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37)
2023(15609)
2022(12601)
2021(11459)
2020(9459)
2019(21065)
2018(20864)
2017(40038)
2016(21299)
2015(23832)
2014(23382)
2013(22819)
2012(20805)
2011(18657)
2010(19190)
2009(17925)
2008(17984)
2007(16555)
2006(14906)
2005(14148)
作者
(59847)
(50180)
(50173)
(46925)
(32032)
(23780)
(22522)
(19276)
(18964)
(18052)
(16923)
(16588)
(16248)
(16086)
(15464)
(15233)
(15083)
(14561)
(14476)
(14440)
(12588)
(12397)
(12000)
(11659)
(11313)
(11222)
(11151)
(11088)
(10056)
(9971)
学科
(96046)
经济(95935)
(91240)
(82041)
企业(82041)
管理(78174)
业经(34104)
方法(32994)
(32921)
中国(29141)
(27914)
地方(23603)
数学(23477)
数学方法(23293)
技术(22655)
农业(21905)
(20322)
财务(20288)
财务管理(20263)
(20132)
(20118)
贸易(20113)
(19549)
企业财务(19171)
理论(18284)
(17401)
(17285)
(16672)
银行(16647)
(16605)
机构
学院(306047)
大学(298665)
(132177)
经济(129710)
管理(123885)
理学(104872)
理学院(103846)
管理学(102512)
管理学院(101926)
研究(101488)
中国(81519)
(63722)
(61209)
科学(57730)
(50243)
(50102)
(49137)
财经(47279)
中心(46756)
研究所(44739)
(42748)
业大(41527)
北京(40373)
(39391)
农业(38803)
经济学(38616)
(38325)
师范(37966)
(36573)
商学(35013)
基金
项目(192456)
科学(154996)
研究(146220)
基金(139810)
(119767)
国家(118632)
科学基金(104602)
社会(95491)
社会科(90613)
社会科学(90593)
(77770)
基金项目(73582)
教育(65503)
自然(65071)
自然科(63729)
自然科学(63718)
(62832)
自然科学基金(62682)
编号(59600)
资助(55077)
成果(47741)
(46630)
(46117)
重点(42560)
创新(42107)
(41871)
(41694)
课题(40974)
国家社会(39441)
发展(38345)
期刊
(159639)
经济(159639)
研究(93883)
中国(68841)
管理(54618)
(49923)
(48620)
科学(40405)
学报(39325)
教育(34675)
农业(33604)
(33498)
金融(33498)
大学(31283)
技术(30123)
业经(29995)
学学(29284)
经济研究(24836)
财经(23827)
(20788)
(20690)
问题(20629)
技术经济(18036)
(17543)
国际(16725)
商业(16560)
世界(16533)
现代(15897)
科技(15330)
经济管理(14360)
共检索到487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郁  杨乃定  王琰  王杜方玫  
研发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复杂产品供应商被锁定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研发体系的中低端,从而限制了国内企业创新行为。基于逆向国际化理论、知识获取理论和创新行为理论,研究国内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对复杂产品供应商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基于182家复杂产品供应商的有效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杂产品研发网络逆向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知识获取能力在上述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顺林  
研发(R&D)"走出去"是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技术研发创新知识的市场失灵特征和发达国家创新网络完备性、高端性,决定了联盟合作、兼并收购、社会网络联系等方式是企业R&D"走出去"的有效方式。我国应从金融财政支持、创新能力平台建设、中介服务体系完善、行业协会功能四方面促进中国民营企业R&D"走出去"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秋玥  魏江  刘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企业的研发网络从组织、地域和知识三个方面实现了拓展,不断朝着国际化迈进。通过系统梳理近三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本文先介绍了有关研发网络国际化的内涵和形式、动因、结果和演进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然后提出了一个研发网络国际化整合研究框架,并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洋  魏江  江诗松  
现阶段,经过一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中国后发企业面临全球化背景下领先企业全方位的激烈竞争。在更加开放和动态的产业中,资源兼具分散和快速变化的特点,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须的创新战略。那么,中国后发企业如何构建研发网络以通过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追赶?本文通过对浙江省4个制造企业的多案例分析,探索并提出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基于地理边界、组织边界、知识边界的研发网络构建,实现创新追赶的过程与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崇  张诗帆  薄思怡  
本文选择中国"走出去"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国际化不同阶段中组织学习机制异质性视角,探讨研发国际化模式选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阶段性影响。研究发现,组织要素与东道国要素的双元性响应决定企业研发国际化模式的选择倾向;研发国际化模式选择对于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会因为企业国际化阶段组织学习机制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际化专一性发展阶段,相对于合作型研发国际化模式对创新转化的显著抑制作用,独立型研发国际化模式对创新转化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国际化多样性发展阶段,相对于独立型研发国际化模式对创新转化的显著促进作用,合作型研发国际化模式更能促进企业的创新转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奉小斌  马晓书  
整合知识搜索和全球制造网络理论,探究逆向国际化企业知识搜索对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及关系强度和结构强度的调节作用。对212家样本企业实证分析表明:适应式搜索对创新速度有倒U形作用却正向影响创新质量,而变革式搜索的作用与之相反;全球制造网络嵌入的关系强度在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结构强度正向调节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奉小斌  马晓书  
整合知识搜索和全球制造网络理论,探究知识搜索对逆向国际化企业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及关系强度和结构强度的调节作用。对212家样本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适应式搜索对创新速度有倒U型作用却正向影响创新质量,而变革式搜索的作用与之相反;全球制造网络嵌入的关系强度在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结构强度正向调节适应式搜索/变革式搜索与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立勇  谢芳  曾德明  邹思明  
关键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海涛  
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才能弥补资源和资本上的不足。企业激发创新 ,要做好实施创新战略、组织结构有机化、塑造充满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加强人才开发管理和知识的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娜娜  徐雨森  
逆向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在后发企业的创新追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具体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因不同发展阶段所拥有的资源能力以及由此建立的创新网络不同,其逆向创新实现路径呈现多元性;本土市场独特优势以及基于创新网络开展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上的努力是影响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关键因素;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创新网络嵌入的协同是创新网络化背景下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升级的关键。本研究完善了后发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的相关研究,为本土企业逆向创新实践提供了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道平  弓青霞  方放  
首先提出了高技术企业模块化研发网络的定义,在分析其特点与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将模块化研发网络分为核心研发模块层和非核心研发模块层,分别构建了核心研发模块层和非核心研发模块层利益分配模型,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计算了网络成员企业的利益分配。结果表明,该模型更能避免平均分配和"搭便车"行为,从而为促进模块化研发网络构建和有效运转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甄美荣  郑雪婷  李璐  
现实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呈现出三个梯队状态,而这三个梯队并非连续性,而是带有"断崖"式特征,企业间的创新模式、知识吸收与扩散能力以及创新绩效差距非常大。从增强产业协作研发与企业创新关系角度出发,基于71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考察,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作研发网络,并将企业创新模式区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研究协作研发网络结构的网络联结强度、网络中心度对不同模式创新的影响。引入企业知识吐纳能力范畴,探索企业知识吐纳能力在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关系间的作用。结果表明,网络联结强度对利用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作用;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探索式创新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企业知识吐纳能力正向调节网络中心度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对网络联结强度、网络中心度与探索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有调节作用,但作用方式并不相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欣悦  王凤姣  汤勇力  周小林  
探究跨国研发网络中,研发单元不同程度跨组织边界和国家边界建立知识连接对研发单元双元创新的差异化作用,为研发单元的知识获取策略提供参考。基于华为1999—2019年的国际专利分类(PCT)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组织边界和国家边界存在相互作用,跨边界来源知识新颖性收益更高,而内部知识连接和本地知识连接有助于减少研发单元跨边界知识获取的障碍与成本,增强跨国内部知识连接和本地外部知识连接对挖掘性创新的促进作用;跨国知识连接和外部知识连接组合能最大化知识新颖性收益,使得跨国外部知识连接对探索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可以通过跨国研发网络实现对全球技术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整合,以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为目标的研发项目应选择与自身已有知识库重叠度更低的合作伙伴建立知识连接等相关管理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向荣  羊柳青  冯学良  
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和通过Python爬虫和文本挖掘技术获得的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国际合作研发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效应及中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研发能显著提高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效应因企业合作研发模式、科技属性和行业特征而有所差异;(3)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质量提升是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中介渠道。区分知识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转化效率后,科技成果内部存在从知识创新到产品创新的二次转化效应。不同于已有文献较多关注影响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外部因素,本文从创新质量这一内部视角解释国际合作研发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