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2)
2023(5416)
2022(4316)
2021(3686)
2020(3163)
2019(6975)
2018(6777)
2017(12916)
2016(6904)
2015(7852)
2014(7796)
2013(7950)
2012(7856)
2011(7558)
2010(7915)
2009(7513)
2008(7271)
2007(6430)
2006(6300)
2005(6006)
作者
(22009)
(18608)
(18430)
(17795)
(12025)
(8781)
(8439)
(7195)
(7141)
(6641)
(6568)
(6235)
(6130)
(6077)
(5835)
(5663)
(5378)
(5321)
(5311)
(4896)
(4874)
(4498)
(4473)
(4259)
(4236)
(4210)
(3991)
(3721)
(3713)
(3579)
学科
(55766)
经济(55727)
管理(16772)
地方(15827)
方法(14130)
(12995)
数学(12430)
数学方法(12365)
地方经济(12032)
(11068)
中国(10658)
(9809)
企业(9809)
业经(8837)
(8322)
环境(7262)
经济学(7157)
(6789)
(6725)
金融(6725)
(6614)
(6381)
农业(5971)
(5886)
银行(5882)
(5783)
(5774)
(5651)
资源(5440)
产业(5275)
机构
大学(113222)
学院(111046)
(58352)
经济(57233)
研究(47532)
管理(37061)
中国(35914)
理学(30583)
理学院(30147)
管理学(29679)
管理学院(29452)
科学(26603)
(25119)
(24810)
(24724)
研究所(22272)
中心(20251)
经济学(19869)
财经(19533)
(17672)
(17639)
经济学院(17501)
(16753)
(16587)
师范(16482)
北京(16467)
(15890)
科学院(14456)
财经大学(14229)
师范大学(13741)
基金
项目(66467)
科学(52937)
基金(49309)
研究(48367)
(43044)
国家(42738)
科学基金(35801)
社会(33199)
社会科(31495)
社会科学(31485)
基金项目(25274)
(24302)
自然(21421)
教育(21354)
(20918)
自然科(20870)
自然科学(20866)
自然科学基金(20489)
资助(20303)
编号(18068)
(16423)
重点(15749)
成果(15612)
(14984)
国家社会(14404)
(13667)
发展(13642)
经济(13542)
(13458)
课题(13344)
期刊
(75310)
经济(75310)
研究(42656)
中国(22724)
(18000)
管理(15726)
科学(15538)
学报(15260)
(14485)
经济研究(13391)
(12590)
金融(12590)
大学(11971)
学学(11264)
财经(10804)
教育(10202)
农业(9619)
(9505)
问题(9484)
技术(9052)
业经(8771)
世界(7820)
(7223)
国际(7212)
技术经济(7134)
统计(6420)
资源(6393)
经济问题(6052)
经济管理(5910)
(5380)
共检索到187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鄂志寰  
自2001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走出衰退后,其实质经济增长坎坷颇多,GDP增长率起伏不定。进入2003年后,美国实际GDP增长速度逐季上升,近期公布的2003年第三季度实际GDP增长率高达7.2%,创出美国自1984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大季度增幅,远远超过市场预期,金融市场对美国经济的走势开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乐观情绪。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唐建伟  
当前,我国金融数据与经济数据存在一定偏离,其原因何在?本文研究发现:新增社会融资主要由贷款贡献,新增贷款主要来自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占比有所下降;超预期信贷主要投向企业,国企是本轮信用扩张的主体;信贷行业投向中房地产占比下降,而普惠、绿色、制造业等具有政策导向的领域贡献增加;我国经济运行中没有“资金空转”,中国的货币乘数近年并未下降,资金也并未出现淤积于金融体系的现象,但新增信贷可能用于补缺债券融资和经营性现金流、偿还债务利息支出;当前中国经济虽然没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但也面临一些结构性压力;下一步我国宏观政策仍需继续发力稳增长,微观政策重在激发市场主体信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河龙  
本文对于“9·11”后美国经济由衰退走向恢复的宏观经济表现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风雨飘摇的2001年、乍暖还寒的2002年、高涨凸现的2003年。笔者认为近期的美国经济呈现出如下四个特点:(1)企业投资持续低迷和个人消费支出强劲共存;(2)经济复苏与股市“熊市”同步;(3)美元贬值与贸易赤字增长同步;(4)生产率高增长、经济低增长和高失业率并存。本文分别从经济周期、经济政策(减税、降息、贬值)、反恐战争、新经济四个方面给出解释,并对2004年美国经济的走势作了一个预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谭雅玲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处于历史最佳阶段,连续10年的增长周期,不仅有利于美国经济信心的提升,而且重新确认了美国经济全球主导的地位与影响。但是由于经济自然周期与经济结构调整正常规律,美国经济于2001年3月进入衰退。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济增长率并未达到经济理论界定的连续两个月负增长,经济氛围与条件没有急剧恶化,与前9次美国经济衰退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判定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内涵与意义已与过去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政策的作用与影响应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而美国经济转变中的主要政策取向背景与影响则体现在下述五个方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晶  
一、经济持续温和复苏,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自2008年第三季度到2009年第二季度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负增长,2008年和2009年经济衰退幅度分别达到-0.3%和-2.8%。自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经济进入复苏通道,目前经济已保持15个季度正增长(除2011年第一季度因政府开支和投资锐减出现1.3的负增长外),经济持续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聂军  
本文对美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近期形势展开分析,认为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前景比较乐观,并论述了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美国经济的潜在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张鹏  
2013年,世界经济步入"拐点"。传统因素和新经济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叠加,矛盾也变得突出和尖锐。从世界经济的特征来看,总体上表现为两个"全面":一是美国经济进入全面复苏轨道,经济开启新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明显;二是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需着力应对经济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增长换档期叠加的挑战。我国财政形势保持稳定,局部风险得到控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指导下,新积极财政政策的布局基本完成,据此设计了"财政十二条"政策方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福全  
鉴于2002年初以来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不少国内外学者纷纷发表文章认为,美国已经进入了所谓“后泡沫时代”,并断言,美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扩展之后,业已由过去的良性循环步入当今乃至今后的恶性循环。 应该注意到,在经历了从1991年3月到2001年2月长达10年的经济连续扩展之后,美国经济中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万达  刘容欣  
美国的经济扩张已经持续进入第八年。1997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达3.9%,是9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率为1.7%,是30年来最低的,生产者(批发)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1.2%,下降幅度是10年来最大的;失业率全年平均为4.9%,是24年来的最低水平;长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阎衍  朱戎  
2009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外部环境恶化、国内周期性调整进一步深化等多重压力,但在宏观经济政策一揽子计划的强力刺激下,成功终止了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加速下滑的态势,开始步入"止跌触底→结构分化→底部振荡→前期复苏"的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兴涛  张同健  
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主要呈现出:(1)与通胀预期不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元春  
中国宏观经济在政府强大的刺激政策作用下,于2009年第二季度实现"止跌、触底",但这种局面并不坚实;在萧条和政策性救助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两面性——政策层面的反弹与市场层面的下滑并存,并没有进入"市场性反弹阶段",更没有步入稳定复苏的通道之中。在宏观经济两面性的作用下,很多传统的宏观经济传递机制和运行规律被打破,导致大量宏观变量出现"结构分化"、"相互冲突"的态势,全面复苏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分化与冲突的宏观变量在动态上的调整将导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底部振荡"的运行特征,并导致未来经济复苏将面临大量的风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晓光   刘元春   闫衍  
2023年是疫情影响消退与经济秩序归位的一年。中国经济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微观基础深度修复,进而重返扩张性增长轨道。不同于以往经济周期,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管控后,本轮中国经济复苏需要经历社会秩序与交易修复、资产负债表修复、常态化扩展三个不同阶段,而且在阶段转换上也可能会遭遇阻碍。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的关键期,这既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恢复性增长期,也是各种潜在风险显化和矛盾的集中爆发期。本文对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对复苏过程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风险挑战进行了研判,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范剑平  祝宝良  牛犁  闫敏  
稳增长政策以及换届效应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将由"去库存"逐步转入"补库存",宏观经济运行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今年年初以来,国际经济环境略有好转,我国稳增长政策支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仍显不足,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7.7%,增幅低于预期。展望未来,稳增长政策以及换届效应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将由"去库存"逐步转入"补库存",宏观经济运行将延续温和复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