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7)
2023(10906)
2022(9683)
2021(9069)
2020(7674)
2019(17779)
2018(17908)
2017(35264)
2016(18840)
2015(21162)
2014(21106)
2013(20936)
2012(18970)
2011(16856)
2010(16826)
2009(15389)
2008(14972)
2007(12983)
2006(11357)
2005(9839)
作者
(54107)
(44635)
(44306)
(42294)
(28410)
(21327)
(20237)
(17549)
(16992)
(16043)
(15284)
(14710)
(14102)
(14015)
(13739)
(13450)
(13363)
(13357)
(12732)
(12530)
(11035)
(10756)
(10722)
(10103)
(9906)
(9876)
(9854)
(9846)
(8968)
(8854)
学科
(79765)
经济(79695)
管理(57100)
(54838)
(47051)
企业(47051)
方法(37293)
数学(31941)
数学方法(31603)
(20111)
(19166)
业经(18678)
中国(17826)
地方(17288)
(16336)
(14346)
财务(14286)
财务管理(14266)
企业财务(13653)
(13438)
技术(13435)
贸易(13434)
理论(13425)
(13013)
农业(12892)
产业(12670)
(12615)
(11941)
环境(11764)
(10548)
机构
大学(270046)
学院(267746)
管理(113799)
(106208)
经济(104003)
理学(99200)
理学院(98188)
管理学(96708)
管理学院(96232)
研究(84755)
中国(60640)
(57073)
科学(52796)
(47013)
(41323)
业大(39451)
财经(38739)
中心(38562)
(38274)
研究所(37809)
(36857)
北京(35969)
(35099)
(34442)
师范(34153)
(31032)
(30862)
经济学(30698)
农业(29976)
商学(29463)
基金
项目(188163)
科学(148745)
研究(138514)
基金(137125)
(118323)
国家(117376)
科学基金(102319)
社会(86885)
社会科(82495)
社会科学(82474)
基金项目(74286)
(73183)
自然(67262)
自然科(65699)
自然科学(65685)
自然科学基金(64513)
教育(62198)
(61291)
编号(57174)
资助(56075)
成果(45694)
重点(41089)
(40918)
(39943)
(39423)
课题(37826)
创新(36638)
项目编号(36356)
科研(35603)
教育部(35356)
期刊
(112459)
经济(112459)
研究(75986)
中国(43643)
管理(40579)
学报(40503)
科学(37084)
(34943)
(33807)
大学(30231)
学学(28149)
教育(26549)
农业(24235)
技术(23246)
业经(19145)
(18843)
金融(18843)
图书(18689)
财经(18090)
经济研究(17890)
(15386)
问题(14779)
理论(14679)
情报(13922)
实践(13717)
(13717)
技术经济(13714)
科技(13609)
现代(12431)
商业(12297)
共检索到375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若愚  
产业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也和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很大关系。文章以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群为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地方产业群形成演变所起的作用,认为大量的外资进入是产业群形成的直接动力,建立在供给与需求机制上的跨国公司与当地国有企业之间产业链的融合是产业群成长的根本动力。随着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投资目标和经营方式的改变,本地生产网络和全球生产网络格局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一类产业群,其持续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华晟,王缉慈  
在全球化背景下 ,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现象受到了区域研究学界、商界和公共政策决策者的重视。本文从产业联系的视角 ,首先分析自 2 0世纪 70年代后产业联系在内容及空间上的变化趋势 ,然后重点论述了在新时期的产业群内 ,影响企业地方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文章剖析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群的地方联系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苟仲文  
本文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机制入手,分析了产业创新机制的作用过程,深入探讨了创新体系中五方面创新内容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的思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就斐然。如何通过内外资互动,推动中国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今后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的重大课题之一。通过分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利用外资的存在问题,探讨今后利用外资加强自主创新的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冬梅  李春成  赵莉晓  
区域产业合作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实现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定位与合作模式,提出了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作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智佑  
根据韩国电子工业振兴协会(EIAK)的资料,1993年的韩国信息产业市场规模为62186亿韩元,比上年增加了15.9%。按其下属类别,硬件为47345亿韩元,比上年增加了7.6%;软件为2911亿韩元,增加10%;信息处理9986亿韩元,增加56.2...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楠  
电子信息产业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在国际竞争中依然面临大而不强以及技术掣肘等问题。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在筛选产业链自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三个维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产业链自主力和产业链竞争力较强,但产业链控制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优化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和整合机制,将新质生产力要素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产生质的跃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贾舒  
本文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构建了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出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4个重要因素,运用TOPSIS法估算和比较2010-2014年中国各省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实证结论表明,广东、江苏较强,湖北、山西、贵州、广西、陕西、重庆、内蒙古较弱;总体上,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较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论文探讨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光亚  周琦  
本文指出了北京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特点,并结合波特"钻石"模型解释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基础性优势、集聚性优势及跨国公司战略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影响,最后用逐步回归方法探讨了北京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及其衍生效应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庆利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成长是一个长期、渐进、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动态过程,且表现出与自然界生物集群效应的高度相似性。文章借用生态学个体—种群—群落的演进路径,借鉴成熟的产业集群发展理论,并以经济分析方法为基本工具,构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演进模型,从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演化期剖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的内在机制,探讨寻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忠德  
近年来,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多个特征明显的产业集群,但集群化发展仍然存在创新能力低下、产品差异化程度低、集群企业合作不够和竞争有余等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强化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引导作用,培育新型产品、调整大企业集团产业结构,加快平台建设和建立良性竞争及协作互补机制等措施,以促进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忠  
印度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提升。由于高度依赖软件服务外包出口,电子制造极为薄弱,印度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及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因此,印度政府采取了打造电子器件设计制造生态体系,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推进电子政务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云庭,陈水芬  
尽快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是开展反倾销、反补贴的基础工作,也是我国产业应对入世的重要措施。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应强调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应用性;要做好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市场的选择;要设计科学、严谨的指标体系,建立预警数学模型。为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当前应从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掌握法规、统筹规划、拟定方案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鑫  杨树旺  
产业集群是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合,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协作和全球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普遍特点是以FDI的集聚为主要发展方式。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升级理论出发,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升级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对苏州和东莞两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状的研究,提出武汉光谷利用FDI进行产业集群升级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贾舒  
本文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构建了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出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4个重要因素,运用TOPSIS法估算和比较2010-2014年中国各省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实证结论表明,广东、江苏较强,湖北、山西、贵州、广西、陕西、重庆、内蒙古较弱;总体上,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较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论文探讨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