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2)
- 2023(6938)
- 2022(5766)
- 2021(5474)
- 2020(4513)
- 2019(9974)
- 2018(9958)
- 2017(18506)
- 2016(9921)
- 2015(10256)
- 2014(10378)
- 2013(10196)
- 2012(9402)
- 2011(8478)
- 2010(8630)
- 2009(7690)
- 2008(7655)
- 2007(7074)
- 2006(5992)
- 2005(5329)
- 学科
- 业(35728)
- 管理(35061)
- 济(33507)
- 经济(33381)
- 企(31890)
- 企业(31890)
- 技术(15498)
- 方法(15137)
- 数学(12622)
- 数学方法(12463)
- 技术管理(11796)
- 财(10745)
- 中国(10445)
- 农(8744)
- 学(8465)
- 业经(8397)
- 制(8093)
- 务(7083)
- 理论(7050)
- 财务(7034)
- 银(7021)
- 财务管理(7019)
- 银行(7001)
- 企业财务(6826)
- 行(6720)
- 融(6557)
- 金融(6557)
- 划(6256)
- 策(6009)
- 地方(5687)
- 机构
- 大学(137701)
- 学院(136601)
- 济(53705)
- 管理(53670)
- 经济(52532)
- 理学(46843)
- 研究(46469)
- 理学院(46255)
- 管理学(45363)
- 管理学院(45067)
- 中国(33938)
- 科学(29242)
- 京(28290)
- 财(26270)
- 所(23461)
- 农(22772)
- 研究所(21393)
- 中心(21236)
- 江(21134)
- 财经(20933)
- 业大(20577)
- 经(19129)
- 农业(17956)
- 范(17761)
- 师范(17538)
- 北京(17441)
- 院(17158)
- 州(16688)
- 经济学(16427)
- 财经大学(15860)
- 基金
- 项目(95637)
- 科学(76937)
- 基金(70400)
- 研究(68317)
- 家(62621)
- 国家(62100)
- 科学基金(53664)
- 社会(44396)
- 社会科(42094)
- 社会科学(42085)
- 省(38403)
- 基金项目(36983)
- 自然(35521)
- 自然科(34828)
- 自然科学(34817)
- 自然科学基金(34267)
- 划(32669)
- 教育(32054)
- 资助(27792)
- 创(26378)
- 编号(25132)
- 创新(23583)
- 重点(21782)
- 部(21104)
- 成果(20969)
- 发(19906)
- 业(19260)
- 课题(18879)
- 国家社会(18683)
- 性(18524)
共检索到202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雨馨 伍新春 陈杰灵 王文超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一般指人们在经历长期、反复的人为创伤事件后所形成的一种精神障碍,其症状表现不仅包括PTSD的核心症状,还包括情绪失调、人际困难、负性自我认知等。目前,CPTSD的发生率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了测查,其结构的稳定性也在多元文化中得到了验证。研究发现,CPTSD的形成不仅与自主性的破坏、信任感的丧失等心理过程密切相关,也可能与情绪功能相关的脑区受损有关;创伤复原的三阶段模式是当前CPTSD干预的主要方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复杂创伤与CPTSD之间的关系,逐步厘清这一概念和诊断工具的文化适用性,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成齐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出现与创伤事件发生前后的社会性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人际创伤与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社会性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人际创伤 社会支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成齐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介绍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症状表现、干预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儿童 创伤后应激障碍 干预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扶长青 张大均
5.12地震给灾区群众特别是儿童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伤。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会阻碍儿童日后独立性和自主性等健康心理的发展,到成年期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本文介绍了儿童PTSD的症状表现、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干预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儿童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新春 周宵 王文超 田雨馨
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不仅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且也会体验到创伤后成长(PTG)。作为创伤后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反应,PTSD与PTG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的,它们往往共存于创伤后的人群之中。从整合-比较的视角对两者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在创伤后的短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策略,可以缓解PTSD;在创伤后的长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结果,可以由PTSD转化。PTSD与PTG既分享着诸如创伤暴露、核心信念挑战和恐惧等共同的因素,也可能被诸如侵入性反刍和主动反刍等因素所影响,甚至社会支持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晓云 王娥蕊 李娜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三个城市医科院校大学生为样本,探讨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特点,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教育建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文超 伍新春 周宵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的近十年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震后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进行了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PTSD和PTG的发生状况和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等方面,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PTSD和PTG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PTSD呈下降趋势,PTG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诱发因素(创伤暴露程度)、个体稳定型因素(人口学变量、人格类因素)、个体状态型因素(核心信念挑战、反刍思维、复原力、控制感)和环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青少年 PTSD PTG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龙腾 范合君
此篇论文(Normative Barriers to Imitation:Social Complexity of Core Competencies in a Mutual Fund Industry)是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评选的2006年度最佳学术会议论文(Academy of Management Best Conference Paper 2006)。两位作者是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金童林 张璐 乌云特娜 杨宏 刘振会 黄明明
目的:探讨社会性创伤、述情障碍及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03名童年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会性创伤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及大学生攻击性量表进行测试。结果:(1)社会性创伤、述情障碍以及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2)社会性创伤对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3)社会性创伤通过述情障碍对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攻击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结论:述情障碍在社会性创伤对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宫梅玲 徐海军 雷菊霞 张洪涛 刘文国 楚存坤
泰山医学院阅读疗法课题组选择了30名因童年创伤引发抑郁障碍的大学生为阅读疗法实验对象。采用交互式阅读疗法、心理咨询法、音乐疗法、群体支持法相结合的立体化治疗方案,并将中医的论治流程、中医方剂学的配伍原则、中医郁证的情志疗法与阅读疗法原理相结合,提出了阅疗治法、选书类别、靶向投书、检测效果及书方配伍的阅读疗法施治流程。通过了解抑郁知识,接受抑郁现实;阅读别人的抑郁症,宣泄抑郁情绪;讲出童年创伤,疗愈内在小孩;学习抗抑郁方法,驱除消极思维的递进式分段阅疗,最终取得了实验对象治愈率达70%以上,有效率80.3%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韦小满 杨希洁 刘宇洁
本文首先分析了"智商-成就差异模式"用于鉴别学习障碍存在的问题,而后评述了一种新的评估模式,即干预反应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并对其核心成分——课程本位测量的编制方法、特点及其应用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旭 张海丛
近二十年来,课程本位测量在特殊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课程本位测量的概念和特点,接着探讨了课程本位测量在学习障碍儿童鉴定安置和教育干预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梁丽 肖前国 杨伊生 方可 张亚利
创伤教育干预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学术界、教育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创伤教育干预模式主要是试图"抚平"个体内在的心理创伤感,减轻或消除相应的心理症状,然而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干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长效。创伤知情积极教育模式(Trauma-Informed Positive Education,简称TIPE)是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思想在传统创伤知情教育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代表着创伤教育干预的一个新的方向。文章在系统介绍创伤知情积极教育模式的基本观点、理论基础及干预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贡献和不足进行了评述,并从模型的指标内涵、创伤群体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展望。文章认为未来的创伤教育研究应注重实验验证,并建构适用于不同创伤群体的TIPE理论与教育干预模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仲建维
知识概念"重建"论者并不是绝对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而是试图把知识真理性的思考与知识批判精神和态度紧密结合,这样的转向对学习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重建论者对"知识"和"学习"概念的论述,是对知识和学习性质的一种新表述和新挖掘,批评者认为他们否定知识的客观性、否定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和学校教育价值,这种批评渗透了两分法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知识 知识批评 学习的复杂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银南 王贵成 韩广才 董国军
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使高校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认识普通高校的层次性、质量标准的多样性和评估结果的可比性,有利于强化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关键词:
本科教学 教育评估 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