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5)
2023(6182)
2022(5213)
2021(4798)
2020(4177)
2019(9234)
2018(9178)
2017(16598)
2016(9729)
2015(11074)
2014(11046)
2013(10227)
2012(9380)
2011(8550)
2010(8710)
2009(8222)
2008(8162)
2007(7586)
2006(6686)
2005(6217)
作者
(26043)
(21982)
(21765)
(20897)
(13609)
(10322)
(10008)
(8375)
(8300)
(7947)
(7535)
(7210)
(7162)
(7041)
(6975)
(6687)
(6558)
(6532)
(6388)
(6305)
(5627)
(5460)
(5171)
(5044)
(4967)
(4938)
(4902)
(4863)
(4396)
(4272)
学科
管理(32538)
(29921)
经济(29853)
(26595)
(23351)
企业(23351)
(12872)
(12214)
方法(10409)
中国(10391)
(8855)
数学(8593)
数学方法(8459)
(8361)
业经(8332)
(7375)
财务(7355)
财务管理(7335)
教育(7162)
体制(7126)
企业财务(6970)
(6382)
银行(6366)
理论(6249)
(6054)
地方(5921)
(5912)
金融(5910)
(5852)
(5708)
机构
大学(132651)
学院(127266)
(50691)
经济(49451)
管理(46782)
研究(44572)
理学(39479)
理学院(38988)
管理学(38276)
管理学院(38019)
中国(33138)
(28286)
(28055)
科学(25029)
(21779)
(20897)
财经(20812)
(20205)
中心(20067)
研究所(19283)
(18785)
业大(18206)
北京(18122)
(17743)
师范(17589)
(16602)
(15865)
农业(15570)
经济学(15527)
财经大学(15390)
基金
项目(83355)
科学(65991)
研究(64089)
基金(59614)
(51184)
国家(50750)
科学基金(43668)
社会(40935)
社会科(38691)
社会科学(38683)
(32685)
教育(31333)
基金项目(31300)
(28239)
自然(26838)
自然科(26186)
自然科学(26175)
编号(25970)
自然科学基金(25721)
资助(23638)
成果(23294)
(21789)
课题(19669)
重点(19319)
(19292)
大学(18191)
(18090)
(17515)
(17064)
教育部(16856)
期刊
(60022)
经济(60022)
研究(44844)
中国(34875)
教育(25168)
(24133)
学报(19967)
(19293)
管理(19222)
科学(17494)
大学(17009)
学学(14584)
农业(12661)
(12578)
金融(12578)
财经(11022)
技术(11014)
(9456)
业经(8984)
经济研究(8975)
问题(7642)
(6684)
会计(6626)
(6498)
(6371)
职业(6257)
图书(6185)
科技(6149)
财会(6124)
现代(5624)
共检索到209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兰芳  陆昌祥  陆铭  
我校自1999年起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合理定编、科学设岗、择优聘任、严格考核为核心,以强化岗位职责、淡化职务身份为目标的岗位津贴制度。在具体操作中,重业绩、重贡献,通过津贴差距的拉大,考核透明度的增强,加大了岗位津贴制度的激励效用,提高了人员积极性,为高层次人才队伍、优秀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有效支持与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耕年  戴长亮  金和征  
高校实行岗位津贴制度是一项重大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其目的是通过改革,强化岗位,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废除职务“终身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充分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四年的实践证明,制度创新可以带来观念更新,引发和带动学校的全方位改革,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和科研工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小萍  李燕萍  黄泰岩  
高校岗位津贴制度是教职工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武汉地区高校特别是武汉大学的改革情况,阐述了高校岗位津贴制度改革的作用与影响,探索了以岗定薪、优劳优酬、向优秀拔尖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校内分配办法,充分发挥了岗位津贴的激励功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婉华  袁汝海  张岩峰  甘雪妮  
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它无论是在用人制度还是在分配制度上都引起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大大促进了高校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的发展。当然,岗位津贴制度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实施全面薪酬战略是岗位津贴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穆荣华  潘少明  
首先分析了南京大学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动因,进而介绍了这一制度的指导思想、实施办法,最后讨论了南京大学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成效,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天宁  王雅正  
结合西安交大在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实践,阐述了高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意义、特点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分析了岗位津贴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山鸣峰  金伟民  
高校的分配制度改革始终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难点。笔者分析和评述了上海数所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对其中的问题与矛盾作了一些思考,对将来可能作出的突破作了一些展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邢志杰  闵维方  
岗位津贴制度作为一种薪酬制度,在设计中必须 考虑各种影响薪酬分配的因素,把握各种因素在薪酬 分配中的比重。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吸 引和留住人才,激励员工发挥才能,是薪酬制度设计的 根本目标。高等学校实施岗位津贴制度后教师的待遇 有了大幅度提高,使高校教师的待遇具有了外部竞争 性,稳定了内部骨干教师,吸引了外部优秀人才,促进 了学校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但在组织绩效得到明显 提高的同时,岗位津贴对教师的激励作用还比较有限, 这里既有岗位津贴作为物质性激励物本身的问题,也 有高校教师工作特点和产出规律的问题,但同时也有 岗位津贴分配制度本身的问题。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的 结果,对建立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方茜  盛亚东  
岗位聘任津贴制度是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主要阐述了浙江大学岗位聘任津贴制度的实施背景、指导思想、岗位聘任津贴的具体实施办法、分析了岗位聘任津贴制度实施四年来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操太圣  卢乃桂  
岗位津贴制度的实施带来了高校教职工收入的实质性增加,更带来人事管理体制、思想的变革。本文在分析其成效的同时,更关注其实施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进而讨论了该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境,提出通过政府、市场和高校三者的良性互动,为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禾  李巧兰  李建超  
介绍了校内岗位津贴制度改革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总结了改革的实践过程与取得的良好效果,探讨校内津贴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与现代大学、特别是实施聘任制之后所需要的人事工资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宇空  付瑶瑶  颜淑霞  吴旦  
人事制度改革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以岗位津贴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设科学高效的岗位津贴制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整体改革的成败。本文着重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岗位津贴制度的实践探索,在简要说明其实施效果的总结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校内岗位津贴制度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中枢  李旭锋  李键  
四川大学1999年人事分配改革主要进行了“三定一聘”,合理调整了全校各类人员的结构比例,但没有走出国家工资平均主义的框架。2001年的改革在教职工的筛选聘用、日常管理、升等晋级、考核奖惩,以及退休、社会保险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两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了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明显提高了全校教职工待遇,对于稳定和吸引高层次人才起了较好的积极作用。目前学校正在蕴酿更深层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邢志杰  闵维方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邢志杰  闵维方  
本文利用作者第一手教师工作业绩数据,回归分析了工作业绩和个人特征(职称、职称资历、年龄、管理职务和学历)对高校教师岗位津贴分配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全体教师中教师工作业绩是影响岗位津贴分配的主要因素;而在职称相同的教师中,工作业绩对教师岗位津贴分配的影响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职称和职称资历依然是影响教师岗位津贴分配差异的主要因素。总的来说,岗位津贴制度比旧的工资制度进步,但仍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