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9)
- 2023(11595)
- 2022(9762)
- 2021(8770)
- 2020(7355)
- 2019(16310)
- 2018(15747)
- 2017(29510)
- 2016(16298)
- 2015(17953)
- 2014(17640)
- 2013(17339)
- 2012(15868)
- 2011(14374)
- 2010(14487)
- 2009(13408)
- 2008(13440)
- 2007(12051)
- 2006(10685)
- 2005(9659)
- 学科
- 济(63022)
- 经济(62917)
- 管理(53904)
- 业(51205)
- 企(42643)
- 企业(42643)
- 方法(28188)
- 数学(24658)
- 数学方法(24413)
- 财(21024)
- 农(17931)
- 贸(17117)
- 贸易(17115)
- 易(16808)
- 制(16588)
- 中国(16481)
- 技术(16451)
- 业经(15152)
- 学(14500)
- 出(12852)
- 农业(11907)
- 务(11847)
- 财务(11821)
- 财务管理(11788)
- 体(11581)
- 企业财务(11182)
- 银(10770)
- 银行(10712)
- 环境(10700)
- 融(10371)
- 机构
- 大学(243374)
- 学院(240410)
- 济(99971)
- 经济(98094)
- 管理(90141)
- 研究(84036)
- 理学(78470)
- 理学院(77579)
- 管理学(76249)
- 管理学院(75812)
- 中国(61317)
- 科学(53136)
- 京(50685)
- 农(48554)
- 财(47181)
- 所(43617)
- 业大(40958)
- 研究所(39893)
- 农业(38671)
- 财经(37436)
- 中心(37422)
- 江(36818)
- 经(34134)
- 经济学(31855)
- 北京(30905)
- 院(30104)
- 范(29540)
- 师范(29072)
- 经济学院(29010)
- 财经大学(27954)
- 基金
- 项目(167562)
- 科学(132116)
- 基金(124131)
- 研究(115821)
- 家(111843)
- 国家(110980)
- 科学基金(93750)
- 社会(76344)
- 社会科(72594)
- 社会科学(72576)
- 基金项目(65782)
- 省(64892)
- 自然(61792)
- 自然科(60437)
- 自然科学(60413)
- 自然科学基金(59403)
- 划(55649)
- 教育(53432)
- 资助(49698)
- 编号(43563)
- 重点(38550)
- 部(37717)
- 创(36327)
- 发(35097)
- 成果(35012)
- 制(34593)
- 创新(34236)
- 国家社会(33087)
- 科研(32522)
- 计划(32336)
- 期刊
- 济(105303)
- 经济(105303)
- 研究(68171)
- 中国(48454)
- 学报(46702)
- 农(43501)
- 科学(40754)
- 财(37321)
- 大学(34719)
- 管理(33367)
- 学学(33089)
- 农业(29171)
- 教育(22954)
- 技术(20801)
- 融(20223)
- 金融(20223)
- 财经(19218)
- 经济研究(17590)
- 经(16485)
- 业经(16200)
- 业(15718)
- 问题(14398)
- 贸(13899)
- 科技(13446)
- 版(13443)
- 业大(12957)
- 技术经济(12824)
- 国际(12057)
- 农业大学(11023)
- 世界(10775)
共检索到353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宗彪 王剑伟 刘军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技术进步既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也可以通过国际技术扩散获得。与传统内向FDI的技术溢出相比,外向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独特的优势。外向FDI通过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发生作用。投资国(企业)的模仿学习和吸收能力、嵌入东道国产业链的程度,以及东道国(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人才流动程度、投资软环境等都是外向FDI逆向技术溢出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应通过提升技术吸收能力和对东道国产业链的嵌入能力来获得更大程度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关键词:
外向FDI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霍忻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TS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在推进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文章以1985~2015年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甄别为基础研究了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086%,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差距等因素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霍忻
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TS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在推进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文章以19852015年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甄别为基础研究了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086%,效应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和进口贸易;此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差距等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小花 徐英杰 聂名华
文章运用2003—2015年数据,采用修正的国际技术溢出模型,构造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进口贸易路径的逆向技术溢出能显著提高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FDI和OFDI路径并未显著提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受人力资本、研发强度、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贸易开放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当跨越各影响因素的门槛值之后,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能显著地促进技术进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艳艳
国内外研究显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技术寻求动机,而且普遍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是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处于相对空白。本文以中国作为分析对象,从东道国的创新能力、国际技术传递渠道和中国的消化吸收能力3个方面归纳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10个影响因素,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运用辅助分析手段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人均国民收入和中国的GDP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三大因素,真实汇率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负相关,而政府支持力度的影响很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寻求逆向技术溢出主要还是企业的要求和行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朴英爱 于鸿 周鑫红
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3—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尚未显现,但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与东道国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政府支持研发力度等表征母国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能够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扩散。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并且除金融发展水平外,其他吸收能力因素均显著促进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其中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先进技术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全国范围内的显现。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未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尚未显现,除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外,其他地区吸收能力因素均未对本地区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韩玉军 王丽
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研发(R&D)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因素。同时,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存在单一门槛值,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战琪
基于2003—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正向效用,"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而对不同国家的分析表明,2003—2014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溢出效率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巴基斯坦、越南、匈牙利和斯里兰卡。技术无效率函数的估计结果发现,东道国法律与腐败监管的严厉程度、东道国经济自由度在降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无效程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东道国当地的文化环境,同时应加快向东南亚、南亚及中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后,应制定政策鼓励国内研发实力强的企业对科技资源密集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战琪
基于2003—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正向效用,"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而对不同国家的分析表明,2003—2014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溢出效率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符磊 强永昌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人力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三阶段博弈模型,探讨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产生的内生机制。研究表明,逆向技术溢出是特定条件下博弈均衡的产物,其方向依赖于人力资本市场结构及竞争形态,模型同时也表明逆向技术溢出并不必然降低企业创新激励。结论启示是,一个具有创新知识基础并对创新有足够激励的自由博弈竞争性市场是包括逆向技术溢出在内的技术溢出产生的前提。这同时也解释了逆向技术溢出多源于发达东道国及发展中国家创新不足的内在市场逻辑。
关键词:
逆向技术溢出 内生化 博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宏 张蕾
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企业能否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东道国先进技术,增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可代表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水平。本文运用Var模型,针对我国1987-2009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等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每增加1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07个单位的结论。本文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及技术进步效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申俊喜 戴娟
本文采用2003-2012年1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东道国的经济制度质量和政治制度质量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度和政府治理水平均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东道国经济制度质量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应将经济自由度、政府治理水平较高的国家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以最大程度地获取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东道国制度质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文海 孙扬帆 吴静玲 魏伶倩
随着全球局势的变迁,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学术界热议的焦点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这种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此外,根据产业集聚程度的不同,当制造业高度集聚时,该省份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显著提升了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创新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主要通过吸收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的途径对中国制造业创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不仅对对外直接投资和制造业创新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拓展和补充,而且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制造业 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周颖
技术进步是促进碳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文章以中国200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值每增加10%会导致碳生产率提高0.37%;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OFDI逆向技术溢出值每增加10%将使东、中、西部碳生产率分别增加0.87%、0.26%和0.53%。最后,文章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提出加大对技术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促进OFDI行业优化的建议,以充分发挥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碳生产率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史亚茹
新兴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日益成为国际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路径,母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文章利用2003~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影响呈"倒U型"关系,总体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东部地区最为显著;进一步地,门槛检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和吸收能力跨过相应的门槛值,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促进作用会先上升后下降。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