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5)
2023(5749)
2022(4850)
2021(4605)
2020(3840)
2019(8839)
2018(8758)
2017(17633)
2016(9471)
2015(10557)
2014(10311)
2013(10508)
2012(9723)
2011(8499)
2010(8616)
2009(8098)
2008(7973)
2007(7523)
2006(6836)
2005(6020)
作者
(24384)
(21163)
(20513)
(19563)
(12964)
(10213)
(9352)
(8008)
(7791)
(7255)
(7215)
(6785)
(6420)
(6289)
(6272)
(6084)
(6079)
(6056)
(5918)
(5684)
(5250)
(5076)
(5070)
(5008)
(4778)
(4750)
(4678)
(4395)
(4254)
(4139)
学科
(44219)
(44192)
经济(44051)
(37011)
农业(29321)
管理(22258)
(18240)
企业(18240)
方法(16872)
(16596)
业经(15679)
数学(13681)
数学方法(13628)
(12481)
贸易(12476)
(12370)
中国(11750)
收入(11481)
(11275)
(9876)
农业经济(9727)
(8961)
农村(8957)
地方(8365)
(8212)
出口(8092)
出口贸易(8092)
(8092)
(7403)
劳动(7399)
机构
学院(132825)
大学(128462)
(64483)
经济(63506)
管理(53308)
理学(46528)
理学院(46195)
管理学(45649)
管理学院(45444)
研究(42489)
(41582)
中国(36154)
农业(31193)
(28975)
(25482)
业大(24778)
科学(22864)
财经(22547)
中心(21168)
(20751)
(20678)
(20294)
经济学(20099)
农业大学(19060)
经济学院(18375)
研究所(18312)
经济管理(18286)
财经大学(16273)
(15794)
师范(15719)
基金
项目(86548)
科学(69516)
研究(68247)
基金(64995)
(54707)
国家(54113)
社会(48336)
科学基金(47256)
社会科(44425)
社会科学(44410)
基金项目(34672)
(33855)
编号(29471)
教育(29067)
自然(26904)
自然科(26287)
自然科学(26284)
(26200)
(26187)
自然科学基金(25850)
资助(25334)
成果(23635)
(20857)
国家社会(20346)
(19266)
(18857)
(18458)
人文(18407)
重点(18298)
教育部(18012)
期刊
(76603)
经济(76603)
(48361)
研究(39252)
农业(32591)
中国(29453)
(22261)
业经(18643)
学报(18581)
科学(17773)
(16521)
金融(16521)
大学(16042)
学学(15343)
(14342)
管理(13614)
农业经济(13301)
农村(13269)
(13269)
问题(12087)
财经(11264)
经济研究(10402)
世界(10205)
(9612)
技术(9189)
教育(9081)
农村经济(8804)
经济问题(8790)
(8500)
社会(7923)
共检索到205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福波  张应良  
本文基于CFPS2016年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回归(RIF)方法,研究外出务工和社会资本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外出务工和社会资本均可以显著提升农户收入;其次,社会资本和外出务工对低收入组的增收效应均显著大于高收入组,有利于缓解农户收入差距,并且社会资本对外出务工缓解农户内部收入差距具有"协同"作用;最后,外出务工主要通过降低工资性收入差距来缓解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社会资本既可以通过降低工资性收入差距,又可以通过降低经营性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差距两条途径来缓解农户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雯  
本文首先借助地位关注理论解释收入差距对农户消费的作用机制,然后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0~2014年调查数据构建平衡短面板做差分回归,通过区分当前和潜在社会资本,研究社会资本在收入差距影响农户消费中的作用。本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不论是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还是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扩大均会显著挤压农户消费;(2)当前社会资本可能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而非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户消费的挤压,引入地位性消费后仍然如此;(3)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农户积累潜在社会资本的必要性较高,农户消费受收入差距的挤压更为明显,地位性消费占比更高,从而改变农户消费结构。因此,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降低潜在社会资本存在的必要性有助于降低地位性消费,优化消费结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家智  王文涛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强化了农民的跨地域性流动,使农户社会资本具有越来越明显的脱域性特征,但脱域型社会资本的形成及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没有引起关注。基于此,本文将农户社会资本分解为地域型社会资本和脱域型社会资本,构建了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回归方法,多维度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传统的地域型社会资本并未明显影响农户收入差距,而脱域型社会资本更有利于农户收入增加,进而刺激了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论文拓展了农村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范畴,并为解释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农户收入差距找到了新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宁  张兵  
本文从微观视角阐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与贫困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120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以及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道义小农的属性使得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生活消费借款通常不收取利息,而其理性小农的属性又使得生产投资借款一般收取高利息,且借入零息非正规借款的多为低收入农户;基于社会网络,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服务于低收入农户,一个村的非正规金融发展规模对该村基尼系数以及贫困人口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农户纯收入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农村非正规金融通过为低收入农户提供金融服务而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及贫困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宁  羊泽寅  喻晓芬  刘丹  
本文立足中国农户信用评级基本制度,论述了信用评级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缓解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制度安排的影响差异。同时,以试验区开展村庄逐户评级为契机,基于湖南省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用评级对村庄基尼系数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低收入户收入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检验作用机制发现,相较于高收入农户,信用评级对提高低收入农户信贷需求及可获性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制度安排方面,在村两委参与程度较高,以及评定等级绑定利率优惠的制度安排下,信用评级的效果增强。基于此,本文认为,应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户信用评级,重视村两委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中的积极作用,并考虑将评定等级绑定利率优惠,以实现农村金融的“普”与“惠”,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惠东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为主要驱动力,能够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选取2013—2022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缩小农户内部收入差距,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表明,在城市群中,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更明显。据此,应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完善农民机会公平保障制度,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模式,进而释放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潜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惠东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为主要驱动力,能够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选取2013—2022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缩小农户内部收入差距,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表明,在城市群中,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更明显。据此,应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完善农民机会公平保障制度,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模式,进而释放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潜能。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汉杰  温涛  韩佳丽  
基于社会福利函数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采用2018年中国深度贫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实证检验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正规金融显著降低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则扩大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从内部结构差异来看,深度贫困地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收入不平等效应主要表现为扩大了农户的非农收入差距与财产性收入差距。建议深度贫困地区在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过程中切实保障金融扶贫资源的精准投入,合理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培育深度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林  李光浩  王力  
本文借助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和bootstrap技术,分析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显示,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差距和贫困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而且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增加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具有正向作用,但人力资本对不同收入组边际贡献的差异证明其确实是拉大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差距的原因,其对中高收入者作用更加显著,而物质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明显。通过加入经济合作组织或者有稳定的工作将非常有效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说明由于社会网络异质性带来的社会资本能够改善少数民族收入差距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蕾  李林桐  
农民工外出迁移会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积累,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有别于普通劳动者,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于回流农民工收入的作用机理与效果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采用调研数据,首先分析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家乡社会资本及其交互项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发现经营型与低技型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更加依赖于社会资本禀赋。接着,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不同收入层次回流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低技型与经营型人力资本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可获得中高水平的收入,而高技型人力资本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较少依赖于社会资本。研究结论揭示并验证了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直接贡献以及家乡社会资本对不同类别人力资本报酬率的交互影响差异。该结论对于农民工个人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樊文翔  龙艳  龙辣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3898户农户的数据,运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收入差距、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中国农村地区农户借贷偏好的影响,为从供给侧角度改善农村金融供给提供了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整体更偏好于非正规金融机构,收入差距的扩大则显著增强了农户对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偏好,社会资本不仅降低了农户对银行等正规机构的借贷偏好,而且削弱了收入差距扩大情况下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偏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肖龙铎  张兵  
本文利用江苏省农村地区39个村72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使农户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进行重新配置,进而改变其收入结构,而立足于农村社会异质化程度逐步加大的现实,土地流转对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相比于低收入农户,土地流转更有利于高收入农户收入的增长。一个村的土地流转规模对该村基尼系数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该村收入最低五分之一农户纯收入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土地流转加剧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肖龙铎  张兵  
本文利用江苏省农村地区39个村72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使农户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进行重新配置,进而改变其收入结构,而立足于农村社会异质化程度逐步加大的现实,土地流转对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相比于低收入农户,土地流转更有利于高收入农户收入的增长。一个村的土地流转规模对该村基尼系数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该村收入最低五分之一农户纯收入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土地流转加剧了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子成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迭代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其汇款对中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非农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汇款只能部分补偿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外出前后家庭规模的变化,劳动力外出务工仍对农户留守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产生了正向影响。当前,在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的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输出地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思考和重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魏  
基于气候变化农户决策适应理论和收入相对剥夺理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面板Ordered-logit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气候变化、收入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一般气候变化显著抑制了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而极端气候变化则拉大了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农户收入向上流动会显著减缓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而农户收入向下流动则显著拉大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从两者交互效应来看,一般气候变化能够强化收入向上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减缓效应,主要源自于一般气候变化能够减缓收入向上流动农户的工资性收入不平等,而极端气候变化则弱化了收入向上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减缓效应。从收入结构不平等的作用逻辑来看,一般气候变化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抑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户普遍性非农就业减轻了贫困户的低收入“锁定”效应,从而缓解工资性收入不平等状况。而极端气候变化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拉大效应主要源自于极端气候变化造成了转移性收入差距的拉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