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3)
- 2023(7907)
- 2022(7006)
- 2021(6420)
- 2020(5711)
- 2019(13455)
- 2018(13252)
- 2017(25813)
- 2016(14400)
- 2015(16364)
- 2014(16345)
- 2013(16417)
- 2012(15480)
- 2011(14027)
- 2010(13840)
- 2009(12830)
- 2008(12660)
- 2007(11370)
- 2006(9681)
- 2005(8420)
- 学科
- 济(62082)
- 经济(62030)
- 业(36790)
- 管理(36577)
- 方法(30128)
- 数学(27391)
- 数学方法(27172)
- 企(26862)
- 企业(26862)
- 农(19822)
- 地方(16600)
- 财(14832)
- 中国(13926)
- 农业(13422)
- 学(12349)
- 业经(12291)
- 贸(10918)
- 贸易(10915)
- 易(10513)
- 制(9953)
- 环境(9742)
- 和(8815)
- 务(8785)
- 财务(8771)
- 财务管理(8748)
- 企业财务(8149)
- 技术(8001)
- 地方经济(7829)
- 融(7637)
- 金融(7634)
- 机构
- 学院(204931)
- 大学(204343)
- 济(83698)
- 经济(81760)
- 管理(76826)
- 研究(70125)
- 理学(66565)
- 理学院(65746)
- 管理学(64607)
- 管理学院(64234)
- 中国(51199)
- 科学(46011)
- 农(44539)
- 京(42776)
- 所(36844)
- 财(36234)
- 业大(36172)
- 农业(35640)
- 研究所(33862)
- 中心(33586)
- 江(31833)
- 财经(29130)
- 范(27484)
- 师范(27212)
- 经(26293)
- 北京(26121)
- 经济学(25903)
- 州(25101)
- 省(24400)
- 院(24394)
- 基金
- 项目(141059)
- 科学(109110)
- 基金(100314)
- 研究(100215)
- 家(88655)
- 国家(87924)
- 科学基金(73707)
- 社会(62449)
- 社会科(59071)
- 社会科学(59044)
- 省(58790)
- 基金项目(54620)
- 自然(48560)
- 划(48358)
- 自然科(47347)
- 自然科学(47330)
- 自然科学基金(46472)
- 教育(45571)
- 编号(40901)
- 资助(40523)
- 重点(32275)
- 成果(32154)
- 发(31966)
- 部(30938)
- 创(29171)
- 课题(28343)
- 科研(27700)
- 计划(27614)
- 创新(27437)
- 大学(25815)
共检索到293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洪章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任佰朝
【目的】研究夏玉米各产量层次之间的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能力,量化山东省夏玉米籽粒产量与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明确农业生产条件和栽培措施对产量差及效率差的贡献率,探讨产量差、效率差协同缩减的可能性,为缩小夏玉米产量差距、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7—2018年在山东省泰安、淄博和烟台3市进行,针对山东夏玉米生产调研出的问题,在同一地块采用综合管理模式,从合理密植、优化肥水、增产增效的角度设计了4种管理模式,模拟超高产水平(SH)、高产高效水平(HH)、农户水平(FP)和基础产量水平(CK)4个产量层次,定量分析不同产量层次之间的产量差及光温资源生产效率差。结合光温生产潜力分析和作物产量性能分析,探究产量差和效率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差增效途径。【结果】当前山东省夏玉米光温潜力与超高产水平、超高产水平与高产高效水平、高产高效水平与农户生产水平、农户生产水平与基础产量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分别为5.85、0.82、1.90、1.35 t·hm~(-2),光能生产效率差分别为1.74、0.15、0.28、0.45 g·MJ~(-1),温度生产效率差分别为1.09、0.10、0.17、0.28 kg·hm~(-2)·℃~(-1);当前不可控因素对产量差和光、温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8.49%和66.09%,可控因素对产量差和光、温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41.51%和33.91%,地域差异因素对产量差、光能生产效率差和温度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1.98%、2.49%和3.24%;产量差与光温资源生产效率差之间有显著相关性;SH和HH处理较FP处理和CK有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生育期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和冠层光能截获率。【结论】当前山东省夏玉米农户生产水平与光温潜力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光能生产效率差、温度生产效率差分别为8.56 t·hm~(-2)、2.17 g·MJ~(-1)、1.35 kg·hm~(-2)·℃~(-1),产量与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玉米籽粒产量差和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差显著相关,在现有农户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高产高效管理模式(种植密度增加1.5×10~4株·hm~(-2),适当增加施肥量,将一次性施肥改为于播种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和乳熟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分次施肥)能够缩小产量差距1.90 t·hm~(-2),提高光、温资源生产效率14.74%和14.41%,是协同缩差增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光温生产效率 差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鹏岩 王开泳 闫江虹
研究以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的1980年-2004年日气象资料为基础,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AEZ模型定量计算河南省县域的夏玉米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并结合县域尺度的夏玉米实际产量数据,分析各县市夏玉米光合、光温资源利用率的空间差异,对河南省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讨论了河南省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有着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且与生产潜力图有着较大的空间差异,各县域的资源利用率也差异显著的原因。结果表明:①夏玉米的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县域之间差异明显,且二者均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空间分异规律;②县域夏玉米的光合、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出与相应潜力值大体相反的空间分布,即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博 罗水清 陈平平 罗红兵 刘伟华
以临奥9号、科玉2号、奥玉28、三北2号、三北89、中单808、帮豪玉108、渝单7号、科玉6号、荃玉9号、中科10号、登海11号、联创9号、同玉18、钻卡巴巴、泰玉12、湘农玉14号和奥玉3102等18个夏玉米品种以及临奥1号(CK)为材料,比较了品种间的产量,并对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北89和中单808产量较高,分别为521.2 Kg/(667 m2)和468.3 Kg/(667 m2),比CK分别增产16.4%和4.6%,有望成为湖南夏玉米推广的主要品种;行粒数、穗长、株高、穗位高、百粒重、穗行数等农艺性状对产量有正相关影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凤荣 史建民
本文采用1982—2012年的数据对山东省玉米价格波动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玉米价格波动特征,并通过构建价格时间趋势方程,分离出趋势分量和波动分量。在对波动分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二阶AR模型估计,发现价格系统内部传导机制对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只有11.55%,外部冲击因素的影响程度达到了88.45%。进一步选取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五项指标构建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中,生产成本是主要内因,政府政策是主要外因。完善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减少政府干预,满足多样化玉米需求和降低生产成本等能避免玉米价格剧烈波动。
关键词:
波动测定 玉米价格 形成机理 山东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玮钰 张丽文 刘志雄 邓环 邓爱娟
[目的]为因地制宜发展夏玉米生产,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特点,尽量避免由于播种期不当导致的产量损失,为湖北省夏玉米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1—2010年湖北省76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夏玉米历年生育期观测资料,借鉴国内外有关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相关研究,对参数进行本地化计算,构建气候适宜度模型。根据历年夏玉米播种情况及茬口安排,将夏玉米初播期定为5月11日,以7d为步长计算湖北省76个台站7个不同播期的气候适宜度,分析湖北省夏玉米不同播期温度、降水、日照适宜度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并结合夏玉米抽雄期高温热害和拔节—抽雄期干旱指标统计不同播期灾害风险,综合确定夏玉米适宜播期。[结果]从气候资源角度来看,鄂西北大部、江汉平原及鄂东北西北部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夏玉米生长发育;从气象灾害风险角度来看,湖北省夏玉米播种时间应避开5月中旬,在6月15—22日播种可有效避免夏玉米抽雄吐丝期高温热害和干旱的发生。[结论]综合分析得出中东部大部最适宜播期在6月15—22日,其他大部最适宜播期在5月25—6月8日。
关键词:
适播期 气候适宜度 风险 夏玉米 湖北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霞 任佰朝 范霞 赵斌 董树亭 刘鹏 张吉旺
【目的】黄淮海夏玉米区是典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制度区,统筹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耕作模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3个试验处理,其中RN作为对照(CK),研究冬小麦和夏玉米播前耕作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籽粒灌浆特性等的影响。【结果】冬小麦与夏玉米播前耕作均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与RN相比,MN和MR处理夏玉米的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平 周金池 王兴仁 张福锁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冬小麦夏玉米品种 (系 )之间氮营养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3个冬小麦品种 (系 )中 ,93132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农大 95对氮肥反应最为敏感 ;3个夏玉米品种 (系 )中 ,西玉 3号不仅具有较高的基础产量 ,而且对氮肥的反应较好。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 (系 )间最佳产量和最佳施氮量有较大差异。从施肥经济效益分析 ,冬小麦以农大 95最佳 ,夏玉米以西玉 3号最高。在 180 kg.hm-2 施氮水平下 ,冬小麦农大 95和夏玉米西玉 3号氮肥利用率较其他品种 (系 )分别高 10 .5~ 11.0个百分点和 13.9~18.7个百分点 ,这说明选择氮高效作物...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品种(系) 氮营养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成方 史建民
该文依据1998~2011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成本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及贡献率分析方法,对粮食种植实际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实证分析。敏感性分析表明:山东省玉米实际生产成本对机械作业费最敏感,其后依次为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小麦实际生产成本亦是对机械作业费最敏感,其后依次是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及化肥施用量。贡献率分析一致表明:山东省玉米、小麦各影响因素对粮食种植成本的贡献率均依次为机械作业费、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最后,针对山东省粮食种植成本的影响因素,提出抑制粮食种植成本过快上涨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宏伟 穆月英 侯玲玲
[目的]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对粮食生产中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可以精确把握粮食生产效率,为粮食生产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2007—2018年6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BM-DEA和Fare-Primont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动特征进行测算及比较。[结果]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值分别为0.793和0.744;机械投入、农药投入和水资源投入的平均冗余率较高,分别为28.693%、26.670%和21.578%。剩余混合效率即投入产出混合比例优化是造成冬小麦-夏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中小幅上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模式的低生产效率客观存在,应通过生产资料的科学合理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推广,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等方式来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方 王冲 刘全清 张宏彦
将河北省曲周县1973—2013年夏玉米生产3体系根据当时的农业政策及发展特征分为4个时期,1973—1983年为改土治碱时期、1984—1993年为农业初步发展时期,1994—2003年为农业快速发展时期、2004—2013年为现代农业时期。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这一生产体系在4个时期的环境代价,结果表明:4个时期的环境影响因子中对能源消耗、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的影响指数是递增的,对人体毒性、水体毒性和土壤毒性的影响指数是递减的;改土治碱时期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富营养化(影响指数均值为0.121
关键词:
夏玉米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牛浩 陈盛伟
科学的农业灾害风险评估是准确厘定农作物保险费率的基础和前提。选取山东省17地市1993~2013年的玉米生产相关数据,通过HP滤波模型进行趋势产量的拟合和减产量的分离,运用燃烧定价法初步确定各地市的产量保险费率。为修正产量保险费率,选取玉米生长过程中8个主要风险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4类主成分,并结合AHP权重分析,进行山东省玉米生产的风险区划,得到各市玉米的理论受灾风险排名,对初定的产量保险费率进行最终修正处理。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间的保费差异较大,高低差异达到2.31倍。在当前阶段,山东省实施玉米保险的市级费率分区政策已尤为必要。
关键词:
产量保险 风险区划 费率修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玲燕 王慧敏 段琪彩 马剑锋
基于云南省29个典型气象站1953年-2011年的气象资料和16个州(市)1979年-2011年的玉米生产资料,分析云南省夏玉米生长季4个时间尺度的干旱风险时空变化特征,计算其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并验证了其与玉米减产率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SPEI能够较好地反映云南省历史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和夏玉米的产量变化情况:①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EI值变化幅度减小,干旱频率降低、持续时间增长。3个月尺度的SPEI-3和6个月尺度的SPEI-6可体现干湿季节变化,12个月尺度的SPEI-1...
关键词:
夏玉米 SPEI 减产率 干旱特征 云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立威 王艳哲 苗文芳 孙宏勇 陈素英 张喜英
在中国科学院封丘试验站通过3年(2008-2010年)8个夏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探讨通过品种和密度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品种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生了明显影响,并且存在着年际之间的巨大波动。产量最高和最低品种相差1 050~1 500 kg/hm2,不同品种对密度的反应有所差异,一般60 000~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产量高于75 000株/hm2的密度产量。玉米生长期间光照条件对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2010年玉米生长期间日照时数为多年平均的56.6%,产量比光照条件好的2009年产量降...
关键词:
品种 种植密度 产量 光照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项艳 龚道枝 白清俊 梅旭荣 栗雨勤
采用LSD法对夏玉米两品种(郑单958和鲁单981)及各水分处理间植株叶片δ13C进行方差分析,并将其与叶重、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间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以期为改进旱地和节水农业栽培及选育抗性品种提供参考价值。研究发现:鲁单981较郑单958长势快、株高高、抗倒伏性差,但前者的产量却高于后者;两品种间植株叶片δ13C值差别不明显;不同作物品种相同水分处理间因遗传因素的影响导致其δ13C值有所差异,相同品种不同水分处理间也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其δ13C值有所不同;两品种间植株叶片δ13C值与产量均表现出一致的负相关趋势,但与叶重、水分利用效率却均呈现出相反的相关趋势。其中,在与叶重的相关性中,郑单9...
关键词:
夏玉米 叶片δ13C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裴瑞杰 袁天佑 王俊忠 胡娜 李雅男
【目的】研究施用腐殖酸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河南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于2014年始在河南省博爱县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单施磷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腐殖酸、常规施肥减氮15%+腐殖酸、常规施肥减氮30%+腐殖酸5个处理。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夏玉米植株生长状况、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氮素吸收、累积及分配、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单施磷钾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茎粗、穗长、穗粗、叶面积指数分别降
关键词:
腐殖酸 夏玉米 氮肥 氮肥效率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