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0)
2023(10955)
2022(9585)
2021(8873)
2020(7504)
2019(17221)
2018(17074)
2017(32719)
2016(17651)
2015(19789)
2014(19194)
2013(18762)
2012(17327)
2011(15554)
2010(15562)
2009(14640)
2008(14343)
2007(12881)
2006(10920)
2005(9604)
作者
(50580)
(42818)
(42506)
(40442)
(26645)
(20608)
(19470)
(16775)
(15829)
(14952)
(14261)
(14176)
(13428)
(13342)
(13203)
(13083)
(13037)
(12708)
(12287)
(12139)
(10709)
(10281)
(10243)
(9703)
(9598)
(9489)
(9419)
(9249)
(8566)
(8565)
学科
(69905)
经济(69833)
管理(47626)
(45722)
(36750)
企业(36750)
方法(31854)
数学(27823)
数学方法(27503)
(20537)
(17782)
中国(17774)
地方(16364)
(15825)
业经(15380)
(14793)
贸易(14789)
(14292)
农业(13727)
(12505)
(11004)
财务(10979)
(10957)
财务管理(10950)
理论(10831)
企业财务(10287)
环境(10196)
(10104)
银行(10074)
技术(10010)
机构
学院(247830)
大学(246923)
(97840)
经济(95764)
管理(93597)
研究(82691)
理学(81319)
理学院(80294)
管理学(78583)
管理学院(78137)
中国(61533)
(53929)
科学(53526)
(44443)
(44377)
(42528)
业大(39125)
中心(39087)
研究所(38956)
(36403)
财经(35828)
农业(35317)
(33844)
北京(33778)
师范(33507)
(32526)
经济学(30196)
(29564)
(29420)
经济学院(27508)
基金
项目(170016)
科学(133566)
基金(123090)
研究(122506)
(108200)
国家(107330)
科学基金(91509)
社会(77142)
社会科(72919)
社会科学(72898)
(66328)
基金项目(65893)
自然(60091)
自然科(58724)
自然科学(58706)
自然科学基金(57632)
(56979)
教育(56756)
编号(50526)
资助(49469)
成果(40677)
重点(38834)
(37367)
(37180)
(35816)
课题(34297)
创新(33354)
科研(33139)
教育部(31676)
计划(31593)
期刊
(105800)
经济(105800)
研究(68156)
中国(45376)
学报(41905)
(40318)
科学(37540)
(34472)
管理(31586)
大学(30775)
学学(28957)
农业(27342)
教育(26377)
技术(20298)
(19230)
金融(19230)
业经(19111)
经济研究(17469)
财经(17023)
(14660)
(14634)
问题(14083)
(12629)
图书(12561)
商业(12177)
技术经济(11901)
科技(11543)
(11439)
资源(11276)
统计(11129)
共检索到354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柳林   汪恒生   李万武   王晓霞   朱燕煌  
为实现空气质量的有效监控,从复杂网络的视角研究PM2.5的相互作用,在传统复杂网络的基础上,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确定京津冀晋鲁豫地区城市间PM2.5作用关系,引入生物学中的营养一致性理论,探索PM2.5网络层次特征,从经济社会因素和气象因素两种视角,对京津冀晋鲁豫地区PM2.5复杂网络特征进行归因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冀晋鲁豫地区PM2.5具有显著的空间网络特征,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传输关系复杂,不同季节之间PM2.5网络的稳定性不同;相比于高中介中心性节点,城市春秋两季网络的效率对度中心性高的节点更敏感,冬季则对二者的敏感程度相近;北京、郑州、济南、太原4个代表城市的PM2.5浓度与经济社会因素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与气象因素之间则存在不同强度的长程正相关性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峰  
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的大尺度、多维度、多层次等特性构成了其宏观层面的复杂性,通过对系统内部结构信息的挖掘可以反映整个系统的功能特征或运行机理。通过京津冀2012年的中间产品投入产出表,应用耦合方法,提取它们之间对于生产资源的竞争关系,引入3种网络特征指标,从3个不同角度揭示了产业部门的竞争状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关峻,吴姗,邢李志  
投入产出表数据描述了区域经济系统中各产品部门间经济技术关联紧密程度,其基本流量表矩阵形式可作为复杂网络邻接矩阵,从而形成有向加权网络。依据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京津冀三地及整体产业信息传递网络模型,通过平均资源分配法挖掘产业部门间的资源竞争关系,并构建产业竞争网络模型,引入点权分析京津冀区域现代制造业竞争状态,最终提出促进京津冀现代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敬琰   胡彦钧   叶招莲   赵竹子  
常州是长三角中部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是长三角地区25个监测城市点中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为研究常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于2020~2021年春(2020年5月)、夏(2020年7月)、秋(2020年9月)以及冬(2021年1月),于常州城区进行了为期4个月PM2.5样品的采集,获得PM2.5的质量浓度及主要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结合相关性分析、后向轨迹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不同季节、不同污染阶段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变化特征及主要来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常州市PM2.5的年均浓度51.88±20.47μg/m3,是GB3095-2012中规定的PM2.5年均二级浓度限值的1.5倍,其季节特征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水溶性离子年均总质量浓度为24.37±11.54μg/m3,在污染最严重的冬季,离子对PM2.5的贡献率高达56.24%,显著高于其他季节,NH4+、NO3-和Cl-在冬季显著升高,反映出燃烧排放源、机动车排放及其二次生成源的重要影响。硫氧化速率(SOR)和氮氧化速率(NOR)分析结果表明,NOR(0.14±0.07)小于SOR(0.40±0.10),表明相同大气背景下,SO2的二次转化率更高;两者季节变化趋势不同,SOR和NOR的差异分别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和NH4+浓度及周边交通源的影响。进一步对不同污染阶段的离子特征展开分析,从洁净阶段到污染阶段,SOR和NOR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污染阶段SO2和NOx的转化率更高;比较不同污染阶段下离子的百分占比发现,在相对洁净时期,PM2.5中的离子组分表现为以硫酸盐和钙离子为主的类型;而在相对污染较重时期,硝酸根和铵根的大幅度提升是导致污染产生的重要因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常州主要受到燃烧排放源(32.23%)、机动车、二次气溶胶(29.97%)以及土壤源(22.63%)的影响;夏季则主要受到二次气溶胶和燃烧排放混合源(44.20%)、土壤源和海盐源(23.51%)、以及工业或燃烧排放源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学珍  吕春阳  邹姣  
为比较公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三种交通方式对京津冀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贡献率的大小,本文基于是否考虑货币成本两种情况下构建三种不同的路网系统,利用重构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对京津冀空间相互作用的贡献率最大,基于最小综合成本和最小时间成本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3.5%和73%,表明京津冀各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公路的依赖程度很高;高速铁路可以极大缩短城市间出行时间,但票价的增加大体中和时间成本的节省,基于最小时间成本的贡献率为22.2%,大大高于普通铁路的4.8%,且其带来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加沿着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等站点城市显现出明显的廊道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学珍  吕春阳  郑伊硕  邹娇  
为比较公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三种交通方式对京津冀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贡献率的大小,文章基于是否考虑货币成本两种情况下构建三种不同的路网系统,利用重构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公路对京津冀空间相互作用的贡献率最大,基于最小综合成本和最小时间成本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3.5%和73%,表明京津冀各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公路的依赖程度很高;高速铁路可以极大缩短城市间出行时间,但票价的增加大体中和时间成本的节省,基于最小时间成本的贡献率为22.2%,大大高于普通铁路的4.8%,且其带来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加沿着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等站点城市显现出明显的廊道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崔永涛  
文章通过京津冀投入产出表构建三地产业结构复杂网络模型,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在:北京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天津在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化学工业、教育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河北则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重化工产业和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罗庆鹤  
本文研究了京津冀雾霾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针对居民支付意愿及行为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双边界二分式CVM方法、支付意愿函数模型及随机效用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导出模型表达式;进而计算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均值。进一步分析,居民对降低PM2.5的行为选择,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雾霾治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罗庆鹤  
本文研究了京津冀雾霾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针对居民支付意愿及行为选择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双边界二分式CVM方法、支付意愿函数模型及随机效用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导出模型表达式;进而计算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均值。进一步分析,居民对降低PM2.5的行为选择,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雾霾治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启明  王浩宇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方法,采用201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了京津冀三地产业复杂网络模型,提出了从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产业关联研究的指标体系,并对三地产业做了实证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具有一定同构性,其中,京津相似度达到60%,京冀和津冀也达到50%。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是北京的经济发展支柱,服务业对北京地区经济的综合影响是工业综合影响的1.3倍;以能源化工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和服务业是天津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其中,天津高端制造业对天津地区经济影响是北京高端制造业对北京地区经济影响的近1.5倍,而服务业综合影响仅为北京的64%;冶金与制造相关产业在河北经济发展中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斌  
科技协同创新能够为促进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更为有效的驱动力量。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合理地测算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绩效水平,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笔者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现有文献,以科技资源耦合驱动创新理论的视角,从企业、园区及地区等层面,构建价值链、知识链、产业链的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逻辑框架;将578条关键语句转换为理论编码表,筛选出22个评价指标,并通过因子分析,优化体系结构;通过层次分析与复杂网络分析,得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绩效的各项评价指标权重,进而验证其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评估京津冀区域近10年间(2004—2013)科技协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窦旺胜   秦波  
文章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9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变差函数分析PM2.5污染的空间演进特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PM2.5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黄河流域PM2.5年均浓度呈现“M”型变化趋势;东南-西北向是PM2.5空间演进的主要方向;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黄河流域内邻近地区PM2.5的浓度每升高1%将导致本地PM2.5浓度升高0.6%以上;年均气温、工业化水平、城镇化率、能源消费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密度、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对本地PM2.5浓度产生正向影响,年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对本地PM2.5浓度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佳丽  畅梦帆  
强化区域经济联系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基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产业互补水平建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24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产业互补水平较高,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显著加强,但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差异增大;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整体中心性明显,山西省大多数城市处于网络边缘位置,北京市和天津市在网络内影响力最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石家庄市和太原市等中心城市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最后从合作发展、产业对接、交通建设等方面提出提升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孝  冯中越  张耘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高级要素,是制造业升级和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京津冀晋蒙地区是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之一,其制造业升级是全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部分。使用2001—2011年2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晋蒙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同时,从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京津两市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验证将京津两市设立为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核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温锋华  张阿曼  李桂君  
城市之间基于各种"流"的联系正在促使我国区域城市网络的形成,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掌握城市正常运转资金流的金融业,在城市网络结构的形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选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数据,从企业组织角度测度京津冀城市群的网络结构特征,依据京津冀区域金融企业分支机构数量等数据,构建企业网络服务值、企业网络连接通量、连锁链接数等多个指标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结构的网络性、中心性和功能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城市群已初步形成网络化格局,城市间通过企业流的作用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网络联系且层次分明;其次,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差异化明显,北京的金融服务能力和中心性远高于其他城市,在空间格局上,天津作为区域双中心之一,其对外辐射能力明显不足,城市群多中心发展趋势仍然有待加强;再次,区域功能极化明显,区域金融产业集中于北京、天津、石家庄,其他中小城市的金融产业功能有待培育。最后,从金融产业层面提出构建世界级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群,促进京津冀城市网络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