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0)
2023(9798)
2022(8060)
2021(7497)
2020(6029)
2019(13480)
2018(12876)
2017(24327)
2016(13303)
2015(14359)
2014(13860)
2013(13798)
2012(12521)
2011(11411)
2010(11324)
2009(10595)
2008(10335)
2007(9285)
2006(8353)
2005(7298)
作者
(39080)
(33455)
(32899)
(31004)
(20429)
(16149)
(14581)
(12923)
(12519)
(11526)
(11438)
(10659)
(10431)
(10186)
(10159)
(10117)
(9925)
(9537)
(9537)
(9139)
(8427)
(8013)
(7893)
(7774)
(7708)
(7304)
(7260)
(6945)
(6688)
(6653)
学科
(57091)
经济(56990)
(49101)
(43638)
农业(32562)
管理(31653)
(22020)
企业(22020)
方法(20401)
业经(18881)
数学(18728)
数学方法(18591)
(16125)
贸易(16123)
(15901)
中国(15860)
(13785)
(13298)
农业经济(12361)
(12140)
地方(11683)
(10983)
(10132)
人口(10033)
(9664)
(9480)
农村(9461)
发展(9319)
(9313)
(8790)
机构
学院(190782)
大学(187105)
(83474)
经济(82090)
管理(72168)
研究(66166)
理学(63649)
理学院(62985)
管理学(62035)
管理学院(61710)
(59689)
中国(51467)
农业(45913)
科学(41061)
业大(39332)
(37617)
(35147)
(34124)
中心(31387)
研究所(31088)
农业大学(29091)
财经(27961)
(27925)
(25692)
经济学(25594)
经济学院(23454)
(23348)
(23133)
经济管理(23077)
师范(22817)
基金
项目(134390)
科学(105543)
基金(99409)
研究(95383)
(88870)
国家(87996)
科学基金(74297)
社会(64403)
社会科(60701)
社会科学(60688)
基金项目(53530)
(53083)
自然(47135)
自然科(46052)
自然科学(46036)
自然科学基金(45261)
(43777)
教育(40688)
资助(38053)
编号(37555)
(34464)
(30069)
(30024)
重点(29780)
成果(28443)
(28242)
国家社会(27746)
(27000)
创新(26430)
(26277)
期刊
(94796)
经济(94796)
(65560)
研究(51907)
农业(44358)
中国(38864)
学报(36584)
科学(33009)
大学(28284)
学学(27519)
(24348)
业经(23454)
(20238)
(20029)
金融(20029)
管理(19892)
问题(14830)
农业经济(14592)
农村(14130)
(14130)
财经(13296)
经济研究(13225)
(13085)
技术(12035)
世界(11901)
业大(11869)
教育(11355)
(11316)
农业大学(10742)
经济问题(10176)
共检索到278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潇晓  徐水晶  
使用混合研究方法,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分析了外出务工对农村人口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及性别差异;使用质性资料对定量分析结果进行了佐证,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未外出者,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外出和未外出人口婚姻满意度差异不显著,而男性外出务工人员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未外出者。形成这一结果的机制在于:当前农村婚姻成本的性别差异、外出后性别观念的变化和对生活艰辛更深切的体会。促进农村外出人口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更需要重视和提升外出务工女性的婚姻满意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洪铭  
北京市农村人口因婚姻向心迁移的问题,近几年比较突出,人数逐年增加。在农村人口迁移变动的诸因素中,婚姻迁移占很大比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郊区人口向心迁移流动的状况。这个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另一方面,又对不同地区农村人口的总量、增长速度、分布状况、男女性别比、出生率等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我们调查了北京郊区一些公社的婚姻迁移情况,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国学  熊启泉  谢玲红  
进入转型期以来,中国农村人口高彩礼婚姻屡见不鲜,彩礼水平飙升。高彩礼给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新农村建设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结合转型期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特征,对比转型前的农村特征,具体分析了高彩礼婚姻产生并蔓延的原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勇  
1 招赘婚姻的源渊 有关对婚姻与家庭起源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远古人类进入智人时期后,婚姻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前后经历了乱婚、两合氏群婚、对偶婚姻直至一夫一妻制的转变。人类婚姻制度的每次转变都是与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在原始社会,对偶家庭是以母亲为中心,女子定居于本氏族,丈夫来自其它氏族,实行男到女家从妇而居的一种婚姻方式而形成的。表面看来这是与当前招赘婚姻相似的最早形式,但究其外表和内容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人类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两性在生产中的地位再次趋向合拢,婚姻形式也逐渐发展为一夫一妻制。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随着社会发展有的壮大、有的消亡,但作为单个家庭都一直在谋求延续和抗争消亡。其中有的有女无儿户为了传宗接代就留女在家招婿上门,首开招赘婚姻的先河。我国云南省纳西族以没有女儿为绝后,家中无女,就抱养养女,或为男成员娶妻,娶来的媳妇就当“家长”或接班人,这在当地也算得上是招赘婚姻了。因此我们可以广义地称:招赘是家庭在遇到因子女性别而导致传统意识中的“绝后”现象时而采取的一种婚姻形式。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婚姻现象,而是依附于当前社会传统婚姻之上的、为了维系传统婚姻的一种补救措施。如当前招赘家庭一旦?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秋菊  靳小怡  
在普婚文化盛行的中国农村,持续的婚姻挤压不仅改变了农村家庭的代际关系,而且改变了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途径。本文利用2008年安徽省乙县农村居民调查数据,分析了婚姻挤压及代际支持对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婚姻挤压中的儿子失婚、因儿子失婚而遭受的负面社会舆论成为削弱农村地区父母生活满意度的新途径;传统代际支持中的经济、家务和情感支持也对父母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影响,但其影响远不及儿子失婚对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削弱来得直接与强烈;对于相对贫困的有大龄未婚男性家庭,父母对经济支持的迫切需求显著影响其生活满意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莫玮俏  史晋川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6个调查时点的农村微观截面数据,利用Probit和Logit方法,从夫妻单方流动和共同流动两个方面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对离婚率的影响。在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对离婚率存在正向影响。在夫妻共同流动的情况下,流动者再婚概率增加,离婚的可能性加大;而在夫妻单方流动的情况下,流动者还面临再婚搜寻成本降低和当前婚姻收益减小等状况,从而造成婚姻稳定性下降、离婚概率上升。研究结果显示,夫妻共同或单方流动都显著提高了离婚概率。可见,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下降,由此造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风笑天  
针对大批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现实,本文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分析了婚姻家庭问题对于青年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并将外出打工看作是一种特定的“重大事件”来探讨其对农村青年的婚姻家庭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农村外出打工青年婚姻家庭现象的若干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学义  彭敬  
基于主体-伴侣相互依赖模型(APIM),探讨中国老年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对抑郁症状影响的主体效应和伴侣效应,以及相关变量对主体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老年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对自身的抑郁症状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婚姻满意度越低,自身患抑郁的风险越高,即主体效应存在;老年夫妻的婚姻满意度对配偶的抑郁症状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伴侣效应存在;亲子关系满意度可以有效缓解夫妻自身因婚姻不满意导致的抑郁风险;社会交往活动在婚姻满意度和抑郁症状之间的调节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将亲子关系满意度、社会交往活动同时置于基础模型中,社会交往活动的调节效应发生明显变化。此外,在“婚姻满意度→抑郁症状”路径中各种效应呈现出差异化的人口学特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申顺芬  林明鲜  
文章依据2010年在山东省进行的"婚姻满意度调查"数据,探究了影响婚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在样本夫妇中,93%对自己的婚姻表示满意,其余7%的夫妻对自己的婚姻表示不满意。婚姻满意度在不同年龄、婚龄、性别、职业、学历、婚姻状况(是否初婚)、收入、健康状况、婚姻观、家务观、夫妻交流时间、子女数量的夫妻之间存在差异。而夫妻交流时间、婚姻观、是否初婚和健康状况对婚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影响。即夫妻交流时间越长,健康状况越好,婚姻满意度越高;初婚比再婚的夫妇婚姻满意度更高;反对"没有爱情就应该离婚"的观念的、同意"妻子应该更多地从事家务"的夫妇,婚姻满意度更高。婚姻家庭观念保守是在多数山东夫妻婚姻稳定和婚姻满意度较高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爱君  张义  庹琳  
本文基于构建的生育政策工具变量,运用ivprobit回归分析了子女婚姻、健康等特征对农村老人获得净货币支持和净实物支持可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女的婚姻水平、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一样,对农村老人获得净代际支持的可能性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即只有当多子女家庭中子女成婚率达到一定界值,农村老人获得净支持概率才会显著上升;只有子女处于中等健康水平,农村老人获得的净实物支持和总净经济支持概率才会显著上升;只有子女处于高等教育水平,农村老人获得各项净支持概率才会显著上升。这表明,在低端的经济收入水平状态下,婚姻能够为子女及其父母提供抵制贫穷的防御作用;农村子女健康需要进一步通过非正式的多元关系的塑造发挥代际支持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莉  俞林伟  
基于2016年浙江省农民工婚恋家庭的调查数据,从代际视角探究了新老两代农民工婚育模式和婚姻满意度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婚育模式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婚姻满意度水平都处于较高水平,并无明显差异;两代农民工的婚姻观、婚姻行为和生育行为对婚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拥有夫妻平等观念、无婚外恋、家庭化流动等婚姻特点的农民工,其婚姻满意度最高。同时这种影响在两代农民工群体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自主婚姻观会积极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满意度,而初婚和生育男孩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婚姻满意度会产生积极影响,这种代际差异主要源于两代农民工的不同内在特征、成长经历和婚姻价值观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志勇  肖才德  
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子女问卷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35~65岁的中年人群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健康状况及受教育程度对于婚姻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在控制住受教育程度时,职业及收入等经济因素对婚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父母与其成年子女的婚姻满意度有正相关关系。本文未发现中年人群存在婚姻的家庭生命周期效应,婚姻满意度不受婚龄及子女离家生活事件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男女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别,当通过相亲途径结婚或家庭经济权由男性掌握时,男性的婚姻满意度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锡文  陈昱阳  张建军  
文章定量测度了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产出的特征事实并分析相关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78~2002年中国农业劳动力相对过剩;2002年以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与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出产生显著负作用;1990~2009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与劳动力转移年均对农业劳动投入指数下拉2.262个百分点,尤其2003年以来劳动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度和贡献率均为负值。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泽民  
制度和政策对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影响〔美〕D·盖尔·约翰逊六、选择其他的政策是否要冒很大风险?政策制定者们可能回答说,一项把旨在减少所期望的儿童数量的适当的政策调整,同提供自愿的计划生育措施结合起来的政策,也许会使中国延缓几年才能达到继续实行现行政策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仰和芝  张德乾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问卷"和对1011名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进行测量,结果显示:是否有孩子、目前是否工作、现居住的房子类型、是否与公婆同住、公婆是否同意外娶、迁入地经济状况、婚前是否了解丈夫、是否考虑到迁移困难、面对困难是否积极、回娘家情况等因素对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由于影响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经济融合的因素呈现多样性,因此,应从不同方面提升农村女性婚姻迁移者的经济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