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51)
- 2023(2579)
- 2022(2311)
- 2021(2140)
- 2020(1886)
- 2019(4295)
- 2018(4245)
- 2017(7792)
- 2016(4571)
- 2015(5198)
- 2014(5157)
- 2013(5232)
- 2012(5055)
- 2011(4691)
- 2010(4945)
- 2009(4462)
- 2008(4483)
- 2007(3892)
- 2006(3606)
- 2005(3247)
- 学科
- 济(18036)
- 经济(18014)
- 业(11362)
- 管理(11309)
- 企(9473)
- 企业(9473)
- 方法(8782)
- 数学(7451)
- 数学方法(7293)
- 学(6962)
- 农(4865)
- 中国(4125)
- 财(3638)
- 理论(3635)
- 业经(3628)
- 技术(3433)
- 地方(3318)
- 农业(3250)
- 和(3173)
- 环境(2840)
- 资源(2754)
- 制(2742)
- 贸(2711)
- 贸易(2710)
- 融(2677)
- 金融(2676)
- 易(2611)
- 土地(2494)
- 划(2462)
- 发(2425)
- 机构
- 大学(72778)
- 学院(71153)
- 研究(28992)
- 济(24945)
- 经济(24334)
- 管理(24294)
- 科学(21376)
- 理学(21198)
- 理学院(20847)
- 中国(20276)
- 管理学(20192)
- 管理学院(20083)
- 农(18821)
- 所(16940)
- 京(16627)
- 研究所(15958)
- 农业(15324)
- 业大(14386)
- 中心(11920)
- 江(11366)
- 财(11123)
- 范(10901)
- 师范(10732)
- 北京(10266)
- 院(10223)
- 农业大学(9892)
- 科学院(9798)
- 省(9570)
- 室(9479)
- 财经(8967)
- 基金
- 项目(51370)
- 科学(39920)
- 基金(37497)
- 家(35485)
- 国家(35248)
- 研究(32777)
- 科学基金(28479)
- 自然(20748)
- 自然科(20266)
- 自然科学(20259)
- 省(19935)
- 基金项目(19890)
- 自然科学基金(19880)
- 社会(19476)
- 社会科(18406)
- 社会科学(18399)
- 划(18254)
- 资助(15545)
- 教育(15479)
- 重点(12556)
- 编号(12214)
- 计划(11721)
- 部(11426)
- 发(10881)
- 科技(10740)
- 创(10655)
- 科研(10227)
- 成果(10124)
- 创新(10089)
- 课题(9437)
共检索到105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耿桃兰 刘向东
【目的】阐明南京地区冬寄主木槿上棉蚜种群年生活史的分化。【方法】采用定点、定株、定枝的系统调查及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方法,比较夏季木槿上滞留棉蚜及棉花上棉蚜在主要夏寄主植物上的存活与繁殖能力。【结果】2006年和2007年的整个夏季,棉蚜的冬寄主木槿上均有滞留棉蚜种群存在,并且这些滞留棉蚜均以无翅型为主。木槿上夏季滞留棉蚜不能直接在黄瓜、香瓜、西葫芦、南瓜、四季豆和西红柿等寄主上繁殖后代和建立种群,仅极少部分个体可在棉花和豇豆上发育到成蚜并产仔,但产仔量极低,净增殖率多小于1。但是,滞留棉蚜经棉花寄主饲养多代后,能较好地利用棉花和南瓜寄主,表现出滞留棉蚜仍保持着对一些夏寄主的利用能力。【结论】南...
关键词:
棉蚜 生活史 种群分化 寄主利用 可塑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桃兰 刘向东
在低温和短日照(18℃,L/D=8h/16h)条件下用离体叶片单头连续多代次诱导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的性蚜,以明确滞留型棉蚜产生有性世代的能力及其存在的生态意义。结果表明:滞留型棉蚜在诱导条件下不易产生有翅蚜,并且其繁殖模式向有性世代转变时要比迁飞型棉蚜迟1个世代。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均具有产生雌性蚜和雄性蚜的能力,并且存在多种繁殖模式。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中能产生性母蚜的个体,也可同时产生孤雌后代,雄性母不仅可以产生雄性蚜,而且可以产生孤雌蚜,并且在滞留型棉蚜中还发现了雄性母产生雄性母后代的现象。夏季滞留于越冬寄主木槿上的棉蚜完全具备营同寄主生活史的条件,它的存在有其生态与进化意义。
关键词:
棉蚜 冬寄主 生活史 有性世代 繁殖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庆宁 刘文旭 邵泽芸 贾海民
1991~1994年,在冀市粮棉混作区,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棉铃虫在不同作物上的种群分布.结果表明:一代卵麦田占99.6%,二代卵棉田占84.9%;三代卵棉田占47.6%,玉米田占44.9%,大豆、花生、谷、甘薯田等占7.5%;四代卵棉田占53.6%,玉米田占34.6%,大豆、花生、谷、甘薯田等占11.8%.棉铃虫幼虫在不同作物上分布与卵分布比率有所不同,玉米田幼虫分布比率明显减少.人为防治影响幼虫分布,防治后棉田分布比率下降.
关键词:
棉铃虫 寄主作物 种群分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飞 韩召军 吴智锋
以棉花、木槿和南瓜 3种寄主作物隔离饲养不同抗性程度的棉蚜 (171B、RR1和RR2 ) ,取食不同寄主后棉蚜羧酸酯酶的米氏常数 (Km)值无显著差异 ,而各品系之间酶的最大反应速度 (Vmax)差异显著。与取食棉花的棉蚜各品系相比 ,取食木槿的各品系乙酰胆碱酯酶对甲胺磷的敏感性均有所下降 ;取食南瓜的各品系以其抗性不同有所差异 ,抗性最高的RR2 品系的敏感性上升 ,而RR1品系的敏感性有所下降 ,171B品系的敏感性无显著性变化。在不同处理之间 ,棉蚜AChE的酶学特性 (Km 值和Vmax)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文中对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帆 刘向东
为了探明同域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的生态分化与进化程度,检测了室内长期筛选所得的迁飞型、滞留型、棉花型和瓜型棉蚜品系,以及在南京田间采集的棉花和黄瓜上的棉蚜,共84个样本的线粒体DNA 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种群的COⅠ序列同源性很高,为99.8%~100%。在各样本的569 bp大小序列中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共形成4种单倍型(H1~H4),其中2个突变发生在迁飞型中,另1个发生在滞留型中,而棉花型和瓜型棉蚜中没有检测到突变,各品系棉蚜还共享着同一单倍型H4。迁飞型棉蚜的单倍型多样性(h)最高,为0.68~0.75,滞留型为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巧丝 高宗仁 王文夕 张馨 王淑华 刘殿选
在恒温(27℃±1℃)、恒湿(70±5)%RH条件下,研究了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芝麻5种寄主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及其不同部位上取食的棉铃虫,其发育历期、蛹重、存活率、成虫的繁殖力和寿命均有显著差异;棉铃虫在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的密度较高,且不同作物上的幼虫发育参差不齐。作者认为,田间多种作物并存的局面是造成棉铃虫世代混杂、防治困难及猖獗危害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棉铃虫,寄主植物,生长发育,种群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赖永祺 张燕平
新发现的肚倍蚜冬寄主及其验证试验赖永祺,张燕平关键词肚倍蚜,冬寄主,长肋青藓,灰白青藓肚倍蚜KaburagiarhusicolaTakagi所致肚倍为五倍子重要种类之一,经济价值高。原知肚倍蚜的冬寄主仅1种,即细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l...
关键词:
肚倍蚜,冬寄主,长肋青藓,灰白青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谈家金 冯志新
利用马尾松水培离体松枝作接种材料 ,分别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松材线虫伴生细菌坚强芽孢杆菌和松材线虫与坚强芽孢杆菌的混合液 ,以研究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在松枝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 ,松枝发病 ,松枝髓部发生褐变 ,褐变的过程是由接种枝发展到主枝 ,再由主枝下部向上部发展 ,而单独接种松材线虫或坚强芽孢杆菌 ,松枝不发病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松材线虫 ,松枝中的松材线虫繁殖量大、扩散速度快 ;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的过程是 :接种枝→主枝→侧枝→新梢 ,在主枝中由下部向上部扩散 ;松枝髓部褐变过程和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过程相一致 ,松材线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素霞 黄贤亮 刘德广 陈辉
【目的】探讨寄主植物对麦长管蚜种群分化的作用,剖析寄主转换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以温度(20±1) ℃、相对湿度(65±5)%、光周期为16 h∶8 h(L∶D)的条件下,对麦长管蚜在不同寄主植物(小麦、大麦、燕麦)及转换寄主后的生活史和生命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种群的若虫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存活率和繁殖力都存在很大差异。当原始寄主和替代寄主相同时,与大麦上麦长管蚜种群相比,小麦和燕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若虫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较短,存活率、繁殖力、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较高。小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转到燕麦上后,其成虫寿命和繁殖期缩短。大...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寄主植物 生命表 种群分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素霞 黄贤亮 刘德广 陈辉
【目的】探讨寄主植物对麦长管蚜种群分化的作用,剖析寄主转换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在人工气候箱中于温度(20±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为16h∶8h(L∶D)的条件下,对麦长管蚜在不同寄主植物(小麦、大麦、燕麦)及转换寄主后的生活史和生命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种群的若虫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存活率和繁殖力都存在很大差异。当原始寄主和替代寄主相同时,与大麦上麦长管蚜种群相比,小麦和燕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若虫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较短,存活率、繁殖力、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均较高。小麦上麦长管蚜种群转到燕麦上后,其成虫寿命和繁殖期缩短。大麦上...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寄主植物 生命表 种群分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颖 李恺 方燕
为掌握上海地区蚜虫类昆虫组成情况,在野外标本采集及查阅已有文献资料基础上,得到了上海地区蚜虫物种信息数据库。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寄生部位及寄生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上海地区蚜虫类昆虫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共记录蚜虫8科46属75种,分别占中国已知蚜虫科、属、种数的61.5%、17.2%、6.8%,其中蚜科蚜虫仅占该科中国已知种数的10.0%。上海地区蚜虫寄主植物类群较多,涉及44科83属。蚜虫寄生部位多样化,其中根部寄生的蚜虫目前仅发现于瘿绵蚜科和根瘤蚜科,取食嫩梢、茎和叶片等部位的蚜虫涉及多个科。蚜虫的寄生方式分为不形成虫瘿、形成虫瘿以及形成伪虫瘿3种,上海地区蚜虫的主要寄生方式是不形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荣秀兰 雷朝亮 薛东 杨艳红 牛长缨
肚倍是提取单宁酸、没食子酸的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湖北省每年肚倍的产量均占全国肚倍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故称湖北为肚倍之乡。但是,在湖北省肚倍生产多集中于竹山、竹溪、房县等县市的山区内。根据产地倍农的经验及科研人员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发展肚倍生产除营造倍林、扩...
关键词:
肚倍蚜 冬寄主 移植 生长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永浩 周长勇 花蕾
【目的】了解二斑叶螨在菜豆、桃、苹果、凤仙花4种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变化规律,为二斑叶螨的测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温((25±1)℃)、光照16 h、相对湿度20%的条件下,组建二斑叶螨在菜豆、苹果、桃、凤仙花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二斑叶螨在菜豆、桃、苹果、凤仙花4种寄主上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210 5,0.192 6,0.181 7,0.149 7;在菜豆、桃、苹果、凤仙花4种寄主植物上,随着时间的增加,二斑叶螨每雌产雌数总体上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二斑叶螨在以上4种寄主植物上平均每雌产雌数分别为1.867 4,1.436 2,2.851 2,1.034 2。【结论】二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广 冷宇 张继红 张守本 杜美荣
2011年8月对黄河口潮间带泥螺Bullacta exarata种群及底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泥螺与底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调查结果显示,1)泥螺主要分布于中值粒径Mdφ为3.73~5.25范围的中潮带,底质类型主要由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2)黄河口以南滩涂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1.39%、2.65%,总体水平高于北岸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0.54%、1.4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各断...
关键词:
泥螺 种群 底质环境 黄河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龚豪 李川 史胜利 孙跃先 张青文 刘小侠
在室内采用网罩盆栽苗研究有翅型与无翅型棉蚜若虫及成虫发育历期、繁殖能力、成虫寿命、产仔能力、体重。有翅型与无翅型棉蚜若虫发育历期之间无显著差异。二者成虫寿命、第一次产仔数量、平均每次产仔数差异不显著,而生殖前期、产仔次数、净增殖率与内禀增长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有翅型棉蚜的产仔次数极显著小于无翅型,而有翅型棉蚜生殖前期显著长于无翅型棉蚜。无翅型棉蚜净增殖率显著大于有翅型棉蚜。无翅型棉蚜可能可以将用于翅发育和飞行的能量转而用于繁殖。
关键词:
棉蚜 有翅型 无翅型 生长发育 繁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