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0)
- 2023(2074)
- 2022(1831)
- 2021(1686)
- 2020(1408)
- 2019(3534)
- 2018(3497)
- 2017(6708)
- 2016(3869)
- 2015(4009)
- 2014(3925)
- 2013(4020)
- 2012(3966)
- 2011(3441)
- 2010(3538)
- 2009(3167)
- 2008(3091)
- 2007(2676)
- 2006(2416)
- 2005(2219)
- 学科
- 济(18279)
- 经济(18277)
- 贸(9188)
- 贸易(9186)
- 易(9054)
- 业(8207)
- 出(7919)
- 管理(7765)
- 方法(7348)
- 口(7301)
- 出口(7291)
- 出口贸易(7291)
- 地方(7143)
- 数学(6811)
- 数学方法(6782)
- 企(6260)
- 企业(6260)
- 学(5038)
- 结构(4869)
- 农(4809)
- 中国(4349)
- 产业(4024)
- 财(3987)
- 地方经济(3834)
- 制(3459)
- 业经(3104)
- 体(2975)
- 农业(2926)
- 产业结构(2917)
- 环境(2609)
- 机构
- 学院(52415)
- 大学(51559)
- 济(23541)
- 经济(23246)
- 研究(20808)
- 管理(18165)
- 理学(15860)
- 理学院(15605)
- 江(15362)
- 管理学(15320)
- 管理学院(15224)
- 中国(14970)
- 科学(13809)
- 京(11669)
- 所(11216)
- 农(10896)
- 研究所(10549)
- 财(9634)
- 中心(9026)
- 业大(8982)
- 农业(8626)
- 省(8153)
- 院(8091)
- 经济学(7934)
- 财经(7785)
- 经济学院(7306)
- 范(7038)
- 经(7011)
- 师范(6894)
- 州(6664)
共检索到78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新强 史赟荣 晁敏 黄厚见 唐峰华
为了解生境变动条件下长江口鱼类群落的特征,为其鱼类资源的管理提供依据,2010年5月中旬至9月在长江口进行了张网鱼类资源调查(除8月外,采样频率为1周1次)。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总共出现6种生态类群、39种鱼类,海洋洄游鱼类和河口定居性鱼类的种类数目分居1、2位,包含种类数目最多的科是鳀科(6种),其次虎鱼科和石首鱼科(4种),5-9月间种类和生态类群种类数目更替均无显著性差异;5-9月间各生态类群尾数/重量均以海洋洄游鱼类占首位,5-8月间各月平均每网尾数/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9月除了与7月尾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尾数和重量均较各月高,生态类群尾数/重量的排序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对棘头梅童鱼、刀...
关键词:
鱼类群落 张网 长江口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诗佳 施利燕 钟俊生 赵路路
为探明长江口南部水域鱼类群落结构,2020年4月(春季)与9月(秋季)在长江口北港、北槽、南槽水道共设置12个站位点,采用单囊拖网(最小网目25mm)进行了2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计算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α-多样性指数,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以判定春秋季群落时空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对鱼类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共采集到鱼类49种,隶属于16目25科 41属,均为暖温及暖水性鱼类,以河口种居多,狭盐性鱼类较少并呈区域分布。春季尾数资源密度高于秋季,而秋季质量资源密度高于春季。凤鲚(Coilia mystus)、刀鲚(Coilia nas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鮸(Miichthys miiuy)在两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春季,鮸的尾数资源密度对总密度贡献率最高,且在各物种尾数资源密度中对总密度贡献率影响最显著;秋季,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尾数资源密度贡献率最高,但刀鲚的尾数资源密度影响最显著。尾数及质量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秋季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春季,而春季Simpson单纯度指数(C’)平均值较高。研究水域内水面表层盐温受多种动态因素影响,存在季节性变化,资源密度平面分布揭示出许多类群有趋温、趋盐的生活习性。
关键词:
长江口 鱼类群落 资源密度 多样性分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李圣法 程家骅
选用2002~2005年秋季长江口近海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秋季鱼类资源量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种组成以及水温、盐度的年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鱼类资源量与水温、盐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长江口近海的鱼类资源量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年间变化均较为明显,但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以带鱼、小黄鱼、银鲳、刺鲳为主要优势种,且各年份基本上以带鱼和小黄鱼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当前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落处于较低水平的相对稳定状态。秋季长江口近海鱼类的资源量和底层水温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而与表层水温的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趋势,同时和表底层的水温差变化呈负相关关系;鱼类资源量的变化受表层盐度的...
关键词:
长江口 秋季 鱼类资源 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一鸣 秦玉涛 刘材材 季晓 邓邦平 刘守海
本研究基于2011—2014年夏季对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对其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4年间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0、58、78和83种。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在2011—2013年间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长江冲淡水区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长江口内。2014年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均显著回升。生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基本稳定,2012年略低,而之后呈现整体回升的趋势。优势种包括丝异须虫、双形拟单指虫和钩虾,2013年未出现优势种,其余年份则以多毛类为主。年际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且群落组成呈逐年丰富的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长江口环境...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年际变化 长江口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柳丽华 左涛 陈瑞盛 王俊
2004年9月20日~10月9日对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6属68种(含4个变种、6个不确定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其中硅藻门有21属51种,占总种数75%,甲藻门有5属17种,占总种数的25%。硅藻门中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分别为1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33.33%)和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13.73%),甲藻门中以角藻属(Ceratium)为主,有10种,占甲藻总种数的58.8%。浮游植物数量平均为1400.00×104cells/m3。硅藻的平均...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欢 陈锦辉 吴建辉 钟俊生 韩梦婷 赵晨
2018年6月(夏)和9月(秋),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的14个站位点的表层,运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口径1.3 m,网目0.5 mm)水平船拖10 min采集仔稚鱼,实时采集水柱环境参数包括温度(SST)、盐度(SSS)、浊度(TUR)、深度(DEP)和叶绿素a(SSC),探讨该水域仔稚鱼的分布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8网次共采集到仔稚鱼10 925尾。其中淡水型鱼类22种(42%),河口型(半咸水)鱼类19种(37%),沿岸型鱼类7种(13%)和近海型鱼类4种(8%)。鲤科为14种(27%);虾虎鱼科12种(23%);鳀科及银鱼科均为5种(10%)。以大于5%为优势种,凤鲚占总渔获量的21.51%、刀鲚(18.11%)、贝氏?(16.34%)、银飘鱼(10.82%)和斑尾刺虾虎鱼(9.38%)。在采集的所有仔稚鱼中,前弯曲期仔鱼数量最多,约占总数量的76.49%,弯曲期仔鱼11.94%,后弯曲期仔鱼8.01%,稚鱼3.43%,卵黄囊仔鱼仅出现在6月,占总渔获量的0.13%。前弯曲期仔鱼与弯曲期仔鱼的密度随着季节的更替呈下降趋势,后弯曲期仔鱼密度呈上升趋势。夏季仔稚鱼的物种数、个体总数及密度都比秋季多。研究表明,长江口崇明东滩鱼类可以分为两支,淡水种生态群落和半咸水生态群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李圣法 任一平 程家骅
利用2000~2002年在长江口渔场的底拖网调查资料,运用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该水域的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域的渔业生物群落以鱼类为主要生物类群,占有绝对优势;甲壳类和头足类为其次要组成部分,处于生态劣势。群落生物量以秋季最大,春季最小。渔业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以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与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的洄游有关。渔获物组成春冬季之间、夏秋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较高。
关键词:
长江口 渔业生物 优势种 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史赟荣 晁敏 全为民 唐峰华 沈新强 袁骐 黄厚见
为探索长江河口生境条件改变对重要生物的影响状况,揭示生境条件对生物资源影响的机理,根据2010年5–6月在长江口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与历史资料,用根据扫海面积计算的栖息密度研究了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状况,以及5–6月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0年5–6月共记录鱼类40种。种类数目较多的科分别是鳀科和虾虎鱼科(均为5种),其次为石首鱼科(4种)及舌鳎科(3种);鱼类栖息密度以当年卵化幼鱼为主,矛尾虾虎鱼、棘头梅童鱼、凤鲚和刀鲚为栖息密度最大的4种鱼类,占调查区域鱼类栖息密度的94.11%。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测度分析发现,春季鱼类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除趋势典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文明 杨刚 张涛 赵峰 庄平
为了解长江口横沙浅滩及邻近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状况,分析其是否受河口工程建设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6月对该水域展开底拖网数据调查,通过分析其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来了解群落结构现状。结果显示,夏季该水域共出现游泳动物68种,种类组成主要以节肢动物和鱼类为主。优势种分别为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主要为小型、低营养层次和短生命周期的物种。调查水域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群落结构总体不稳定,受环境扰动较大。聚类和排序分析显示调查水域站位大致可分为两组,并且两组组间物种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R=0.825, P<0.01),主要是受到盐度和水温的影响。总体上看,近年来长江口深水航道和滩涂围垦等工程的建设可能对横沙浅滩及邻近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长江口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汤昌盛 张芳 冯颂 戴芳群 王彦涛
根据2015年6月(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93种,其中底层鱼类56种、中上层鱼类7种、头足类10种和甲壳类20种,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优势种包括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鱼山渔场及舟山渔场近岸区和长江口渔场离岸区群落多样性较高,舟山渔场离岸区和大沙渔场南部多样性较低。渔业生
关键词:
长江口海域 夏季 渔业生物 群落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柯迩 陈锦辉 赵静 王学昉 吴建辉 张硕 马金
为了解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结构特征及群落稳定性状态,基于2018年4个季节长江口鱼类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利用标准化粒径谱、群落稳定性评估模型对鱼类群落特征进行了探究,并利用营养指数法对长江口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长江口鱼类粒级主要分布在-2~6范围内,曲线穹顶位于0~3粒级范围,鱼类群落以小型鱼类为主,整体处于受干扰状态;(2)北支和南支的鱼类群落存在季节变化,北支粒径谱曲率夏季最大(-0.04),秋季最小(-0.41),生物量与数量相对关系统计量W值为-0.11~0.12;南支粒径谱曲率夏季最大(-0.04),冬季最小(-0.24),W值为-0.03~0.37;(3)南支鱼类群落稳定性系数均值为0.57,北支均值为0.43,4个季节南支与北支鱼类群落稳定性程度不同;水质营养指数表明,北支富营养化程度(18.89)较南支(5.43)高,且富营养化指数和群落稳定性系数呈显著负相关,水体富营养化或对长江口鱼类群落系统偏离稳定状态有重要影响。总体上,长江口鱼类群落粒径偏小,鱼类群落稳定性不高,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本研究探究了全面禁捕前长江口鱼类粒径结构特征并评估了鱼类群落稳定性,为长江口禁渔效果评价提供了前期研究探索。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邢烁 张成 陈立婧 龚小玲
为了解长江口江心青草沙水库的鱼类群落结构,于2021年对该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和群落结构分析。共采集鱼类3 209尾,分属于9目13科36属46种,以鲤科淡水鱼类为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花(Hemibarbus maculatus)、鲫(Carassius auratus)、刀鲚(Coilia nas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长蛇(Saurogobio dumerili)、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IRI均超过1 000,为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分析显示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在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这两种鱼类种群规模扩大受到食物、空间等资源的限制会比生态位重叠低的更大;鲢、鳙与其他鱼类生态位重叠较低,在水库内受到的食物、空间等资源的竞争较小。年度的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5.7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01,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78, 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0.81,与2015—2019年水库的调查相比,青草沙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提升明显,ABC曲线表明鱼类群落结构受外界因素干扰小,总体而言,青草沙水库鱼类更加丰富,群落处于稳中向好的状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忠军 吴昊 陈立侨 刘其根
为研究上海青草沙水库的鱼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化,2010年7—10月在该水库共捕获鱼类993尾,隶属5目,18种,其中淡水鲤形目鱼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72.2%。群落优势种为贝氏、刀鲚、鲫、光泽黄颡鱼。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群落类型存在较显著的空间差异,刺网网目大小对渔获物物种组成有较显著的影响。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显著正相关,但更多地受丰富度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鱼类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4种摄食功能群中,无脊椎动物食性(44.4%)和杂食性(33.3%)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4种生态类群中,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77.8%)。青草沙水库鱼类群落表现出淡水或长江口低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日进 钟俊生 李黎 刘磊 林楠
2006年7月-2007年6月的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13个站位点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共采集到仔稚鱼49045尾(隶属于31科,84种)。对仔稚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13个站位点聚合为两大类群(类群A和B),类群A位于沿海水域,共出现72种仔稚鱼类,主要以河口性和海洋性鱼类为主;类群B位于长江口北支的上游和南支,共出现58种仔稚鱼类,主要以淡水性和洄游性鱼类为主。按月份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类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很显著。
关键词:
碎波带 仔稚鱼 群落结构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谢雯 王思凯 秦泽 夏瑛 杨刚 孙金辉 赵峰
为查明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21年6月(春季)、2021年11月(秋季)、2022年1月(冬季)、2022年7月(夏季)于长江口南支采用定置插网对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区与对照区进行鱼类样品采集,比较分析修复区和对照区的鱼类物种数、个体数、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27种,隶属于8目9科21属,其中,修复区采集到鱼类22种,对照区采集到21种。修复区和对照区鱼类的个体数、生物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修复区明显高于对照区。4季修复区鱼类群落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6.8,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4.92,总Simpson单纯度指数(C)为2.47,总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2.99,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为17.18,高于对照区(15.82)。春季修复区鱼类幼体出现频率(67%)明显多于对照区(44%),表明幼鱼对修复区存在较强的偏好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潮滩湿地进行生境修复能够缓解长江口鱼类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为幼鱼提供育幼场所,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育幼场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江口 生境修复 优势种 鱼类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