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48)
2023(19508)
2022(16463)
2021(15178)
2020(12730)
2019(28880)
2018(28704)
2017(55080)
2016(29650)
2015(33286)
2014(33064)
2013(33059)
2012(30776)
2011(27769)
2010(28083)
2009(26096)
2008(25803)
2007(23045)
2006(20697)
2005(18893)
作者
(86776)
(72195)
(71787)
(68163)
(46257)
(34369)
(32564)
(28114)
(27472)
(26082)
(24648)
(24429)
(23192)
(23163)
(22145)
(22135)
(21339)
(20912)
(20796)
(20646)
(18009)
(17791)
(17447)
(16668)
(16147)
(16056)
(16013)
(15823)
(14475)
(14308)
学科
(145084)
经济(144938)
(104089)
管理(96662)
(91088)
企业(91088)
方法(57045)
数学(46398)
数学方法(46002)
(38337)
业经(37892)
(36242)
中国(36086)
地方(33156)
农业(27309)
(26073)
(24922)
技术(24866)
(24806)
财务(24730)
财务管理(24694)
企业财务(23427)
(23343)
贸易(23324)
(22691)
理论(22661)
(22492)
环境(20386)
(20045)
(19368)
机构
学院(431952)
大学(429923)
(184660)
经济(180958)
管理(171451)
研究(147761)
理学(146367)
理学院(144751)
管理学(142686)
管理学院(141878)
中国(112931)
(94202)
科学(87866)
(83733)
(74300)
(69044)
研究所(66780)
财经(66302)
中心(66163)
(65700)
业大(61535)
北京(60538)
(60117)
(55796)
经济学(55768)
师范(55322)
(53603)
农业(53557)
(52910)
经济学院(50061)
基金
项目(282156)
科学(222774)
研究(209664)
基金(204408)
(176611)
国家(175036)
科学基金(151508)
社会(133713)
社会科(126770)
社会科学(126739)
(109988)
基金项目(108422)
自然(96735)
教育(94967)
自然科(94426)
自然科学(94405)
自然科学基金(92758)
(91648)
编号(85360)
资助(83808)
成果(68735)
(63362)
重点(62831)
(62088)
(60133)
课题(58772)
创新(55647)
国家社会(55027)
教育部(53610)
人文(52941)
期刊
(216277)
经济(216277)
研究(133893)
中国(86583)
管理(68673)
(66281)
(63261)
学报(62497)
科学(60049)
大学(48106)
教育(46421)
学学(45217)
农业(43673)
技术(41246)
(40425)
金融(40425)
业经(35163)
经济研究(34109)
财经(33806)
(29161)
问题(28105)
(24781)
技术经济(24741)
(21412)
现代(21283)
图书(21100)
世界(20383)
科技(20194)
商业(20063)
理论(19868)
共检索到663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朴商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国  
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转型期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城市的经济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增长极理论,以北京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效应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内容和影响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国  
我国很多开发区目前存在严重的职住分离现象,为开发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乃至整个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在详细剖析开发区严重职住分离现象及其后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宗刚  方磊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曼奎斯特指数,并对开发区公共交通网络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3—2013年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进步指数在快速滑落后呈现出缓慢回升的趋势,这与当地公交网络的潜在承载能力存在相关关系;在开发区近十年的发展建设中,开发区公交网络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小世界特性,即节点度分布趋近于对数分布,平均最短路径较短。从公交网络的演化过程来看,乘车需求的增长对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交网络造成的压力持续增加,间接对园区技术进步造成影响,虽然公交网络正不断扩大和优化升级,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开发区快速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攀  王兴平  贺志华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开发区发展趋于成熟,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文章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梳理开发区空间发展历程,探究企业空间拓展与开发区空间配置之间的矛盾,从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要求出发,对开发区按照"企业-产业-园区"一体化模式的空间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从明确开发区空间发展方向、合理配置企业用地规模和更新产业类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文献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走到了必须进行深层次变革的发展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总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色发展路径入手,分析了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先决条件,并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科技创新、产业促进、市场培育、金融支持等几方面进行路径探讨,力求找寻科学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丹  令晓峰  侯智珩  
经济活动催生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矿业经济的发展推动矿业城市的兴起。矿业城市在发展初期会依据经济发展规律,在是否依托已有城市的问题上,进行多种试探性的建设尝试,并最终进行抉择。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选取处于发展初期的新疆准东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案例,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准东在产居关系上进行了多种模式的尝试,但这些模式并不成功,且面临与以往稍有差异的新问题和需求:以80、90后员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对于生活的方式有不同的追求,企业的运营也产生不同以往的诉求,这些问题影响了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针对新城建设的必要性和充分性进行论证,并探讨在新城发展的不同时期如何实现与周围县市的共赢,提出战略设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浩然  
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样本为例,结合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是否为择优选择,以及政策实施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是一种择优选择,开发区在行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设立的概率更大,并且政策提升了地区企业的生产率。(2)对于发展水平具有优势的企业和处于相对劣势的企业,政策对优势企业的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大。(3)政策实施后,这种比较优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整体上先上升后下降,即整体上呈现倒"V"型特征。劣势企业可以借助政策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发挥后发优势逐步实现对优势企业的追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项怡之  
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居住人口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外来人口已成为开发区后期居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住房类型构成呈现多样化特点,政策和住房户型原因是影响住宅分化的重要因素;开发区在收入和社会阶层方面存在居住分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收入和低社会阶层两级分化的空间隔离;作为新兴的郊区社区,开发区居民维权意识强烈,但社区联系较弱;上班通勤距离仍是影响居民居住地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是极重要的因素。最后,从居民、开发商、地方政府、企业、母城及周边区域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角度探讨了开发区居住空间的形成机制。当前,国内开发区大多面临从"产业功能地域"向综合型的"城市化功能地域"转型,但开发区既是"产业集聚区"又被作为"卧城"的复杂状况,也带来其居住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复杂性。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城市居住空间理论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健  项怡之  
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居住人口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外来人口已成为开发区后期居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住房类型构成呈现多样化特点,政策和住房户型原因是影响住宅分化的重要因素;开发区在收入和社会阶层方面存在居住分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收入和低社会阶层两级分化的空间隔离;作为新兴的郊区社区,开发区居民维权意识强烈,但社区联系较弱;上班通勤距离仍是影响居民居住地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是极重要的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仉培宏  韩增林  
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面向世界开放的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标志之一。2009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占大连全市的22.7%;工业总产值实现2331亿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田亚微  朱喜钢  
进入21世纪,单一产业功能的开发区纷纷通过城市功能的植入与完善,实现开发区的"异变",逐渐发展成为新城(区),而居住作为"城"的第一功能,具有物质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本文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开发区居住空间的演变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研究,总结出其居住空间的分布格局与特征,提出现阶段开发区居住空间呈现出以自然景观为核心的"圈层+扇形"的空间结构模式,并探讨其背后的综合作用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妤凡  王开泳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空间的空间属性信息,引入空间综合扩展系数、形态紧凑度、空间聚合度和分形维数等指标,从空间形态学的角度对开发区的产城空间扩展格局和分布形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化分析,并揭示了影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城空间逐年扩大,但两类空间的动态扩展过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异质性,且在不同组团内有着不同的集聚分布特征;产业空间以带状分布为主,城市空间则呈斑块状分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扩展格局和分布形态的形成主要受交通设施建设、园区功能调整、产业发展演变和政策规划调控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苏星  
1992年8月5日到8日,我用4天时间,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了一点调查.在开发区,同政策研究室、经济发展局、工商物价局的同志进行座谈;参观了大连保税区、工业团地、石油化工区、五彩城商贸区和大窑湾港区;阅读了有关资料.现将所见情况报告于下. 第一个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开发区.从1984年10月15日动工兴建,八年创业,已经在一片盐碱滩涂和丘陵起伏的山野上,建立起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区.开发面积,吸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魏中俊  包训文  
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点,从文化产业和经济技术互动的角度,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市场调研、价值链分析、文化产业和经济关联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会展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社区文化等组成的文化产业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