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6)
- 2023(16640)
- 2022(14312)
- 2021(13327)
- 2020(11014)
- 2019(25055)
- 2018(24853)
- 2017(47584)
- 2016(25886)
- 2015(28885)
- 2014(28720)
- 2013(28481)
- 2012(26041)
- 2011(23507)
- 2010(23134)
- 2009(21240)
- 2008(20496)
- 2007(17801)
- 2006(15826)
- 2005(13250)
- 学科
- 济(102456)
- 经济(102342)
- 业(74050)
- 管理(67807)
- 农(52237)
- 企(51652)
- 企业(51652)
- 方法(43442)
- 数学(37196)
- 数学方法(36818)
- 农业(34655)
- 业经(27526)
- 中国(26095)
- 财(23952)
- 地方(22918)
- 学(22886)
- 贸(18604)
- 制(18601)
- 贸易(18596)
- 易(18065)
- 环境(16664)
- 技术(16038)
- 发(15887)
- 理论(15713)
- 和(14629)
- 银(14188)
- 银行(14124)
- 务(13951)
- 财务(13891)
- 财务管理(13865)
- 机构
- 学院(366325)
- 大学(362688)
- 管理(144337)
- 济(140502)
- 经济(137370)
- 理学(126144)
- 理学院(124706)
- 研究(123066)
- 管理学(122548)
- 管理学院(121909)
- 中国(91246)
- 农(84146)
- 科学(81254)
- 京(76794)
- 业大(65784)
- 农业(65196)
- 所(62315)
- 财(60205)
- 研究所(57451)
- 中心(57100)
- 江(53171)
- 范(49489)
- 财经(48976)
- 师范(48933)
- 北京(47537)
- 经(44824)
- 院(44001)
- 州(43213)
- 农业大学(41835)
- 经济学(40521)
- 基金
- 项目(260664)
- 科学(203051)
- 基金(187803)
- 研究(186837)
- 家(166242)
- 国家(164787)
- 科学基金(139958)
- 社会(117290)
- 社会科(110654)
- 社会科学(110621)
- 省(103381)
- 基金项目(101485)
- 自然(92350)
- 自然科(90118)
- 自然科学(90094)
- 自然科学基金(88472)
- 划(86437)
- 教育(83343)
- 编号(76891)
- 资助(75249)
- 成果(60146)
- 重点(58009)
- 发(56779)
- 部(56056)
- 创(54036)
- 课题(51466)
- 创新(50335)
- 科研(49925)
- 计划(48288)
- 国家社会(47966)
- 期刊
- 济(155893)
- 经济(155893)
- 研究(98690)
- 农(84201)
- 中国(67998)
- 学报(66612)
- 科学(59402)
- 农业(57114)
- 大学(49653)
- 学学(47362)
- 管理(45727)
- 财(42595)
- 教育(35266)
- 业经(32689)
- 融(29920)
- 金融(29920)
- 技术(28135)
- 业(27127)
- 问题(22293)
- 经济研究(22188)
- 财经(21891)
- 版(20949)
- 业大(19501)
- 科技(19359)
- 资源(18888)
- 经(18659)
- 图书(17987)
- 技术经济(16374)
- 理论(16293)
- 农业大学(16238)
共检索到519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文斌 楚雪莲 刘阳杰
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是一个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其组态影响研究对于转变当前研究的简单线性思维、深化推动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组态影响理论模型,以成都市典型乡村旅游地幸福村的农户为案例,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复杂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影响,以揭示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背后更为深刻的效应机理。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受经济、社会、生态外因与内因的组态影响,单一因素难以构成影响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必要条件,内生动力、旅游产业、土地利用、政策制度、社区治理和自然环境是组态路径中的6大核心影响因素。2)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路径包括4类正向驱动路径和3类负向抑制路径。同向组态路径彼此等价且条件间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异向组态路径间具有因果关系的非对称性。3)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多重并发路径的形成受旅游区位和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管理启示,旨在为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制研究提供复杂组态思路和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鑫 杨新军 陈佳 吴文恒
为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转型及能源消费模式产生的影响,论文借鉴可持续生计理论,以陕南金丝峡乡村旅游地为例,通过入户调查与访谈,构建能源消费-生计多样性模型对农户分类,基于用能多样性矩阵与效益评估法,分析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用能结构及其综合效益,继而依据灰色关联分析,识别影响农户能源消费的主要生计资本因子,并总结农户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参与旅游经营与不参与旅游经营的两大类农户中,农户用能多样性水平随生计多样性水平的提高而上升;2与非旅游经营户相比,旅游经营户商品能源消费大幅增加,新型能源迅速推广,传统能源消费有所降低,能源消费模式向优质化和商品化发展;3不同类型农户用能综合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胡露月
在重庆12个乡村旅游示范区(县)开展实地调查,考察调查区内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将农户的生计策略分非旅型、兼旅型、旅兼型、专旅型4种,利用二元、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资本状况下农户如何选择乡村旅游参与策略。通过整理466份问卷数据,最终得出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分别是促使农户选择非旅型、兼旅型、旅兼型、专旅型生计资本的关键因素等。发展乡村旅游,应合理提升农户生计资本,促使农户选择乡村旅游生计策略,补贴农户经营乡村旅游启动资源,促进与监管并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爱琳 杨新军 陈佳 王子侨
选取秦岭北麓四个不同旅游发展阶段景区,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景区周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设计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农户分类,对乡村旅游影响下六种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生计策略和生计资本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乡村旅游深刻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农户生计方式发生变迁和重构,传统单一的生计方式趋于多样化;2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当地农业生产功能衰退,大量传统生计农户向新型生计(旅游经营和务工结合)农户转化,形成六种不同理性偏好共存的生计模式;3乡村旅游发展改变了农户的生计资本储量和组合形式,改善了农户原有的生计环境。总体而言,当地农户生计资本规模有限,且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的差异显著,传统生计型农户生计资本储量和生计活动多样性均明显低于旅游参与型农户。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乡村旅游 农户生计 秦岭北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兰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们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旅游业包括乡村旅游面临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市郫县农科村为例,从结构视角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产业的现状,指出政府要实现乡村旅游结构的升级发展,应出台政策对乡村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宏观调控;加强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加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经济激励,促进乡村旅游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着力打造旅游提升要素;加强区域整体营销传播。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结构 问题 升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谢雪莲 董晓晴
农户是乡村地区最基本的社会单元。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升其生计结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在可持续生计和"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构建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计脆弱性指数分析农户参与旅游前后的生计脆弱度,探讨生计脆弱性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乡村旅游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促进了生计方式的重构和生计资本的改善,降低了农户生计脆弱性;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及生计方式数量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有显著影响;但由于农户参与旅游后其生计环境仍存在一定风险,实现生计脆弱性稳定有效降低受到阻碍。最后,针对案例地农户生计脆弱性现状和影响机理,提出了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可持续生计 脆弱性 武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项慧燕 何峰 周国华 邹明霞
从系统性和综合性视角来分析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不仅可以为农户可持续生计构建和减缓贫困提供决策支撑,而且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空心化和衰落的内在原因,并为激发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提供科学决策。论文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并结合传统村落作为活态遗产的特殊属性,从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结构与过程转变、生计结果5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开发背景下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永兴县板梁村、苏仙区坳上村和桂阳县阳山村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传统村落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沙洲村处于较高水平,其余3个处于中等水平;(2)传统村落中参与旅游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明显高于未参与旅游农户,参与旅游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农户理解有关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制度,增加农户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农户的文化自信;(3)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较匮乏,农户生计策略多样性不足,农户参与旅游意愿不高,政府和旅游企业旅游带动作用较弱等是阻碍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关键因素,应通过优化农户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质量与结构,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旅游,加强政府和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等来提升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蒲姝
通过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指出目前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产品单一、特色不突出、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及营销和品牌意识差等,提出应对乡村旅游景点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品牌化战略,加强科学规划,强化经营管理,加快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以增强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特色 产品差异化 品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华
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利益主体复杂,随着乡村旅游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因此,只有从战略的眼光审视、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加强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合作,寻求利益主体更多、更广泛的利益共同点,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乡村旅游才可能深入持久发展,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蓉 代美玲 欧阳红 马晓龙
传统文化作为乡村旅游内在价值的表现形式,对提升社区农户生计水平与促进乡村目的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创新性构建了纳入文化资本的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以婺源县李坑村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案例地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与半结构性访谈,从自然、物质、金融、人力、社会和文化资本6个维度对农户生计资本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显示:增加文化资本类型的农户生计资本评估与测度,是对我国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结构的精准表征;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结构变化显著,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在农户生计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农户不同类型生计资本变化差异较大,自然资本存量更为匮乏,物质、文化和金融资本存量则显著增加。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可持续生计理论,完善了农户生计资本测量指标,并为提升乡村旅游地农户整体生计水平提供了新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户生计 文化资本 李坑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文恬
在21世纪初的时候,我国的发展已经开始整体面向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同时很多城镇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而对于游客来说,因为城镇文化的资源骤减和自然环境被破坏的问题出现导致他们缺少了到城镇旅游的欲望。这样的现象对于我国市场经济来说不仅在乡村地区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使乡村可持续生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旅游产业、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逐渐的引领乡村发展,使其变成了市场经济驻扎在乡村地区的重要跳板,并且也促进了乡村的可持续生计。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乡村旅游 多功能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满洪 陈兴
立足女性主义视角,以成都明月村为案例进行研究,探究旅游介入下明月村“家”空间演变中女性的成长路径以及性别权力关系的基本架构。研究表明:“权力-资本-人”的作用加速了传统明月村“家”空间的分化与演变,原始化的家庭生活空间被乡村旅游生产挤占,逐渐演变成商业化的生产空间。同时,明月村家庭住宅在不断被功能化和商业化的过程中,现有家庭空间的性别与权力秩序也在发生重构:(1)旅游发展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拓展了明月村女性的话语空间,女性主体成为家庭供养的重要参与者和直接生产者,逐渐实现家庭话语权从失语向在场、从边缘化向中心化的转移。(2)伴随着女性主体性的成长以及女性话语权的拓展,家庭中的夫妻关系趋于平等化,直接扭转了传统意义上“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家庭权力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圆刚 郝亚梦 郭英之 陈然 董晓婷
人才是乡村地域空间发展的基础,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流就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论文采用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乡村旅游地居民回流就业意愿为结果变量,构建地方参与、地方情感、感知获益、风险承受能力、政府信任、支持度为前因变量的研究模型,探索居民回流就业的驱动机制与多元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单项因素均不构成乡村旅游地居民回流就业的必要条件;(2)满足条件的组合路径共7条,总体一致性为0.876,总体覆盖率为0.862;(3)在所有路径组合中,支持度和政府信任出现的频率最高,包含地方情感的路径覆盖率较高;(4) 7条路径构成了情感主导路径、信任主导路径、支持主导路径,以及知—情—意—行综合路径4大类路径模式;(5)当同时包含情感、信任、支持和参与因素时,路径具有最高解释力;(6)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地在回流就业影响路径上显示出差异。研究结论可为鼓励和吸引乡村旅游地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参与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为更广泛的乡村地区鼓励人才回流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子钰 谢双玉 乔花芳 许建波 贾垚焱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湖北省恩施州18个乡村旅游村为案例地,识别农户面临的各类潜在返贫风险,构建返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入户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加权求和指数法评估农户的总体及不同维度返贫风险,并利用方差分析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农户的内部差异。结果表明,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农户面临的潜在返贫风险包括自然、消费、教育、收入和健康5个维度;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指数为16.737,处于较低水平。不同风险的威胁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收入风险相对较高,为4.682,教育和自然风险次之,消费和健康风险相对较低,分别为2.614和2.230。不同类型农户返贫风险也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非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旅游生计策略农户总体返贫风险更高,而务农主导型农户的自然风险、补贴依赖型农户的健康风险更高。因此,为“后精准扶贫”时期恩施州乡村旅游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阻断农户返贫风险,提出设立巩固脱贫成果专项资金,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农户非农就业能力;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树立理性消费理念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梦麒 陈佳 温馨 杨新军
[目的]近年来,乡村振兴、旅游脱贫等政策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在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乡村旅游地的人地情感关系得以重构。旅游效应是从侧面反映旅游发展状况的一种有效途径,农户感知的社区旅游效应更具有直观性与代表性;社区归属感指社区内居民对社区地域和人群集体的心理认同、喜爱和依恋等感觉,能较好表征农户与社区的情感关系。[方法]因此,以延安3个典型乡村旅游地为例,从旅游效应切入,反映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基于麦克米兰(McMillan)及查维斯(Chavis)提出的归属感内涵,分析该发展现状下的社区归属感,并利用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辨析乡村旅游效应对社区归属感的具体影响因子,以期从一定层面揭示乡村旅游发展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结果](1)研究区旅游效应整体表现为正向,但社区收入分配不均、社会文化氛围变差效应较明显。(2)研究区的社区归属感值与同类研究对比较低,案例地间分异较大。(3)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各异,居住环境影响城市近郊型旅游地社区归属感,边远景区依托型受社会保障和邻里氛围影响更明显。[结论]总的来说,农户感知的旅游效应较好,乡村旅游通过影响农户对社区地域、社区内人群情感综合体的认同与喜爱决定社区归属感;相较于经济效应,乡村旅游背景下环境效应与社会文化效应更主导农户的社区归属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乡村旅游内生发展框架下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策略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农户居住空间演变特征——以大南岳旅游圈为例
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估与生计策略选择——以海螺沟景区为例
乡村旅游地脱贫居民返贫风险综合模糊评判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的视角
乡村旅游地生计路径演化过程与机理分析——以海口龙鳞村为例
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城市化进程研究——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
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为例
乡村旅游业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分析——以山西三个景区为例
乡村旅游地农户亲环境行为采纳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例
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创意农业助推乡村旅游升级发展——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