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27)
- 2023(15681)
- 2022(13976)
- 2021(13103)
- 2020(11307)
- 2019(26179)
- 2018(26243)
- 2017(51269)
- 2016(28495)
- 2015(32425)
- 2014(32600)
- 2013(32427)
- 2012(30456)
- 2011(27612)
- 2010(27757)
- 2009(25781)
- 2008(25711)
- 2007(23163)
- 2006(20219)
- 2005(18068)
- 学科
- 济(114148)
- 经济(114026)
- 管理(80481)
- 业(78357)
- 企(64676)
- 企业(64676)
- 方法(54548)
- 数学(47352)
- 数学方法(46726)
- 农(31797)
- 财(29624)
- 中国(29097)
- 学(27039)
- 业经(24086)
- 地方(23709)
- 贸(21961)
- 贸易(21953)
- 易(21312)
- 农业(21029)
- 制(20937)
- 理论(18792)
- 务(18538)
- 财务(18458)
- 财务管理(18414)
- 和(18293)
- 策(17415)
- 企业财务(17395)
- 银(17245)
- 银行(17173)
- 技术(17070)
- 机构
- 大学(413966)
- 学院(411845)
- 济(161716)
- 管理(160029)
- 经济(157929)
- 研究(143346)
- 理学(137934)
- 理学院(136325)
- 管理学(133746)
- 管理学院(133008)
- 中国(105685)
- 科学(92315)
- 京(89474)
- 农(76163)
- 所(75363)
- 财(73949)
- 研究所(68830)
- 业大(66301)
- 中心(64487)
- 江(62251)
- 农业(60390)
- 财经(58776)
- 北京(56877)
- 范(54553)
- 师范(53958)
- 经(53172)
- 院(51789)
- 州(50143)
- 经济学(47170)
- 技术(44878)
- 基金
- 项目(276816)
- 科学(214399)
- 研究(198059)
- 基金(197982)
- 家(174457)
- 国家(172991)
- 科学基金(145715)
- 社会(120174)
- 社会科(113642)
- 社会科学(113605)
- 省(109084)
- 基金项目(104653)
- 自然(97717)
- 自然科(95332)
- 自然科学(95299)
- 自然科学基金(93582)
- 划(92605)
- 教育(91148)
- 资助(83925)
- 编号(81769)
- 成果(67539)
- 重点(62495)
- 部(60728)
- 发(59357)
- 课题(57000)
- 创(56355)
- 科研(53573)
- 创新(52599)
- 计划(51952)
- 教育部(50824)
- 期刊
- 济(178310)
- 经济(178310)
- 研究(119904)
- 中国(77302)
- 学报(71507)
- 农(68525)
- 科学(63700)
- 管理(57439)
- 财(55821)
- 大学(52383)
- 学学(49276)
- 农业(47132)
- 教育(45034)
- 融(35326)
- 金融(35326)
- 技术(35313)
- 业经(29243)
- 经济研究(28017)
- 财经(27950)
- 业(24788)
- 经(23756)
- 问题(23416)
- 图书(22578)
- 技术经济(20725)
- 版(20286)
- 理论(19826)
- 科技(19697)
- 统计(18946)
- 贸(18488)
- 现代(18452)
共检索到606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汤在祥 徐辰武
复杂性状是指由多基因和非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类性状的总称,包括表型呈连续分布的经典数量性状,多基因控制但表型呈间断分布的二歧或多歧性状,以及难以准确度量的动物各种行为性状等。动植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以及人类复杂疾病均属于复杂性状范畴。阐明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对于动植物新品种的遗传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复杂性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复杂性状的遗传分析策略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对后基因组时代复杂性状基础研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复杂性状 遗传基础 遗传资源 数量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志刚 郝笑琦 张淑芳
对9个早熟及产量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强度选择可使目前推广品种(系)的丰产性和早熟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育种选择策略应从提高株铃数和衣分入手,选择第一果枝节位低、开花早、脱落少和铃不太大的类型,其中早代果枝节位严选,开花期、结铃率和衣分大群体选择,株铃数连续选择,就可实现培育出高产、早熟品种(系)最终目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应辉 周倩倩 罗丽华
大穗是水稻高产品种选育的主攻方向,揭示大穗形成遗传机制是品种选育的理论基础。综述水稻穗粒数基因/QTL定位和克隆以及与穗粒数有关的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等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 穗粒数 穗长 枝梗数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仕贵 马玉清 周开达 黎汉云
用6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水稻收获指数和源库性状进行了遗传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指数与源库性状均以基因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其中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穗粒数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而生物产量、籽粒源容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力则较低。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指数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生物产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源容对单株产量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7621、0.5033和0.718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明 翟虎渠
以红花烟草(Nicotianatobaccum)杂交种(亲本为K326×G140)后代F5和F6系谱为材料,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进行田间试验。对F5世代68个家系的第7周株高、开花时株高资料和F6世代128个家系的最后株高资料进行三级、四级巢式结构的方差分析,得到足够的参数估计方程,在二级统计量水平上迭代估计各性状的主要遗传参数并计算狭义遗传力。3个性状基本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第7周株高、开花时株高、最后株高三个性状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278,0.415和0.55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家中 王小龙 仲涛 刘海峰
数量性状的表型变异受到大量效应微小的遗传位点和诸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但在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领域,关于不同遗传位点之间加性效应与上位效应相对重要性的认识却存在着分歧。近年来,伴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人类及家养动物数量性状研究中的发展,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框架内进行上位效应遗传位点的检测越发受到重视。文章以遗传力失踪问题为出发点,首先综述了标记-QTL连锁分析和GWAS框架下传统上位效应遗传位点的检测方法,然后对基于表型方差同质性检验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方法的上位效应统计推断以及混杂因素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旨在为数量性状全基因规模上位效应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洪文 殷延勃 王昕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为了给杂交粳稻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489A、216A、552A、中作59A、16A、秋光A 6个不育系和94FR30、2002FR11、2002FR24、1229、FR7969、8FR2 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长宽比、精米长厚比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整精米率、透明度和垩白率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控制,垩白面积的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糙米率、垩白率的细胞质效应也达极显著水平,环境因素、抽样误差等剩余效应对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的影响达显著...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庆勇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及按NCⅡ设计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研究杂交粳稻上部3片功能叶性状的遗传特征以及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粳稻12个功能叶性状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影响,但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其中倒二叶角和倒三叶角受环境等影响较大。各功能叶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较大,在早世代选择效果较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叶角的遗传可能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不大。3片功能叶叶长、叶面积及剑叶角与穗长、单株穗数、总粒数、单株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宽与总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叶长、叶角呈负相关,与叶宽呈正相关;结实率与功能叶的相...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效广 杨乃定
本文在项目管理的选择法和学习法的组合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同时采用多方案并行和强化学习两种管理策略能有效应对NPD项目的复杂性。在如何决定并行数量和学习强度的问题上,基于效率准则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主要的权变变量,即复杂性和成本。并基于NK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探讨了不同情境下,项目绩效随两种管理策略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NPD项目 复杂性 成本 管理策略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延玲 白晓倩 于澎湃 高建明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对高粱育种的理论、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通过对高粱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田间选择稳定遗传的优良株型性状提供理论基础。以粒用高粱引-20和忻梁52杂交所构建的F2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高粱叶夹角、株高、穗长、平均茎节长度、叶长及叶宽6个株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高粱叶夹角遗传符合B_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为70.15%;株高遗传符合B_2模型,即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仪治本 梁小红
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高粱 18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多数性状都与穗粒重呈显著和极显著表型相关。千粒重与旗叶宽相关极显著 ,穗粒数与穗径、穗柄径、茎粗、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和旗叶宽都极显著相关。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的方向趋势一致 ,前者一般大于后者。 18个性状分别载荷在 4个主因子上 ,第一主因子为穗部因子 ,包括 8个与穗部结构有关的性状 ;第二因子为生长因子 ,包括生育期、茎粗及有关的 6个性状 ;第三因子为旗叶因子 ,包括旗叶的 3个性状 ;第四因子为穗长因子 ,只有穗长一个性状。聚类分析把 18个数量性状分成三大类 ,第三类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亚类 ,聚类结果与因子分...
关键词:
高粱 主成分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江宗冰 戴习林 明磊 蒋飞 王海洋 袁新程 李玉锋 丁福江
为加快罗氏沼虾生长速度,以5个罗氏沼虾专门化品系选择系(A、B、C、D、E系)子四代为亲本,运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建立了25个交配组合,90 d后对这些交配组合的子一代生长性状(体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体质量)进行种内杂交优势及遗传力与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D×C组合外,其他杂交组合生长性状表型值均优于自交组合;所有杂交子一代均表现出平均杂种优势与超亲杂种优势,其中A×E组合杂交优势最大,可使体长增加17.22%,体质量增加71.08%;体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及体质量的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黎琼 段玉云 孙一丁 殷富有 钟巧芳 程在全 胡强 黄兴奇
本文综述了水稻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紫色基因定位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此类相关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紫色性状 水稻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俊华 曾德初 龙太康 刘明 吴凡 邵启明 吴元奇
将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在“八五”前期选育的7个不育系(含珍汕97A)和6个恢复系(含明恢63),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获得4O个组合。1993年,在绵阳、成都、重庆和沙州进行多点大小区试验,考察了小区产量等11个性状。将40个组合按a(7×5)和b(5×6)两组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进行合并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1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地点和基因型×地点互作效应,各性状都有极显著的SCA×地点工作效应,部分性状存在不育系GCA×地点和恢复系GCA×地点互作效应或其中之一。除结实率主要受制于SCA效应和日产量中GCA与SCA效应同等重要外,其余9个性状均主要受制于GCA及其所反映的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