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8)
2023(13889)
2022(11597)
2021(11055)
2020(9090)
2019(21118)
2018(20482)
2017(39714)
2016(20686)
2015(23160)
2014(22613)
2013(22724)
2012(20715)
2011(18584)
2010(18242)
2009(16878)
2008(16065)
2007(13811)
2006(11867)
2005(10328)
作者
(55146)
(46858)
(46135)
(44012)
(29170)
(22355)
(20922)
(18303)
(17644)
(16125)
(15808)
(15626)
(14392)
(14294)
(14195)
(14144)
(13539)
(13408)
(13281)
(13102)
(11335)
(11219)
(11034)
(10773)
(10562)
(10511)
(9927)
(9872)
(9281)
(9187)
学科
(97368)
经济(97267)
(62800)
管理(54558)
(50838)
方法(46529)
数学(43066)
数学方法(42688)
(40321)
企业(40321)
农业(33661)
中国(26018)
(24573)
业经(23841)
(21644)
贸易(21635)
(21263)
(17469)
地方(16442)
(14119)
(13776)
银行(13772)
(13567)
(13229)
(13169)
金融(13168)
(13031)
收入(12911)
技术(12791)
农业经济(12517)
机构
学院(293127)
大学(291225)
(137407)
经济(135412)
管理(120005)
理学(105570)
理学院(104643)
管理学(103163)
管理学院(102635)
研究(94356)
中国(76087)
(59048)
(58230)
(58226)
科学(52119)
财经(48335)
中心(45609)
(44697)
业大(44320)
农业(44256)
经济学(44101)
(43954)
经济学院(40171)
(39932)
研究所(39911)
财经大学(36127)
北京(35844)
经济管理(34850)
(34839)
师范(34553)
基金
项目(204346)
科学(164929)
基金(155444)
研究(151865)
(133716)
国家(132613)
科学基金(116398)
社会(103584)
社会科(98219)
社会科学(98198)
基金项目(81903)
(75940)
自然(72284)
自然科(70734)
自然科学(70719)
自然科学基金(69531)
教育(68088)
(63401)
资助(63175)
编号(59737)
(47930)
成果(46379)
国家社会(45270)
重点(44511)
(43800)
(42616)
教育部(42085)
人文(41326)
创新(39922)
(39758)
期刊
(142728)
经济(142728)
研究(83093)
(61498)
中国(51287)
(42732)
农业(42287)
科学(40143)
学报(39992)
管理(39162)
大学(33212)
学学(31612)
(30143)
金融(30143)
业经(28835)
技术(24117)
财经(23623)
经济研究(23071)
问题(20654)
(20204)
教育(20097)
(19803)
世界(17353)
(17066)
统计(16096)
农业经济(14950)
农村(14932)
(14932)
技术经济(14601)
(14505)
共检索到420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杨碧云  
本文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91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对家庭储蓄率有负效应,并且在有外出务工收入的家庭中非常显著;利用本村地势及村人均耕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来控制外出务工收入占比的内生性,同时通过子样本回归和Tobit回归解决外出务工收入占比是截断数据的问题,上述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对这一影响机制的扩展研究表明,外出务工收入占比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在低收入、存在流动性冲击及无其他工资性收入的农户中作用更强、更显著。这说明,外出务工能够作为一种分担风险、缓解流动性冲击的机制而作用于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岗  
有关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的实证分析。本文专注于分析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居民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感受以及流动性约束感受显著地差别于城市。通过构造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点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流动性约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谨慎,储蓄存款的倾向越来越高,这也印证了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晓艳  汪德华  李钧鹏  
本文利用2003-2006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户参加新农合将显著的减少其家庭储蓄,但这种抑制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效应随着时间呈显著的减弱趋势,且新农合对高收入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可能要大于对低收入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要高于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这些结论基本都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行健  王俊海  
本文从我国经济转型已经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这一角度出发,提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可能也处在变化之中。然后本文利用1978—2004年有关数据建立变参数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勇  
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户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增大会导致农村储蓄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呈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户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户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行健  王俊海  易君健  
本文选择中国农村居民1992—2006年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FE-IV)对我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其地区差异、时序变化展开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存在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并且西部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于中部与东部农村居民;然而滚动回归表明,就全国而言,样本分析区间内我国农村居民的相对谨慎性系数起先还比较平稳,然后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到最后阶段稍有下降;而分地区的滚动回归结果则表明,各个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最后在从多个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的基础上为缓解我国农村居民储蓄快速增长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秉龙  刘丽敏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客观因素构建了储蓄行为模型,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在外部因素中,利率、货币化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在同等外部条件下,不同农户的家庭规模、借贷数量、缴纳税费等方面的差异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建  
The paper studies the oversensitive consumption behaviors of Chinese rural people based on the varying-coefficient model using the sample during 1978~2003, and the results show there exists obvious motivation of precautionary saving. Then going on estimating the degree of moti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appertaining 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the conclusions show there exist the obvious uncertainties of future consumption expectations,which point out that descending the motivation of 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the liquidity constraints is the important policy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shortage requirement of rural.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秉龙   刘丽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广华  史清华  汤树梅  
本文运用大样本农户家庭调查资料 ,对决定中国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 ,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一个具有较好解释力 ,且能对各种类型的变量均有所考虑的储蓄模型。研究发现 :(a)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工业化等对储蓄率的上升贡献相当大 ,且为正值 ;(b)在解释区域间储蓄率的差异时 ,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c)家庭生命周期的“∪”型分布假说被拒绝 ,相反的“∩”型分布被发现 ;(d)当家庭财富与储蓄率的相关关系表现为负时 ,持久收入假说也被拒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建  
文章利用1978~2003年样本数据通过消费函数的变参数空间状态模型研究了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超敏感度消费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存在着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附加“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消费模型和ARCH结构对预防性动机强度进行了估计,检验结果发现未来预期收入中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这表明在目前农村总需求不足的情形下,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将是扩张社会消费需求的重要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杨汝岱  杨碧云  
基于中国2009年3省9县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考察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社会网络越广泛,农户储蓄率越低,即使使用不同的代理变量,该结论依然稳健;(2)收入越低的农户,家庭社会网络对储蓄率的影响越大;(3)对影响机制的扩展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户储蓄率的作用会随着收入增长、正规金融发展及市场化的推进而减弱。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家庭社会网络对农村家庭的保障功能,并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供初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桂又华  贾健  徐展峰  
文章利用1988-2004年的相关数据,基于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与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及相关冲击图形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构建出相对应的农村居民储蓄决定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储蓄的主要因素,即收入水平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储蓄规模的高低;(2)我国农民的消费能力同样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和变化趋势,其消费水平的变化对储蓄的冲击效应明显;(3)现阶段,以个人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农村居民投资行为对储蓄的影响有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勇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村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明显上升;其次,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却表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第三,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第四,农村居民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谢勇  沈坤荣  
农民就业的非农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中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从外出务工和非农经营等两种形式出发,考察了非农就业与农户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在对非农就业行为的内生性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外出务工、非农经营等非农就业行为显著的降低了农村居民储蓄率;并且外出务工对农户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非农经营;此外,外出务工、非农经营导致农村居民教育、医疗支出的明显上升,但对基本生活费支出的增长效应相对较小。本文相关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上述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