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5)
- 2023(5752)
- 2022(4836)
- 2021(4440)
- 2020(3465)
- 2019(7392)
- 2018(7276)
- 2017(13543)
- 2016(7075)
- 2015(7521)
- 2014(7095)
- 2013(6599)
- 2012(5722)
- 2011(5360)
- 2010(5373)
- 2009(5216)
- 2008(4851)
- 2007(4158)
- 2006(3642)
- 2005(3265)
- 学科
- 济(31697)
- 经济(31667)
- 管理(19217)
- 业(15621)
- 企(13447)
- 企业(13447)
- 方法(10824)
- 地方(10110)
- 数学(8430)
- 数学方法(8312)
- 中国(7881)
- 农(7543)
- 业经(7377)
- 学(6998)
- 地方经济(6772)
- 理论(6666)
- 财(5771)
- 环境(5417)
- 和(5317)
- 农业(5213)
- 贸(5034)
- 贸易(5032)
- 易(4788)
- 融(4616)
- 金融(4615)
- 制(4491)
- 划(4187)
- 银(4175)
- 银行(4173)
- 发(4047)
- 机构
- 学院(97852)
- 大学(95167)
- 济(38865)
- 经济(38012)
- 管理(36364)
- 理学(31704)
- 研究(31354)
- 理学院(31316)
- 管理学(30722)
- 管理学院(30540)
- 中国(23309)
- 科学(19617)
- 京(19308)
- 财(17407)
- 所(14996)
- 范(14690)
- 师范(14589)
- 中心(14139)
- 财经(14042)
- 江(14039)
- 研究所(13740)
- 经(12637)
- 经济学(12431)
- 业大(11928)
- 农(11841)
- 州(11805)
- 院(11756)
- 师范大学(11672)
- 北京(11595)
- 经济学院(11088)
- 基金
- 项目(67046)
- 科学(54051)
- 研究(51438)
- 基金(48273)
- 家(41514)
- 国家(41187)
- 科学基金(35985)
- 社会(33602)
- 社会科(31820)
- 社会科学(31817)
- 省(27357)
- 基金项目(25211)
- 教育(23636)
- 划(22606)
- 编号(21979)
- 自然(21856)
- 自然科(21336)
- 自然科学(21331)
- 自然科学基金(20897)
- 资助(18489)
- 成果(17171)
- 发(15941)
- 重点(15734)
- 课题(15112)
- 创(14511)
- 部(14107)
- 国家社会(13922)
- 创新(13506)
- 项目编号(13347)
- 年(13244)
共检索到138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石琼蕊
伍绮诗是美国亚裔文学界的新秀作家,《无声告白》是她2014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对话是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核心,是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文章将《无声告白》置于复调理论的框架之内,对小说中存在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等对话形式进行了深入探析,以期探究这些对话形式背后所体现的家庭关系危机、性别关系问题、族裔身份危机等复杂问题。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阙钰聪 刘明录
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无声告白》是一部揭示边缘群体困境和心声的长篇小说,在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理论视域下,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鸡蛋""红色"意象揭示了华裔、女性和同性恋缺乏话语权的困境,重复的"落湖""逃离"情节则成为解构连锁的困境和重复的抗争、重构边缘群体身份认同的关键线索。边缘群体要构建身份认同,不在于盲从主流或强行灌输自我意愿,而需要从"真我"和相互理解中寻找力量。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江英 刘明录
新一代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讲述了詹姆斯·李一家在“无声”的生活中饱受“焦虑”的折磨,最终大女儿莉迪亚以死亡为代价让家庭重新“沟通”的故事。文章借助萨宁·盖的“负情感理论”,分析莉迪亚的焦虑外源和本源,论证“焦虑”情绪具有重塑主体性、构建情感共同体的作用,揭示隐藏在“焦虑”背后的种族歧视问题。
关键词:
伍绮诗 《无声告白》 负情感理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利华 左洪涛
黄景仁,字仲则,其诗名显著,"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他在短暂的35年生涯中创作了数千首诗歌,其诗歌以独特的文学意蕴和风格特色,在清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游幕生活密切相关。他在游幕期间创作的诗歌,成就颇丰。这些诗歌抒发了生活困顿之苦与身世沦落之悲,倾吐了磊落不平之气与愤世嫉俗之情。探讨其游幕与文学的关系,可以窥见游幕生涯对黄仲则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黄仲则 游幕 诗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卢佳敏
农具在李锐的小说中既是载体又是主体:一方面,农具功能的变迁成为观察农民、观察社会、观察时代的窗口,另一方面,知青生活让李锐注意到农具本身的主体性。《太平风物》是李锐以农具为主体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农具原有的躬耕功能变迁之后,发生异化,农民与农具情感分裂。这背后是李锐生命体验的流露,折射出其对当下失语乡村的发问和思考,同时也为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着力点。
关键词:
李锐 《太平风物》 物叙事 农具书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光陆 张华
具有传统认识论思维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结果造成课堂师生交流的IRE模式。若从解释学的视域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则具有可对话性。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共同的可通约的"基础",而在于理解,具有问题优先性、持续循环性、游戏性等特征,其价值在于追求教育的创新性、提升师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理念的不断变化。
关键词:
异向交往话语 对话教学 理解 解释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文哲
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代表作《无声告白》就是一部关乎家庭伦理的文学作品。文章从家庭伦理的视角出发,从夫妻关系伦理、父母与子女关系伦理两个方面,深入解读小说中的夫妻、亲子关系,结合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对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关系进行分析解读,揭示作品中的家庭成员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以及所做出的艰难的伦理选择,阐释作者想要表达的伦理关切,为剖析作品蕴含的伦理价值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润润 张慧荣
吴绮诗在《无声告白》中讲述了一个跨种族家庭的悲剧故事。从族裔理论、创伤理论以及人格分析理论视角解读《无声告白》,可以发现,莉迪亚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跨种族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
无声告白 种族 莉迪亚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亚玲
在新时期文学初期众多揭批极"左"政治的文学叙事中,高晓声小说颇负盛名,其价值不只是真实而动态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段农民的生活苦难,而是将农民及其生存艰难置于苏南地域这一特定而宏阔的背景下观照。高晓声小说大多以"粮食""房子""帽子"等世俗生活物象为中心意象进行情节的营造和人物的塑造,一方面呈示了苏南农民特有的地域文化性格和心理,为现代文学画廊增添了具有地域特征和经典美质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高晓声小说独特的言说策略和特有的政治问责和历史反思。苏南文化视域下的农民生活苦难叙述,造就了高晓声乡土创作的特质和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
高晓声 苏南地域文化 粮食 房子 帽子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喜珍
老龄社会是基于自然时空和社会时空辩证统一的人口年龄结构运动形式,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人口结构变迁的结果。个体发展具有时年性,社会发展也具有时年性。时年的递进是个体生命的进阶和社会年龄结构演进的有机统一。"先富后老"和"未富先老"的区分反映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在具体的社会时空运动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主体实践的健康时空型制的终极目标,是马克思主义时空理论在人口结构老龄化背景下的时代拓展和实践创新。它以老龄健康权利保障为核心,以老龄民生幸福及健康老龄化为价值旨归;以老年主体性、代际互动性、社会发展性为基本特征。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栋
唯物史观明确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结构性要素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社会呈现不同形态,其实质就是马克思运用结构——过程理论对人类社会进行的哲学分析。对中国道路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结构——过程理论进行审视思考,是对中国道路深刻认识的哲学分析。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的社会结构不断调整、转型、优化达到和谐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理论对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都作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白双俐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消费者行为中认知失调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得出关于消费者行为中认知失调研究的五个主题,并对有关主题的研究进行评述。最后对未来消费者行为中的认知失调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有关认知失调在消费者行为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认知失调 购后失调 消费者行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和瑞 赵黎明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系统协调原理,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出发,分析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概念、内涵、系统组成和作用机理,研究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中诸子系统协调发展问题,并对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经验证,其结果是可信的。最后提出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岳喜 李洪星
由于传统的知识化教学长期以来受"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师生关系亦表现为一种教师主体和学生客体的两元对立,无法促成教学中师生在精神生活中的"相遇"。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中,师生关系则转变为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我与你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对话的主体间关系,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师生关系观念的根本转变与超越。
关键词:
教学 平等对话 哲学解释学 师生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涛
文章以群体动力理论为指导,分析尊重学生个体需求与发挥群体动力效应对于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以团队建设为基础的微建制团队学习与项目化团队培育相结合的高校创业教育创新模式。
关键词:
群体动力理论 高校 创业教育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