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6)
- 2023(12009)
- 2022(10476)
- 2021(9753)
- 2020(8054)
- 2019(18489)
- 2018(18508)
- 2017(34639)
- 2016(19396)
- 2015(21764)
- 2014(22097)
- 2013(21486)
- 2012(19568)
- 2011(17551)
- 2010(17253)
- 2009(15669)
- 2008(14969)
- 2007(12940)
- 2006(11118)
- 2005(9494)
- 学科
- 济(71266)
- 经济(71181)
- 管理(55295)
- 业(50103)
- 企(42118)
- 企业(42118)
- 方法(33897)
- 数学(29166)
- 数学方法(28810)
- 农(19228)
- 中国(19095)
- 财(18544)
- 学(18187)
- 业经(15931)
- 地方(15214)
- 制(13652)
- 理论(13591)
- 农业(12632)
- 和(12200)
- 贸(12050)
- 贸易(12042)
- 务(12013)
- 财务(11939)
- 财务管理(11919)
- 易(11667)
- 技术(11555)
- 环境(11540)
- 企业财务(11320)
- 教育(11312)
- 银(10720)
- 机构
- 大学(268954)
- 学院(267680)
- 管理(106744)
- 济(98296)
- 经济(95928)
- 理学(92996)
- 理学院(91914)
- 管理学(90212)
- 研究(90019)
- 管理学院(89749)
- 中国(64581)
- 科学(59538)
- 京(57943)
- 农(48352)
- 所(45792)
- 财(44934)
- 业大(44340)
- 研究所(42204)
- 中心(40426)
- 江(38338)
- 农业(38326)
- 北京(36346)
- 财经(36258)
- 范(35848)
- 师范(35432)
- 院(33172)
- 经(32992)
- 州(31378)
- 技术(30891)
- 师范大学(28593)
- 基金
- 项目(191765)
- 科学(148913)
- 研究(138166)
- 基金(136855)
- 家(120873)
- 国家(119887)
- 科学基金(101714)
- 社会(83767)
- 社会科(79228)
- 社会科学(79204)
- 省(76228)
- 基金项目(73194)
- 自然(68139)
- 自然科(66489)
- 自然科学(66473)
- 自然科学基金(65203)
- 划(64378)
- 教育(63512)
- 编号(56952)
- 资助(56376)
- 成果(46113)
- 重点(42987)
- 部(41147)
- 发(40426)
- 创(39763)
- 课题(39655)
- 创新(37058)
- 科研(36967)
- 计划(35884)
- 项目编号(35219)
- 期刊
- 济(105031)
- 经济(105031)
- 研究(76268)
- 中国(51189)
- 学报(48328)
- 农(43711)
- 科学(42104)
- 管理(38233)
- 大学(35221)
- 教育(33839)
- 财(33114)
- 学学(33100)
- 农业(30676)
- 技术(23498)
- 融(19164)
- 金融(19164)
- 业经(17869)
- 财经(16581)
- 经济研究(16563)
- 业(15929)
- 图书(15633)
- 科技(14141)
- 经(13976)
- 问题(13426)
- 理论(13288)
- 版(13208)
- 业大(12878)
- 实践(12456)
- 践(12456)
- 技术经济(12219)
共检索到382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万山 宋连启 郭宏敏 张慎璞
利用杂交种掖单22 号,研究了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叶面积指数范围内,延长灌浆期叶片的功能期,尤其是吐丝30 d 以后的绿叶面积时间,是高产的根本保证;在提高干物质积累量的基础上,努力增加花后、尤其是吐丝后10 ~30 d 干物质积累量是实现高产的核心;最大伤流量与产量呈曲线关系,群体最大伤流量必须确保在适宜范围内。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群体 生理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东先旺 刘树堂
对夏玉米中熟品种超高产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花前快,花后稳,蜡熟期衰减缓;光合势总量适度,经济产量形成期的阶段光合势高;群体光合速率高而稳;群体呼吸占群体光合的比率较低;净同化率与群体叶面积乘积高;总干物质积累量大,干物质生产率高,尤其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大、生产率高是夏玉米超高产群体光合的重要特性之一。实现夏玉米产量水平13500kg/hm2;适宜密度为75000株/hm2左右;最大叶面积系数55左右;总光合势330万m2/hm2·d;群体光合速率(以CO2重量计)全生育期平均65g/m2·h;群体呼吸速率(以CO2重量计)平均18g/m2·h左右;净同...
关键词:
夏玉米,超高产量,光合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磊 万敬敬 杜雄 崔彦宏 党红凯 李科江
为探寻夏玉米高产栽培可借鉴的高效生产管理方法和显著提高其产量,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明确了河北省夏玉米生产中高产模式和农户生产模式间群体结构、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模式比农户生产模式产量提高了21.4%,原因在于高产模式下82 000穗/hm~2以上的有效穗数和近350 g的千粒质量,但高产模式的单穗粒数不占优势。高产模式下夏玉米具有较高的穗高系数,倒伏风险也随之加大。高产模式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在6.3以上、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在300万(m~2·d)/hm~2以上,且花后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75%以上,吐丝后光合势较农户栽培模式提高了38.4%。高产模式下茎叶干物质向籽粒转移量显著高于农户生产模...
关键词:
高产夏玉米 群体结构 产量形成 河北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阜 逄焕成
在冬小麦 -夏玉米两熟模式基础上开发的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多熟间套模式 ,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其单产水平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 2 0 %多 ,是农田在吨粮基础上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种新尝试。该模式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间套作复合群体高强度的纳密功能 ,并形成一个高光效的群体结构 ,使复合群体的受光改善和截光能力增强。从栽培技术角度 ,确定适宜的品种组合和田间配置 ,解决好春玉米的早播早熟是该模式成功应用的关键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间套作 复合群体 高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海 常莹 吴春胜 胡文河 谷岩
【目的】研究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强度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揭示玉米倒伏机制,为玉米抗倒伏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倒伏性能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先玉420(抗倒伏性能差)和益丰29(抗倒伏性能好)为试验材料,设定5,6,7,8,9,10和11万株/hm2 7个群体密度处理,分别在抽雄期(07-23)和灌浆初期(08-05),测定玉米基部向上第3,4和5节间木质素含量及关键合成酶活性和茎秆强度,同时分析茎秆强度与各项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2个玉米品种第3到第5节各项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第3和第4节各项指标随群体密度的变化较第5节敏感;益丰29各节位茎秆...
关键词:
玉米 群体密度 茎秆强度 木质素 抗倒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璐 乔江方 刘京宝 夏来坤 朱卫红 李川 周庆伟
为明确不同玉米群体的抗倒伏性能以及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性能指标。通过设置不同的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密植群体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农艺性状、抗倒伏性能以及机收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在9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达到10 124.7 kg/hm2;随着密度增加玉米抗折力、压碎强度和穿刺强度均呈下降趋势,105 000株/hm2处理与75 000株/hm2处理相比,基部第3节间和穗下第1节间抗折力分别降低了22.6%和17.0%,抗倒伏能力下降;随着密度增加机收各项指标呈上升趋势,105 000株/hm2处理与7 500株/hm2处理相比,籽粒损失率从3.29%上升到了9.79%,上升地率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峻岭 魏由庆 崔光泉
本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肥、磷肥、密度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获得了夏玉米亩产高于600公斤同时亩净产值超过250元的优化栽培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磷肥、氮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丽 王璞 杨海龙 付俊 景希强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时期对穗位上平均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指数等植株冠层形态指标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SPAD值等光合性能的影响,是通过氮肥调控,构建高效冠层。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氮肥一次性基施的处理和施氮量为75 kg/hm2时氮肥8叶展一次性施入的处理穗位上叶夹角较小,茎粗相对适中,叶向值较大,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单株叶面积较大,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合理,符合高产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同时叶片SPAD值较大,并且在灌浆中期中上层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少。说明施肥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冠层结构的优化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性能。
关键词:
夏玉米 冠层构建 叶向值 光合速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东岭 杜雄 张宁 边大红 崔彦宏
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库源变化,及库、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在有限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的源库特征,找出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和源生产能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吐丝30 d后高密度(9.0万株/hm2)处理的群体叶源量下降较快。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有效措施,减缓吐丝30 d后叶源衰老速度,增加源生产能力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基础。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最大潜在库容量增加,高密度(9.0万株/hm2)条件下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7%~103%,4.7%~87%,8.4%~73...
关键词:
夏玉米 库源关系 密度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利华 张丽华 杨世丽 马瑞昆 张全国
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选先玉335、郑单958和高优1号3个不同株高品种,副处理设45000,53250,61500,69750和78000株/hm25个密度,从产量及其结构、叶面积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库源关系和群体整齐度等方面研究阐述了不同株高紧凑型玉米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在密度影响下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穗粒数、株高整齐度、单株干重、结实率、籽粒库充实度、粒叶比和产叶比等指标因密度处理的变异系数均呈现高秆品种大于中秆、中秆大于矮秆的规律性变化;生育后期叶面积衰减速率,源与库的相对地位、其平衡关系因密度处理的变化趋势也以品种株高不同而不同。高秆品种适宜密度和经济系数低,群体质量易受增...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株高 密度 群体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天增 侯乐新 张玉强 王方明 彭雷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水平对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高产、广适青贮玉米杂交种大京九26为材料,设置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 6个密度水平,研究其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高产群体生理特征、农艺性状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突破21 000 kg/hm~2处理为6.75万,7.50万株/hm~2,分别为21 751.1, 22 551.1 kg/hm~2,5.2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低,7.50万株/hm~2处理较5.25万株/hm~2处理增幅为30.4%,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吐丝期达最大值。其中6.75万,7.50万株/hm~2 2个处理最高,分别达5.19,5.32,青贮收获期分别为3.68,3.85。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为正向效应,总光合势为326.51×10~4~384.37×10~4(m~2·d)/hm~2;玉米光合生产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光合生产率为6.50~7.64 g/(m~2·d);密度对农艺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鲜质量(17.6%)>单株干质量(15.5%)>穗位高(4.7%)>持绿性(3.0%)>植株含水量(2.1%)>茎粗(1.9%)>株高(1.8%)。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密度水平 生物产量 生理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亚丽 张凤路
以郑单958为试材,采用大田种植及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夏玉米籽粒以及穗轴发育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从果穗不同部位的籽粒长度、重量、干物质累积速度和体积方面看,中部籽粒的发育状况明显优于顶部籽粒。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和穗轴中可溶性糖分、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虽然不同,但12DAA是分水岭,三项指标均在12DAA后出现变化。本研究对认识夏玉米籽粒发育规律和指导夏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发育 败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利华 张全国 张丽华 张文英 马瑞昆
针对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区光热资源特点,提出了夏玉米"一小二高三晚"高产栽培思路,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一小"指缩小种植行距;"二高"系选种高耐密、高经济系数品种;"三晚"即适当晚定苗保整齐度,晚追肥保穗粒数和千粒重,晚收获提高籽粒饱满度。研究结果表明,选种耐密性好、经济系数>0.53的品种;高密度50 cm左右小行距等行种植;5~6展叶期定苗;在一般施肥水平下,重施底N肥,大喇叭口期再追施N肥30%;宜于高产。延迟夏玉米收获期至10月初,可增产5%~10%;晚收不失为一项增加产量、提高光热水肥土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夏玉米 技术 行距 施肥 整齐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向岭 李从锋 侯玉虹 侯海鹏 葛均筑 赵明
【目的】黄淮海区域不同播期玉米生态因子存在较大差异,光、温、水等生态因子对玉米高产具有重要影响。明确该区域光、温、水等生态因子与玉米产量性能参数的内在关系,可以为该区域玉米高产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选用早、中、晚3类不同熟期的玉米品种(益农103、先玉335、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设早播(5/3)、中播(5/28)、晚播(6/22)3个播期和4个种植密度(4.5、6.0、7.5和9.0万株/hm2),测定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等指标和记录生育期及田间生态因子。【结果】(1)品种间产量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登海661>益农103;播期间产量表现为早播>中播>晚...
关键词:
播期 产量性能 生态因子 夏玉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佰朝 张吉旺 李霞 范霞 董树亭 刘鹏 赵斌
【目的】倒伏是玉米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大田淹水对夏玉米抗倒伏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大田淹水时期(三叶期、拔节期、开花后10 d)和淹水持续时间(淹水3 d和6 d)处理,研究淹水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穿刺强度、弯曲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淹水后夏玉米基部第3茎节变细,茎秆穿刺强度降低,三叶期淹水6 d造成的影响最大,DH605和ZD958的穿刺强度分别较CK下降32.53%和42.73%;茎秆的皮层厚度和维管束内部厚壁细胞厚度变薄,维管束数目减少。三叶期和拔节期淹水对其影响大于开花后10 d淹水,淹水持续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