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2)
- 2023(11456)
- 2022(9506)
- 2021(8582)
- 2020(7003)
- 2019(15654)
- 2018(15542)
- 2017(29753)
- 2016(16022)
- 2015(17846)
- 2014(17584)
- 2013(17632)
- 2012(16878)
- 2011(15533)
- 2010(15720)
- 2009(14594)
- 2008(14313)
- 2007(13049)
- 2006(11844)
- 2005(10829)
- 学科
- 济(73227)
- 经济(73155)
- 业(48195)
- 管理(46141)
- 企(34732)
- 企业(34732)
- 方法(26255)
- 中国(25154)
- 农(23370)
- 数学(23249)
- 数学方法(23119)
- 地方(20127)
- 技术(17420)
- 业经(16738)
- 农业(16424)
- 财(16012)
- 贸(15606)
- 贸易(15593)
- 易(15148)
- 制(14486)
- 银(13973)
- 银行(13921)
- 行(13516)
- 学(13191)
- 融(12845)
- 金融(12843)
- 环境(12357)
- 发(12015)
- 地方经济(11508)
- 技术管理(10169)
- 机构
- 学院(240803)
- 大学(238980)
- 济(103733)
- 经济(101742)
- 管理(89605)
- 研究(87664)
- 理学(76475)
- 理学院(75571)
- 管理学(74483)
- 管理学院(74041)
- 中国(66414)
- 科学(53727)
- 京(51600)
- 农(47345)
- 财(46858)
- 所(45929)
- 研究所(41517)
- 中心(39044)
- 业大(38466)
- 农业(37356)
- 财经(36679)
- 江(36615)
- 经(33278)
- 北京(33198)
- 经济学(31706)
- 范(31652)
- 师范(31222)
- 院(31002)
- 州(29513)
- 经济学院(28812)
- 基金
- 项目(156117)
- 科学(121946)
- 研究(112024)
- 基金(111584)
- 家(99279)
- 国家(98393)
- 科学基金(82250)
- 社会(72472)
- 社会科(68902)
- 社会科学(68887)
- 省(62288)
- 基金项目(59388)
- 划(52556)
- 自然(52018)
- 自然科(50767)
- 自然科学(50752)
- 教育(50031)
- 自然科学基金(49829)
- 资助(44510)
- 编号(44294)
- 发(39705)
- 成果(35566)
- 重点(35455)
- 部(34065)
- 创(33640)
- 创新(31631)
- 课题(31414)
- 发展(31329)
- 展(30822)
- 国家社会(30221)
- 期刊
- 济(119295)
- 经济(119295)
- 研究(73827)
- 中国(51171)
- 农(43994)
- 学报(40596)
- 科学(37159)
- 管理(33661)
- 财(32718)
- 农业(30219)
- 大学(30098)
- 学学(28622)
- 融(25749)
- 金融(25749)
- 教育(25115)
- 技术(21906)
- 业经(21573)
- 经济研究(19879)
- 财经(18089)
- 问题(16672)
- 业(15587)
- 经(15586)
- 贸(13797)
- 技术经济(13585)
- 科技(13088)
- 商业(12846)
- 国际(12243)
- 理论(11386)
- 现代(10942)
- 版(10875)
共检索到371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邢斐 张建华
本文在累积创新框架下建立一个动态博弈模型探讨外商技术转移对东道国自主研发的影响。理论分析认为,FDI与技术许可(或其它形式技术交易)均具有促进或抑制东道国自主研发的效应。运用中国36个分行业的工业企业在1999—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发现:技术贸易对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既产生直接的替代效应,也通过技术溢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FDI在短期对自主研发表现出显著促进与抑制作用,但长期影响不显著;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无论短期或长期效应均不显著。
关键词:
FDI 技术贸易 自主研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侯建 陈恒
采用2009—2014年30个省份区域面板数据,使用最新改进的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以区域已有技术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转移与区域创新质量关系中非线性动态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对区域创新质量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已有技术水平双门槛效应,区域已有技术水平较低时,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推动作用均不明显或呈现负向影响,而当区域已有技术水平跨越"临界值"时,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发挥正向作用,其中国内技术购买的技术创新路径最为有效。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饶凯 孟宪飞 徐亮 Andrea Piccaluga
大学技术转移合同是大学与企业之间进行技术转移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提出大学科技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对大学技术转移合同数量和金额的影响的理论假设,构建大学技术转移合同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根据2003年至2010年中国大学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研发投入对大学技术转移合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对大学技术转移合同的促进作用强于科技经费投入的影响,教研人员的质量因素对大学技术转移合同的影响显著,科技服务人员的数量能显著促进中国大学技术转移活动。在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大学技术转移活动的对策,为大学技术转移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研发投入 大学 技术转移合同 中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明倩 冉美丽 孙艺菲
针对中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转化动力不足、转化能力较弱、决策效率低下的现实问题,研究讨论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自主权对技术转移效果的影响,发现拥有自主权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更加充分的科技成果裁量权和决策权对技术转移产生积极影响,区域技术市场发达程度和区域科技成果供给活跃程度会影响高校技术转移机构自主权与技术转移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探索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提供改革启示。
关键词:
技术转移机构 自主权 高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萍 方卫华
本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研究语境,以“契约明确性-合作参与度-技术转移能力-技术转移绩效”为理论模型,探讨项目团队应如何合作才有助于高技术转移绩效的产生,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检验,使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资源依赖性、合作嵌入度、社会认可需求情境对模型各路径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契约明确性是技术转移绩效的前因变量,技术转移能力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力最强,合作参与度在契约明确性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传导作用。在不同情境中,契约明确性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各影响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可为政府有效管理科技项目以及首席科学家管理团队工作、促进技术转移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溪若 陈飞翔 肖峻
作为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已经从资金补充为主导过渡为技术转移为主导。外商直接投资及其技术转移效应的实现为东道国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其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通过对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及其技术转移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两个领域贡献的分析,可以就这一问题得出相关结论: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技术转移的特征,作为考察对象的外商直接投资及其技术转移效应的实现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易海峰
研发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来源,但研发外包为何没有象制造业外包那样普遍?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看,研发外包契约存在较强的不完全性特征是研发外包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事后技术转移效率是影响研发外包契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尽量避免缔约方在事后向对方敲竹杠是提升事后技术转移效率的关键。通过建立事后技术转移的数学模型分析敲竹杠行为发生的机制及其影响,认为研发外包契约事前确定的技术许可费用和产权分配方式是决定事后敲竹杠行为是否发生以及发生后影响大小的关键因素。其中,技术许可费用的设定有固定价格和灵活价格两种模式,即刚性契约和柔性契约,通过分析,事前签订柔性契约可以相对提高事后技术转移的效率;在产权安排上,委托方拥有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可以降低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
关键词:
不完全契约 研发外包 技术转移 敲竹杠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彦杰 钟娟
基于环境方程与现代内生增长理论,采用1953~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CO2排放量的决定因素进行考察表明:我国CO2排放量与研发强度、技术转移和对外国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显著负相关,同时也证实能源消费增长是CO2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翼 卢现祥
我国政府推行的先进技术本土化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DM中发达国家企业技术转让的动力,本土企业承接技术转移的动力此时变得十分关键。本文的实证分析显示,本土企业的研发能力对其承接技术转移的能力和动力起到促进作用,但各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却未能增加发达国家企业技术转让的动力,地区引入外资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项目中技术转移的发生,而人力资本对企业承接技术转移的正向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
关键词:
研发能力 知识产权保护 CDM 技术转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饶凯 孟宪飞 徐亮 Andrea Piccaluga
大学专利技术转移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和大学的高度重视,其影响因素问题也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论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研发投入对地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活动情况的影响,发现各省市企业、政府和大学自身的科技经费投入显著促进该省市地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合同数量的增长。而各省市地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合同收入的影响因素则不仅包括了企业、政府和大学自身对该省市地方高校的科技经费投入,还包括了该省市地方高校获得的全国性政府研发项目投入。
关键词:
研发投入 地方高校 专利技术转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平 刘雪燕
文章基于多部门假设条件,从市场化制度变迁角度研究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在市场化制度变迁背景下剖析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实际贡献度问题。在构建市场化制度度量指标的基础上,选取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市场化制度变迁总体上促进了技术进步。具体地,市场化制度变迁抑制了技术创新,但对技术溢出具有促进作用;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技术进步效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化制度环境而非二者本身,以往研究对技术创新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
关键词:
市场化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贡献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彦
本文指出我国大学R&D人员数量、职务发明专利数和重大科技成果数已超过研发机构,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大学将成为我国公共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国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政策重点已从奖励和税收优惠措施转向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建设,但大学技术转移缺乏专业化服务,发展缓慢。建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是“十一五”时期我国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
大学 技术转移政策 专业化服务体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今格 雷钦礼
利用面板动态最小二乘法估算我国工业分行业国内研发和通过进口贸易从14个OECD国家获得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管是系数还是显著性都明显高于通过进口获得的研发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进一步区分资本品行业与非资本品行业并进行回归,发现非资本品行业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资本品行业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利用非资本品行业的估计结果及进口渗透率计算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14个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弹性。计算表明,对我国的技术溢出处于前5位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飞航 李友顺
运用我国2006—2016年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以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技术引进资本投入分别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对外开放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静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对外开放水平下,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产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均存在对外开放水平的双重门限效应。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产出的影响都是呈"U"型的先减后增。自主研发对创新产出一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技术引进在中等对外开放水平下对产出具有负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