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5)
- 2023(14891)
- 2022(12859)
- 2021(11718)
- 2020(9991)
- 2019(22693)
- 2018(22413)
- 2017(43290)
- 2016(23171)
- 2015(26248)
- 2014(26052)
- 2013(26180)
- 2012(24330)
- 2011(22053)
- 2010(22067)
- 2009(20330)
- 2008(19441)
- 2007(17142)
- 2006(15384)
- 2005(13691)
- 学科
- 济(115153)
- 经济(115040)
- 管理(68880)
- 业(64589)
- 企(53563)
- 企业(53563)
- 方法(49073)
- 数学(43103)
- 数学方法(42722)
- 中国(26118)
- 农(25253)
- 地方(24636)
- 财(24467)
- 学(23945)
- 业经(22256)
- 贸(21362)
- 贸易(21352)
- 易(20718)
- 技术(18995)
- 农业(17469)
- 制(16646)
- 理论(15874)
- 环境(15782)
- 和(15506)
- 地方经济(14997)
- 务(14373)
- 融(14310)
- 金融(14309)
- 财务(14305)
- 财务管理(14270)
- 机构
- 大学(344209)
- 学院(340298)
- 济(146901)
- 经济(144018)
- 管理(134154)
- 研究(118716)
- 理学(116372)
- 理学院(115120)
- 管理学(113254)
- 管理学院(112665)
- 中国(86318)
- 京(73071)
- 科学(72652)
- 财(63988)
- 所(60240)
- 农(55989)
- 研究所(54835)
- 中心(52360)
- 财经(51783)
- 业大(51530)
- 江(49483)
- 经(47194)
- 北京(46202)
- 经济学(45820)
- 农业(44060)
- 范(43193)
- 院(42943)
- 师范(42707)
- 经济学院(41211)
- 州(39563)
- 基金
- 项目(232945)
- 科学(182827)
- 基金(170141)
- 研究(167945)
- 家(149142)
- 国家(147985)
- 科学基金(126603)
- 社会(107080)
- 社会科(101669)
- 社会科学(101640)
- 省(90025)
- 基金项目(89747)
- 自然(82545)
- 自然科(80607)
- 自然科学(80587)
- 自然科学基金(79193)
- 教育(76381)
- 划(75650)
- 资助(71240)
- 编号(66372)
- 成果(53352)
- 重点(52369)
- 部(51877)
- 发(50167)
- 创(48414)
- 课题(45922)
- 创新(45254)
- 科研(44660)
- 国家社会(44593)
- 教育部(44548)
- 期刊
- 济(161810)
- 经济(161810)
- 研究(103856)
- 中国(63487)
- 学报(55938)
- 科学(50865)
- 管理(50551)
- 农(49744)
- 财(47314)
- 大学(42071)
- 学学(39775)
- 农业(34570)
- 教育(34248)
- 技术(31435)
- 融(28156)
- 金融(28156)
- 经济研究(27209)
- 财经(26509)
- 业经(23387)
- 经(22705)
- 问题(20782)
- 技术经济(19296)
- 业(18056)
- 贸(17515)
- 图书(17071)
- 科技(16916)
- 理论(16461)
- 统计(15385)
- 世界(15110)
- 现代(15098)
共检索到505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理群,刘洪涛,汪应洛
一般认为,外向型和出口导向的政策是导致亚洲“四小龙”工业成功的原因,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完善的,出口导向政策本身并不能导致工业成功,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工业成功的关键;技术能力的积累与发展依赖于“干中学”、“用中学”以及“从交互作用中学习”。“四小龙”外向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为上述各种形式的“学习”提从了理想的环境,同时也为提高技术能力的努力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动力和途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广州外贸学院国际贸易研究所课题组
广东经济发展,要力争用20年赶上“四小龙”。出口贸易对广东经济的发展起导向作用,出口每增长1%,可使经济增长O.24%。出口规模赶“四小龙”,到2010年要达到出口总额1 759.9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5.1%,比1991年的出口增加11.9倍,凭当前的出口商品结构,要达到这指标是十分困难的。从广东的实际出发,近期内以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投入,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为主。同时从长远着眼,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重点产业。针对广东出口商品结构与生产要素投入的错位,及其与国际贸易结构和出口产业结构等存在的错位,本文提出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可行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日新
从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从本国本地区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外部提供的良机佳遇,确定了坚持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并相应地采取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战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实例。而我国沿海各省市的情况在许多方面同韩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省、新加坡等亚洲“四小”具有类似的特点。两者之间显著的共同点就在于:把内部的各种有利因素和外部的历史机遇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谋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经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倪海青 张岩贵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技术(DEA),利用22个OECD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数据构造了世界生产前沿边界,对各国1981-2004年间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行了分解,并求得了各国的技术进步指数和资本积累指数。本文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直接和间接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计量分析表明,出口主要是通过间接技术进步效应来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的。
关键词:
出口 技术进步 DEA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海珍
战后,尤其是60年代以后,亚洲的新加坡、香港、韩国和台湾这四个国家和地区,都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即使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1987年,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没有放慢,仍然保持了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速度。在这一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为8.6%,韩国为12.2%,香港为12%,台湾为11%。从1960年到1985年,它们的国民总产疽八年翻一番。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79年发表的年度报告中,首次给它们送上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美称,后来人们更为形象地给它们戴上了亚洲“四小龙”的桂冠,以认同它们在如此短的时期内创造的经济奇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菲
文章基于贸易内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1994—2010年间出口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发现出口贸易部门对非贸易部门技术外溢的正外部性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但中国各出口贸易结构部门以及整体出口贸易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依然较低,并由此提出通过实施贸易商品结构战略化、贸易方式结构一般化、贸易主体结构民营化以及贸易区域结构多元化来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出口贸易结构 产业结构 贸易内生技术进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庆波 范厚明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密切,亚洲四小龙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发挥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六个国家(地区)外贸依存度演化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并对于我国如何发挥对外贸易的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文章基于1992-2012年五张投入产出表,利用拓展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对中国三次产业中间消耗进行深入分析,解释了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变动的原因,分析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同时,利用结构分解法对最终需求进行分解,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提高最终需求的贡献。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技术进步对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改善最终需求的效果均不显著,近年来中间消耗水平的降低主要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在提高第二产业投入产出率方面成效明显。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效率 最终需求 投入产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文章基于1992-2012年五张投入产出表,利用拓展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对中国三次产业中间消耗进行深入分析,解释了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变动的原因,分析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同时,利用结构分解法对最终需求进行分解,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提高最终需求的贡献。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技术进步对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改善最终需求的效果均不显著,近年来中间消耗水平的降低主要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在提高第二产业投入产出率方面成效明显。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效率 最终需求 投入产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文章基于1992-2012年五张投入产出表,利用拓展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对中国三次产业中间消耗进行深入分析,解释了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变动的原因,分析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同时,利用结构分解法对最终需求进行分解,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提高最终需求的贡献。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技术进步对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改善最终需求的效果均不显著,近年来中间消耗水平的降低主要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在提高第二产业投入产出率方面成效明显。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效率 最终需求 投入产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朱蕾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并比较了1992年以来全国、广东和江苏中间消耗水平的结构性变化,通过对各地三大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的对比和将技术进步、结构转换从劳动生产率中分解开来,发现二者对降低中间消耗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较大的区际差异。横向对比来看,技术进步对降低中间消耗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贡献比结构转换的贡献要高;但动态变化来看,在现有的产业结构状态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衰减的迹象。为此,要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和"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战略目标,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并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同时要加快核心区向外围的区际知识溢出和行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范式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桂川
近十年来,香港、台湾、新加坡及南朝鲜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但其出口额占世界市场的7.4%,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占发展中国家出口量的6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强
一、前言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过去30年来成功的经济发展经验,曾被国外许多学者、专家赞誉为发展中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一时之间所谓“台湾经验”或者是“汉江奇迹”乃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所竞相模仿的对象。而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由于皆位于亚洲地区,又都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关系十分密切,加上它们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达到工业化的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申嫦娥
一国(地区)的技术进步不仅取决于本国(地区)的研发资本存量,而且取决于引入的外国(地区)研发资本存量的溢出效应。本文采用扩展的CH模型,将研发资本存量作为解释变量,选取1993年至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西方大国(G8成员国)和亚洲四小龙通过进口贸易、FDI两个途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用。研究结论有三:一是FDI的技术溢出效用显著为正;二是西方大国FDI的溢出效应略高于亚洲四小龙;三是我国自己的研发资本存量只是在没有西方大国影响的情况下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FDI 进口贸易 技术溢出 研发资本存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楚明钦 陈启斐
本文把中间品分为零部件和成套机器设备,通过计量经济模型考察了零部件和成套机器设备进口以及控制变量外国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零部件进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有正向影响,成套机器设备进口对技术进步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零部件进口与成套机器设备出口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套机器设备进口与消费品出口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