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73)
- 2023(19178)
- 2022(16272)
- 2021(15526)
- 2020(12992)
- 2019(29929)
- 2018(29276)
- 2017(56097)
- 2016(30122)
- 2015(33967)
- 2014(33833)
- 2013(33274)
- 2012(30629)
- 2011(27448)
- 2010(27295)
- 2009(25623)
- 2008(24432)
- 2007(21399)
- 2006(18447)
- 2005(16498)
- 学科
- 济(117076)
- 经济(116941)
- 管理(86282)
- 业(84474)
- 企(69403)
- 企业(69403)
- 方法(56292)
- 数学(49201)
- 数学方法(48507)
- 中国(38504)
- 财(33043)
- 农(30554)
- 融(30240)
- 金融(30237)
- 银(30050)
- 银行(30006)
- 行(28780)
- 制(26410)
- 业经(26057)
- 学(25644)
- 贸(24014)
- 贸易(23998)
- 易(23436)
- 地方(22489)
- 务(21793)
- 财务(21703)
- 财务管理(21658)
- 理论(20742)
- 企业财务(20634)
- 农业(20448)
- 机构
- 大学(425464)
- 学院(420712)
- 济(170710)
- 经济(167035)
- 管理(165389)
- 理学(142857)
- 研究(141702)
- 理学院(141292)
- 管理学(138575)
- 管理学院(137833)
- 中国(115807)
- 京(90672)
- 科学(87080)
- 财(79989)
- 所(70454)
- 农(67703)
- 中心(67224)
- 财经(64542)
- 研究所(64494)
- 业大(62181)
- 江(59736)
- 经(58941)
- 北京(57575)
- 范(54046)
- 师范(53465)
- 农业(53250)
- 经济学(52990)
- 院(51561)
- 州(49484)
- 财经大学(48547)
- 基金
- 项目(289558)
- 科学(227871)
- 基金(212793)
- 研究(208681)
- 家(186080)
- 国家(184590)
- 科学基金(158686)
- 社会(132732)
- 社会科(125831)
- 社会科学(125800)
- 基金项目(111903)
- 省(110002)
- 自然(104055)
- 自然科(101743)
- 自然科学(101716)
- 自然科学基金(99887)
- 教育(95990)
- 划(93651)
- 资助(89120)
- 编号(83386)
- 成果(67401)
- 重点(64507)
- 部(64503)
- 发(60364)
- 创(59887)
- 课题(56977)
- 创新(56010)
- 科研(55851)
- 教育部(55524)
- 国家社会(55456)
- 期刊
- 济(177812)
- 经济(177812)
- 研究(125116)
- 中国(81203)
- 学报(69206)
- 科学(62603)
- 财(61297)
- 农(60652)
- 管理(59782)
- 大学(53075)
- 融(51516)
- 金融(51516)
- 学学(49886)
- 教育(43776)
- 农业(41621)
- 技术(35970)
- 财经(31726)
- 经济研究(29521)
- 经(27214)
- 业经(27093)
- 问题(22677)
- 业(21996)
- 图书(21805)
- 理论(20673)
- 版(20157)
- 技术经济(19780)
- 贸(19613)
- 科技(19223)
- 统计(19112)
- 实践(18705)
共检索到620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童牧 何奕
针对复杂金融网络中的系统性风险预测和不同风险场景下的流动性救助策略问题,以中国大额支付系统网络为对象,运用数学建模和仿真模拟建立和验证了系统性风险演化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比较了不同场景不同流动性救助水平下不同救助策略的绩效。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四种不完全救助策略中,均衡救助策略在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严格占优的,而三种非均衡救助策略则各有优劣。研究方法和结论对于复杂金融网络的系统性风险管理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大额支付系统 系统性风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锡亮 吴恒煜
金融机构的网络连通性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所在,是研究系统性风险驱动因子、传染机制及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全新理念。"关联太大而不能倒"是网络连通性最直观的概述。本文以运用银行间市场、支付系统、金融衍生工具、资产交叉持有与市场收益等数据构建的五类金融网络为脉络,评述了国外运用金融网络研究系统性风险的最新进展。未来,需要结合金融学、网络理论与计量经济学等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数据以全方位剖析系统性风险的网络连通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明 许文静
本文基于网络理论对我国金融机构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建立2012年到2017年金融机构间的相互拆借网络,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网络中双边拆借数量最多的机构。在金融机构的网络中心性分析中发现国家开发银行以及5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所有中心性排名中均占据靠前位置,说明大型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借往来业务最多,并很好地在网络中起到了资金中介的功能。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排名紧随其后,这与其资产规模增长快、资金往来业务频繁有密切关系。华融资产以及中信证券等非银金融机构也深度参与了金融机构间的银行拆借。最后,本文研究了金融网络受到减值冲击的影响。结论显示金融网络受到的影响随着网络间交易规模的扩张而增大,且冲击损失越大,在网络间产生的冲击效果越明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军
流动性管理是支付系统参与者的核心任务,也是中央银行防控支付清算风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国内支付系统流动性管理现状,以及国外支付系统流动性管理经验,尝试从流动性节约机制(LSM)的引入以及参与者内部管理行为角度,提出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管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 大额支付系统 理论与实践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牛晓健 吴新梅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部分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的保险机构因与其他保险机构关联度高而居于再保险网络的核心,决定了再保险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传播机制,对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此,迫切需要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和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判断。本文将再保险市场统计意义上的结论运用到风险传染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中,使校准后的模型更贴近实际,研究了再保险国际化比率、破产阈值、紧急折价抛售系数、保险赔付占保险损失比率等因素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运用最大熵理论解决了再保险交易对手方的信息不完全问题,寻求再保险转移矩阵和我国保险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总赔付额的临界点,研究发现我国的再保险复杂网络中有可能存在再保险旋涡,部分资金规模庞大且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广泛进行再保险业务,导致风险集聚,但发生再保险旋涡的概率极其低,再保险复杂网络整体上十分稳健。论文探索了再保险市场的风险传播机制,论证了"联系太紧密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相比于"太大而不能倒"的保险机构,一旦倒闭对再保险市场稳健性的影响更大,为识别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及早发现并防范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欣
在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前提下,建立资金融通的金融网络结构可以降低个体机构的破产概率,但转移的风险会通过网络节点之间的关联度和正反馈效应实现交叉传染,从而增加整个市场奔溃的概率。文章通过DCC-MGARCH模型和无向有权型网络阐释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多元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时变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机构的动态关联能够较好解释系统性风险的波动性,且我国的金融市场符合无标度网络的风险传染特征。其中,银行部门的市场中介地位不断强化,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联系日益紧密,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中应强调关联度指标的重要性和金融机构的网络属性,构建具有风险包容性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风险传染 金融网络 关联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建华 周松海 赵艳菲 王勤利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票据交换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建立为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支付清算渠道,加速了社会资金周转,并已成为人民银行掌握全国宏观经济信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渠道。支付清算体系安全、稳定运作关乎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及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防范支付清算体系的流动性风险是确保支付清算体系平稳运行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的特点和成因,确定提高支付系统流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宇 李自力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过去的20年大额支付系统LVPS的变化及其原因、世界主要LVPS平衡流动性和风险的政策、各种LVPS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及大额支付系统LVPS今后发展的趋势,为我国的大额实时支付系统HVPS制定平衡流动性和风险的政策提供建议。
关键词:
大额支付系统LVPS 流动性 风险 平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志浩 李晓花
本文将传播动力模型SIRS引入到无标度的金融网络中,探讨了模型参数——感染率、治愈率、免疫失效率和网络紧密度对风险传染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具有无标度性的金融网络中,风险感染总是存在;风险传染会呈现"超调"现象,即感染比例会在短期内超越均衡值;危机中,增强金融机构的治愈能力比预防机构被感染和增强机构免疫能力的效果更好;减小机构之间的紧密性会降低危机的传染程度,但同时也延长了危机持续的时间。通过公开的中国大额支付系统数据,我们近似地构造了具有无标度特征的中国金融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风险传染和救助的数值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志浩 李晓花
本文将传播动力模型SIRS引入到无标度的金融网络中,探讨了模型参数——感染率、治愈率、免疫失效率和网络紧密度对风险传染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具有无标度性的金融网络中,风险感染总是存在;风险传染会呈现"超调"现象,即感染比例会在短期内超越均衡值;危机中,增强金融机构的治愈能力比预防机构被感染和增强机构免疫能力的效果更好;减小机构之间的紧密性会降低危机的传染程度,但同时也延长了危机持续的时间。通过公开的中国大额支付系统数据,我们近似地构造了具有无标度特征的中国金融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风险传染和救助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采取救助措施时,多次适量救助是更优的策略,可以大幅降低危机峰值的"超调"现象;救助应该从危机加速度出现转折的时刻开始,从度大的机构逐渐向度小的机构过渡。这一救助思路对于特定网络结构下的系统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砚 陈志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能够引发系统性风险,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从金融机构主体属性以及金融机构间复杂网络特性两个角度入手建立风险传染性评估模型。通过综合考察规模、复杂性、风险性和盈利性4个方面,得到主体属性综合评分指标;建立金融风险传染网络,计算金融网络节点出强度值、风险传染深度以及节点易受攻击程度,从而得到机构的复杂网络特征指标;采用信息熵赋权法得到风险能力评估模型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各机构风险传染性评分值并进行系统重要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金融网络呈现多层次结构,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性各不相同。第二,影响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性的因素较为复杂,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金融网络中风险传染性较高的机构既可能是"大而不能倒",也可能是"太互联、太复杂而不能倒",不能将单个方面作为衡量风险传染性的唯一标准。第三,鉴于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部分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风险传染性,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以降低负外部性的影响,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政 刘淇 梁琪
本文从经济金融关联网络视角出发,以我国经济领域中各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性风险度量新方法——TENET构建2002-2017年我国行业间系统性风险溢出网络,在此基础上对行业间的风险溢出水平以及传导结构进行分析,并为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建议。研究发现:①我国行业间系统性风险溢出的总体水平在金融危机或市场过热期间显著增强,同时各行业系统性风险输出与输入水平的时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输出水平大幅波动而输入水平相对平衡;②信息技术、房地产和材料行业不仅是主要的系统性风险源头,而且容易受到其他行业风险外溢的影响,是整个经济金融关联网络中最具系统重要性的3个行业,同时各行业的系统重要性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③虽然金融行业在整个经济金融关联网络中的系统重要性仅排第4位,但是金融与房地产和能源两个行业具有长期较强的双向风险溢出关系,而且金融与房地产之间的双向风险溢出强度在系统性风险溢出网络中居首位。本文的政策启示为提醒监管部门防范系统性风险要立足全局视角,正视金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能过度高估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地位,同时要找准风险源头行业并对其做好前瞻性调控,尽可能避免风险的产生,并在风险传递初期切断风险溢出的路径避免风险蔓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曦 王仁曾
金融科技的出现及发展不断为金融市场注入活力,但同时也伴随着因金融市场复杂性而变化莫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20年企业、银行和城市层面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对金融市场复杂性演进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会通过金融业务创新加剧金融市场复杂性;制度质量的提升和监管科技的运用能够有效缓解金融科技的加剧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复杂性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一个阈值,低于阈值时并不会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而高于阈值时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概率显著提升。本文丰富了金融科技与金融市场复杂性领域研究,对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政策的科学制定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黄岩渠 喻采平
本文建立了一个互信息系数网络模型,以我国上市金融机构2014-2016年总市值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互信息系数矩阵时间序列、各时点的最大生成树与相关性网络等研究了网络相关性、结构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的相关性与系统性风险没有单调关系,但可以用相关性预测系统性风险;网络结构在受到冲击后更加中心化;针对网络相关性、结构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相关性干预系统性风险的方法。最后分析了我国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相关性 结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杨 刘影 李东辕 尹琳
本文基于图论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SD省资管产品关联关系及系统性风险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全国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当前资管产品整体风险可控,不同类型的资管产品面临的风险有所不同;资管产品风险集聚性与分散性并存,SD省资管产品在产品只数方面进行风险分散的效果优于全国,但是结合投资金额看,风险分散效果弱于全国,仍存在区域风险集聚效应;SD省前十大系统重要性产品以开放式净值型的混合类信托产品为主,信托贷款集中于部分领域,信托产品风险是当前金融风险控制的关键;资管新规效果显著,多层嵌套产品减少。基于目前资管产品市场风险状况,建议加强对资管产品资金运用的引导,建立健全资管产品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推动发行机构完善资管产品风险管控体系。
关键词:
关联关系 风险特征 复杂网络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