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7)
2023(3415)
2022(2712)
2021(2892)
2020(2274)
2019(5582)
2018(5685)
2017(9219)
2016(6402)
2015(7101)
2014(7386)
2013(6440)
2012(6104)
2011(5830)
2010(6070)
2009(5222)
2008(5209)
2007(4722)
2006(4294)
2005(3995)
作者
(15205)
(12580)
(12454)
(12155)
(7965)
(6147)
(5939)
(5067)
(4808)
(4752)
(4218)
(4203)
(4114)
(4091)
(4067)
(3918)
(3903)
(3844)
(3738)
(3564)
(3536)
(3184)
(3047)
(2917)
(2917)
(2884)
(2785)
(2732)
(2622)
(2604)
学科
教育(18645)
(14732)
经济(14723)
中国(11332)
管理(9666)
(9135)
(7816)
企业(7816)
理论(6675)
方法(6235)
教学(6003)
(5983)
数学(5515)
数学方法(5419)
结构(4841)
(4678)
(3991)
技术(3945)
产业(3791)
(3724)
发展(3716)
(3644)
(3592)
研究(3411)
(3288)
改革(3231)
高等(3209)
思想(3149)
地方(3133)
(3124)
机构
大学(83601)
学院(76991)
研究(32954)
教育(28250)
(24601)
经济(23867)
(22544)
师范(22428)
管理(20972)
(19916)
师范大学(18802)
科学(18718)
理学(17933)
理学院(17561)
管理学(17075)
中国(16940)
管理学院(16886)
(16836)
研究所(15423)
北京(13805)
(13319)
中心(12576)
技术(12447)
职业(11914)
(11762)
(11641)
教育学(10762)
(10066)
(10047)
研究院(9490)
基金
项目(46982)
研究(41813)
科学(38465)
基金(30328)
教育(28839)
(25769)
国家(25393)
社会(23585)
社会科(22114)
社会科学(22110)
科学基金(20460)
(19638)
成果(19244)
编号(19236)
(19162)
课题(17491)
基金项目(14868)
(14734)
(12893)
规划(12848)
重点(12689)
资助(12589)
(11786)
教育部(11781)
项目编号(11597)
(11566)
自然(11317)
自然科(11057)
自然科学(11053)
自然科学基金(10881)
期刊
教育(47486)
研究(36157)
(26336)
经济(26336)
中国(25213)
职业(11080)
学报(10990)
技术(10409)
大学(9695)
科学(9502)
(8810)
(8441)
管理(7744)
技术教育(7281)
职业技术(7281)
职业技术教育(7281)
学学(7100)
农业(6399)
(5897)
论坛(5897)
高等(5569)
(5025)
成人(4955)
成人教育(4955)
(4883)
金融(4883)
高等教育(4883)
财经(4742)
比较(4366)
经济研究(4322)
共检索到128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戴维·拉伯雷  周勇  
美国高等教育在世界排名中的成功源自其独特结构。美国高等教育由多元甚至截然不同的目标、赞助人、经费来源和治理机制塑造而成,这一复杂结构正是活力与创新的源泉。首先是市场与国家之间的张力;其次是融合本科学院(平民主义的)、研究生院(精英主义的)和赠地学院(实用的)的办学模式;而在权力体制上,也存在传统权威、理性化机制和领袖魅力的整合。这一切使得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变得极其复杂,以至呈现严重的分化格局,但美国大学也因此在寻求政治与经费支持时拥有广阔空间和自主余地,并且善于适应环境,进而练就追求成功所必需的企业家式事业心与行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温松岩  
近年来,美国盈利性高等教育机构迅速崛起,考察其发端、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盈利性教育机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枭鹰  
高等教育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域,依靠简单的分析方法喂养大的还原论,抑或依凭简单的线性推理、静态的逻辑分析、直观的实体思维,都不可能理解"迷宫般"的高等教育世界。我们必须走出简单思维的藩篱,采取一种以非线性思维、整体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超循环思维为要旨的复杂性探究方式,推进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南斌  田金信  
本文将复杂性理论引入到高等教育系统的管理中,分析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特征;同时运用熵和耗散结构理论分析高等教育系统演化过程。指出熵是描述系统状态的量度,可以通过计算熵值的变化来考察系统演化的方向和速度,提出了通过控制熵变来提高系统的有序度,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和决策参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贝努瓦·米洛特  李璐  
对于决策者来说,量化并理解高等教育支出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然而这是一项繁复的工作,且高度取决于方程中这两个变量的界定和测量方法,把握高等教育系统产出的特性并评估其价值尤其困难。本研究采用国际比较的视角,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这种关系的趋势和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枭鹰  
选择之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众所周知,但面对复杂的高等教育选择尤其是高等教育"两难现象"时,人们常常习惯于按照价值两分的理路做"非此即彼"的处理,最终往往只得到违背高等教育内在逻辑或外在逻辑的结果。面对复杂的高等教育现象与问题,特别是高等教育"两难现象"与"两难问题",我们究竟如何应对,恰切的分析与选择理路何在,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菲利普·G·阿特巴赫  张炜  刘进  
阿特巴赫教授是蜚声全球的学者,致力于比较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的教学、研究、咨询和服务50余年。文章回顾了阿特巴赫教授的求学与学术经历,介绍了其研究和教学及搭建学术平台的过程,讨论了其研究领域的形成与发展,概述了其主要学术成就,包括学生运动、知识传播、学术翻译、学术新闻工作、中心-外围观点、大众化、高等教育系统与知识经济、研究型大学、全球化和国际化、学术职业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伍海泉  罗欢  于海曼  
学费定价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学术问题、社会话题与政策难题。本文从深层次上分析了高等教育学费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最后,对高等教育学费定价改革提出建议,认为以"成本法"为基础的体现多因素影响的学费定价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温松岩  
近年来在美国崛起的盈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具有悠久漫长的历史。考察其发端、发展的过程,也许会使我们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史有一个新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盈利性教育机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笛  
一、引言1997年10月在京参加“中国北京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中国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发展之迅速,规模之庞大给到会的国外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学术交流探讨中,国外代表疑问最多的是关于中国高等教育职称设置和这一设置与国际上普遍通用的设置之差异。因此本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伟  
营利性高校日益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力量,其发展是公众对于非传统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强和社会力量对于这种需求给予创造性回应相互作用的结果。营利性高等教育的崛起既满足美国民众对于终身教育的诉求,也冲击了传统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同时也使得高校教师角色认同感进一步弱化。美国经验能为我国未来营利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燕华  
学科的发展绝对不是该学科现有系统内部的单一生长,它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边界与学科壁垒,借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研究方法,排除学科发展的自我束缚,不断催生学科新的增长点。迈向开放时代的高等教育更需要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进入、交融与转换。多学科研究方法并非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它主要体现为一种研究方式。中国语境下的问题意识仍是学科研究的源泉,超越学科情结的高等教育研究能更清晰地反思与改良理论体系,进而在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背景与视野下彰显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与方向,推动高等教育的原创研究和深度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满荣  
追求教育公平既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出发点,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阶层分化趋势日益复杂的现实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专业选择、教育资源的享用和就业上,都有重大影响。重建一条高等教育公平之路,让教育回归其本能,意义重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景迅  赵巾慧  
20世纪70年代开始,基于补偿弱势少数族裔群体的肯定性行动政策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全面实施,其主张各院校要招收与黑人、拉美裔等人口比例相近的少数族裔学生,以实现生源多元化。经过多年实施,该政策为当代美国种族平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政策之一。肯定性行动是一个关系到立法、司法、行政等极其复杂的政治议题,多年来,不同的政治派别及团体曾就肯定性行动的实施与否和具体实施方法等展开了激烈而复杂的政治角力,这也导致美国不同级别的法院、不同地区的政府曾就肯定性行动出现截然不同的判决和做法。时至今日,应如何实现多元化、哪些群体才是多元化应惠及的目标,这些困扰肯定性行动多年的关键问题,在新时代的美国必将会引起更复杂的政治角力,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目标实现也必定会更加艰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万秀兰  
在高等教育系统不太成功或比例不足的美国少数民族,主要包括三大族群:非洲裔美国人、美国印第安人和讲西班牙语的某些民族。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素有民族不平等甚至民族歧视的传统。目前这种不平等已是结构性的,与社会结构性不平等互为因果。随着少数民族人口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日益扩大,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不平等问题已成为美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隐忧。因此,针对制约美国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若干问题(准备不足、动机不足和非传统的参与方式等),美国提出并采取了旨在扩大少数民族高教就学机会和提高其高教保持率的若干具体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