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4)
2023(2338)
2022(2001)
2021(1939)
2020(1740)
2019(4047)
2018(4094)
2017(7682)
2016(4412)
2015(5077)
2014(5056)
2013(5285)
2012(4787)
2011(4167)
2010(4329)
2009(4134)
2008(4546)
2007(4377)
2006(4056)
2005(3827)
作者
(13074)
(10845)
(10587)
(10107)
(7074)
(5071)
(4911)
(4252)
(4085)
(3999)
(3784)
(3706)
(3543)
(3529)
(3428)
(3274)
(3216)
(3203)
(3199)
(3158)
(2728)
(2692)
(2597)
(2554)
(2493)
(2382)
(2363)
(2300)
(2228)
(2110)
学科
管理(25468)
(19263)
企业(19263)
(19237)
(13048)
经济(13020)
(10211)
(8474)
财务(8451)
财务管理(8429)
企业财务(8084)
方法(6529)
(4891)
数学(4739)
数学方法(4712)
(4051)
(3931)
经营(3856)
(3790)
(3787)
银行(3787)
国家(3717)
人事(3567)
人事管理(3567)
业经(3548)
决策(3417)
(3354)
计划(3346)
理论(3290)
(3234)
机构
大学(59657)
学院(59551)
管理(26972)
(20754)
理学(20529)
理学院(20292)
管理学(20123)
管理学院(19964)
经济(19963)
中国(18725)
研究(17708)
(15000)
(14169)
(11141)
科学(10904)
财经(10045)
(9758)
(9483)
中心(9224)
北京(9195)
(9073)
(8962)
(8556)
研究所(8387)
公司(8165)
业大(8093)
财经大学(7475)
农业(7385)
(6948)
商学(6724)
基金
项目(32497)
科学(24735)
研究(23224)
基金(23188)
(20181)
国家(20009)
科学基金(17224)
社会(13284)
社会科(12589)
社会科学(12578)
(12346)
自然(12260)
基金项目(12248)
自然科(11901)
自然科学(11900)
自然科学基金(11688)
教育(10575)
(10559)
资助(10083)
编号(9913)
成果(8174)
(7236)
重点(6965)
课题(6719)
科研(6285)
项目编号(6198)
(6183)
(6169)
大学(5999)
教育部(5962)
期刊
(29541)
经济(29541)
研究(17878)
中国(17305)
(16166)
管理(13673)
(9471)
金融(9471)
科学(8544)
学报(8272)
(7511)
技术(6041)
大学(6022)
财会(5742)
会计(5711)
财经(5550)
学学(5471)
教育(4936)
(4910)
农业(4815)
(4719)
资源(4301)
图书(4294)
通讯(4102)
会通(4078)
业经(3870)
现代(3586)
技术经济(3506)
(3329)
经济研究(3202)
共检索到107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宏安  
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举借外债发展很快,从1985年开始,外债规模曾经连续四年以年均递增36%的速度迅速增长。但是,从外债结构看,目前我国外债余额中近70%是商业贷款,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商业贷款容易筹措,限制少,但风险大,相对成本高。因此,如何提高外债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增强外债的再生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京文  孙承志  樊雪梅  王明瑾  张洪  
一国一定时期的外债利用规模与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其是否具有金融风险及金融风险的大小。本文通过对我国外债利用的结构与规模的实证考察,发现我国的外债利用结构较为合理,以官方统计口径为基础的外债利用规模也较为合理,但如果考虑到我国一定规模隐性外债的存在,国有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增加及经常项目对外偿付基础的脆弱,我国外债利用的金融风险隐患有上升的趋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我国外债效益在下降。据有关资料分析,1991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外债项目效益不好,有的甚至没有效益。我国引进的113条彩电生产线,目前没有一条满负荷运转,年产量仅为装配能力的44.8%。另外,外债的“自我偿还率”低,目前在全国已签约的项目中,能够出口创汇的仅占20%,绝大部分不能创汇。据测算,目前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下降30%左右,有不少企业和项目不能按时偿还外汇贷款,出现大量逾期拖欠现象。对此必须高度正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将会陷入债务困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小苹  周立新  陈晋祥  
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外债偿还──我省10个外债项目的效益调研报告杨小苹,周立新,陈晋祥外债资金的使用结果及其还本付息情况的好坏,这不仅仅是某个债务人的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对外信誉,乃至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等重大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湖南省借用中国外贸信托投资公司转贷的日本政府“黑字还流”外债的企业共4家,金额57281万日元,年利率为3.5%,借款期限5年(包括宽限期2年),1988年底签订合同借入,规定到1994年7月全部还清。到目前为止,已归还本息41901万日元,尚欠本息17176万日元已经逾期。由于汇率变化和没有按期归还外债本息,已造成企业的汇率损失高达700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超  马昀  
外债是弥补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的手段,更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工具。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外债管理的"基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债管理逐渐形成了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和联合监管的模式。现阶段,中国的主要外债指标在合理区间内,既有实体经济的基础,又有充裕外汇资源的支撑。未来,深化外债管理体制改革应着力于提高外债统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统筹"防风险"和"便利化"的监管能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英男  孙克俭  黄强  刘志平  
进入90年代,我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和偿债高峰,既要应付居高不下的偿债压力,又要满足逐年扩大的外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债的效益管理尤为重要,而这又正是我国外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了从根本上管好、用好外债,保证外债"借、用、赚、还"的良性循环,我们必须从提高外债的经济效益入手,建立外债经济效益监测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外债的经济效益,分析掌握其变动原因,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建立外债经济效益监测制度的必要性 (一)经济效益原则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生产目的的手段。 (二)举借外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它的目的决定了必须要...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世成  刘伟  
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在效益审计过程中用来表征被审计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是审计人员进行评价、判断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用以评价被审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与传统财务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福重  焦继文  
在直接假定金融变量服从具有较厚尾部的t-分布条件下,本文推导出了债务国在期初以固定利率举借外债时所面临的利率变动的风险损失函数,并求出了作为随机变量的损失函数的递推形式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进而给出了计算VaR所需要的分位点的确定方法。最后构造出了基于t-分布条件下的连续n个时期的固定利率债务的利率风险的VaR测度公式,以期能够提供一种计算债务利率变动风险的VaR的可择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炜杰  
外债,外债,一个令人忧心的字眼。外债规模在增长,借债方式呈多样,外债结构不合理,外债投向不规范,外债主管不集中,加强外债管理,迫不急待。因此,加强外债管理中的统计极其重要! 但是,外债统计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领地,这篇文章作者对外债统计的指标设立作了些有益的探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一凡  
远期信用证是信用证开证银行或付款银行在收到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后,不立即付款,而是根据信用证规定的到期日付款的信用证。它作为出口方对进口方的一种较常用的的融资方式,已开始被我国的进口商日益频繁地使用。从对某市的专题调查看,远期信用证进口结算量已超过该市整个信用证进口结算量的1/3,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已成为外汇外债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军善  赵子贞  
论加强外债的总量管理刘军善,赵子贞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举借外债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利用外资确实是兴国利民的好事情。然而,如果对所借用的外债管理和使用不善,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会酿成债务危机。为保...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陶伟  李瑶  
论外债结构的优化与管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陶伟,李瑶9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偿债高峰,能否保证债务的按时偿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科学地确定我国外债的适度规模,即外债总量问题,而对外债结构管理并未给子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宇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扩大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必然要鼓励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必然造成我国人民币外债的增长。本文通过对比阿根廷、美国在本世纪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分析外债本币化对降低负债国对外偿付风险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推动我国外债本币化具有的几大好处,并对如何对人民币外债进行有别于外币外债的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