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8)
2023(6557)
2022(5402)
2021(4873)
2020(4001)
2019(8875)
2018(8385)
2017(15837)
2016(8660)
2015(9110)
2014(8594)
2013(8428)
2012(7621)
2011(6817)
2010(6524)
2009(5864)
2008(5586)
2007(4637)
2006(3986)
2005(3341)
作者
(26274)
(22204)
(21984)
(20580)
(13865)
(10938)
(9759)
(8861)
(8217)
(7633)
(7566)
(7327)
(7105)
(6851)
(6749)
(6740)
(6684)
(6526)
(6407)
(6138)
(5694)
(5244)
(5068)
(5036)
(5003)
(4829)
(4711)
(4701)
(4546)
(4372)
学科
(33791)
经济(33753)
(23003)
管理(22754)
(16977)
企业(16977)
方法(16915)
数学(15575)
数学方法(15500)
(13434)
贸易(13434)
(13243)
(11315)
(10409)
(10149)
中国(8520)
(8171)
出口(8169)
出口贸易(8169)
(8035)
农业(7242)
业经(6929)
技术(5862)
环境(5785)
地方(5707)
土地(5626)
(5207)
财务(5205)
财务管理(5194)
(5063)
机构
大学(121143)
学院(120024)
(52057)
经济(51363)
管理(46666)
理学(41863)
研究(41689)
理学院(41381)
管理学(40746)
管理学院(40555)
中国(30304)
(30304)
科学(28155)
业大(24817)
(24496)
农业(24489)
(21510)
(21322)
研究所(20219)
中心(18933)
财经(17946)
农业大学(17116)
经济学(17014)
(16616)
(16596)
经济学院(15822)
(15099)
北京(14362)
(13931)
经济管理(13822)
基金
项目(92526)
科学(72984)
基金(70578)
(65250)
国家(64760)
研究(59091)
科学基金(54679)
社会(41070)
社会科(39182)
社会科学(39173)
基金项目(38419)
自然(37615)
自然科(36794)
自然科学(36780)
自然科学基金(36164)
(35175)
(30354)
资助(27505)
教育(26234)
重点(21025)
(20689)
编号(20658)
(19612)
(19441)
计划(19259)
科研(18728)
创新(18474)
国家社会(18441)
(17557)
教育部(17301)
期刊
(47067)
经济(47067)
研究(29135)
学报(27204)
(25888)
科学(23260)
中国(20447)
大学(19518)
学学(18989)
农业(17494)
(15288)
管理(13812)
(9892)
经济研究(9059)
财经(8493)
业经(8360)
(8242)
金融(8242)
(8202)
业大(7990)
问题(7381)
(7292)
(7213)
农业大学(6877)
国际(6874)
技术(6781)
资源(6694)
科技(6629)
商业(5987)
技术经济(5526)
共检索到160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禹书  张应良  
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家庭内部分工视角出发,分析性别差异下劳动力转移的行为经济学含义,进而探讨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相较于男性外出务工而言,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服务能够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耕地撂荒概率,但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意愿较低。进一步地,在引入家庭总收入作为调节变量后,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增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禹书  张应良  
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家庭内部分工视角出发,分析性别差异下劳动力转移的行为经济学含义,进而探讨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相较于男性外出务工而言,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服务能够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耕地撂荒概率,但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意愿较低。进一步地,在引入家庭总收入作为调节变量后,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增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禹书  张应良  
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家庭内部分工视角出发,分析性别差异下劳动力转移的行为经济学含义,进而探讨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相较于男性外出务工而言,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服务能够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耕地撂荒概率,但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意愿较低。进一步地,在引入家庭总收入作为调节变量后,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增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禹书  张应良  
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从家庭内部分工视角出发,分析性别差异下劳动力转移的行为经济学含义,进而探讨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相较于男性外出务工而言,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行为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化服务能够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户耕地撂荒概率,但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农户对社会化服务的采纳意愿较低。进一步地,在引入家庭总收入作为调节变量后,女性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正向影响增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禹书   张应良  
本文借助家庭内部分工理论构建外出务工影响耕地撂荒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外出务工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外出务工所带来的流失效应造成农户耕地生产有效劳动力投入不足,引致耕地撂荒行为的发生。同时,农户外出务工在非农部门获取超额的劳动回报,由此产生的收入效应并不会正向作用于农业生产性投资,实际导致了耕地保障功能的削弱,反而加剧了耕地撂荒。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外出务工主要是通过增加家庭汇款影响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专业户家庭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耕地撂荒行为的发生;外出务工对具有社会保障的农户家庭耕地撂荒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在保证农户拥有长期稳定的外出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的基础上,要有效引导土地流转和托管,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缓解耕地撂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田玉军  李秀彬  马国霞  郝海广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研究结论:劳动力析出会促使农户撂荒部分质量差的耕地;这种撂荒行为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健  罗必良  
提升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地撂荒,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考察了农民务工距离对农地撂荒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务工距离对农地撂荒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本地务工对农地撂荒并未产生影响,而异地务工通过降低农业投入时间和农地生存保障水平两条路径加剧了农地撂荒。(2)异质性分析表明,异地务工对农地撂荒的影响因转移劳动力的性别和代际结构存在差异性效果,家庭女性和老一代劳动力的异地务工明显加剧了农地撂荒行为。(3)进一步研究表明,地权稳定、农地流转与农机服务市场发育,会显著弱化异地务工对农地撂荒的影响。文章强调,以家庭内部代际分工和性别分工为基础的“半耕半工”生计模式更有利于耕地的合理利用。此外,推进农村城镇化,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与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有助于缓解农地撂荒并改善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健  罗必良  
提升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地撂荒,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考察了农民务工距离对农地撂荒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务工距离对农地撂荒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本地务工对农地撂荒并未产生影响,而异地务工通过降低农业投入时间和农地生存保障水平两条路径加剧了农地撂荒。(2)异质性分析表明,异地务工对农地撂荒的影响因转移劳动力的性别和代际结构存在差异性效果,家庭女性和老一代劳动力的异地务工明显加剧了农地撂荒行为。(3)进一步研究表明,地权稳定、农地流转与农机服务市场发育,会显著弱化异地务工对农地撂荒的影响。文章强调,以家庭内部代际分工和性别分工为基础的“半耕半工”生计模式更有利于耕地的合理利用。此外,推进农村城镇化,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与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有助于缓解农地撂荒并改善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德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旭海  胡霞  罗崇佳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程度的提高将显著促进耕地撂荒,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2)通勤成本在非农就业对耕地撂荒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与地块特征和地域特征相比,家庭特征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更为明显,由此印证了耕地撂荒通常是兼业农户应对耕地边际化局面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基于此,本文建议从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引导耕地流转和托管、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降低兼业农户通勤成本四方面精准施策,以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和挖掘保供潜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阳  白彦锋  姜春前  徐睿  刘秀红  
为了解耕地在造林和撂荒这2种恢复方式下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差异和分配特征,并为估算森林碳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在2016年7-8月,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并结合室内测定对湖南会同恢复14 a的退耕还林地(即耕地造林)和农田撂荒地(即耕地撂荒)进行植被、凋落物以及土壤碳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地的生物量碳储量显著(P010 cm>4060 cm>1020 cm>6080 cm。退耕还林地080 cm深土壤碳储量略高于农田撂荒地,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退耕还林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要高于农田撂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贝贝  方叶林  周寅康  
现阶段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严峻,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撂荒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2010—2016年承包耕地的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影响因素,着重从显性撂荒和隐性撂荒两个角度研究其概率变化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①农户承包的耕地同时存在显性和隐性撂荒现象,隐性撂荒比例较大,但未来撂荒的现象均将逐渐减少;②一致性方面,种子农药化肥投入、农业补贴政策等对撂荒的抑制作用显著,但其边际效应都将减小;土地征用会促使农户选择撂荒,存在负面的长程作用;③显性和隐性撂荒的影响因素有差异,丘陵地貌区显性撂荒显著,耕地规模化和退耕还林还草补贴能减少农户隐性撂荒的概率;自然灾害发生将会导致显性和隐性撂荒,但自然灾害对显性撂荒影响的边际效用减少,对隐性撂荒影响的边际效应却增加;④在空间差异上,经济发达区域的耕地发生显性撂荒的概率仍较大,粮食主产区继续发生隐性撂荒的概率较大。未来应制定和完善相关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继续加大农业投资和大规模开展土地流转等解决耕地撂荒难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雨凌  马雯秋  姜广辉  李广泳  周丁扬  
耕地撂荒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我国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在识别撂荒地分布的基础上,测度了撂荒地空间分布格局,并建立耕地撂荒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了耕地撂荒对区域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撂荒规模为405.53万hm~2,撂荒率约为5.85%;空间上撂荒地规模分布呈"T"字形空间格局,黑龙江东北部、吉林西北部以及内蒙古南部地区为撂荒地主要集聚区。(2)耕地撂荒对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017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因耕地撂荒损失的农田生产潜力达到1339.15万t,损失的粮食产量高达2265.6万t,损失比例达4.69%;内蒙古自治区成为粮食产出损失量和损失比例最大的地区。(3)粮食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投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系数分别为-0.194、-0.025和0.006。(4)应遵从城乡融合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态势,强化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现代要素投入与政策扶植,构建粮食生产—耕地休耕空间转换弹性机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宏   梁玲婕   何慧芳   刘云强  
弃耕抛荒行为对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农产品供给产生严重影响。通过构建“人—地—技”理论框架,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有效缓解耕地撂荒隐患,降低耕地撂荒程度,资本密集型的产中服务抑制效用最大。耕地细碎特征不利于农户耕地资源有效利用,抑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耕地撂荒的治理效用。因此,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宣传力度,尝试推行“荒地入股”模式盘活撂荒地,因地制宜转变细碎耕地治理措施,提升细碎耕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可行性,积极发挥各服务环节比较优势,探索新型职业农民联动机制,实现新农人与现代化农业服务平台有效对接,以期遏制耕地撂荒增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方利  林忠  熊云清  
我国存在的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使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经济实惠后,却大都荒废了家乡的土地,也使本来就匮乏的土地资源雪上加霜。同时,土地大面积撂荒也势必影响到农业的稳定以及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供给问题。鉴于此,本文从人口学以及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就撂荒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探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