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3)
- 2023(11522)
- 2022(9577)
- 2021(9220)
- 2020(7180)
- 2019(16351)
- 2018(16492)
- 2017(28064)
- 2016(15948)
- 2015(17993)
- 2014(18165)
- 2013(16439)
- 2012(14827)
- 2011(13367)
- 2010(14082)
- 2009(12683)
- 2008(12209)
- 2007(11369)
- 2006(9885)
- 2005(8990)
- 学科
- 管理(47391)
- 济(45912)
- 经济(45865)
- 业(44056)
- 企(39871)
- 企业(39871)
- 教育(22848)
- 中国(20519)
- 理论(18425)
- 技术(18063)
- 方法(17576)
- 教学(16141)
- 业经(14179)
- 农(13193)
- 学(13188)
- 财(12852)
- 数学(12832)
- 数学方法(12498)
- 技术管理(12121)
- 制(10231)
- 贸(9444)
- 贸易(9431)
- 学法(9212)
- 教学法(9212)
- 和(9170)
- 易(9144)
- 地方(9038)
- 银(8970)
- 银行(8960)
- 农业(8762)
- 机构
- 学院(212284)
- 大学(211603)
- 管理(75147)
- 济(72116)
- 经济(70092)
- 研究(68200)
- 理学(64047)
- 理学院(63266)
- 管理学(61892)
- 管理学院(61469)
- 京(46281)
- 中国(46084)
- 科学(41012)
- 范(40049)
- 师范(39711)
- 教育(36961)
- 江(35637)
- 财(35062)
- 所(32822)
- 师范大学(31907)
- 技术(30869)
- 中心(30742)
- 北京(29808)
- 研究所(29522)
- 州(28785)
- 职业(28107)
- 财经(27203)
- 业大(26083)
- 院(25237)
- 农(25169)
- 基金
- 项目(134973)
- 研究(111000)
- 科学(107702)
- 基金(90535)
- 家(76965)
- 国家(76099)
- 科学基金(65933)
- 社会(65649)
- 社会科(61934)
- 社会科学(61927)
- 教育(60858)
- 省(57993)
- 编号(49521)
- 划(49033)
- 基金项目(46707)
- 成果(42500)
- 自然(39738)
- 自然科(38888)
- 自然科学(38882)
- 课题(38561)
- 自然科学基金(38201)
- 资助(35153)
- 创(33881)
- 年(33100)
- 重点(32244)
- 发(30564)
- 创新(30447)
- 项目编号(30433)
- 规划(29919)
- 部(29869)
- 期刊
- 济(84437)
- 经济(84437)
- 研究(72597)
- 教育(70454)
- 中国(56949)
- 管理(32601)
- 财(29159)
- 技术(28064)
- 学报(26885)
- 科学(25557)
- 农(22737)
- 大学(22038)
- 职业(19403)
- 学学(18415)
- 农业(15890)
- 业经(15545)
- 融(15000)
- 金融(15000)
- 财经(13158)
- 坛(12960)
- 论坛(12960)
- 经济研究(12955)
- 技术教育(12499)
- 职业技术(12499)
- 职业技术教育(12499)
- 图书(12436)
- 经(11635)
- 科技(11480)
- 发(10259)
- 技术经济(10027)
共检索到332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广德
复杂系统具有创造能力,创造是复杂系统的根本特征。复杂系统创造理论认为系统创造力与其所具有的能量和多样性成正比,与适应性成反比。课程教学团队是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过程落实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对远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复杂系统及其创造理论的角度构架了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组成模型,并从平台搭建、领导遴选、民主发扬、沟通和激励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团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复杂系统 创造力 远程教育 课程教学团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永安
创造力体现着人的创造性思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根本动力。围绕创造力教育,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加速从教学组织形式、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逐步形成二者协同发展的良好关系;要积极深化创造力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基于差异化、特色化高校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优化,从而形成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业教育。
关键词:
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 高校 创业教育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钢 李慧慧
关于团队创造力的实证研究已产生越来越多不一致的结果,但这种结果不一致的一大重要来源却被忽视,即不同研究者对团队创造力进行了不同的概念界定和测量。内涵模糊性直接导致了测量上的诸多问题,对研究结论的内外部效度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文章总结了界定团队创造力的两种主要视角,并追溯了视角混淆的根本原因,进而详细分析了现有相关研究在构念测量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最后提供了明确概念内涵、开发相应测量工具的思路。
关键词:
团队创造力 概念内涵 研究视角 测量工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薛继东 王娜 岳峰凯
领导创造力如何提升团队整体创造力,一直是学术界持续讨论的焦点,同时也是领导者在管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SOR理论框架,工作团队是一个互动有机体,而团队领导创造力作为情境刺激源会通过团队创新过程投入产生扩散效应,促进团队创造力的提升。实证结果表明:领导创造力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团队问题识别在领导创造力与团队创造力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团队信息加工在领导创造力与团队创造力关系中也具有中介作用;团队问题识别和团队信息加工的中介作用具有先后衔接关系,形成了链式中介效应。研究构建和检验了领导创造力对团队创造力的创新过程投入作用路径模型,对于解释领导自身的创造力及其榜样力量对团队创造力有积极影响,丰富了对领导创造力有效性的理解,为团队创造力提升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丁琳 王海珍
个体创造力是团队创造力的基石,然而,实践中拥有高创造力的员工却不一定能够引领团队创造力提升。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构建包含被调节的中介和被中介的调节嵌套模型,打开高创造力员工何以阻碍团队创造力的“黑箱”。结果显示,在地位—权力错位的条件下,高创造力员工引发的创造力差异更易诱发团队地位冲突,团队创造力难以涌现;团队领导的观点采择行为可以化解这一消极作用,通过降低成员的地位—权力错位程度,缓解地位冲突对创造力差异与团队创造力的负向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明晰了高创造力员工导致的消极团队表现的根源,并揭示了团队领导破解上述困局之道,对企业和团队创新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景焕
创造力的投资理论及其对创造性教学的启示●张景焕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类自身潜能的发挥,而在人类的所有潜能中最宝贵的当属创造的潜力,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许多国家纷纷在教育大纲及课程设置上强调创造教育的重要位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潘涌
该文从课程范式转型与教学创造力的关系维度,梳理了在外国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指令型课程范式向创生型课程范式的转换过程,分析了两种课程范式的不同表现和特征,重点指出创生型的新课程以其先进的理念刷新了指令型课程范式,促进了教学创造力的解放。
关键词:
课程范式 指令型 创生型 教学创造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辉 张建卫 任永灿 张振
基于创造力成分等多维理论,构建以团队反馈寻求行为为中介变量,团队凝聚力为调节变量的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以期深入解释创新团队成就目标导向如何影响其团队科学创造力。基于129个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团队学习目标导向和团队表现目标导向分别与团队科学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关系;团队反馈寻求行为在团队成就目标导向与团队科学创造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凝聚力负向调节团队反馈寻求行为与团队科学创造力间的关系,并弱化了团队成就目标导向通过团队反馈寻求行为对团队科学创造力的间接影响。结论对提高科技创新团队科学创造力有一定指导价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田友谊
创造力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单维到多维、不断系统化的演进过程。近来,人们倾向于从系统观的角度研究创造力。创造力系统观认为,创造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个体的知识背景、认知风格、人格特质、动机,以及个体所处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乃至整个社会大背景。在创造力系统观的视野里,创造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教育。实施创造教育,除了重视个体因素,还要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
关键词:
创造力 创造力系统观 创造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衢
何为创造力之本质?这个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曾经长期讨论却一直未果,原因是讨论中存在着认识原理和方法的片面性,即对思维与存在等范畴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上,又局限于传统认识方法论中的简单性原则.本文从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等辩证关系出发,运用现代科学探索复杂事物的重要方法,在分析脑科学等方面最近成果后,提出了创造力是主体思维整合机能的新见解.笔者认为,将此观点用于教育实践,定可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立志 黄晓颖
借鉴科学创造方法论的思想资源,破解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难题,是学术界和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特丽莎·阿玛布丽的创造力三结构理论关于创造环境、创造动机与创新教育三者关系的研究,对我国高校建构创新教育实践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并基于此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递进模型"。东北大学顺应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吸收创造力研究的思想资源,探索出"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
关键词:
创新教育模式 工科高校 创造力结构理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璇 贺彬 刘美琳 吴绍波
依据投入—过程—产出(IPO)模型框架和特质激活理论,运用来自67个高新技术企业虚拟团队307份团队成员数据,分析虚拟团队主动性人格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以及高质量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和集体主义氛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虚拟团队主动性人格对团队创造力和高质量人际关系均具有正向影响;高质量人际关系在虚拟团队主动性人格与团队创造力间发挥中介作用;集体主义氛围负向调节虚拟团队主动性人格对高质量人际关系的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艳子 罗瑾琏 李倩
本文以126位研发团队领导为调研对象,探究团队领导外部社会网络、团队跨界行为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团队领导外部网络中心性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网络密度对创造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跨界行为在外部网络中心性与创造力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跨界行为在外部网络密度与创造力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面子"在团队领导外部网络中心性与团队创造力关系间起到调节作用。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团队跨界行为 团队创造力 面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学彬
文章分析了国家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指出了高校应该从学生科技团队创造力培养入手,并基于对大量数据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高校、团队队长和团队队员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科技团队 团队创造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谷传华 韩梅 薛雨康 沐小琳
数字创造力是在数字化背景下,个体、团队或组织利用或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出来的新颖而适用的能力。数字创造力研究的主题包括设计环境、创造性艺术和学习、人—技术—环境的关系、支持和政策等。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创造力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创造性的社交活动、创造力训练工具的开发以及提高创造力的辅助工具的应用等方面。数字技术的个体使用者和团体使用者的特征、工作环境的特征均会影响人们的数字创造力。未来应注意加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改善研究设计,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对数字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创造力的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