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4)
- 2023(13501)
- 2022(11888)
- 2021(11150)
- 2020(9281)
- 2019(21687)
- 2018(21406)
- 2017(41858)
- 2016(22446)
- 2015(25091)
- 2014(24777)
- 2013(24131)
- 2012(21821)
- 2011(19265)
- 2010(18788)
- 2009(16690)
- 2008(15808)
- 2007(13255)
- 2006(11152)
- 2005(9201)
- 学科
- 济(87066)
- 经济(86972)
- 管理(64642)
- 业(60956)
- 企(50870)
- 企业(50870)
- 方法(45106)
- 数学(39993)
- 数学方法(39465)
- 财(23167)
- 农(22230)
- 中国(21537)
- 业经(19741)
- 学(17061)
- 地方(16536)
- 农业(15096)
- 务(14892)
- 贸(14856)
- 贸易(14850)
- 财务(14823)
- 财务管理(14793)
- 易(14432)
- 制(14344)
- 技术(14204)
- 理论(14061)
- 企业财务(14038)
- 环境(13806)
- 和(13663)
- 银(12861)
- 银行(12828)
- 机构
- 大学(304134)
- 学院(302553)
- 管理(127377)
- 济(121129)
- 经济(118683)
- 理学(112305)
- 理学院(111188)
- 管理学(109180)
- 管理学院(108644)
- 研究(94313)
- 中国(69598)
- 京(62986)
- 科学(58384)
- 财(53136)
- 业大(45360)
- 所(44600)
- 财经(44296)
- 农(44101)
- 中心(44027)
- 研究所(41115)
- 经(40705)
- 江(40664)
- 北京(38894)
- 范(38768)
- 师范(38423)
- 经济学(36555)
- 院(35209)
- 农业(34525)
- 财经大学(33643)
- 州(33397)
- 基金
- 项目(221482)
- 科学(175509)
- 基金(162695)
- 研究(162427)
- 家(140887)
- 国家(139759)
- 科学基金(122093)
- 社会(102897)
- 社会科(97643)
- 社会科学(97616)
- 基金项目(87075)
- 省(85462)
- 自然(80128)
- 自然科(78317)
- 自然科学(78300)
- 自然科学基金(76859)
- 教育(74701)
- 划(71881)
- 资助(66853)
- 编号(66353)
- 成果(51688)
- 部(49185)
- 重点(48765)
- 创(46382)
- 发(46289)
- 课题(43908)
- 创新(43218)
- 教育部(42788)
- 科研(42748)
- 国家社会(42605)
- 期刊
- 济(119834)
- 经济(119834)
- 研究(83431)
- 中国(49506)
- 学报(45540)
- 管理(44816)
- 科学(42317)
- 财(39583)
- 农(38835)
- 大学(35443)
- 学学(33366)
- 教育(31036)
- 农业(27710)
- 技术(27422)
- 融(22160)
- 金融(22160)
- 财经(20678)
- 业经(20424)
- 经济研究(19381)
- 经(17569)
- 图书(16602)
- 问题(15583)
- 理论(15138)
- 科技(14739)
- 技术经济(14574)
- 实践(14072)
- 践(14072)
- 业(14016)
- 版(13191)
- 现代(13169)
共检索到413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毅
本文首先检验了国际外包对我国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与斯托尔帕-萨缪尔逊定理所揭示的相反,外包贸易降低了我国相对丰裕的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微电子设备的使用也加大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为了检查是否是因为贸易形态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我们进一步检验了一般贸易对相对工资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一般贸易同样促进工资差距的扩大。本文的计量结果显示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这种由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所引起的收入差距,应当引起分配政策的注意;二是外包贸易通过加大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来提高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外包 技术 工资差距 工业行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姚洁 张亚斌 雷日辉
笔者以Feenstra等人的三要素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国际外包影响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理论机制,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包对我国工业行业总体及分部门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包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均存在明显的正效应,但外包对劳动力资源密集型部门和中等技术部门的影响效应相对更强。
关键词:
外包 工资差距 技术进步 工业行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毅 张二震
本文使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我国35个工业行业的外包比率,并以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外包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为验证其中的机理,进一步检验了外包对就业以及产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当企业把原本自制的但属于其它产业的中间投入品外包出去,将会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原因是,外包产生了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外包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对就业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原因是规模效应抵消了替代效应。正因为这两点,外包对产出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促进生产可能性前沿向外移动,是生产边界的推动器;二是导致生产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是产品结构升级的转换器。
关键词:
外包 生产率 投入产出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文杰
本文基于全球垂直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将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歧视这一制度特征纳入到全球化与工资不平等的分析框架中,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形式国际外包对1995-2011年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歧视以及行业内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化和国际外包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重组和市场竞争等效应改善了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市场进入歧视状况,我国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的劳动力进入扭曲程度分别从1995年的25.21%和65.27%下降至2011年的15.37%和37.27%。并且,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形式的国际外包对我国不同行业的技能工资差距具有差异性影响:高技术外包对我国竞争性行业技能工资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笔者利用投入产出表以及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及工薪差距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行业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了就业,并且扩大了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薪差距。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国际服务外包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和工薪差距均有正向扩大作用,但在资本密集型行业这种扩展效应更大。
关键词:
国际服务外包 就业 工薪差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中华 王雅琳 赵曙东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不同参与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是影响我国工资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会扩大我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行业技术进步同样会扩大工资收入差距,但前者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显著高于后者;当考虑行业要素密集度差异时,无论是国际垂直专业化还是行业技术进步在资本相对密集的行业都要比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 工资收入差距 工业行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瑶 孙浦阳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外包行业的技术特定性对中国制造业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相对工资的影响。我们首先建立熟练劳动在行业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技术特定性模型,通过比较静态的研究方法,分别讨论发展中国家承接高技术外包和低技术外包对本国相对工资的影响。实证方面,我们以中国1997—2006年28个工业细分行业为样本来检验行业技术特定性对我国相对工资差距的作用。实证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认为我国承接的非熟练劳动外包会缩小我国的工资差距,行业的技术特定性会加强外包的工资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曾国彪 姜凌
贸易开放将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这种技术"追赶"将导致发展中国家向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向,增加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提高技能溢价,扩大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差距。本文基于CGSS数据库,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和两阶段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对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技术工人相对非技术工人工资提高了17.8%,即技术工人存在明显的工资溢价;(2)关税税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样本工人工资水平、非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和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将分别提高13.5%,8.91%和30.8%,即中国贸易开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但也是造成技能溢价提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技能溢价 工资差距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晓琪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鉴于工资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关键是提升工资收入。虽然就业者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从2012年开始超过人均GDP增长速度,但总体来看中国的GDP中用于进行工资分配的比例仍偏低。本文应用变异系数计算发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城镇行业工资差距呈现出缩小的整体变化趋势。对比中美行业工资差异的程度,可以发现中国行业工资差异虽不算严重,但值得警惕的是行业级差大且有超过六成就业者的工资低于平均工资,而就业吸纳能力强的行业劳动报酬过低,尤其是劳动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早 韩颖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快速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已经对劳动力收入分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男性和女性劳动力收入水平差距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在Aghion等(2017)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将工业部门划分为低技术部门与高技术部门,从性别视角刻画了人工智能发展对不同工业部门、女性和男性劳动力需求结构及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证明:第一,人工智能发展在增加低技术工业部门对女性劳动力需求的同时,将增加高技术工业部门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第二,人工智能发展将会缩小低技术工业部门的性别工资水平差距,扩大高技术工业部门的性别工资差距;第三,位于收入分布中高端的劳动力更容易从人工智能发展中获取工资水平的提升。本文进一步发现,性别歧视是造成低技术工业部门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个体特征差异则是造成高技术工业部门性别工资差距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的同时,要加强对性别歧视的监管,积极引导劳动力,尤其是女性劳动力学习“人机协作”所需专业技能,鼓励企业进行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建立国家高素质人才储备的长效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忠 李彩燕
本文旨在研究1978年以来中国行业间工资差距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点考察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中行业因素的影响。基于回归方程的Fields分解发现,2003年、2005年和2006年,行业间的工资差异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不断扩大,而且主要是由一些高收入的国有垄断行业所造成。同时,区位、教育对收入差距的贡献也非常显著,而年龄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有明显下降。因此,缩小中国城镇收入差距,需要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打破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和产品市场行业垄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璋 唐兆涵 龙少波
近年来,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整体规模呈现上升不断扩大态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突出的是不断扩大技术引进规模。过高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使我国在充分享受后发优势的同时,也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引进式"发展的特点。文章认为我国的引进式技术进步是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增大的深层次原因。如将技术进步分为体现式和非体现式两种类型后,可以发现:我国引进的不同类型的先进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劳动等产生影响,加剧了经济结构中原有的生产力不平衡状况,从而导致了行业间工资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验证了文章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文章结论...
关键词:
引进式技术进步 行业间工资差距 资本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任飞 孟大虎 杨娟
本文基于2002、2007和2013年的CHIPs数据,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工资差距随时间变化分解法和Q_JMP分解法研究了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的演变,发现:一是在没有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2002-2007年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的均值和各个分位点上的性别工资差距都呈先扩大再减小的演变趋势。二是2002-2007年性别工资差距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回报率的差异在增加,这可能表明高等教育扩展导致劳动力市场对女大学生的歧视增加了;在2007-2013年,由教育扩展导致的男女大学生个人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 性别歧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昭玲 杜威剑
本文基于2001~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从异质性企业角度分析了承接外包对我国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需求及企业内工资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企业承接外包对熟练劳动力需求和企业内工资差距的影响可以分解为生产率效应与替代效应,且替代效应占主导作用,即承接外包最终会使企业减少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并降低企业内不同类型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敏 包群
基于1999-2006年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员工工资的影响。不仅分析了外资对工业行业总体工资的影响,而且还区分了对不同技能劳动者(科技与非科技人员)的工资外溢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有助于提高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员工度量的内资企业总体工资水平、非科技人员工资,然而科技人员的工资外溢效果与行业特征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只有在外资进入程度高、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多以及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小的行业中,才存在显著的科技人员工资外溢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