)
经济(70632)
研究(42774)
(20405)
中国(19299)
管理(16683)
(16261)
(15920)
国际(15489)
(15439)
金融(15439)
学报(14357)
科学(13578)
经济研究(12653)
问题(11857)
财经(11597)
大学(11549)
业经(11306)
学学(10936)
农业(10921)
教育(10190)
(9996)
技术(9748)
(8055)
贸易(8055)
世界(7924)
商业(7657)
国际贸易(6973)
理论(6584)
技术经济(6557)
共检索到197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裴长洪  
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与日本、韩国、香港、台湾两省(以下简称东亚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东亚地区外商在我国投资设厂与合资办厂的势头旺盛,我国由此发展了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与加工装配业,并与东亚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产业分工格局。随着外商在我国开展投资竞争,我国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格局正面临新的变化和重构。东北亚地区未来的国际分工格局将是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交叉的多元化分工格局,从而有利于各国各地区依据各自要素禀赋优势和市场优势进行分工合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卢宇平  杨城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区域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的“10+3”(即“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框架,必将成为东亚经济合作道路上的主线。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以及中日韩三国关系,尤其是中日关系的发展,是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两个关键问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贺松  
阿拉伯国家市场在我们走出去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当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10年双边贸易额1400多亿美元,从该地区进口的原油占我国进口原油的30%。近期突尼斯、埃及巨变,引起了利比亚、巴林、叙利亚、也门这些阿拉伯国家的动乱和动荡,动乱的长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隋映辉  
东亚地区作为21世纪区域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关注。以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推动未来建立一个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地区各国或地区的一种应对未来挑战的积极探索。新的区域战略支点与运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集散功能、配置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有效运用中韩两国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以“互利双赢”的利益关系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协调、推进区域内经济合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小柯  李保明  时保国  
东亚区域价值链是两岸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一环,RCEP正推动东亚区域价值链朝RCEP区域价值链发展,RCEP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合作质量将全面提升,台湾地区被边缘化的风险加剧,由此给两岸经贸合作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RCEP影响下,两岸产业链发展将呈现两个趋势:一是“三角贸易”模式的两岸产业链合作会相对下降,以融入大陆市场为依托的合作将相应提升;二是进入RCEP区域内价值链的全球价值链出口会得到提升,进入RCEP区域外的部分则相对下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家勤  
6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加强东亚区域的经贸合作是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它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该地区形成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次区域经贸合作是完全可能的。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的经贸合作,为推进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许创颖  
RCEP的签署对东亚区域深化经贸合作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加速推进中日韩FTA谈判进程,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取得突破并能够强化东亚生产网络整合。对于中国而言,借力于RCEP参与东亚区域经贸合作,可以为中国提供与东亚各国深化经贸合作的辐条状网络,也能够降低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贸合作的制度型成本及地缘政治风险;同时中国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可能会引发东亚内部冲突,中国技术需求难以从内部获得以及日韩经贸关系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为此,中国应当立足当下,加速推进中日韩FTA谈判进程;着眼长远,强化中日韩三国的数字经济合作;面向东南亚和东亚,推进中日韩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武芳  
"一带一路"战略覆盖的西亚非洲国家共计29国,其中既包括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以色列和海湾合作理事会(GCC)六国,也包括埃及、苏丹、坦桑尼亚等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这一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宝库和丰富的天然气、矿藏资源,交通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和工程承包的主要市场。未来,中国应继续深化与该地区全方位能源合作,加快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大伟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是建设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能矿资源非常丰富,与我国经济结构具有明显互补性。加强我国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对贯彻"向西开放"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鲁直  
全球化是指作为全球主义体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特点是生产资本国际化发展到了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和全球扩张 ,这种扩张与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体制发生矛盾 ,导致危机的爆发 ,地区和双边经贸合作的增多标志着地区主义的新崛起 ,它是国家机制对市场机制的一种制约 ,结果形成全球主义和地区主义的交叉发展 ,推动世界经济继续前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丹  陈友庚  
我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于推动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其发展,而对外援助(ODA)在此过程中未能得到重视。事实上,对外援助作为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已经对对外投资和贸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从加强对境外经贸合作区东道国的宏观政策援助、实施本地化战略、使用援外优惠贷款支持合作区建设三个方面实施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春顶  
2006年下半年,商务部决定筹资200亿元在多个国家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作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共分两批批准了19家境外经贸合作区,而近期来自商务部的消息称,第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刁秀华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许多国家之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经济圈是由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环黄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等次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合作。由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还没有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因此该区域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